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小爱思考的张衡

从小爱思考的张衡

时间:2022-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张衡是东汉时候杰出的科学家。这天晚上,小张衡一直睡不着,多次起来看北斗。为了探明自然界的奥秘,年轻的张衡常常一个人关在书房里读书、研究,还常常站在天文台上观察日月星辰。后来,张衡经过努力钻研,又发明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预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由于他的突出贡献,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张衡是东汉时候杰出的科学家。他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要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小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他坐在一张竹床上,仰着头,呆呆地看着天空,还不时举手指指划划,认真地数星星。

张衡对爷爷说:“我数的时间久了,发现有的星星位置移动了,原来在东边天空的,偏到西边去了。有的星星出现了,有的星星又不见了。它们是在跑动吗?”

爷爷说道:“星星确实是会移动的。你要认识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边比较明亮的七颗星,连在一起就像一把勺子,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张衡很兴奋地又问,“那么,它是怎样移动的呢?”

爷爷想了想说:“大约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线上,到天快亮的时候,这北斗就翻了一个身,倒挂在天空……”

这天晚上,小张衡一直睡不着,多次起来看北斗。夜深人静,当他看到那闪烁而明亮的北斗星时,果然倒挂着,他感到多么高兴!他想,这北斗为什么会这样转来转去,是什么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赶去问爷爷,谁知爷爷也讲不清楚。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读天文书去了。

长大后的张衡文才出众,皇帝把他召到京城洛阳担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历法的事情。为了探明自然界的奥秘,年轻的张衡常常一个人关在书房里读书、研究,还常常站在天文台上观察日月星辰。他想,如果能制造出一种仪器能够上观天,下察地,预报自然界将要发生的情况,这对人们预防灾害、揭穿那些荒诞的迷信鬼话,该有多好啊!

于是,张衡把从书本中和日常观察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开始了试制“观天察地”仪器的工作。他把研究的心得先写成一本书,叫做《灵宪》。在这本书里,他告诉人们,天是球形的,像个鸡蛋,天就像鸡蛋壳,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黄,就叫做“浑天说”。

接着,张衡根据这种“浑天说”的理论,开始设计和制造仪器了。不知经过多少个风雨晨昏,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仪器——浑天仪诞生了。这个大铜球很像今天的地球仪,它装在一个倾斜的轴上,利用水力转动,它转动一周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转一周的速度相等。而且在这个人造的天体上,可以准确地看到太空中的星象。张衡说:“天上的星星,能见的共有2500颗,但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却只有120颗。”

后来,张衡经过努力钻研,又发明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预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这个地动仪也是钢铸造的,形状像个酒坛子,四周铸着八条龙,每条龙口里含着一个小铜球。只要哪一条龙口中的铜球吐出来,就预示着那个方向发生地震了。测试非常灵验,没有一次不准。张衡在科学上的创造发明是伟大的,这是他从小爱科学,勤奋地学习钻研和不懈地观察实验,而且能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结果。

知识加油站

张衡(公元78-139)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被后世称为“木圣”。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的突出贡献,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小故事大道理

知识来源于实践,也要运用于实践。书本上教给我们很多知识,无论是数学、语文这些基础课程,还是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每一门课程所涵盖的范围比书本上所讲到的要大得多。很多人之所以没有发现学习的乐趣,就在于把知识错误地等同于书本。当我们把平时所学的东西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就会发现,学问奇妙无穷,学习也不再是一堆需要死记硬背的理论,而是可以运用于实践的、活生生的学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