首页 百科知识 尝试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

尝试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

时间:2022-08-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社会生存环境里,学会接纳与自己不一样的人,让自己更冷静、更理智、更睿智,你就能在社会上更好地立足。北大人拥有智力、思想优势,但在实践上未必就比一个三流大学毕业的学生强到哪去。北大学长俞敏洪语重心长地告诫道,要告别“北大姿态”。早年创业伊始的俞敏洪,面对社会,是一个腼腆的北大书生,并不了解社会上的那些事儿。你就会成为一个受社会大众欢迎的人。

社会生存环境里,学会接纳与自己不一样的人,让自己更冷静、更理智、更睿智,你就能在社会上更好地立足。

做任何事情,拥有丰富的人脉关系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人,有相貌,有志向,有才华,有学历,又有工作能力。然而,他们却始终郁郁不得志,甚至是别人眼中的“失败者”和负面教材。于是耀眼的文凭,丰富的工作能力可能成了累赘!真的是缺乏机遇和施展的平台吗?当然不是,千里马还需要伯乐呢。

社会是个大舞台,形形色色的人在里面演出。谁是好,谁是不好,难以评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短处。

北大人拥有智力、思想优势,但在实践上未必就比一个三流大学毕业的学生强到哪去。现实中就有这样的北大人,他无法接受“平庸人”的支配,更不愿意与之合作。在北大人眼里,人生来平等。北大的人不少是完美主义者,他们看见陈规陋习会直接指出来,这下糟糕了,因为当上司、老板发现你在某些方面比他还高明的时候,他会不平衡,没有安全感,产生自卑感。即使最终他终于采用了你的建议,你也与他离心离德了。外界有很多人评论北大人狂,可能就是这么个原因吧?长期以来,在我们所受到的教育里,师长一直告诉我们要善良、诚实和对人真诚。在企业竞争已经到人性化程度的西方世界可能还是真理,但是在中国则不一样。

北大学长俞敏洪语重心长地告诫道,要告别“北大姿态”。早年创业伊始的俞敏洪,面对社会,是一个腼腆的北大书生,并不了解社会上的那些事儿。回首他的精神成长史,可以发现,俞敏洪走出校园能和各种人打交道。最初,俞敏洪是靠“一把刷子”起家来做英语培训的,到1993年年底的时候,他已经招聘了一些员工,学校的规模也壮大了。结果就和社会上几家培训机构的人起了暴力冲突,对方拿出刀子就把给他贴广告的人捅了三刀。

俞敏洪在中关村一个叫作香港美食城的高档饭店,准备好了一桌酒菜。其中,警察就来了七个人。有个警察开头说:“俞老师,你要我们帮忙,我们是不能这么喝酒的,你一人干一杯还是必须要的。”俞敏洪就和每个人敬一杯,一圈下来以后,差不多半斤酒就喝下去了;再吃一轮菜又敬一圈,不就是一斤的量了嘛;再吃一轮菜,半个小时不到又来一圈,三圈下去一斤半白酒喝进去了。很快他就有点招架不住了,紧接着失去知觉,吃着吃着就滑到桌子底下去了。最后,就被送到了医院。办培训班的事却得到了解决。

像俞敏洪一样,走出学校大门,进入社会以后,接触的不仅仅是大学生、老师和“知识分子”,三教九流的人都有可能遇到,假若再不摘除“知识分子”的面具和人相处,怎能融入社会呢?

在S城刚工作那几年,受中国传统主流人性观“人性善”的影响,我不大容易接受品行不好的人,有点孤芳自赏的感觉。其实,人生来就趋乐避苦、趋利避害,或者自保、自利、自爱,这是自然而然的。

比如,我对“小人”就不正眼看。尤其是那种人品差、气量小、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的人,不能接受。生活中,谁都不愿意与“小人”打交道。但是,从反面来看,“小人”又是人生的一面镜子,会提醒我们少摔跟头,多长见识。有了这面镜子,我们不但能够进一步看清社会、人生、人心、人品以及人与人的种种关系,而且能反观自己,使我们更具自知之明。虽然“小人”给我们制造了逆境、厄运和不幸。但有了这块磨刀石,会磨炼我们的意志,使我们的人生所向披靡。

从很小的时候,我接受的教育与这个世界完全是南辕北辙,父母从小教育我做人的原则是高尚无私,正气坦白。再者,与我的性格有关,太认真、追求完美、委曲求全,因为对这个世界绝对悲观却又太天真,认为像我这样与世无争,别人就会好。

回顾过去,我曾经一度憎恶S城那里的环境。但现在看来,虽然曾给我精神上带来痛苦,却也是激发我转往探讨人性和社会的最大推动力。我从七年前开始接触中国哲学,并在几年前开始,决心自寻出路,专门从事许多哲学、宗教大师的著作研读与写作,展开生命中更为精彩的探索历程。我研究佛学,著书立说,活得广阔、激情、滋润。直到目前,我已经觉悟到,每一个个体,如果不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个世界是不会有改善的。其实,小我的转化才是真正的希望。如果“我执”还是内在充满着冲突矛盾,还是充满着各种仇恨、愤怒、孤独无依的感觉,如果内心有这么多的暴力活动,社会是不可能有改变的,所以真正的改变是从转换“我执”开始。克里希那穆提说过,或许你可以批判世界,但是,你必须要回到你自己。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

人不成熟的一个特征,就是不愿改变自己,特别是论人是非,经常消极、抱怨。所以在生活中,要养成什么样的心态呢?要养成不批评、不抱怨、不指责;多鼓励、多表扬、多赞美。你就会成为一个受社会大众欢迎的人。

人无完人,人人都有优点和劣势。过分放大自己的优点,过分挑剔别人的劣势,都不可取。正确地欣赏别人的优点就会变得优秀,使自卑变得自强,使消沉变得谦逊和进取。过分“欣赏自己”就是“自恋”,适当“欣赏自己”则会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假若要适应这个时代,就要学会欣赏别人。工作这么多年,我越发感悟到:在社会上就算你是超人,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唯有加入圈子,抱团取暖。一个人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能走得更远。财富只是浮云,朋友才是你立命江湖的筹码。个体即便再优秀,也无法抛开一个群体,这是中国文化的宿命。既然是宿命,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改变的。

现实社会中矛盾无处不在,在学校、单位、团体、人群乃至家庭中比比皆是,只不过有深有浅而已。假若想要找一个“理想国”,那是很不现实的。换位思维,尝试改变心态,要学会包容、宽容,它会让你的胸襟广阔,气质不凡。假若常常抱怨上司、老板对你苛刻,常常认为你朋友对你不好,但你从来不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换过来,我是对方,我会怎么做?”经常这样想时,很多愤怒便会慢慢平息下来,能够了解对方的需求和特点,拿出更理智的态度去对待他。 善解人意有助交到更多的好朋友,能够在合作中让人对你印象不断加分。

每一个人总是在自己的感受里面生活,执着于自己“心”的感受,其实这些感受就是让我们尝受到痛苦的主要原因,因为当我们用“我自己的感受”来分别和判断一切事物时,就会产生“对”与“错”、“爱”与“恨”、“是”与“非”、“好人”与“坏人”的分别,而产生种种烦恼。我们应该倒空自己,与别人相处。

关于人性,要不惮于以最大的恶来揣测它;同时又要学会用最大的善来理解它。鲁迅先生就曾说过:“中国是古国,历史长了,花样也多,情形复杂,做人也特别难,我觉得别的国度里,处事法总还要简单,所以每个人可以有工夫做些事,在中国,则单是为生活,就要花去生命的几乎全部。”“直到事实给了我教训,我才分明省悟了做今人和做古人一样难。”谋生之道很难,形形色色的人很多,不能奢望身边都是“好人”,学会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才是正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