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把自卑赶走

把自卑赶走

时间:2022-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把自卑赶走严重的自卑感会造成人的心理变态,甚至厌倦工作、生活,所以,有这方面问题的人须及早改变。这些自卑心理是压抑自我的精神枷锁,是一种不良的心境。自卑是人生成功之大敌。因此,发愤图强,以己之长补己之短,是医治自卑的良药。从某个层面上讲,自卑感主要产生于不当的比较。因此就产生了高下差异,这种差异作用于心理,则会引起自卑。这时,你将发觉自己突然信心十足,自己办事能力胜人一筹。

自卑赶走

严重的自卑感会造成人的心理变态,甚至厌倦工作、生活,所以,有这方面问题的人须及早改变。

一、自卑是人生中的一块绊脚石

一般说来,自卑是一种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造成这种体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对自己的能力、知识、品质等自身素质的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不该产生的猜疑;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自卑心理可能会产生在任何年龄段的人身上,比如说,有人德才平平,生命很少有“辉煌”与“亮丽”,他们有时就会产生“看破红尘”的感叹和“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无奈,以至把悲观失望当成了人生的主调,整日嗟叹不已;有的人经过奋力拼搏,工作有了成绩,事业上创造了“辉煌”,但心里却害怕“风光”不再,容易产生前途渺茫、“四大皆空”的哀叹;人固然是要老的,青春一去不回头,有人则容易哀怨岁月的无情甚至发出红日偏西的无奈……这些自卑心理是压抑自我的精神枷锁,是一种不良的心境。它消磨人的意志,淡化人的追求,软化人的信念,使人锐气钝化,畏缩不前,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埋没、自我消沉,到最后,要么无所事事,要么碌碌无为,告别人生。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和意识,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的一种消极情感。它的产生,往往并非知识上的浅薄,而是感觉上的错误所致。究其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和尺度来衡量自己,而导致自己对自己的误解。对不现实的理想过分地向往也导致自卑,如“我应该如此这般”、“我应该像某人一样”等。这种向往大多脱离实际,只会滋生更多的烦恼和自卑,使自己更加消沉。自卑是人生成功之大敌。生活中,多少人为自卑而深深苦恼,又有多少人为寻找克服自卑的方法而苦苦寻觅。

强者不是天生的坚强,他们也有软弱的时候,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从自卑中钻出来,戴着自信的帽子走天下。球王贝利初到巴西最有名气的桑托斯足球队时,他竟然也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他本是球场上的佼佼者,竟紧张得一夜未眠,他无端地怀疑自己,恐惧他人。后来他设法在球场上忘掉自我,专注踢球,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从此便在自信和阳光的召唤下,以锐不可当之势进了一千多个球。贝利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沉浸在自卑里不能自拔,只能毁了自己。给自己以自信,没有什么办不到的,所以,我们不要怀疑自己、贬低自己,只要勇往直前,用行动说话,就一定能走向成功。因此,发愤图强,以己之长补己之短,是医治自卑的良药。

二、欣赏自己

自卑属于性格上的缺陷,是一种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态。它不仅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职业生活中。自卑感的产生是后天形成的。从客观上讲,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的阶层差异以及财产悬殊等观念的影响,有时会形成一种社会地位的差异;另一方面,由于某种心理特点和生理缺陷,使得人们不能自主地按个人意愿去选择生活方式,从而产生了一些不应有的心理负担。从主观上看,主要是由于个人的心理偏差。

从某个层面上讲,自卑感主要产生于不当的比较。比如,有的人过分注意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却忽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因此就产生了高下差异,这种差异作用于心理,则会引起自卑。如:

我显得这样无能,别人肯定瞧不起我。

我的相貌丑陋,肯定没有人会喜欢我。

和别人比起来,我简直一无是处。

像我这样的人,做什么都很难成功。

这些自我否定,往往造成心理误差,自卑就变成难免的了。

要战胜自卑,第一步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了自己,才能愉快地接纳自己。人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想象,它常伴有情感,伴有自我评价的感情,比如对自己是好感还是恶感,是满意还是不满意。要肯定自己必须对自己采取接纳的态度。也就是说,人对自己的一切要充分地了解、正确地对待,要坦然地承认、欣然地接受,不能排斥自己、欺骗自己、拒绝自己,更不能怨恨自己。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是君子,能自我悦纳,心情开朗,而另一些人则不能接纳自己,经常自苦、自危、自惭、自卑乃至自毁。悦纳自己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心理状态,与客观环境没有太大联系。

有些人有生理缺陷,可是他们很乐观。有些人相貌堂堂,却不喜欢自己而整天烦恼。有些人并不富裕,却知足常乐,日子过得挺滋润。有些人有钱有势,却很苦恼。事实上,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自己的弱点。问题就在于有的人发现了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后,就当做包袱背起来,老是挂在心上,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连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看不到了。结果整天生活在阴影之中,自己的精神优势被自己的弱点和缺陷所压垮,自身的潜在能力与智慧被自身的虚弱与拒绝所泯灭,在不知不觉中自己毁了自己。在这里,我们不是说只要悦纳自己就一定能成功,但是不尊重自己就一定不能成功。自卑者往往觉得时机是为别人准备的,而不敢参与竞争,把自己关在成功的门外。我们应该经常提醒自己:“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你跪着。”

有了强烈的自信心,你想成就任何事,都会有希望。而被自卑笼罩的人,都是不可想象的。那么,怎样培养自信心呢?

首先,根据自己的能力为人生划一条界线。不要把自己看做是一个无所不及的完人,什么事都能干,为逞一时之能,做事自不量力,都想自己一一完成。这样,屡屡碰壁之后就会因打击而丧失信心。你应该估计一下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量,能做好哪些事情,然后再去尽力而为。这样做事的成功率就大多了,成功多了,就有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其次,把眼光集中在自己的优点上。你的长处是什么?你的优点是哪些?要好好思考一下,对自己有个深刻的认识。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优点上,多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发挥所长,工作自然会有出色的表现。这些都能增强、支撑起你的自信心。

最后,就是要学会尽量较多地自我欣赏与自我激励。把你曾经做好的工作或成就,列于纸上,来一个自我欣赏。这时,你将发觉自己突然信心十足,自己办事能力胜人一筹。同时与欣赏你的朋友保持联系,有意识地去和那些肯定你的朋友在一起,与他们分享你的快乐。由于他们理解你,肯定你,对你有信心,一旦你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犹豫不决时,他们就会有针对性地做些工作支持你,使你信心百倍地去工作。

三、自信能够驱逐自卑

自卑的形成,涉及很多因素,原因也很复杂。一般说来,与自己的人生经历有关。人生总得经受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挫折。遭受挫折之后,如果不能正视自己,往往就会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同时再遭受别人的不公正议论,这些议论再反馈过来,影响着自我评价。自我评价降低,就容易使自己多愁善感,萎靡不振,自卑起来。这些消极的观念会成为前进中的绊脚石,使个人活动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自卑感还使一些人害怕交往,采取回避的态度,限制自己的活动范围,使自己变得沉默寡言,与群隔离。也有一些人掩饰自己的自卑,走向另一个极端把自己的不满投射到外界,投射到他人身上,变责己为责人,于是我行我素,受到排挤,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还有些自傲,实际上是自卑。

一位中学生向心理专家咨询:“随着年龄一天天增长,我所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使我经常不知所措。因此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是个没本事的人,不像其他孩子那样,他们什么都知道,能做很多事情。我感到很自卑,难道我真是这样的人吗?现在我该怎么办?”

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这位中学生遇到了自卑问题,很多人都有,具有普遍性,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出路是想办法,去向别人学习,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他说的问题,很可能是因为以前较少独立地处理问题,对父母过分依赖。一般来说,凡是在过分依赖他人的环境中长大的人,都比较缺乏判断能力,缺少独立处理问题的经验。随着年龄增大,父母不在身边时,缺少依靠就会怀疑自己,产生自卑。所以你要做的就是逐渐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学会自己处理问题。对于不懂的事可以去问家长,但不要让他们凡事都包办。这样,成就多了,你就会坚强起来、自信起来。

成功和自信是互为因果的。通常,人们只看到成功可以增强自信的一面,却不自觉地忽略了自信也可以促进成功的一面。不少人由于思想上的惰性心理作怪,往往误解为偶尔一两次失败会成为再接再厉的“兴奋剂”,但是如果屡遭失败,便灰心失望,丧失了勇气。因此自信的人都明白:百折不挠的意志才是成功的真正动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功到自然成。

在生活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怪现象:一个人愈是成功,就总是成功;而一个人愈是失败,就总是失败。有些人会说这是运气,成功的人交了好运,失败的人交了厄运。其实,这不过是借口。很显然,有了信心才会成功,成功了于是就更有信心。相反的,丧失了信心就容易失败,愈是失败,也就会更加没有信心。因此,切勿把经常成功或屡遭失败的原因,归之于好运或命苦上去。用饱满的精神,全心投入,成功就会不请自来。

自信的人从来不会自惭形秽。引起自惭形秽这种不健康心理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某些人在心理上感觉低人一等。心理上的缺陷,并不一定就导致心智上的缺陷,因为自卑感和自尊心往往是同一个“情意结”的“两极”表现。这就意味着,有些自卑感来自自尊心。有的自卑感往往是强烈的自尊心的反映。有些人自尊心很强,几乎不能忍受自己不如别人,而这种自尊心常常导致隐蔽的、潜在的自卑感。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心理学上的专有名词“情意结”,它深藏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以某一种特定的情感活动为中心,同时夹杂着另外一种心理活动。这种情意结不是一朝一夕或者短期内形成的,而是由来已久的,一般是从童年起就形成了。人们的许多感觉,往往会被深深地压抑在意识深层,几乎变成了不知不觉的无意识了。情意结伴随着痛苦、厌恶和惧怕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也经常会表现为自卑感等。

强烈的自卑感,如果发挥积极作用,往往会促使人们在某些方面有超常的发展,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代偿作用”,通过补偿的方式来弥补人们心理上的不足,促使其发挥长处。耳聋的贝多芬,成为划时代的“乐圣”,就是一个最为有力的证明。生理上有缺陷的青年人心中有一些自卑感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把自卑感转化为自强不息的推动力量!否则,将不再是生理的缺陷,而是人生上的缺陷。

四、向自卑感奋战不懈

不善言谈的自卑感,几乎是大多数人共有的通病。这种自卑感一定得克服,否则想要活跃于世界上并有所成就似乎太难了。

有位年轻的女性来找一个报社的编辑。她向那个编辑讲述了她的际遇——自幼她便不满意自己的下巴,每天照镜子都会带给她很多痛苦。丑陋的下巴使她深感自卑,甚至不敢出门。于是她决定去做整形手术。手术费非常之高,但她没有在意,之所以如此,是想从自卑感中解放出来。

出人意料的是,手术并不成功,无法使她满意地从自卑感中得到解放。在满腔怨怒下,她找了另一家整形外科。后来,她又陆续进了几家整容院,动了几次手术,但是,都无法使她满意,而下巴在几次手术之后,似乎变得更丑了。

“我自卑得想死,但是,我又不甘心,我非把陷我于不幸的整型医院,在报纸上检举出来不可,否则我死也不瞑目。”

她来找这个编辑的目的,就是请她在报纸上控诉这些整形医院。听了她的话,那个编辑自然而然会想看看她的下巴。乍一看,她并不是个真正的美人,但也不特别丑。她的下巴也许是因为动了几次手术,显得有些红,但也并不像她说的那么难看。可是,尽管那个编辑费尽唇舌,仍然无法将她说服,把她从自卑中解放出来。

其实,像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有许多。有的人觉得工作能力不如人、有的人则认为自己的积极性不如人、更有人因缺乏魅力而自卑。其实,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化自卑为动力,努力改变自己,世界不变自己变,自信又何尝不会从内心里产生呢?

容貌不够美的人,可以用心灵之美、内涵之美来弥补这个缺陷;学历低的人,认真努力地学习,充实自己便可以高人一等。努力改变自身的不足是消除自卑感,使自己成为有魅力的人的唯一出路。

五、跳出自卑的陷阱

有人跳不出这样一个圈子,总认为自己不论在哪一方面都比别人逊色,这就是“自卑感”。

检查一下自己,你是否因为自己内心的自卑感而困惑,甚至早已放弃试着去改善。是否有害怕与人见面,畏首畏尾、不敢大胆行事的经历,或是过于好高骛远,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刚愎自用。这些都是自卑感的表现。

你是否具有以下各项特征?先来检查一下自己,然后对症下药。

·总觉得自己比别人低劣。

·觉得自己不可能表现良好,所以不太想与人交谈。

·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劲。

·对自己来说非常宝贵的东西,可是在别人眼中却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在人面前的言行很难为情。

·嫉妒心强。

·行动犹豫不决。

·容易与人起冲突。

·个性懦弱。

·一味地逞强、装腔作势,实际上只是一只纸老虎。

“我没有用”、“我不可救药”这些想法不需要自我暗示就会拖你的后腿。

不要忘记自己还有很多长处,应该多把眼光集中在自己的优点上,让自己把好的一面表现出来。人类大部分的才能都是靠后天的努力培养起来的。因此,为自己的生活设定目标,体验了目标实现时的那种满足感后,即能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

“自卑感”,是一种不好的人格倾向,然而自卑感却也同时能激发我们进步的毅力。以下是一个成功利用自卑感,不断激励自己改变人生的例子,值得我们借鉴。

这个人就是成功利用自己的自卑感,完成《无名作家的日记》这部著作的作家菊池宽。他在自传中成功地描述了他如何敌视芥川龙之介与久米正雄,只要他一出现在他们面前就会产生一股莫名的自卑感。实际上,他还比芥川龙之介与久米正雄要高四年,但因为他的求学经历非常曲折,所以晚了几年毕业,后来芥川龙之介和久米正雄都进了东京大学,而菊池宽却进了京都大学,菊池宽因此产生了隐隐的自卑感。不过,菊池宽并没有消沉,而是发奋努力,终于成了一代文学大师,在日本文学界有较高声誉,除了经营文艺春秋社之外,他还在小说家协会进行指导工作,培养了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等多位知名的文学家。

要想克服内心的自卑感,须得记住这句话,并不断努力:“这里躺着的是一位懂得如何聚集所有比自己聪明、贤能之人于侧的人。”这是刻在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墓碑上的一段话,起床前也对自己这么说吧,你将会发现受益匪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