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用“我们”代替“我”

用“我们”代替“我”

时间:2022-08-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人,怕担当责任,就经常用“我”来解决,似乎这样的人很好,可是这样的人不会赢得真正的友谊,不会有真正的朋友。作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巧妙地运用语言,学会掌握说话的技巧,将“我们”代替“我”,这样,你可以无形中拉近和别人的距离,这样,你就获得一笔无形的人际关系财富!

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人,怕担当责任,就经常用“我”来解决,似乎这样的人很好,可是这样的人不会赢得真正的友谊,不会有真正的朋友。

语言是种巧妙的东西,能掌控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它像电视遥控器一样,可以在各个频道之间切换,顺应观看者的需求。语言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是说话的技巧,而说话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艺术,恰当的语言能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也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恰当的语言就是一道鸿沟,让本来简单的误会更深一层,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有时候,悬殊很小的两个词语,却产生不一样的语言效果,就拿“我”和“我们”来说,就是个典型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例子。“我”强调的是主观和自我,把对方排除在外,这自然产生一种“影射”作用。别人也会对你产生一种排斥情绪,这时,鸿沟就产生了,你们之间就因为一个“我”字差距越来越大,甚至怒目相向。而“我们”这个词语却让人倍感亲切和温暖,一下子把两颗心拉近了,那还有什么事情不好解决的呢?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应该运用巧妙的语言,多用这个复数词“我们”,代替“我”,这样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支持,你的路也越走越宽。

“我”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道情感防线,打破它,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友好,有个关于斧头的故事,能让我们感觉“我”和“我们”的不同。

从前,有两个农夫,一个叫王二,一个叫小四,他们忙完了田里的工作,准备一起回家。当他们走在半路上,农夫王二忽然发现地上有一把斧头,就跑过去捡起那把斧头。他说:“我们发现的这把斧头还挺新啊!”就想带回家占为己有。小四很高兴,两人兴奋地商量着回家该怎么用这么好的斧头。他们两个继续往前走,王二的手上仍然拿着那把斧头。过了一会儿,遗失这把斧头的人走了过来,远远地看见王二的手上拿着他的斧头,就匆匆忙忙地追上来,眼看对方就要追上来了。这时候王二很紧张地看了小四一眼,然后说:“怎么办?这下子我们就要被他捉到了。”小四听他这么一说,知道王二想把责任归咎到两个人的身上。于是小四就很严肃地对王二说:“你说错了,刚才你说斧头是你发现的,现在人家追来了,你就应该说‘我快被他捉到了’,而不是说‘我们快被他捉到了’。”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能知晓“我”和“我们”的不同,能体会到“我”和“我们”产生的语言功效,小四在王二发现斧头时,默认了斧头是“我们”发现的,因为自己可以分一杯羹,而当失主追上来的时候,却归咎于王二,将自己置身事外。

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人,怕担当责任,就经常用“我”来解决,似乎这样的人很好,可是这样的人不会赢得真正的友谊,不会有真正的朋友,因为他自私自利,把自己和朋友区别得很清楚,不愿意承担朋友的事情。

生活中我们还有可能不是出于自私自利的原因,习惯了用“我”,可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对方会以为你把他排除在外,无形中你也就被他排除了,所以,我们要尽量以“我们”代替“我”,这样会让我们改善人际关系。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字就是“我”,那是因为我们希望被关注,希望被关心,而如果我们把“我”换成“我们”的话,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对方也就会将心比心,你就会被关注,被关心,你能收获友情,收获尊敬,从而收获快乐。

我们会发现身边的小孩子在做游戏时,常会说“这是我的”“我要”,这是自我意识强烈的表现。在小孩子的世界里,这或许无关紧要,但是作为成年人,这就会被误认为是自私自利的表现,这会给人自我意识太强的坏印象,人际关系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我们在说话时,如果把“我”变为“我们”,不但可以巧妙拉近双方距离,还能使对方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如果我们在说话中,不管听者的情绪或反应如何,只是一个劲儿地提到“我”如何如何,那么必然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如果改变一下,把“我”改为“我们”,这对我们并不会有任何损失,但却能获得对方的好感,使我们同别人的友谊进一步加深,也能将人与人之间的问题顺利解决。

作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巧妙地运用语言,学会掌握说话的技巧,将“我们”代替“我”,这样,你可以无形中拉近和别人的距离,这样,你就获得一笔无形的人际关系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