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他这样做是有目的的

他这样做是有目的的

时间:2022-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消息曝出,立刻引来网友的评论,不少网友说陈光标太小气,有些网友直接质疑陈光标的捐款动机,认为他并非真心捐款,而是借机炒作。有网友表示,标哥短暂的低调跟往日的张扬一样,都是不正常的,这其中肯定有不为人知的动机。

现在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习惯性的怀疑心理:人家做了啥事,他们都会怀疑对方另有所图。比如,有人捐款,他们就说对方是在作秀,是在宣传自己;有人批评名人,他们就说对方想借名人出名;有人支持领导的观点、服从领导的命令,他们就说对方在逢迎拍马;有人向他们推荐某种产品,他们就怀疑对方是这种产品的推销者,可以从推荐中获利。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别人的行为举动,不要轻易被其表象所迷惑,多一点质疑精神,防止上当受骗,这无可厚非。可是,如果遇事就怀疑别人动机不纯、另有所图,这和古代的因“腹诽”而杀人有什么区别呢?以这种心态察人看事,会不会变得疑神疑鬼、感觉世界上任何人都不值得信任呢?

◎“献爱心”的三名学生

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新闻:上海三名学生捐出积攒10余年的压岁钱,合计50万元,用于设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青春之光爱心专项基金”。这三名学生分别来自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和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年龄最大的名叫魏琮泰,才14岁,他捐款25万元,成为上海最年轻的慈善专项基金主任;他的弟弟捐款20万元,他的同学捐款5万元。做慈善是好事,这种事不分对象、形式和捐款多少,但就是这样的好事,却被有些人评论为“有所图谋”。

有人说,现在有钱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纪就为出国读书做打算,申请哈佛、耶鲁这样的世界名校,光有成绩不行,还必须有“闪亮”的履历,向社会展示你的内在品格,而履历要从小积攒,我看这兄弟俩本来读的就是外国语学校,将来十之八九要出国,父母肯定要趁早做准备,反正家里也不缺钱,成立一个专项基金,既有利于孩子将来出国,又有利于孩子借此机会了解社会、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人说,信不信,有一天他们的出国目的达到了,肯定不会再继续做慈善事业了,这个专项基金就会陷入荒废。有人甚至说,兄弟俩拿出45万元做慈善,他们家肯定很有钱,是不是家长做坏事了,良心不安,才让孩子拿钱出来做慈善呢?

凡此种种“动机论”的负面评价,并不能说明三名学生真的有这样的动机,只能说明一点:持这种观点的人,本身就动机不纯,他们在看人看事时,没有一个公正客观的精神,而是主观猜想他人的意图,可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犯了典型的动机论的谬误。

所谓“人心隔肚皮”,别人的内心怎么想的,我们是很难看透的,我们能看到的只有别人的行为。孔夫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与其一味地关注别人的做事动机,关注那些不好把控的人心,不如把重点放在“观其行”上,不注重动机,只注重效果。见义勇为的人是真心想救人,还是想当英雄呢?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他保护了弱者、阻止了恶者,这不正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吗?

◎高调的“标哥”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了六百多人死亡,三千多人受伤。地震发生后,“中国首善”陈光标现身灾区救援现场,不过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一向以“大方”著称的“首善”这次仅捐献20万元款物。这一消息曝出,立刻引来网友的评论,不少网友说陈光标太小气,有些网友直接质疑陈光标的捐款动机,认为他并非真心捐款,而是借机炒作。

为什么一向高调、自称拥有50多个亿的陈光标,这次出手那么“小家子气”呢?据报道,标哥公司的企宣部负责人表示,陈光标想走低调路线。此言一出,又引来一连串的质疑。有网友表示,标哥短暂的低调跟往日的张扬一样,都是不正常的,这其中肯定有不为人知的动机。有人还搬出陈光标近来并不低调的行为——冰桶挑战,标哥在号称零下20摄氏度的冰桶内挑战寒冷。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为标哥鸣不平,他们表示:“你们无视那些没有出手或捐款更少的富豪,却盯着陈光标不放,这又是什么动机呢?难道高调的慈善家,就没有低调的权利?难道有钱的富豪,就必须做大额捐献?这是什么逻辑?”

诚然,在全民监督的时代,公众有质疑、追问、调查名人和公众人物的权利,乃至有些吹毛求疵也未尝不可,而作为公众人物,也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回应。然而,无中生有、鸡蛋里挑骨头,则是蛮不讲理和百般刁难了。

◎企业招聘:正确利用动机

动机论是一种极端的、主观性的、毫无逻辑的对他人动机的臆测,这种极端的揣测是违背事实的,至少对方没有表现出如其所说的行为。虽然动机论的谬误不可取,但适度地运用动机,对察人看事还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在企业招聘中,根据招聘需要,了解应聘者的求职动机,从而选择最符合公司需要的人才。

有个公司急需招聘几名助理类的职员,一方面是因为公司推行ERP系统工程,需要一位助理协助录入电脑资料;另一方面有些部门的助理离职了,急需补充。可是公司招聘了很多助理,他们接受培训之后,就抬脚走人,或工作没多久就离职了,弄得人力资源部疲于奔命,部门主管也很着急。

对于这种职位,其实公司要求不高,只要对方是女性,会操作电脑即可,有无经验不要紧,年龄也不重要。公司给出的待遇中等,毕竟这只是比较初级的工作。可是为什么留不住人呢?后来人力资源部主管决定亲自出马面试求职人员。

这天来了几个女性求职者,经过初试,他留下了两名女孩,她们的基本条件差不多,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个女孩大专毕业,长相不错,本地人;第二个女孩已婚,高中毕业,外地人,因丈夫在当地做工程,所以跟随而来。人力资源部的其他负责人中意第一个女孩,认为年轻有学历且好看,但人力资源部主管选择第二位。

为什么呢?因为当主管问两位面试者:你为什么来我们公司?第一位女孩的回答是:“我想找一个公司,多学习一下。”第二位女孩的回答是:“我丈夫在这边,我一定要在身边照顾他。”当主管问她丈夫在这边做工程要多久时,对方的回答是:“两三年。”

事后主管分析说,当两个求职者的条件相当时,就要进一步考查对方的动机。因为动机是一个人在你公司待多久的关键所在,也是招聘成功的关键所在。很明显,第一个女孩是想来公司混经验,因为年轻,沉不下心,很可能干不长。而第二位从外地而来,为的是照顾丈夫,得到一份工作,往往会很珍惜,而且她在这边会待两三年,这已经满足了我们招聘的要求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主管的选择是对的,因为那个女孩在工作上表现得不错,两年后,她丈夫的工程结束了,她辞职离开了。而那时,公司已经不需要这个职位了。

事实证明,动机并非不可揣测,只是凡事得讲究事实,提出的猜测和质疑也应该有依据、有线索、有佐证,不能全凭主观臆断妄加猜测,这样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