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四六歲公元六四五年

四六歲公元六四五年

时间:2022-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六歲 公元六四五年  唐太宗貞觀十九年(乙巳)譜主事略玄奘四十六歲,正月,“倍途而進”,二十四日行抵長安西郊漕上,雖“官司不知迎接”,而民聞訊“自然奔湊,觀禮盈衢,更相登踐,欲進不得”,就留宿於漕上。經像安置既畢,玄奘兼程趕赴洛陽。案是年正月庚午朔,壬辰爲二十三日,玄奘在二十四日到長安城外,安得於二十三日謁帝於洛陽宫,顯然誤載。

四六歲 公元六四五年  唐太宗貞觀十九年(乙巳)

譜主事略

玄奘四十六歲,正月,“倍途而進”,二十四日行抵長安西郊漕上,雖“官司不知迎接”,而民衆聞訊“自然奔湊,觀禮盈衢,更相登踐,欲進不得”,就留宿於漕上。《慈恩傳》五。關於玄奘到長安的日期,《劉譜》云:“按《續高僧傳》、《開元録》俱作正月二十四日入京城。《慈恩傳》作正月丙子,丙子初七日也,《慈恩傳》後又載‘壬辰謁文武聖皇帝於洛陽宫’,壬辰二十三日也,二十三日至洛陽,則二十四日始入京師之説不確矣。”《劉譜》提出問題,未有解決。案《慈恩傳》六作“貞觀十九年春景(丙)子”。據《二十史朔閏表》貞觀十九年正月庚午朔,丙子爲初七日,而《慈恩傳》十又云:“以今十九年春正月二十五日還至長安。”已顯見二者矛盾,此其一;《慈恩傳》六,於正月景子後即云:“翌日大會于朱雀街之南”,又云:“限明二十八日旦並集朱雀街”,據上述記載,亦可證前文景子之誤。此其二。考《行狀》、《續傳》、《開元録》皆云正月二十四日届于京都,以人衆擁擠,憩於亭驛,第二天入城,送經像於弘福寺,是可知《慈恩傳》所云翌日、明旦,似是指二十五日而言,故明二十八日,當爲二十五日之誤。而卷十所云:“二十五日還至長安”,當是指大會朱雀街迎送經像而言,廉得其實。是亦可見《塔銘》作“春三月景子留守自漕奉迎於都亭”,《大唐新語》作“二月十五日方到長安”,都是錯誤的。房玄齡遣右武侯大將軍侯莫陳實、雍州司馬李叔眘、長安縣令李乾祐前往歡迎,玄奘從漕上“入舍於都亭驛”《慈恩傳》六。《續傳》作朱雀街,似以都亭驛爲當。

二十五日玄奘進入長安,擕回從中亞、印巴次大陸所得的佛經、佛像有:

大乘經二百二十四部;

大乘論一百九十二部;

上座部經、律、論一十五部;《西域記》作十四部。案《西域記》是。

大衆部經論一十五部;此《慈恩傳》失載,據《西域記》補入。

三彌底部經、律、論一十五部;

彌沙塞部經、律、論二十二部;

迦葉臂耶部經、律、論一十七部;

法密部(即法藏部)經、律、論四十二部;

説一切有部(即薩婆多部)經、律、論六十七部;

因明論三十六部;

聲明論一十三部;

共五百二十夾,六百五十七部;據《慈恩傳》所載共爲六百三十三部,與“六百五十七部”數目不符,顯有脱誤,據《西域記》補入。

如來肉舍利一百五十粒;

摩揭陀國前正覺山龍窟留影金佛像一軀,通光座高三尺三寸;據《西域記》證知《慈恩傳》摩揭陀國上脱金佛一軀通光座高尺有六寸擬十四字。影下脱像字。

擬婆羅痆斯國鹿野苑初轉初輪像刻檀佛像一軀,通光座高三尺五寸。

擬憍賞彌國出愛王思慕如來刻檀寫真像刻檀佛像一軀,通光座高二尺九寸。

擬劫比他國如來自天宫下降寳階像銀佛像一軀,通光座高四尺。

擬摩揭陀國鷲峯山説法華等經像金佛像一軀,通光座高三尺五寸。

擬那揭羅曷國伏毒龍所留影像刻檀佛像一軀,通光座高尺有五寸。

擬吠舍釐國巡城行化刻檀像等。以上據《慈恩傳》、《續傳》又有金佛像一軀,通光座高尺有六寸,《行狀》則云佛像七軀。

大會於朱雀街,送往弘福寺《長安誌》十:“修德坊西北隅興福寺本王君廓宅。貞觀八年,太宗爲太穆皇后追福立爲弘福寺,神龍中改爲興福寺。”院宇壯麗美奂,爲京中首刹。據嘉慶《長安縣誌》寺在縣南大趙村,則遺址當在今西安市南部。寺落成後,太宗親臨爲佛像開眼,並廣攬名僧以智首爲上座,大開講會(《續傳·智首傳》),徵召僧辯、玄會、靈潤等來寺(參見《續傳》各本傳),又勅慧雲居此(《慧傳·慧雲傳》),令慧斌爲寺主(《續傳·慧斌傳》),一時各學派名僧齊集,儼然成爲長安的佛教學術中心。安置。闔城百姓聞聲奔集,“始自朱雀街内,終届弘福寺門,數十里間,都人士子、内外官僚列道兩傍,瞻仰而立”,“所司恐相騰踐,各令當處燒香散華無得移動,而煙雲讚響,處處連合”,《慈恩傳》六。盛況空前。而玄奘“雖逢榮問,獨守館宇,坐鎮清閑,恐陷物議,故不臨對”。《續傳》。

經像安置既畢,玄奘兼程趕赴洛陽。二月一日,《慈恩傳》六:“壬辰,法師謁文武聖皇帝於洛陽宫。”案是年正月庚午朔,壬辰爲二十三日,玄奘在二十四日到長安城外,安得於二十三日謁帝於洛陽宫,顯然誤載。據《舊書·太宗紀》,唐太宗於十八年“十一月壬寅,車駕至洛陽宫”,“十九年春二月庚戌,上親統六軍發洛陽”,《通鑑》卷一九七作“甲寅,車駕行幸洛陽”,十九年春二月“庚戌,上自將諸軍發洛陽”,庚戌爲二月二十二日,則玄奘謁唐太宗必須在二月二十二日之前,《慈恩傳》六下文云“二月己亥,見於儀鑾殿”,是可推知,玄奘抵長安後,兼程至洛陽,謁見于洛陽宫當在二月一日左右。謁唐太宗於洛陽宫,己亥復見於儀鸞殿。《續傳》作别敕引入深宫之内殿。唐太宗迎慰慇懃,廣詢中亞、五印情狀,玄奘一一酬答,因此,唐太宗謂“佛國遐遠,靈跡法教,前史不能委詳。師既親覩,宜修一傳,以示未聞”。《慈恩傳》六。所修書即《大唐西域記》。並力勸玄奘還俗輔政,固辭乃止。這時唐太宗因親麾大軍伐遼又相邀同行,復爲玄奘以律制不得觀看兵戎戰鬥辭謝。惟請求敕許在環境清幽的嵩嶽少室山少林寺。少林寺爲我國著名的古寺之一,在今河南省登封縣北二十五里,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隋文帝改名陟岵,唐復名少林。佛陀扇多在此首弘禪業,菩提留支在此譯經,相傳提菩達磨曾在寺中面壁九年,唐開元《少林寺碑》敍次頗詳,《大明一統誌》二九、《河南通志》等從同。翻譯經論。《慈恩傳》六:“法師又奏云:‘玄奘從西域所得梵本六百餘部,一言未譯。今知此嵩嶽之南少室山北有少林寺,遠離鄽落,泉石淸閑……玄奘望爲國就彼翻譯,伏聽敕言。’”唐太宗不許玄奘入山,乃命在長安弘福寺禪院譯經,“諸有所須,一共房玄齡平章”。玄奘與唐太宗會晤,“從卯至酉,不覺時延,迄於閉鼓”。《續傳》。

三月己巳,《行狀》作一日,案許敬宗《瑜伽師地論新譯經序》作二月六日還長安(金陵刻經處本),因誤奉敕翻譯之日,爲還至長安的日期。據《唐書》和《通鑑》唐太宗於三月九日至定州,如果玄奘在二月六月回到長安,則房玄齡怎麽能發使定州啟奏呢?故知許序偶誤。今從《慈恩傳》。玄奘在“頻又固請,乃降許”下,自洛陽返長安入居弘福寺,決心獻身于佛教的翻譯事業,疏請選派諳解經義,富有學識的佛教徒組織譯場,以收集中人力,分工合作之效。

四月一日,《劉譜》:“案《慈恩傳》作六月戊戌,考法師於五月已譯經數種,不應六月諸人方至也。六月疑爲四月之訛。”案《續傳》《開元録》皆云法師五月始翻譯,故《慈恩傳》六所云:“六月戊戌”,當爲四月戊戌,是年四月戊戌朔,則譯場人員彙集是四月一日。玄奘推舉的“證義”十二人:弘福寺靈潤、文備,羅漢寺慧貴,實際寺明琰,寳昌寺法祥,静法寺普賢,法海寺神昉,以上長安。廓州法講寺道琛,汴州演覺寺玄忠,蒲州普救寺神泰,綿州振音寺敬明,益州多寳寺道因;“綴文”九人:普光寺栖玄,弘福寺明濬,會昌寺辯機,以上長安。終南山豐德寺道宣,簡州福聚寺静邁,蒲州普救寺行友,棲巖寺道卓,幽州照仁寺慧立,洛州天宫寺玄則;“字學”一人:京師大總持寺玄應;“證梵語梵文”一人:京師大興善寺玄謩,《續傳》作玄模。大都齊集。《慈恩傳》六:“自餘筆受書手所司供料等並至。”《續傳》略同,《圖記》四:“仍敕左僕射房玄齡廣召國内碩學沙門慧明、靈潤等五十餘人助光法化。”又據許敬宗《瑜伽師地新譯序》尚有靈會、靈隽、智開、知仁、玄度、通觀、明覺、道智、處衡等人。又據《開元録》以後還有大乘巍、大乘光、大乘欽、大乘林、大乘詢、大乘諶、大乘雲、大乘基、慧朗、嘉尚、元瑜、神泰、神察、釋詮、義褒、弘彦及信士杜行顗等人。其中慧净據《續傳》三本傳“下召追赴,謝病乃止”;法藏據《宋僧傳》五則因見識不同既預而又出譯場者。

五月,譯場準備就緒,玄奘即開始創譯。案《續傳》、《開元録》、《塔銘》均作五月,《慈恩傳》作丁卯,兹從《續傳》。

玄奘從本年五月起首翻譯,直至逝世前一月止,致力一十九載,始終不懈,故綜其生平顯然劃分個時期。四十六歲以前則“乘危遠邁,杖策孤征”,篤志問學;四十六歲以後則盡瘁於翻譯,并講學、著作,交流宗教文化。若從學術文化上着眼,玄奘的不朽業蹟,還在譯著事業上。十九年中共譯出大小乘經、律、論以及勝論學派的典籍共七十四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内典録》五作六十七部一千三百四十四卷,《行狀》作七十五部一千三百四十卷,《唐新語》十三作六百五十七部。並撰《大唐西域記》十二卷,還譯《大乘起信論》,翻譯《老子》爲梵文,介紹於印度。他在譯經同時並爲弟子講解經義,湯用彤先生謂:“蓋古人之譯經也,譯出其文,即隨講其義。所謂譯場之助手,均實聽受義理之弟子。”(《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培養出一批青年學者并影響及日本、朝鮮,至窺基而確立中國佛教史上的法相宗(亦稱慈恩宗、唯識宗)。案玄奘門下當時號稱三千,達者七十,但素位而不傳其名的居多,其中惟窺基、圓測爲傑出,普光、神昉、辯機、法寳、神泰、靖邁、懷素、順璟、道世、慧立、彦悰、宗哲、嘉尚、利涉等均有所建樹,著名於世,而圓測、順璟之學,影響及朝鮮古代佛學,道昭爲日本法相宗的開祖,迄今法系流傳。即就玄奘翻譯的質量來説,其卷帙之浩繁,譯筆之精粹,態度之謹嚴,均超越他前後的譯經大師。據《内典録》、《圖記》、《開元録》和《貞元新定釋教目録》的著録唐代譯經大約有譯者四十六人左右,譯經四百三十五部、二四七六卷左右,而玄奘却翻譯了七十五部,一三三五卷,約佔一半以上,數量是驚人的,而質量也是高的。《行狀》:“然譯經之事,其來自文起漢摩騰迄今三藏,前後道俗百餘人。先代翻譯,多是婆羅門法師,爲初至東夏,方言未融,承受之者,領會艱阻,每傳一句,必詳審疑迴,是以倒多説毗。今日法師,唐梵二方,言詞明達,傳譯便巧,如擎一物掌上示人,了然無殊,所以歲月未多而功倍前哲。至如羅什稱善秦言,譯經十有餘年,唯得二百餘卷,以此校量,難易見矣。”尤其他在“舊譯”長期積累的經驗基礎上,懲前代繙經之失,陳寅恪先生謂:“玄奘譯經,悉改新名,而以六朝舊譯爲譌誤。”熊十力先生謂:“佛法東來,在奘師未出世以前,所有經論,總稱舊譯(亦云舊學……)。奘師主譯之一切經論,是謂新譯(亦稱新學)。舊學自後漢至唐初,代有翻譯,而罕能達旨。惟羅什介紹般若宗大典,足資研討。真諦傳入唯識宗,頗有端緒,而苦不完(……)。總之,舊譯自羅什以外,都不曾作有計劃與有體系的介紹,而大典復太少,偶有大典,其能達原著義旨者,蓋不多見,奘師以舊譯多闕多誤爲恨,而遠走天竺,……回國……以餽國人。”(《中國哲學史論文初集》頁一〇一)改進翻譯的程式,改善翻譯的方法,關於音和義的問題,提出“五不翻”論,宋周敦義《翻譯名義集序》引“唐玄奘法師論五種不翻:一秘密故,如陀羅尼。二含多義故,如薄伽梵具六義。三此無故,如閻浮樹,中夏實無此木。四順古故,如阿耨菩提,非不可翻,而摩騰以來,常存梵音。五生善故,如般若尊重,智慧輕淺,而七迷之作乃謂釋迦牟尼,此名能仁。能仁之義,位卑周孔,阿耨菩提,名正徧知。此土老子之教,先有無上正真之道,無以爲異。菩提薩埵,名大道心衆生,其名下劣,皆掩而不翻。”這是玄奘在道安“論五失三不易”和彦悰“明八備”的基礎上所提出的經驗之談,希望譯文達到“既須求真,又須喻俗”的標準。作爲楷式。同時玄奘精嫻梵、漢語文,深究原典,開始自任譯主,不再依靠外人,案我國翻譯事業,如自151年(東漢桓帝元嘉元年)安清譯《明度五十校計經》始,其後見於《内典録》凡七九四部、《開元録》凡一千零三十七部,《大明三藏聖教目録》與《大清三藏聖教目録》凡一千四百六十部,日本《大正新修藏經目録》凡一千六百九十二部。周一良先生《論佛典翻譯文學》謂:“嚴格説起來,當然没有一部翻譯作品能代替原文。但中國翻譯佛典從後漢到北宋,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參加的人那樣衆多,所譯佛典的内容那樣廣泛。同時,這些經典原本存在的更是鳳毛麟角,完全靠譯本流傳。世界上任何語言裏,恐怕都没有這樣性質的一堆翻譯文學。”(《魏晉南北朝史論集》)這許多翻譯作品前後主其事的二百餘人,起先大多爲中亞、印巴僧人或僑民,由于語文的隔閡,依賴傳語的“轉譯”,不但有譌誤和不盡不實之處,也難把原作的意義與風格確切地表達出來,爲中國人所不能接受。《出三藏記集》一胡漢譯經文字音義同異記第四:“自前漢之末,經法始通,譯音胥訛,未能明練。……是以義之得失由乎譯人,辭之質文繫於執筆。或善胡義而不了漢旨,或明漢文而不曉胡意,雖有偏解,終隔圓通。”此類事例,見於《高僧傳》與《出三藏記集》的甚多。當時還用舊有的哲學名詞、概念去比附和解釋佛教哲學名詞的“格義”方法,從事譯經。它既不忠實於原文,譯文也粗糙拙劣,從東晉到隋末開始有組織地大量譯經,如道安、趙整的主持譯場,分工較周密,考校亦認真,爲鳩摩羅什的大規模譯場打下了基礎。其間譯師輩出,著名的像如鳩摩羅什、求那跋陀羅、法顯、寳雲、真諦、闍那堀多等還不能精嫻雙方語文,通過助手才以暢達的文字,傳達原作的精神,初步建立了我國翻譯文學的基礎,從此在翻譯方面有了急邃的發展,但這還是翻譯史上的“舊譯”時代。到了唐初,才開始了翻譯史上的“新譯”時期,玄奘即“新譯”的創始人。故《宋僧傳》三《滿月傳·論》云:“初則梵客華僧,聽言揣意,方圓共鑿,金石難和,盌配世閒,擺名三昧,咫尺千里,覿面難通,次則彼曉漢談,我知梵説,十得八九,時有差違。……後則猛、顯親往,奘、空兩通,器請師子之膏,鵝得水中之乳,……印印皆同,聲聲不别,斯謂之大備矣。”《續傳》、《開元録》均謂:“自前代已來所譯經教,初從梵語倒寫本文,次乃迴之,順同此俗,然後筆人亂理文句,中間增損,多墜金言。今所翻傳,都由奘旨,意思獨斷,出語成章,詞人隨寫,即可披翫。”譯出中國前此未有的新經典,或捨舊譯本,重出新譯文。開創了“新譯”時期,案我國翻譯事業,自東漢末開始是“隨天竺沙門所持來經,遇而便出”(《出三藏記集》十道安《道地經序》),三國、西晉,所譯大都限于零星小品,可謂翻譯史上的草創時期,從東晉到隋末,可謂翻譯史上的發展時期,唐代可謂極盛時期,宋以後即轉入衰微時期。其中譯師可謂至鳩摩羅什而翻譯始“大”,至玄奘而翻譯始“備”。(梁啟超《佛典之翻譯》略分爲三期)《出三藏記集》列舉新舊譯二十四個不同的重要名詞,以鳩摩羅什所譯爲新經,以區别於草創時期的舊經。唐代則又以玄奘所譯爲新經,以區别於六朝的舊譯。近代日本學者境野黄洋以鳩摩羅什之前爲古譯時期(見所著《中國佛教精史》),小野玄妙略同境野之説,惟將舊譯區分爲前後兩期(見所著《經典傳譯史》)。參見P.C.Bagchi《中國佛教經典的翻譯者及其翻譯》。使唐代譯經事業超越前代,在中國翻譯史上寫下了劃時代的一頁。玄奘主持的譯場和翻譯程序:一、譯主,是主譯人,也是譯場的總負責人,須精通漢、梵文,透澈理解大小乘經典,而爲全場所信服,遇有翻譯上的疑義,負判斷的責任;二、證義,是譯主的輔助者,凡是已譯成的文字,審查其意義與梵本有無出入或錯誤,和譯主斟酌決定;三、證文,在譯主宣讀梵本時,注意他所宣讀的和原文有無舛誤;四、書手,一稱度語,把梵文的字音寫成中文;五、筆受,把梵文的字義翻成中文的字義;六、綴文,因爲漢、梵文字的結構不同,由他加以整理,以符合漢文結構;七、參譯,校勘原文是否有錯誤,同時再將譯文回證與原文是否有歧異之處;八、刊定,由于梵文和漢文體製不同,刊定所譯成的每句、每節、每章須去蕪存菁,使它簡要明確;九、潤文,對已經譯好的文字,加以潤色,使它流暢優美;十、梵唄,經過以上九道手續,翻譯完畢後,還須用唸梵音的方法唱唸一遍,修正音節不够諧和的地方,以便傳誦。李思純《譯經工序考》:“譯經的情況與工作制度,是逐漸發展的。初由中印間許多居間的民族國家人士們轉述,然後到印度梵僧學習漢文漢語後試譯,而更由漢族文士們修飾,然後到漢族僧侣們學習梵語後自行翻譯。以人數言,從一二人對譯,到七八人合譯,更從此産生了翻經道場集體合作的工作制度,然後才有所謂工序。這種集體合作的工作,始於隋唐,實爲翻譯制度的最高發展階段,不是短期所能造成的。”(《江村十論》頁七九)

五月二日創譯《大菩薩藏經》二十卷,九月二日譯畢,智證筆受,道宣證文,九月二日譯畢。《大菩薩藏經》大乘經,據《慈恩傳》玄奘得之於中印度吠舍釐國吠多補羅城。其後菩提流志收入所編譯《大寳積經》内,爲其第十二菩薩藏會。玄奘承學大乘佛教的瑜伽行宗,認爲瑜伽之學統攝三乘,從佛教徒的修持來説,其歸趨乃在於所謂的“菩薩乘”。玄奘爲有系統的傳譯瑜伽行宗的神學理論,故首先翻譯開示所謂菩薩行綱領的《大菩薩藏經》。

六月十日譯無著《顯揚聖教論頌》一卷,辯機筆受。《開元録》八:“《顯揚聖教論頌》一卷,見《内典録》,無著菩薩造,貞觀十九年六月十日於弘福寺翻經院譯,沙門辯機筆受。”十月一日譯無著《顯揚聖教論》二十卷,至二十年正月十五日畢,智證等筆受。《開元録》八。《顯揚聖教論》爲法相宗所依據的“十論”之一,它概括瑜伽行宗的所謂法義,闡明染净以立教之旨,故玄奘先標舉而譯出之。

七月十四日譯《六門陀羅尼經》一卷,辯機筆受,當日即了。《開元録》八。陀羅尼意爲真言,密咒。《六門陀羅尼經》係短篇經咒,佛教徒認爲日夜六時,誦此陀羅尼,則能解救所謂六道之苦,故名爲六門。

七月十五日譯《佛地經》一卷,辯機筆受。《開元録》八。案《佛地經》相傳是釋迦牟尼爲妙生菩薩所説的所謂清净法界與四智的佛地五相。瑜伽行宗頗注重宗教的修踐,而其所謂“極果究竟”在於佛地,故玄奘在譯出《大菩薩藏經》的同時譯出《佛地經》,使二者相輔而行。今已發現梵本原文,見J.Rahder《十地經菩薩地》(Das'abhūmikasūtra et Bodhisattvabhūmi 1926)。

有關人物與大事

新羅圓測始從玄奘受學。宋復《塔銘》:“奘公一見契合莫造,即命付《瑜伽》、《成唯識》等論。……羽翼秘典,耳目時人,所以贊佐奘公,使佛法東流,大興無窮之教者也。”

道宣五十歲被召於弘福寺譯場掌綴文,襄助玄奘譯事,並開始撰《續高僧傳》。《續高僧傳自序》,參見《佛教史籍概論》。是年撰成《比丘尼鈔》三卷。今作本六卷。參見《宋僧傳》十四,《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十三。

道洪、義褒召赴弘福寺譯場,襄助玄奘譯事。《續傳》十五、《道洪傳》、《義褒傳》。

懷素出家爲玄奘弟子。《宋僧傳》十四:“釋懷素,姓范氏,其先南陽人也。……貞觀十九年,玄奘三藏方西域迴,誓求爲師。……受具已來,專攻律部。”

玄奘弟子新羅元曉落髮於皇龍寺。《三國遺事》四。

法常卒,年七十九。《續傳》十五,詳年譜附録。

道綽卒,年八十四。《續傳》二十,詳年譜附録。

唐初義學、翻譯名僧慧净卒,年六十八。《續傳》三。

三論學派法敏卒,年六十七。《續傳》十五。

三論學派世瑜卒,年六十三。《續傳》二十。

弘福寺寺主慧斌卒,年七十二。《續傳》二十。

正月,王玄策等在王舍城登耆闍崛山勒銘其地。案出《珠林》二九,參見烈維《王玄策使印度記》、馮承鈞《王玄策事輯》。岑仲勉《王玄策〈中天竺國行紀〉》又據《釋迦方志》三所載云“《志》成於永徽元年,曰經今五載,則是貞觀十九年正月登鷲嶺勒銘時也。”(《中外史地考證》上册,頁三〇三。)

二月,王玄策立碑於摩訶菩提寺。《珠林》二九“依王玄策傳云:‘比漢使奉勅往摩伽陀國摩訶菩提寺立碑至貞觀十九年二月十一日,於菩提樹下塔西建立,使典司門令使魏才書。’”參見《全唐文》二六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