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谨学不辍充实自己

以谨学不辍充实自己

时间:2022-07-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年轻人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还不足以在社会中形成自己的优势。目前,美国已有26家知名企业成立了自己的大学。虽然已身居要职,布莱顿依然勤学不辍,一天辛勤工作完后,晚上他还上夜校继续进修。

年轻人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还不足以在社会中形成自己的优势。工作中、生活中需要的相当多的知识和技能,课本上都没有,老师也无法教给你们,这些东西完全要靠自己在实践中边学边摸索。

如果不继续学习,就无法取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识,无法使自己适应急速变化的时代,不仅不能搞好本职工作,反而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更别说具备优势了。

有些人走出学校投身社会后,往往不再重视学习,似乎头脑里面装下的东西已经够多了,再学会胀破脑袋。

殊不知,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基础知识,数量也十分有限,离实际需要还差得很远。

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以更大的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使自己丰富和深刻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形成自己的优势,以便更好地投身到工作和事业中。

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1至5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以前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至14年。特别是在工程界,毕业10年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1/4。

因此,学习已变成随时随地的必要选择。

美国人认为:年轻时,究竟懂得多少并不重要,只要懂得学习,就会获得足够的知识。

目前,美国企业与公司里的上班族已成为学习市场上增长最快的人群。1992年,全美企业员工中仅接受企业正式拨款学习的人数就增加了400万,平均每人每年可以享有31个半小时学习课程,因此全美企业员工的总学习时间增加了1.26亿小时,相当于25万名全日制大学生的学习时间。换句话说,大约要建好几十所和哈佛大学规模相当的新大学,才能满足企业员工的学习需要。

目前,美国已有26家知名企业成立了自己的大学。学习的效益也日趋明显。在摩托罗拉,每花1美元投资在学习上,就可以连续三年提高30美元的生产力。

“用学习创造利润”——这已被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公认为当今和未来“赢”的策略。

学校里获取的教育仅仅是一个开端,其价值主要在于训练思维并使其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应用。一般来说,别人传授给的知识远不如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坚韧所得的知识深刻久远。靠劳动得来的知识将成为一笔完全属于自己的财富。它更为活泼生动,持久不衰,永驻心田,而这恰恰是仅靠被动接受别人的教诲所无法企及的。这种自学方式不仅需要才能,更能培养才能。一个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助于探求其他问题的答案;而这样,知识也就转化成为才能。无需设备,无需书本,无需老师,也无需按部就班地学习,自己勤学不辍、孜孜以求的积极努力就是惟一的关键所在。

求知是积累优势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有成就的人往往更爱学习,因为这可以助长他们的优势。相信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人比亨利·布莱顿更忙碌的了。

亨利·布莱顿这个大忙人虽然现在年仅30出头,但却已经是美国SERVO公司的总经理,为当今美国顶尖的弹道导弹专家之一。

虽然已身居要职,布莱顿依然勤学不辍,一天辛勤工作完后,晚上他还上夜校继续进修。

他选择的科目是素描。

为什么他要去学素描呢?针对这点,亨利的回答非常令人感动:“因为素描可有效地将我的创意说明给我底下的技术人员知道。”

虽然他现在已功成名就,但他认为这并非人生努力的终点。地球一直在转,时代不断地进步,若想跟上时代,就应该不断努力学习。

因此,他利用晚上的空闲时间学习打字、雷达技术、西班牙语、管理学、演讲术等,凡是对他的经营有帮助的他都学。

事实上,他也真的能学以致用,并且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即使每天工作再多再累,他也绝不埋怨,并且还能腾出时间继续进修。

为何他如此热衷于自我深造呢?其实,像他这类顶尖的人才多半都了解这个事实——人生是短暂的,每天能让自己思考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凡是能供自由思考的时间,他们是一分一秒都不愿浪费,并且设法做最有效的利用,因为他们都希望能在自己的工作上或专业范围内掌握绝对的成功。

的确,惟有努力才能使人成功,但一次成功并非终点,必须为获得下一次成功而再接再励。

从古至今,凡是有大成就者都不肯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为更美好的明天做准备。

你不妨利用多余的时间去学一些对工作及提高工作效率有益的事情。

有效地利用目前可供自己自由思考的时间,可保证你将来的成功。这是投资,也是保险。

不论你从事何种职业,工作时间全部加起来最多也只占一个星期里的一半的时间(一般公司机关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一个星期上40小时的班,为一周总共时数的1/3还不到),请问剩下至少一半的时间你都在做些什么?

这些时间包括一天工作结束后的余暇时间及至少一到两天休假的时间,这些时间都是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

现在,闲暇时间是有了,但问题是,你该如何去有效利用这些时间。

你不妨扪心自问是否珍惜这宝贵的时间?譬如特地挪出一些享乐的时间或利用每天上下班坐公车的时间阅读一些与专业知识有关的书籍,或将这些时间用来思考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

这里并非在限制你该怎么想,最主要的是想让你明白:不能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玩乐上。

你应该审慎地去思考一些有意义的事,像如何利用时间创造将来等等。

亨利·布莱斯顿曾说:“人类拥有头脑,如此神奇的东西,如果用来浪费在一些无聊事上,岂不太可惜了!”

如果你想创造美好的明天,就应将自己能自由使用的时间投注在增加今天的工作效率、有实际价值的事上。

你可利用闲暇时间吸收一些新知,然后用来引发深藏在心灵深处仅属于自己的原始创意。

将来有机会的话,这些创意都将成为你的优势,成为你走向成功的有利的工具。

知识这种东西,无论你学了多少,它都将在你的脑中累积,成为你自己的东西,再不会消失,别人也偷不走。

如果银行每天早晨向你的账号拨款8.64万元。你在这一天内可以随心所欲,想用多少就用多少,用途也没有任何规定。条件只有一个:用剩的钱不能留到第二天再用,也不能节余归己。前一天的钱你用光也好,分文不花也好,第二天你又有8.64万元了。

处于这种境况,你会怎么办呢?或许你会像大多数人一样,很快想出办法把每天的钱花光。开头你会购买你最需要的东西。但如果你是精明人,你会很快想出办法把每天的钱用于投资。从长远来看这投资会使你得到更多的回报。

不论你认识到也好,认识不到也好,其实你每天都面临上述的境况。那家“银行”就是时间。你每天得到8.64万秒钟,随便你怎么利用。这些时间你如不利用,最后也不会回来。

因此,如果你是一个精明的人,你就应当学会用时间为自己“投资”,也就是不断地学习,为自己“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培养自己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上学是幸福的。在学校的时候,不用担心生存的艰难,不用考虑下一步如何找到自己的落脚点,总而言之,求学时期是最轻松的时光,也是“充电”的最佳时机。但是一般人都想早一点离开学校,认为到社会上生活有多么自由,而且自己还能挣钱花,因而上学时对“充电”的认识还是把握不住的。

在离开校园生活好多年之后,你或许有时还在惦念那段“充电”的日子,但怀旧归怀旧,时光是不能倒流的。

最现实的做法是不妨研究研究自己脚下的路该如何走。当然,要走好“路”,先要思考思考离开学校以后,如何进一步给自己“充电”。

教育专家主张“自主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

“自主学习”是从学校里出来后,为进一步加强自身实力,而随着时代的步伐掌握原来尚没有在课堂上学到的新知识、新内容。

学习,是每天的任务。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要一松懈,别人很快就会超过你,而你要“撵”不仅很辛苦,而且因为人家也在不断进步,以至于你想赶超也几乎不可能。

既然是学习,就有课本,就有课堂,也有老师,老师还会布置作业,一定阶段后,还要参加考试。在学校里学习是这样,自主学习也是这样,只不过具体内容完全需要自己合理安排。

究竟学什么呢?自主学习,就是自己给自己安排“课程”和“课本”。这里的“课本”并不是指现成的书籍,而是完全结合自身实际来设计学习计划。一方面要把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和目标作为选择“课程”的依据,从而确定“专业课程”。如果将来想做企业老板,就要把经营管理和财务作为主要课程;如果将来想成为专业技术主管,不仅要学习与专业有关的知识,还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内容等等。另一方面就是要把锻炼自己做人的品质,以及社会适应和竞争能力,当作学习的目标,因为,这是“公共课”,而且是最关键的。

自主学习的课堂在哪里?“课堂”就是社会,具体而言就是自己所处的环境。而所接触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同事、下级还是领导,都是自己的老师。

经常“充电”,多学些知识,可以充实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品味,时间一长,优势自然会体现出来。

知识,是人类世世代代文明的结晶。它滋补你的头脑,启迪你的智慧,颐养你的个性。谁想增长才能,谁想认识社会,谁想了解为人之道,谁想在社会中建立起自己的优势,谁就应当和书本交朋友。读书,还有助于交流信息,开阔视野,扩展心胸。现代社会的飞跃发展,使知识成为人们谋求财富、谋求生活需要的最重要的工具。谁会甘心不读书、不学习而被时代抛下呢?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用什么方法进行自学,充实自己的知识仓库呢?

书,是不说话的家庭教师,它会时时处处陪伴你,使你一辈子过丰富而充实的精神生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书的好处怎样形容也不过分。

读书要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读书时还应适当做些笔记,既可加深记忆,又备日后经常翻阅,以便“温故而知新”,不断巩固学过的知识。

学习好比行舟,没有目标,小船在大海中随波逐流,很难顺利地到达理想的彼岸。

每个人都应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选择目标,以便“学以致用”。有些青年人强调自己的兴趣、爱好,当厨师的不肯钻研烹饪技术,却想写小说。

这显然是不务正业。其实,兴趣不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它是经过长期的社会影响、教育或训练的结果。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可塑性”。正因为有这种可塑性,所以兴趣既可以培养,又可以改变。尽管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原来兴趣不大,但只要你热爱本职工作,富有钻研精神,就完全可以在工作、学习的实践中,逐步培养出对本职工作的兴趣,并通过自学成才,增强自己的优势。

没有人是完美无瑕的,努力找出自己和别人内在人格中的优点,保持或效法这些优点,努力改进其他不足之处,人格的特质才会日臻完善。

心理学家指出:其实没有所谓的坏人,只有所谓的坏行为,而坏行为是可以改正的。你可以选择你所钦佩的人,对照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良行为,努力效仿他们令人赞叹的特质。纵使在短时间内没能做好,也用不着沮丧。因为改造品格特质的事,可能需要用上一生的时间来完成。但值得庆幸的是,这和其他的事一样,愈花工夫,就会变得愈好。

你要找的值得学习的人不必十全十美,而且世界上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你不需要对他们进行单纯的英雄式的崇拜,而是着重学习他们引以为傲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成功者以前都失败过不只一次。歌剧明星卡罗素最初无法唱到最高音,所以他的歌唱老师好几次劝他放弃,但他继续歌唱,最后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男高音;爱迪生的老师称他为劣等生,而且在以后的电灯发明中,他曾失败了14000次之多;林肯的失败是很有名的,但是没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失败者;爱因斯坦也曾数学不及格;亨利·福特在40岁时破产……

别在意你心目中的英雄有缺陷,学习他们值得尊敬的特质吧。把你自己的性格和那些在工作领域里卓然有成的人相比,分析他们在成功过程中养成的特质,你就可以对如何改善自己有明确的目标。

比较可以带来进步,要在比较中学习。

你与所有成功的人一样,一生下来就赋予同等的机遇、同等的成功权利。因此,找出你要学习的优秀人格特质,全力以赴地去付诸行动,塑造一个全新的你,为自己的优势蓄势、蓄力是明智的选择。

人们常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尽管每个人身上都有难以克服的缺点,但更重要的是每个人身上都有闪闪发光的亮点。一个人有了心胸宽广的品质后,自然会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他人的经验,这是成功人士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把他人的专长学到手,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打造自己优势的捷径。那么具体如何做呢?

学习他人专长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是自认无知。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样做很难。因为人人都有虚荣心,不愿意承认自己无知。恰恰是这些虚荣心变成了你前进道路中的最大障碍。如果你坚持认为自己是多么有本事,如何有才能,你的话都可以成为权威和经典,那么你只能遭到别人的反感。相反,如果你能承认自己的无知,反而容易引起别人的共鸣,从而得到别人的支持与帮助。一再重复无知的谎言只能让你越来越被动,越来越出丑,就像“皇帝的新装”,受到伤害的只能是你自己。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假若一个人能够放下那颗虚荣心,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肯定能够从别人的意见里,发现自己的许多弊端,而这些弊端又是达成成功人生所必须克服的:所谓“以人为镜”,正是这个道理。

一定要记住:知道怎样听别人说话,以及怎样让他开启心扉谈话,是你制胜他人的惟一法宝。

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肯定有许多东西是每个人所无法了解的。通过倾听别人的谈话,可以获取许多有用的信息,可以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而你所得到的也是别人的好感与支持。哪一个人喜欢别人总是驳斥自己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一生中大多数经历是容易忘怀的,记忆中深深烙下的往往是刻骨铭心的经验,所以如果你能有幸倾听他那最宝贵的东西无疑会极大地丰富自己。

学会倾听,绝对不是一言不发,那样对方马上会感觉是对牛弹琴,索然无味。因此更确切地说,你应该学会引导对方谈话,诱导他说出他想表露的一些真实的东西和看法。

由于虚荣心理,许多人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的不足,害怕会遭到拒绝。要想让对方开启心扉,应该首先让他消除自己的顾虑。一旦别人发现和你在一起很安全,而你又打心眼里赞赏他时,他便可能向你开启心扉。每个人都需要有人一起分享他的感受,可又害怕一旦向人表白,会得不到共鸣,甚至会被人看做悲惨、残酷和自私。假若你相信自己也是自私的,对别人冒犯你的个别行为,站在同一立场上,即使不能接受,也应加以考虑。这样,会得到他人的共鸣。因为人们的基本情感都是大同小异的,无非爱、恨、恐惧等等,甚至还不时掠过一些罪恶的念头。接受这些并不可怕,因为这才是人的本来面目。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无形之中便赢得了对方的心,因为对方会觉得自己的情感有人理解,便会全身心地支持你。这对你的成功将起到不可估量的帮助。

当然,有一点值得你注意,当别人向你倾诉心声后,往往期待着你能为他保守秘密。你绝对不能以此为条件去要挟他,更不能随意地把他的经历告诉别人,他一旦发现你粉碎了他对你的信赖,你会永远失去他的支持。

虚心向他人学习,最重要的前提是肯定他人的长处。当一个人真心实意地向他人学习时,首先应该对别人的长处加以肯定。否则,向他人学习只能是一句空话。

如果你能够做到这肯定他人的长处,相信他会乐于把长处展现给你。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共同的心理,期待别人的肯定和赞赏。所以他不可能对自己的长处也加以隐藏,他甚至还会加些炫耀的成分在里面,这些你都大可不必理会,给他一个展现的机会吧,你不仅仅是给了他一个机会,更多的是你得到了他的许多智慧结晶。这些智慧对你的一生都将有极大的帮助,是你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法宝。

总之,虚心向他人学习有许多好处,其中最简单又最易让人们理解的好处:一是别人懂得的知识你未必懂;二是你懂的知识别人未必不懂。

还是让我们再品味一下瑞士民间的那句古话吧:“傻瓜从聪明人那儿什么也学不到,聪明人却能从傻瓜那儿学到很多。”

一项调查显示,全美500家大型企业的董事长认为,现在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大都缺乏高水平的思维能力、诊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知识,还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运用技能解决新异问题的能力以及在集体中有效工作的能力。他们抱怨说,这些人的工作态度仅仅是得过且过,全都缺乏工作动机和热情。谈到对新时代美国人才培养的目标,董事长们的看法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认为,学校应培养学生的下述能力:

①学术能力:高水平熟练的读与写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运用概念的能力,解决问题和有条理处理事务的能力等。

②社会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国际意识、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工作善始善终的态度、责任感(包括高度的伦理道德水平、对家庭、社会和工作单位的忠诚和争取他人支持的能力)、决策能力和参与政治活动的能力等。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注意到了对人的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993年,刚刚上台不久的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由众、参两院经过激烈辩论通过的《美国2000年教育改革法案》。该法案有十大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内容就是《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提到了美国2000年的8项教育目标。第三项目标是:全面大幅度地提高中小学生的基础文化水平,提高全体学生的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写作的能力和进行流畅交流的能力;大幅度提高能掌握和使用两种以上语言的学生的比例;所有学生都要参与促进个人品德良好发展的活动,参加促进身体健康的社区服务和培养个人责任感的活动,接受体育教育、卫生教育,保证身体健康和精神饱满;使学生学会开动脑筋,成为负责的公民,能接受继续教育并在生产部门顺利就业。这一目标强调了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的能力、服务的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美国的做法不仅对我国有借鉴意义,而且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积极意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化信息社会里,我们每个人只有不断地提高综合能力水平,才有可能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走出校门的各类大学毕业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并不等于有了各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应用能力,也就是还不具备择业的优势。知识不能与适应能力完全划等号,所以,大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应争取培养更多的一些适合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在求职择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上各类职业岗位对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工作人员,除对其有一定的知识结构要求外,还要求具有从事本行业岗位的某些专业能力,同时还须具备一些不同的基本能力,主要是以下7个方面的能力:

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嘴皮子”和“笔杆子”。语言和文字是生活和工作中最直接的工具,对生活和工作有着最为直接、广泛的影响。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会使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从事工作时得到很大的方便,有时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用人单位乐于接受写作基础比较好、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毕业生。他们选择毕业生,往往要求先看一下毕业生本人填写的简历表,毕业论文以及在公开场合发表的文章,了解毕业生的书写和写作能力,再要求与毕业生见面谈话,考察一下毕业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即指毕业生随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思想行为方式,以及使其与职业需要和外部环境保持最大适应性的能力。毕业生不可能在学校学到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所需的全部知识能力,专业对口只是相对而言,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各种新知识、新学科和新问题的产生,也需要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处于主动地位。

基层工作不仅需要毕业生会写会记,而且要求他们能动手操作,对所遇到的问题能身体力行,动手解决。这种动手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职业工作所必需的。如教师要有板书能力,工程技术人员要有绘图能力,科技人员要有实验室工作能力等等。

毕业生在就业后一般都要逐步担当起业务和技术的指导及组织领导工作。这就要求毕业生要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毕业生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其组织能力一般较强。这种能力常常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这是当今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普遍要求。高分低能的学生是不受欢迎的,有的企业公开宣称:能给他们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毕业生,他们就要;否则,“对不起”。

这是指为了促进事业得以成功而进行的社会交往和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职业活动的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独立的、不与外界和他人交往、协作的工作已几乎不存在了。因此,毕业生应努力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和与他人建立友谊,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协作攻关、合作共事的能力。

这是指在多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精神或物质产品的能力。一个毕业生如因循守旧,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他的工作是没有生命力的,今后也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现代社会处在知识经济的新时代,青年朋友惟有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才有可能在当今社会立足。现代青年要正视自己的学习观念,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视学习为一种乐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充实人生,创造未来的事业辉煌。

常常有机会看见那些天分颇高的青年人,一生只做些平凡的事。他们的天分虽高,却没有受过充分的训练、培植。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他们熙来攘往,所看到的只是月底的领薪水,以及领到薪水以后的几天中的快乐时间,结果使他们的一生显得微不足道。

其实,教育是一种力量。你可以利用每天10分钟时间读一些书籍,在自修上下一番功夫。这足以助你在事业上得一分上进。许多得志者在成功的早期,年薪很低,工作却很苦,但他们利用其闲暇的时间,自修自习以求上进,比之他们在日间的工作更为努力。在他们看来,薪水并不是大事,而追求知识、要求进步则是真正的大事。

一个人愈能储蓄则愈易致富。你愈能求知,则你愈有知识。如果你能多储一分认识,那么就会多丰富你的一分生命。这种零星的努力、细小的进益,日积月累,可以使你于日后大有收益,可以使你更为充实、更丰满,可以使你更能应付人生。

比如有一个青年人,他常有机会坐火车、轮船旅行远方。每次在舟车中,他总是随身带些读物,如袖珍书本、 函授学校中的讲义,他总是利用那易为一般人所浪费的零星时间来求自己的进步。结果,对于各门学问都有相当的认识,他对于历史、文学、科学及其他各种重要的学问都了解很多,研究很深。

也有许多人在空闲的时间虚掷光阴,闲暇时间不做或者只做些有损无益的事。这些人和上述的那个青年人相比,岂不愧死!

孜孜以求进步的精神,是一个人的“优越”的标记与“胜利”的征兆。

只要能够知道,一个青年人怎样度过他的工休时间,怎样消磨他的浪漫的秋日黄昏,那么就可预言出那个青年人的前程怎样。

有的人或许以为利用闲暇的时间来读书总得不到多大的成绩,其成绩总不能与学校教育相等,因而不想在闲暇的时间读书。这无异于一个人因为自己进款不多,以为即使尽量储蓄,也不能致巨富,所以一有金钱,尽数挥霍,不去储蓄!但是你看见有许多人,不就是因为利用了零星的闲暇时间取得了与学校教育相等的学习成绩吗?

教育的实质之高,对于我们人生历程的重要性,无过于今日。生活竞争日趋剧烈,生活情形日益复杂,所以你必须具有充分的学识,受充分的教育训练,以作为你的甲胄。

我们大多数人的问题,就在于一心希望顷刻之间成就大事。其实事情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我们应该不断地努力读书自修,不断地充实我们的知识宝库,渐渐地提高我们知识的地平线。

每个人都应将一段一节的闲暇时间,换来种种宝贵的知识。知识不但可以给予我们能力,而且使我们得以上进。难道你能舍得把这种机会不知轻重地抛弃吗?一般青年人不愿多读书、多思想,不想在报纸、杂志、书籍之中尽量获取各种宝贵知识,真是最可怜、最可惜的!他们不明白,他们所抛弃的东西在别人手里不但可以成为无价之宝,可以使生命拥有无穷的动力。

无论一个人平时怎样忙碌,但总有很多的光阴是虚度或浪费掉的,而这些虚度的光阴假使能善于利用,则一定能生出大益处来的。

许多主妇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在她们自己看来,她们是决无读书阅报的时间了,然而假使她们对家庭事务的处理能彻底的系统化,则一定能得到不少的空闲时间。“秩序”、“系统”最能节省时间。所以我们做事,必须力求秩序化、系统化,以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节省出一部分时间来,用之于“自我改进”与生命扩大的必需——读书。

大多数人都肯在自己所喜欢的事上留出相当的时间来。假使你真有求知之饥渴、自修之热望,你总会挤出时间来的。“苦无志耳,何患无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