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结构理论解析

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结构理论解析

时间:2022-08-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斯腾伯格认为智力由三个亚理论组成: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和背景亚理论。1996年,斯腾伯格在其“三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更具现实意义的“成功智力理论”。同时,斯腾伯格还大胆地将创造性纳入了智力的范畴。有研究者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对斯腾伯格提出的创造性智力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可能的替代模型进行了检验。无论是斯腾伯格“三元智力”还是“成功智力”理论,都认为智力是包括一组构成要素的过程。

罗伯特·斯腾伯格(Robert J.Sternberg,1949—)美国心理学家,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IBM公司的客座心理学教授,并在耶鲁大学心理学系从事研究工作。他是当今研究创造力的权威,在国际学术界上享有盛名。他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此外,他还致力于人类的创作型、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等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大量富有创造性的理论与概念。

1985年,斯腾伯格针对传统的智力理论和研究中,未能揭示出智力的全貌所存在的局限性,对上述传统智力理论提出挑战。于是他在信息加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知识技能使用的背景因素,提出了“三元智力”理论。斯腾伯格认为智力由三个亚理论组成: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和背景亚理论。三个亚理论从个体内部操作过程至外部环境,呈层级排列关系。该理论侧重于对智力活动中元认知能力、个体内外环境的关注,拓展了智力研究的视野。以往智力理论试图描述“智力(尤其是学业智力)是什么”,而三元智力理论则对个体认知加工的动态过程和智力的现实效用提供了一种解释。

1996年,斯腾伯格在其“三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更具现实意义的“成功智力理论”。他认为智力是一种有目的地适应、改变和选择环境的能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种能力成分。这三种能力相互协调、平衡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与三元智力理论相比,十年后的成功智力理论更加注重智力的社会实践性,是一种受到进化论和人本思想影响的“适者生存”的智力观。同时,斯腾伯格还大胆地将创造性纳入了智力的范畴。在此之前,西方传统的智力理论中几乎没有哪一种智力包含了这一因素。根据斯腾伯格的论述,创造性智力是传统创造性和一般智力的交叉领域,它既包括创造性中的一部分,也包括传统IQ中的一些成分。有研究者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对斯腾伯格提出的创造性智力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可能的替代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创造性智力的最佳结构模型为四因素结构,即假设检验能力、顿悟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定势—批判能力。

无论是斯腾伯格“三元智力”还是“成功智力”理论,都认为智力是包括一组构成要素的过程。三元智力理论的提出,初步体现了智力研究由静态因素论向动态过程论转变的倾向;成功智力理论在延续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思想的同时,对三元智力进行了扩充和拓展,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全面把握智力内涵的崭新框架。在这个过程中,斯腾伯格逐步扩大智力的解释范围,不断强调智力即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跨领域、跨文化的智力观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另外,受到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斯腾伯格的理论尤其是成功智力理论对智力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温和、积极的态度,这些都对教育实践中智力的培养和塑造产生了不小影响。同时,也正是因为其理论注重实践性、包容性,而得到了广泛的采纳和运用。尽管三元智力理论和成功智力理论的操作、测评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但斯腾伯格的这一观点对丰富智力内涵仍然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