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们“认识”孔子吗

我们“认识”孔子吗

时间:2022-08-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傅佩荣我于1980年9月到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博士。有一天,我们聊到了孔子,这位日本同学忽然显得兴奋起来。当时我对儒家的认识还很肤浅,以为《三字经》的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是一个普遍的真理。在孔子心目中,人人平等,不因阶级而有差别待遇。孔子居然感叹没有人了解他!如果我们向往这种大同境界,不是应该设法先认识孔子的思想吗?

◎文/傅佩荣

我于1980年9月到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博士。住进学校宿舍之后,发现同寝室有一位日本同学。我从小听过一些八年抗战的故事,对日本人并无好感。但是每到周末,同寝室的另外两位美国同学常常外出游玩,留下我与日本同学相对无言也不是办法。

于是我们开始聊天。聊了一阵子之后,我突然觉得自己还蛮喜欢同日本人聊天的,因为我的英文遇强则弱,遇弱则强。有一天,我们聊到了孔子,这位日本同学忽然显得兴奋起来。我问他:“我们谈到孔子,你兴奋什么?”他说:“我认识孔子。”我说:“你怎么会认识孔子呢?”

他很得意地说:“我们日本人在中学时代都要背诵《论语》。”然后他拿来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下:“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看到日本人写出我们的文言文,还是《论语》的一句原文,我心里深感震撼。当时我隐约觉得不太对劲,好像自己家中的陈年旧货,被别人拿去当宝贝了。到底是我们犯了数典忘祖的大错,还是别人天真幼稚而上了大当?我提醒自己应该认真看待传统文化了,不然将来可能连自己的祖先是怎么回事都搞不清楚了。

我到耶鲁大学一个月后,去拜访一位神学院教授。他的父母曾在上海传教,所以他对中国学生特别友善。

在谈话中我向这位林贝克教授请教一个问题,我说:“基督徒相信人有原罪,把人看成性恶,这似乎太消极了。相对于此,儒家就积极多了,肯定人性本善。”当时我对儒家的认识还很肤浅,以为《三字经》的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是一个普遍的真理。

林贝克教授坦承他不了解儒家,不过他还是反问了我一个问题:“请问,儒家主张人性本善,那么中国人会做坏事吗?中国有坏人吗?”我说:“那倒是有的。”他继续问:“那么,恶是从哪里来的?”

我一时语塞,脑中有如电光石火,纠缠着一个问题,我想的是,我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问他:基督徒相信人有原罪,但是西方人也会做好事,西方世界也有好人,那么善是从哪里来的?他大概会回答我:善从上帝来,所以你相信上帝吧!我知道自己理屈,立刻起身说:“很抱歉,我临时想到有一件事要做,请容许我先告辞了!”然后夺门而出。

当时我深感惭愧,因为大家朗朗上口的“人性本善”,居然经不起理性的简单测试。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儒家的学说研究清楚。

我开始抓紧时间学习《论语》。《乡党篇》记载孔子日常生活的一些细节,很快就让我感受到孔子的不凡之处。

孔子有一天下朝回家,听到家人报告说“马厩失火烧了”,他立刻询问:“有人受伤吗?”却完全没有问到马的损失。

古代封建社会讲究阶级,马厩失火的话,受伤的可能是车夫与仆人。在孔子心目中,人人平等,不因阶级而有差别待遇。孔子的年代是公元前551至公元前479年,在公元前第六至公元前第五世纪,这种人道精神与人文主义实在让人赞叹。相对地,马是贵重的资产,但是再怎么贵重的财物也不能与人命相提并论。

孔子与人交往,他怎么对待朋友呢?当他知道有个朋友过世了却没有人为他料理后事,他就挺身而出说:“我来负责丧葬事宜!”一死一生,乃见交情。这种雪中送炭而不计代价的行动,当然出自高尚的心灵。

有些朋友家境富裕,送给朋友车马,孔子说声感谢,拿来就用。但是,如果有人把家中祭拜祖先所用的祭肉,拿来送一块给孔子,孔子却恭谨地作揖拜谢。由此可知,他重视精神价值远远超过了物质价值。以上两件与交友有关的事,世间几人能做得到?

我对孔子由认识而欣赏,由欣赏而崇拜,在阅读《论语》时,内心逐渐充满了热情。

我念到《论语·宪问篇》,看到孔子说:“莫我知也夫!”心中不免一震。孔子居然感叹没有人了解他!他有三千弟子,其中贤者七十二人,为什么没有人了解他呢?要如何才能了解孔子呢?最好的办法是从他的志向入手。

孔子表白自己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篇》)他希望做到:让老年人得到赡养,让朋友们互相信赖,让青少年得到照顾。这十二个字的志向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实现过。如果我们向往这种大同境界,不是应该设法先认识孔子的思想吗?这种强烈的动机也引领我走上探讨中国哲学的康庄大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