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别让爱太迟

别让爱太迟

时间:2022-08-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贾万梅一、莫做失陪族夜半时分,我静静地坐在电脑前,读着一则故事,眼睛不禁湿润了。像我这样的“失陪族”,如今社会上有很多。如果总是有各种理由忽略了对家人的关怀,错过与家人相处的美好时光,那我们不仅缺失了幸福,同时缺失的还有“良心”。山东计划生育抓得紧,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已经出台政策,如果第一胎是男孩,不再允许生第二胎。

□贾万梅

一、莫做失陪族

夜半时分,我静静地坐在电脑前,读着一则故事,眼睛不禁湿润了。故事中一段话写到“妈妈说:等你毕业,妈就享福了。毕业时,妈妈说:等你找到工作妈就享福了。工作时,妈妈说:等你结婚妈就享福了。结婚时,妈妈说:等你有了小孩妈就享福了。有了小孩,妈妈说:等你小孩长大妈就享福了。现在小孩长大了,我说可以享福了,可是妈妈,你能听到么?”

上面的故事,也是我的父母经常挂在嘴边和我唠叨的,可我从来不以为意,甚至觉得他们很矫情。如今细细读来,如醍醐灌顶,才明白父母说那些话时,并不是真的要享福,而是对我生活的一种期盼。他们希望的,无非只是我平安顺利地生活,无非就是静静地陪着我直到他们变老。2014年春节晚会上那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弦,“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不经意间,爸妈老了,我却没陪着!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百善孝为先”。古有为孝敬父母辞官回乡的包青天,今有五年风雨无阻带着生病妈妈上班的陈斌强。可而今三十多岁的我,独自在外漂泊十余年,仍属没房、没车、没成家的“三无”人员,也没能陪在父母身边尽孝,如今也已经三十而立了,自己究竟是为谁辛苦为谁忙?

像我这样的“失陪族”,如今社会上有很多。可能我们都有各种理由“失陪”,或许工作的地方离家太远,或许想赚更多的钱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或许应酬或出差太多,或许忙着上网、打游戏,或许忙着陪朋友、陪宠物。等终于有时间了,或许还想睡个懒觉。总之,陪家人、陪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而我们的父母却依然在发挥“余热”,把我们养大,再把我们的孩子养大,等着需要我们来养时,却总盼不来我们回家,独守的只是一个不能称之为家的“空巢”。

其实,父母的要求并不高,需要的并不多。父母只需我们陪他们做做饭、散散步、聊聊天,就像他们呵护我们长大一样,希望我们陪伴他们变老。如果总是有各种理由忽略了对家人的关怀,错过与家人相处的美好时光,那我们不仅缺失了幸福,同时缺失的还有“良心”。万幸,我明白得不是太晚,双亲健在安康,让我有机会、有时间弥补自己的过失。每年春节,风雨无阻,我都会从南昌回到山东,和父母一起过春节,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整理杂物,洗洗衣服,和老人聊聊天。这时父母特别高兴,合家欢乐是多么美好!虽不能常年相伴父母左右,但今后我会尽最大努力关心老人、陪伴老人、孝敬老人!

二、且行且珍惜

小时候,我总是黏在父母身边一刻也不愿离开。似乎我的出生就注定了他们一辈子的辛苦!我家在山东的农村,我是家里的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山东计划生育抓得紧,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已经出台政策,如果第一胎是男孩,不再允许生第二胎。所以我能来到这个世间,除了上天的眷顾,还有父母当时的勇敢决断。由于我是超生的,所以妈妈经常开玩笑说我一生下来就是个“要债鬼”——我的出生让他们被罚了400元。按照当时的收入水平,这相当于农村一个家庭一年的收入还多,相当于现在的4万人民币。况且,在我们那的农村家庭要是有了男孩子,大家一般不会冒着被罚款的风险要第二胎,因为我们老家穷,大家都罚不起。就凭这点,我就是幸运的!没有父母的坚持,这个世界就没有了我的存在,所以,我感恩终生!

小时候因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没在我们身边,父母就一边照顾我和哥哥,一边下地干活。我小时候特别不听话,看不到妈妈就不停地哭。母亲没办法就把我背在背上下地干活,哥哥就在地头等着。有一次,父母把我们锁在家里,哥哥就移开门底下的挡板爬出去,独自沿着村路走了十多里去找干活的爸妈。那时哥哥也就四五岁,还没有庄稼高,走进庄稼地是看不见人的。哥哥边走边哭,幸好被同村干活的阿姨看到了。阿姨连忙放下农活,带着哥哥去找爸妈。见到我父母后,阿姨把爸爸、妈妈训斥了一顿:“这么小一个娃,把他锁在家里多危险!还让他跑出来了,这要是在路上出了事或丢了可怎么办?”爸爸、妈妈被阿姨这么一说,吓出了一身冷汗。从此以后,无论走到哪,他们背上都背着我和哥哥,成了一道像模像样的“超生游击队”队员的“风景”。

上了小学,我和哥哥起初成绩不好,哥哥比我高一年级。我升二年级、哥升三年级时,我俩双双落榜,都没考上。成绩公布后放学回家,哥哥怕挨揍,让我走在前面先回去报告。我哭着说我和哥哥都没考上,爸妈沉默了半晌,最后竟然没有打骂我们,只说了一句以后好好学习,争取明年考上。那件事在以后的很多年成了我们茶余饭后的笑谈,可是在当时我小小的心灵里却读懂了双亲的隐忍和包容。说来奇怪,此后我对于学习似乎突然开窍了,直到小学毕业,我的成绩都在班里排前几名。从此我的学业成了父母的骄傲,他们逢人就夸姑娘学习好,乐得合不拢嘴。虽然我是女儿,在那重男轻女的年代,双亲从来没有偏袒过哥哥,反而对我更加疼爱。即便现在村里的叔叔阿姨说起来,都说父母对我特别好,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记忆最深的是,爸爸喜欢喝点酒,年轻时经常和几个朋友喝得很晚才回家。后来妈妈想了一招,只要爸爸到时间不回家,就让我去叫。每次我到了爸爸喝酒的地方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爸爸的酒杯就走,坚决不让他喝。老爸也没脾气,由着我的性子来,乐呵呵地就和我回家了。这招屡试不爽,直到现在我还是妈妈的“杀手锏”。现在想想,爸爸对我应该算得上是溺爱了。

长大了,我觉得和父母有“代沟”,他们不完美了。人大了,心也大了,我开始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了,和他们很难沟通,特别是到了自己读初三左右的叛逆时期,更是经常和父母吵架拌嘴,赌气不吃饭。我甚至开始觉得父母为什么没有体面的工作,而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呢?我内心深处开始有些自卑了。听着母亲说话的大嗓门,我觉得粗俗。看着父亲喝了酒耍酒疯,我觉得没出息。总之,我看什么都不顺眼,听什么都特刺耳。我不愿意让父母到学校来,也不愿和他们多交谈。可是无论我怎样无理取闹,看到的始终是父母盈盈的笑脸。似乎他们能透视我内心的想法,像自己的小秘密被揭穿一样,我有些恼羞成怒。在那样“魔怔”的情况下,我的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导致我没能考取县里最好的高中。

在这关键时刻,那让我觉得粗俗卑微丢脸的父母再一次为做了改变我一生的决定——一定要让我读最好的高中。他们四处打听,托人找关系,终于要到了名额。名额虽然解决了,可要根据相差的分数交“助学金”。我离录取线差十几分,按照分档要交五千助学金。家里条件本来就不好,哥哥去年才自费去读中专,现在又要给我交“助学金”。我看得出家里真的没钱了,就和父母商量去读三中,不用交钱,离家也不远。父母坚决不同意,他们拿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再向亲戚朋友借了些,终于凑够了“助学金”。我清楚地记得,学校开学去交钱时,父亲穿着不入时的衣服,手里拿着一个粗布兜,里面装着散碎的零钱。虽然父亲的穿着依然是那样的土气,当他用又黑又粗糙的双手颤颤地交出钱的那一刻,父亲的身影永恒地镌刻在我的心里、我的脑海里,成了我最深的珍藏、最美的回忆。他们的爱那么高、那么深、那么广阔、那么温暖、那么无私、那么纯洁。就在那一刻,我结束了人生的叛逆期。我明白,是父母无言的陪伴、支持和信赖给了我力量,他们无条件地相信了自己的孩子。

读高中是我第一次离家在外住宿生活。刚开学的几天,我疯狂地想家,每次打电话回家都泪流满面,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还要假装自己很好。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真正地懂事了,知道了家的温暖,懂得了父爱母爱的珍贵。刚开始,我学习很吃力,自己底子差,也没有什么聪明的天分。看着自己的学号,我很着急。学号是按照入学成绩排名的,我的是44号。每当我厌倦了,感觉支撑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为我交钱的画面,就又有了上进的动力。老天开眼,我的学号从44 到24再到14,有时成绩好还能进前十、前五名。这都不是令我最开心的,令我最开心的是父母脸上又有了骄傲的笑容,又可以和亲朋好友夸奖自己闺女学习好了,他们满足的笑容就是给我最好的表扬。

记得高三那年,我生了大病,头疼、胃疼还失眠,父母带着我四处求医。为了让我读书看病两不误,父亲每天放了学把我接回家,一大早再把我送去学校,来回二十几里的路,一直持续了个把月。在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我的病终于好了。我只想说这样无私的爱,不图回报的爱,除了父母,世上还有谁会给予?正如一个故事曾经讲:“一个年轻人失明后脾气暴躁。他母亲呵斥道,你这样自暴自弃,从今后我只喊你起床,吃饭,睡觉,不再管你。果然,从那以后母亲每天只跟他说这三句话。这让他很愧疚,也渐渐平静下来配合治疗。一年后,他终于复明了,却没看到母亲。家人告诉他:妈妈一年前就去世了,去世之前录下那三句话,为的是不想影响你的治疗……”养儿九十九,常忧一百年,母亲在世与否都是最担心你的人。每个周末母亲来看我,都会给我带很多好吃的。虽然和条件好的同学相比,母亲给我带的东西有些差距,我却觉得是世上最好的美食。和其他同学的妈妈相比,母亲又黑又瘦,那是常年在野外干活风吹日晒留下的印记。我却觉得母亲脸上的“高原红”是最美的色彩,母亲那憨憨的笑容是最暖人的春风。

后来我顺利高中毕业,考取了大学,学校不是很理想但还勉强过得去。不识字又从来没出过远门的母亲坚持送我去学校。路上我晕车得厉害,不停地呕吐。母亲也晕车,还要照顾我。到了学校,母亲问东问西,忙前忙后,交学费,领物品,找宿舍,铺被子,把能干的不能干的全部帮我做好了。看着母亲满头大汗以及忙碌的身影,我的心碎了!我在心里承诺:妈妈,以后请让我来照顾您,为您奔波。为了节省开支,母亲待了一天就回家了。为了省住宿费,母亲晚上还是和我在宿舍的一张床上挤着睡的。送走母亲时,我强忍着不让眼泪流下来,因为我知道母亲更加不舍。送母亲上车后,我一直放心不下。因为母亲不识字,我怕她走丢了,直到家里来了电话,我才安下心。

大学毕业后,又是我那憨厚傻气的父母支持我继续考研。很多亲戚劝阻说,女孩子家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回来找个好工作,找个好婆家,好好孝敬你们。那时,一个亲戚帮我联系好了可以直接进县城的事业单位。母亲让我自己选,说他们尊重我的选择,砸锅卖铁也要供我继续读书。现在想想,我其实真的很“不孝”。我不应该自私地为了自己的前途罔顾父母的付出和不易,不停地榨干他们的“血和汗”!最后我还是选择了读研究生。读研究生离家更加遥远,我回家的次数更少了。儿行千里母担忧,嘴上不说,但我知道他们期盼着我学业有成早日回家。可不懂事的我,毕业后留在了外地工作。我以为反正现在交通发达,坐飞机几个小时就回去了,坐火车也就十几个小时的路程,在哪里工作都一样。父母对于我的选择,没有发表意见,总说我觉得好就行。但是当我工作以后才发现,其实不然。想要回去一趟真的很难,经济方面先不说,如果没有长假的话,来回折腾一趟三两天根本不现实。渐渐地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的想法有多天真。可是,我真的很幸运!因为我的父母给予我充分空间,让我选择自己要走的路!我也很后悔,因为年少的轻狂,至今未曾对父母说过一句道歉的话!

三、别让脚步离家太远

我回家的时间和年龄的增长已然成了反比,工作后能每年回去一次已经实属不易。经过春运的千军万马,几经辗转回到家乡,踏上那片故土时,我的心忽然一下就宁静了、踏实了。因为这里有我的父母,我的家——有父母的地方才有家。听着亲切的乡音,闻着泥土的芳香,看着熟悉的建筑,往事一幕幕就会如同过电影一样在脑海翻过。原来并不是我不思念故乡,只是将心中最柔软的情感深藏了起来。时间越久,发酵越醇,情感就愈加深沉浓郁,就如同对父母的爱。

从现在算起,如果父母有幸能够活到百年,我平均每年回去一次,只可以看他们40次。每次停留7天的话,一共仅有280天可以陪伴父母!想想我今生今世只可以和父母共度不到一年的时间,算得我心惊肉跳,冷汗直流。都说养儿为防老,父母辛辛苦苦养育我几十年,我却陪伴他们不到一年,还有比这更“不孝、不敬、不齿”的行为么?看着双亲两鬓斑白、步履蹒跚、脊背微驼,带着老花镜慈祥的笑容,俨然已经成了我小时候头脑中老头、老太太的形象。这时我真的很想问一句——时间你去哪儿了?

以前在我心目中,父母似乎永远是不会老的,他们就像超人一样,我需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下雨天父母会出现在校门口给我送伞,半夜被子掉了会自动盖回到身上,早上出门总能吃到热腾腾的早饭,口袋里总会有零用钱,外出读书的行囊里总有喜欢吃的家乡特产……还有最神奇的是,我永远可以毫无理由地发脾气,因为他们从来不会生气,就像我的出气筒和受气包。当我烦了、累了、倦了、厌了的时候,只要回家冲父母发一顿脾气,心情就会舒畅很多。直到现在,有时我不顺心了打电话回家,还会向他们发牢骚、使性子,我所有的委屈和烦恼他们都会全盘接收。这样坏脾气的我,想这偌大的世间,也就只有父母可以忍受了。他们对我的爱,是透过皮肤、进入血液、深入骨髓的爱,是掏心掏肺的爱,是“无底线”的爱!

长大的我想让父母享福了,于是隔三差五买东西给他们寄回去。我几乎每天一个电话打回家,爸妈在电话里总是那句“家里一切都好,你好好工作,照顾好身体,别寄东西,别浪费钱”。多么平常的话语,我曾经天真地以为他们真的一切都好。可当我在电视里看到公益广告中出现了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语,看着电话那端病得颤巍巍的老人时,我忍不住热泪盈眶了。原来如此!此后,每次打电话我都会小心翼翼仔细地听,生怕他们有什么异样。再后来在我的坚持下,家里装了电脑,我就可以和他们视频了。现在我知道母亲的腰病一直不好,天天吃止疼片,父亲经常头疼脑热,于是我催着他们去医院检查。结果还好,只需要静养调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感谢你们,我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坚强地活着,还有时间让我来爱你们!

亲爱的朋友们,也许我们还没成功,也许还想继续追寻理想,也许业务很忙,也许应酬很多,可是请把我们的脚步放慢,回头看看一直守望着我们的父母吧!无论什么理由,我们都不应忘记了出发点,那里有一扇永远等着我们回家的门,那窗口守望的目光一直如影相随,无论我们飞得多高,都不曾离开他们的视线。因为我们的飞翔,一直用的是父母的翅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如果,还来得及,请放下所有的事情,把时间、空间对折再对折,剩下的就是一步之遥的家门。当所有的思念只能在照片里寻找的时候,即便站在家门口,剩下的也只能是惆怅!

爱莫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爱莫迟——陪伴才是最好的感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