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穷人害怕困难,温州人从不向困难低头

穷人害怕困难,温州人从不向困难低头

时间:2022-07-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穷人害怕困难,温州人从不向困难低头_不一样的温州人 揭秘温州人的创富秘密第九章 穷人害怕困难,温州人从不向困难低头在有些人眼中,忍耐常常被视为软弱可欺,而对温州的创业者来说,忍耐是在经历了暴风骤雨的洗礼后自然所生的一种涵养,它能够磨炼人的意志,使人处世沉稳。温州是著名的中国鞋都,曾经有人说过,地球上每十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人穿的是温州鞋,温州人可谓赚足了脚上的钱。

第九章 穷人害怕困难,温州人从不向困难低头

在有些人眼中,忍耐常常被视为软弱可欺,而对温州的创业者来说,忍耐是在经历了暴风骤雨的洗礼后自然所生的一种涵养,它能够磨炼人的意志,使人处世沉稳。

1.失败的对面是成功

不一样的思维:

穷人:做生意,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失败了就没法再爬起来了。

温州人:人的一生,有点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失败的对面就是成功。

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败与成功如影随形,谁都无法逃避,关键是如何把握。只有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成功时不忘自警,失败时不失勇气,及时反思,成功才会永远伴随着你。

温州是著名的中国鞋都,曾经有人说过,地球上每十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人穿的是温州鞋,温州人可谓赚足了脚上的钱。但是,在温州却有一个人从“头”上发了大财的人,他原本只是一个来自温州乐清农村的赤脚医生,但是现在他的产品已经行销五大洲,成了中国首屈一指的亿万富翁,而且中国天文馆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位充满着神奇色彩的、从“头”上发财的温州人究竟是谁?他就是中国“101毛发再生精”的创始人赵章光。

说起赵章光研制“毛发再生精”的经历,首先要从他的家乡说起。赵章光1943年出生在雁荡山下温州乐清县象东乡,在当时中国的南方,也包括赵章光的家乡一带有一种名为“斑秃”的怪病,俗称就是“鬼剃头”。许多人睡了一晚上,早上起来,突然发现一夜之间头发全部掉光!这种病自古难治,求医问药,既找不到原因,也找不到妙药,一辈子也治不好。

赵章光之所以会向这种顽疾宣战,是缘于一个患者带给他的强烈刺激和震撼。

1971年的一天,一位父亲带着自己的女儿,求治秃发症。这位姑娘已是18岁的妙龄,但头上却一根头发都没有。赵章光深知秃发对面前的这个少女意味着什么,但是那时的他确实没有治疗这种秃发的良方,赵章光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那位姑娘流着眼泪绝望地离开。那一晚赵章光失眠了,他始终无法忘记那位姑娘离开时无奈而又绝望的眼神,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解救秃发患者的良方,给他们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于是,赵章光开始了研制治疗秃发药的艰辛过程。虽然那时的赵章光从父亲——一位乡间的老中医那里获得了不少的采药、配药以及行医看病的经验,还从身为名医的岳父林光华那里获得了一种专治疑难疱癣的祖传秘方,但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乡间赤脚医生想攻克这个千百年来的医学难题,还是一件让人不太敢相信的事。

赵章光最终还是成功了,为此,他参考了岳父传授的诸多秘方,用遍了秘方中所开列的多种珍稀罕见的草药。为了寻找珍贵的草药,哪里山险他往哪里攀,哪里谷深他往哪里钻。被荆棘划破皮肉对他而言是常有的事,还有一次他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鲜血淋漓,险些丧了性命。为了筹集研制新药的资金,家里的三间房子卖了一间,而且能卖的财产都卖掉了,夫妻俩只好打地铺。为了能够验证药的疗效,赵章光竟然用自己的身体做试验,头脸肿了消、消了肿。正是因为赵章光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痛苦,经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试验,历经上百次的失败之后,1974年,历时几年的试验之后,一名前来求医的患者使用试剂后,头上终于生出了茸茸的新发,那一刻,赵章光和患者一起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赵章光终于研制出了治疗秃发的灵丹妙药,为了表示这是经历了上百次的失败才得来的成果,赵章光将这种神奇的药水命名为“101毛发再生精”。

赵章光历尽艰辛,终于得到了社会的巨大回报。1986年他的“101毛发再生精”正式通过了国家技术鉴定,同时在日本引起轰动,被媒体誉为“来自中国的神水”,一瓶“毛发再生精”在东京售价高达700美元。很快这种神奇的药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日内瓦、巴黎、纽约,赵章光获得无数的奖章和金牌。不过,在这一系列耀眼夺目的荣誉中,让赵章光觉得最美丽的是中国天文馆为表彰他为社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将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以“赵章光”来命名。

目前,他的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并且行销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都有“101”的代理商。“101毛发再生精”火了,这为赵章光带来滚滚的利润和财富,使他一举登上了福布斯亿万富翁的排行榜,1996年的美国财富杂志还把赵章光评选为中国50名富翁中的“红色大亨”。

赵章光喜欢别人称他为“红色大亨”。他说:“作为一个龙的传人,一个共产党员,被人称为‘红色大亨’是一种殊荣。在我们的领域里,‘101’堪称世界之最。在当代国际大竞争中,我们中国人理应当仁不让地摘取更多的世界之最!”这就是一个来自温州小山乡的赤脚医生的豪情壮志,真的让人由衷地佩服!

成功的路上,失败总是难免的。按著名的二八法则,即20%的成功和80%的失败——十个人中只有两个人才是最后走向成功的。所以,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就一定不能惧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要不怕碰壁,懂得在失败中成长,为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看你如何对待失败。任何希望成功的人,必须找到战胜失败、继续前进的法宝。不然,失败必然导致失望,而失望往往会让人一蹶不振。

成功者不是一开始创业就取得了成功,他可能要面对许多次失败;在失败面前,要经得住考验。有人说,请记住,成功只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而已。

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那些对处境绝望的人。

刘昌勋的创业史很有点九死一生的悲壮。他兄弟俩在同一所中学读书。父母常常因凑不起学费唉声叹气。他横下一条心,减轻家里负担,让弟弟一个人上学,于是在中学还没读完的时候便辍学经商,那年他刚刚16岁。

干什么好呢?他的邻居经营药材,每月有几百元的利润。在他们那里,当时是一个叫人眼红的数目。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买进了20元的板蓝根,背到集上去销售,当天全部脱手,赚了20元。20元,在当时对他来说,是一笔大钱。第二天,他将40元全投进去,没想到两天之内顺利销出去,又赚了30多元。两个月下来、连本带利达到了500元,让他尝到了经商的甜头。

但做任何事业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刘昌勋认为,做人有九死一生,作文有九转金丹,做事往往遭遇九次失败才有一次成功。他叔叔在前线牺牲了,家里得到了3000元的抚恤金。他父亲一直把它存在银行里。无论家庭如何困难,父母也没有动用它。

两个月的节节胜利,使他由胆怯到胆大。经他反复动员,父亲终于把钱从银行里取出来,交给了他。连本带息,加上他那500元,凑成了4000元。他一次性买入一批药材,投入市场。一位顾客仔细辨认后,对他说:“你小小年纪,却大大狡诈,学会了瞒天过海。”他委屈地申辩,眼泪直掉。这个顾客见他不是老奸巨猾,才告诉他这批药材是榨过汁的,现在只是一堆干柴,没多少药性了。他傻了。他的本金大部分是叔叔的鲜血换来的。一堆“干柴”便把它全部骗走了。他的第一个反应是找供货商算账。这个骗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连续一两个月也没找到他的影子。他的第二个反应是,他也把这堆干柴糊弄出手,弄一元算一元。有一位老人与他谈妥了价钱,但在老人数钱的时候,他见老人松树皮一样的手,沟壑一样的满脸皱纹,这么大一把年纪,这笔损失不等于要老人的命吗?他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有机会重来,不能蒙骗老人家。做生意要讲究“童叟无欺”嘛!于是,他毅然取出打火机,把这些“干柴”全部烧掉了。

这次失败并没有使刘昌勋萎靡不振,他总结经验,继续奋斗,终于登上了富豪的排行榜。刘昌勋的事迹说明:奋斗者,破产只是一时;而不去奋斗,则必将一生贫穷。只要你没有失掉勇气,敢于拼搏,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西方有句谚语说:“年轻的本钱,就是有时间去失败第二次。等到我们老了,就已经没人肯请我们去工作了,所以年轻时努力奋斗是很重要的。

人只要坚持,成功就不会难;不能坚持,就会前功尽弃。走完了九十九步,剩下的最后一步,就是考验你毅力的一步。只要你咬紧牙关,再多一点努力,再多一点坚持,就一定能成功。就像赛跑一样,起决定作用的往往就在那最后一瞬间,谁能坚持到最后,爆发出巨大的潜能,谁就能夺取最后的胜利。

2.不灰心,不放弃

不一样的思维:

穷人:受到打击而不灰心丧气,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

温州人:在困难面前摔倒是难免的,最关键的是你能够重新站起来,并且承受一次又一次的摔倒,这样坚持到底,不灰心,不放弃,才能取得胜利。

老话说“吃得菜根,百事可做”。对创业来说,肉体上的折磨算不得什么,精神上的折磨才是致命的。如果有心自己创业,一定要先在心里问一问自己,面对从肉体到精神上的全面折磨,你有没有那样一种宠辱不惊的“定力”与“精神力”坚持到底。

一提起温州商人,大家可能会联想到电气、皮革等轻工产品,很难会与高科技搭上关系。然而就是在长春这块东北老工业基地上,却活跃着一群“摆弄”高科技的温商,白富钧就是其中一位。他现在全身心投入到网络工程中去,为吉林省各大企事业单位做网络、设计主页。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摆弄”高科技的白富钧原先只是初中学历,曾经连电脑是什么都不懂,但凭着温州人的刻苦,后来的他通过自学获得了大专文凭。

来长春之前,白富钧在老家平阳办了个印刷厂。为了拓展印刷厂的业务,白富钧经常要出差到辽宁、吉林一带寻找客户,久而久之,他发现长春存在着很大的发展商机。1986年,凭借着印刷质量、样式等方面的优势,白富钧所创办的印刷厂赢得了长春客户的首肯,并一举拿下了吉林省电话黄页等几个大单。白富钧一边做着他的印刷业务,一边在寻找新的机遇。来长春后不久,白富钧开始针对当地大中专院校做起礼品生意,虽然是“薄利”,但存在巨大的市场,从一所学校发展到后来几乎垄断了当地大中专院校的礼品市场。

善抓商机是温商们的强项。1988年,还在当地很多老百姓不知道水可以不用烧沸就能直接喝的情况下,白富钧投资200多万元在长白山创办了吉林省第一家矿泉水厂。说起创办矿泉水厂,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可说。当年,国家地矿部门到长白山考察时发现了这里水质相当优越,但这里当时还是个处女地,无人开发。知道这个消息后,地矿部门的人前脚刚走,白富钧就赶到长白山进行实地考察,核实了长白山优质的水源后,当即决定建造矿泉水厂。目前,白富钧已将矿泉水厂转让给当地林业部门,他自己全力经营着新的事业。

白富钧在2002年才开始与计算机打交道,那个时候只是小规模地做电脑销售。后来,白富钧发现当地政府在统一采购物品时,往往只了解一部分产品,一部分企业信息,而且政府信息公开性不足,要打破这一局限,需要全面的相关信息,这就需要网络。目前,白富钧及他所带领的团队正在给当地联通、网通等大企业开发应用软件。

大多数人的志气和才能都深藏潜伏着,必须要外界的东西予以激发,志气一旦被激发,如果又能加以继续关注和教育,就能发扬光大,否则终将萎缩而消失。志气和才能又如火一样,你如不小心呵护它,它就会被风刮灭而让黑暗占据你的空间。

1994年,林建芳从瑞安四中高中毕业后就跟着哥哥林建光赴长春推销汽车零配件。但那个时候都是推销别人的产品,对于这段经历,林建芳戏称自己是当了一回“二道贩子”。

由于当时他没有任何积蓄,天天骑着二手的破自行车走街串巷去推销,即使是冬天也照常在雪地里跑。北方的严寒实在让人难以承受,每次快坚持不下时,他总是以“温州难得一见白雪皑皑的场面,在长春看雪景也不错”的想法来安慰自己。“那个时候温州货根本没人要,我们费了好大劲儿才说服他们”,为了让客户接受他的产品,林建芳想出一个法子,让客户试用一段时间,再付钱。靠这种促销手段,林建芳发展了一些固定客户,但也有被骗的时候。一些客户在试用了产品后借口产品质量不行拒不认账。林建芳只能将满肚子的委屈咽下去。

做了三年的推销后,林建芳不仅有了一定积蓄,而且还建立起良好的销售网络。1997年,林建芳杀了个“回马枪”,回到瑞安创办了瑞安宏达汽车配件厂(现已改名为瑞鹏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林建芳心里明白,企业如果要壮大,必须发展更大的客户,他把眼光瞄准了一些大企业,如果能“攀”上一汽这样的客户,可以带动自身更大发展,但这是一道难以跨越的槛。没有尝试怎知自己不行?年轻的林建芳“厚着脸皮”通过各种关系找上了中国一汽。能打动一汽人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产品质量,没有过硬的质量,任何关系都免谈。从向一汽提供3元一个的电阻丝开始,后来逐渐发展到雨刷器、玻璃升降器等配件。凭借着可靠的质量,林建芳获得一次又一次合作的机会。但这些合作都是与一汽下属配件企业的合作,林建芳的产品并没有进入一汽集团中心采购网络。林建芳显然并不知足。

林建芳在等待机会。2000年,一汽进行汽车配件招标,林建芳千方百计获得了竞标资格,包括林建芳在内有5家同类产品的企业参与最后竞标。参与竞标就不是走过场,在后来一个月的准备期,林建芳兴奋得每天都睡不着,一直在研究竞争对手的特长、优缺点。林建芳是幸运的,他不仅获得竞标资格,更成为最终获胜者。这也意味着他真正开始进入了一汽集团中心采购网络。目前,林建芳每年向一汽供应20万套汽车空调、内视镜等,占一汽同类配件总量的1/5。

有了与一汽的合作后,其他一些汽车生产企业纷纷主动上门寻求合作。2002年,林建芳在长春创办了吉林瑞鹏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现在,林建芳已与一汽天津、哈尔滨等地公司,南京长安、沈阳华晨金杯等汽车生产商合作。去年,林建芳所属企业产品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目前每年还正以20%的速度递增。林建芳说,要保证自己的产品质量领先优势就必须不断加大研发力度。现在,他以每年销售额的2%投入研发,今后还将加大投入。

说到事业上的成就,小时候读书时就一直担任班干部的林建芳充满着自信,“从小就有一个念头——能干一番事业”。现在,他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面对贫困,温州人从来不会灰心丧气,放弃努力,而是积极地想方设法并行动起来,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面貌。温州人从来不怕穷,他们有坚强的改变贫困的勇气和决心。在这种勇气和决心的鼓舞下,他们为自己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未来。

3.坚忍不拔是一种财富

不一样的思维:

穷人:面对一次次失败,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认准自己的目标继续奋斗,一直坚持到成功那天的。

温州人:商场如战场,没有常胜将军,谁都难免经历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就怕你不能坚持。

商场如战场,没有常胜将军,谁都难免经历失败。面对一次次失败,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认准自己的目标继续奋斗,一直坚持到成功那天的。面对一次次的失败,许多人心灰意冷、消极颓废;最终选择了放弃。他们是被自己软弱的意志彻底地扼杀了,其实他们离成功也许只差一步。

温商就属于意志坚定、不怕失败和挫折的一类人,其中荣登中国财富排行榜的亿万富翁鲁冠球就是著名的一位。

万向总裁鲁冠球儿时家境贫寒,他的父亲在上海一家药厂上班,收入微薄,他和母亲在贫苦的农村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父母沉重的生活负担,鲁冠球回家种地,过起了普通的农民生活。十四五岁本来是读书的大好时光,让鲁冠球告别学校是下了很大决心的,但他的内心很痛苦。鲁冠球暗下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

鲁冠球明白,靠种庄稼永远无法摆脱目前的困境,也不可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于是,他决定离开浙江农村去上海闯荡,想让父亲帮忙找些事做。但父亲非但没有给他找到工作,自己也很快退休回了老家。鲁冠球感到很失望。怎么办呢?路毕竟要走下去啊,还回到那几亩稻田里?不!他一定要走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后来,经人帮忙,鲁冠球到萧山县铁业社当了个打铁的小学徒。此后,鲁冠球就干起了铁匠。打铁是非常辛苦的活,一个15岁的孩子起早贪黑地跟着大师傅抡铁锤,一天到晚大汗淋漓,而工钱却少得可怜。鲁冠球却非常满足,他庆幸自己告别了修理地球的生活,有了一份不错的职业。然而,命运往往喜欢捉弄人,就在鲁冠球刚刚学成师满,有望晋升工人时,遇上了三年困难时期,企业、机关精简人员,他家在农村,自然被“下放”回家了。鲁冠球感到自己又一次陷入了失意的境地。他知道,他必须寻找新的突破点。

鲁冠球的三年铁业社学徒生活使他对机械设备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那是一种用劳动的汗水凝成的情感。当时宁围乡的农民要走上七八里地到集上磨米面,鲁冠球也不例外。久而久之他竟然情不自禁地对轧面机、碾米机“一见钟情”。而且他发现,乡亲们磨米面要跑的路太远了,很不方便,如果在本村办一个米面加工厂,一定很受大家欢迎,而且可以赚些钱。如果自己能买机器,既省了磨面的钱,又省了乡亲们的工夫。亲友们得知鲁冠球的这一想法后,都很信任他,也很支持他,纷纷回家翻箱倒柜,勒紧裤腰带凑了3000元,买了一台磨面机、一台碾米机,办起了一个没敢挂牌子的米面加工厂。

但是,当时禁止私人经营,所以鲁冠球搞米面加工厂的消息不胫而走后,上级政府就给了他“不务正业,办地下黑工厂”的罪名,立即派人查封。鲁冠球和乡亲们一面到处托人求情,一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连换了三个地方,最后还是在劫难逃,鲁冠球这条“资本主义尾巴”被揪住了,并且被狠狠地砍了一刀——加工厂被迫关闭,机器按原价1/3的价格拍卖。这样,鲁冠球负债累累,只能卖掉刚过世的祖父的三间房。此时,鲁冠球已经倾家荡产。

鲁冠球很长时间都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整日闭门不出。让他感到特别痛苦的不仅是这次商业实验本身的失败,而是由失败给家里带来的巨大压力,父母用血汗换来的钱就这样化为了乌有。但是,鲁冠球没有消沉,没有埋怨命运,没有抱怨生活,而是重新挑起生命的重担,奋然前行。没过多久,鲁冠球又钻了“停产闹革命”的空子,在铁锹、镰刀都买不到,自行车也没有地方修的年月,收了5个徒弟,挂了大队农机修配组的牌子,在童家塘小镇上开了个铁匠铺,为附近的村民打铁锹、镰刀,修自行车。以后,鲁冠球的农机修配组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机遇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1969年,宁围公社的领导找到了鲁冠球,要他接管“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这个农机修配厂其实是一个只有84平方米破厂房的烂摊子。很多人担心鲁冠球会陷进去难以自拔,但鲁冠球以其敏锐的观察力认定可以以此作为创业的起点。于是,鲁冠球变卖了全部家当,把所有资金都投到了厂里。这个工厂前程未卜,鲁冠球把自己的命运完全押在了这个工厂上。

鲁冠球真正的成功是与万向节密不可分的。万向节是汽车传动轴与驱动轴之间的连接器,因其可以在旋转的同时任意调转角度而得名。当鲁冠球开始接触万向节时,全国已有50多家生产厂商,而且产品饱和,唯一有空间的市场是生产进口汽车万向节。一个企业想生产工艺复杂的进口汽车万向节,在许多人看来,无异于飞蛾扑火。而且,鲁冠球不惜丢掉70多万元产值的其他产品,把所有资源都集中在万向节上,让许多人难以理解。

1979年,万向节虽然生产出来了,但是当鲁冠球为刚刚问世不久的产品寻找销路时,却遇到极大的困难。在计划体制一统天下的情况下,一个出自乡镇企业的产品很难取得计划体制的帮助。万向节必须自己创天下,鲁冠球租了两辆汽车,满载万向节参加山东胶南全国汽车配件订货会,3万名客商,沿街的展销点,却没有鲁冠球的一席之地。3天过后,鲁冠球摸清了各路厂家的价格,毅然提出大降价的决定,市场顷刻之间发生了变化,鲁冠球站在了市场的最前面。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一决策时,不能不为鲁冠球过人的判断力和选择小厂走专业化的道路而拍案叫绝。

成功的面前总是会有一些障碍,只有像鲁冠球一样能够克服困难走过去的人,才有资格品尝胜利的自豪和快乐。

对于温商来说,这种执著于经商,执著于赚钱的矢志不渝、坚忍不拔的精神才是一笔真正的财富。

当白昼散去的时候,法拉盛的喧闹并不随之减弱几分。夜幕下的缅街车来人往,沿街的华人超市、中餐馆门庭若市。走在街头,随时都会有熟悉的中国方言萦绕于耳,你甚至能闻到广东烧腊的香味。虞锡龙的新中国超市就位于这个被称为纽约“第二华埠”的中国城里。

已经是晚上7点多钟了,还没顾得上用餐的虞锡龙正在店内忙碌着。尽管当了老板,虞锡龙还是习惯亲自打理生意。他解释,在美国做生意竞争大、风险大,要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就得自己多花点心思和功夫。

10年开出6间超市、2家商场的纽约新中国超市集团董事局主席虞锡龙如今常被人们列举为温州人在美国成功创业的典型。这位从街边小贩做起,10年后入选美国“五十位杰出华人企业家”的年轻人并不讳言创业之初的窘迫和艰辛。

1992年,怀着他的美国梦,虞锡龙从温州永嘉来到了纽约。在一间制衣厂打了两星期工后,他果断地辞去这份辛苦又没钱赚的工作。头脑活络的虞锡龙想到人人都要买菜吃饭,就跃跃欲试想做食品生意。

格兰街,是个让虞锡龙感慨万分的地方。当年就是在这里,他大胆地摆起了街边摊:不会英文,用手势与人交流,用温州话的发音记一些常用的英文单词;也不知道去哪里申领营业执照,直到被开出罚单、告上法庭……这个艰苦操持的街边摊最终还因售价低廉,开罪了周围商户,被告发而遭取缔。

来不及沮丧,来不及伤感,生活还是要继续。不久后,虞锡龙在东百老汇53号开出了自己的第一间小超市,以经营蔬菜、水果为主。

有了自己的屋檐,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日子却并不因此轻松起来。那时候,每天凌晨一两点钟,虞锡龙就得起身去批发市场进货。凌晨两点进海鲜,五时进水果、蔬菜,一天差不多要工作16个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

在缅街鳞次栉比的华人超市中,“新中国”算得上一块响亮的招牌。超市里,中国的油盐酱醋腌制食品、方便快餐、大米杂粮应有尽有,你甚至买得到正宗的绍兴黄酒和宁波咸菜。超市兼营中式快餐,热气腾腾的白米饭、荤素搭配的菜肴,一份只卖几美元,销路自然不错。而超市内价廉物美的生鲜蔬果也吸引很多人光顾。家住长岛的徐先生称自己是“新中国”的忠实顾客,每天下班后习惯驾车来这里买菜,家中已经堆了好多“新中国”的购物袋。

回顾十余年来在美国经历的坎坎坷坷,虞锡龙说,是生活教会了他吃苦耐劳。人在异乡,不拼搏根本难以生存。他笑称当年的自己也不在意失败,因为年轻,输得起,有的是从头再来的机会。当然,他从不蛮干。看似粗枝大叶的虞锡龙在商场上心思缜密,他懂得分析市场分析美国的经济形势,制订出自己相应的变化措施;懂得抓住商机,果断地迈出下一步。2000年,虞锡龙看准时机,开始涉足地产业,而且成绩不俗。

多年以前,当虞锡龙在格兰街饱受创业之初的艰辛,当他在冬日凌晨钻出热被窝赶到气温低至零下15度左右的海边鱼市进货时,心里只有一人念头:一定要赚很多很多的钱。如今,他已拥有6间超市和2家商场。

2000年,虞锡龙在义乌设立了一个办事处,将浙江生产的小商品、日用品销往美国市场。据他介绍,每星期发货的数量已从最初的2个货柜增至今天的50个货柜。最近,他又计划在杭州开发商场基地,引进美国名牌服饰和先进的经营理念,繁荣浙江的市场。

对一般人来说,忍耐是一种美德,对创业者来说,忍耐却是必须具备的品格。

4.专心做好一件事情

不一样的思维:

穷人:做生意的人,总是看到什么生意好做就做什么。

温州人:起初经商的时候,确实要讲究灵活,慢慢的,随着生意越来越大,一定要有一个比较专注的目标,尽最大努力做好,提高自己的产品的质量,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世界船王、宁波商人包玉刚曾经说过,有人遇到困难就说“哦,对不起”,可我不那样。比方说游泳,我每天早上都坚持15分钟,遇到大风或下雨,有的人会说“算了吧”,可我却不在乎。只要我认为这件事对我有益,我就会坚持干下去。

1995年,孙德良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杭州萧山人。他在创业之初,以高利贷借来的两万元起家,就是用冒险精神、胆识在和市场作殊死的博弈。

大学毕业后,他先是任职于杭州一家网络公司。当时,网络在中国还刚刚兴起。一年后,时逢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第26届奥运会。他当时的网络公司属于门户网站,他是网站一个栏目的负责人,负责从海外其他媒体下载有关体育报道,翻译成中文,卖给国内其他媒体刊登。1997年下半年,因经营不善,他所在的公司倒闭。随后的一段时间,他试图寻找从事互联网的工作,遗憾的是,一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后来,孙德良和几个同学选择成立中化网。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在他看来,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规模巨大的化工产业,内外贸易交易频繁,在化工领域内就可以形成多层次的价值链,每一个生产商通常又是业内其他生产商的供应者和客户。基于这种产业特点,他认为,在化工行业设立一个专业性网站应该有比较广阔的生存空间。认准了这条路,于是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孙表示,当初创业只是想赚钱,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盈利模式,完全是摸索着走过来了。没有什么商业计划,国内也没有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可以借鉴,除了当时的冒险、胆识,就是必须要赚钱,否则没有退路。而且必须要避免原来倒闭的公司所走的道路,否则自己可能也会走上绝路。

中化网定位是B2B,主要是两项收费服务:一是为企业建立网站并提供虚拟主机服务的收费;二是信息服务费用及网上广告收入。在当时的环境下,国内对于互联网还是比较陌生的,为了引起市场的关注,他们推出了英文版的中化网。首先面对国际市场,这样不仅能得到国外客户的反馈,还能把国内的产业情况介绍到国外,这种信息互通对客户的输入或输出都是十分有益的。从那以后国外客户对有关事宜纷纷垂询,这种反馈成了中化网加速的助推器。1997年底也就是创业当年,中化网盈利20万元。1998年5月,中文版中化网应运而生。这对孙德良来说,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因为随着中文版的设立,国内的客户开始呈递增之势。“我非常希望能赚钱,但我并没有给自己量化,一定挣多少钱。只要挣钱,首先我会有足够的信心进一步调整。”孙德良说。2000年的时候,中化网曾搭建了一个纺织网的框架,但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推进。而到2001年底,鉴于泡沫破灭后互联网的低迷,并购扩张似乎正逢其时。在别人看来正是互联网寒冬之际,孙德良两次收购了纺织业网站,其中1997年成立的texweb.com也被孙通通吃掉。而两次的收购投入不足70万元。

中化网从最初的3人起家发起到目前拥有员工300多人,办公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在今年7月份,孙德良购置了两层办公区域,为再次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表示中化网不会多元拓展,仍然会把自己的主业做好。即便是投资,也会围绕互联网进行拓展,至少几年内不会进军其他领域。

安德鲁·卡内基说过:“当你把所有的蛋都放进一个篮子里时,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全神贯注地守住那只篮子。”事业开始发展时,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被一些外在的诱惑而迷惑,要安心做自己的事情,专注于自己的本业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北京五福茶艺馆董事长、北京福丽特中国茶城总经理段云松在开茶艺馆的一年多时间里,一直赔钱。但是,他坚信茶文化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必然需要的一种享受,尽管当时是一个市场空白,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定能够赢利。就是在这种思想下,段云松一直坚持下来。

他说:“我常常在困难的时候给我的员工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人想爬山,他从家里的窗户望出去,觉得西山很美,于是决定爬西山。爬到了山腰,一转脸发现南山更美,他又决定去爬南山。再爬到山腰时,觉得东山也不错,又下来爬东山。这时,夕阳西下,太阳落山了,一天下来,他哪座山也没爬到顶,而站在山脚、山腰和山顶看到的景色和你的体验都是不同的。人生也一样,一会儿想干这,一会儿想干那,忙忙碌碌,人很快就老了,结果一事无成,选择是必需的,但选择之后,还得耐得住、挺得住。”

“茶艺馆不同于饭馆,开饭馆是为了挣钱,开茶馆的目的除了挣钱还有前面说过的很多原因。我觉得这是条路,一定要走下去,暂时的萧条是必然的,挺过去就是先驱,过不去就是烈士。”

做企业一定要安心,要认真去做。地产大王王石说过,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自由交换,哪个行业有暴利,资金就会迅速进入,但很快暴利就会降下来,所以要改变浮躁心态。当你已经做企业时,并不是想回头就回头,想转行就转行那么简单。这当中,不但有你前期的准备和投入,更有其他许多人的参与及努力。打算经商的人在开始时就应该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目标。

比尔·盖茨说过:“坚持目标是成功的关键,你必须花时间和精力了解你的竞争圈子的情况及自己的所长和所短,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目标,我认为我国的鞋业发展很快,每年以66.7%的速度发展。但放在整个国际市场里它还是很小很小,所以它的扩展范围还是非常广的。所以,我想把这锅水烧开,烧到100度。我的目标就是鞋王,世界鞋王。烧到这个世界鞋王的时候才达到我的目标。我想每个人不可能做很多行业,隔行如隔山,还不如把自己的专业做强做大。”

是的,在创业的道路上,往往会有许多诱惑。当你遇到一项新的投资时,安心做自己的事情,才会把这件事情做好。如果放弃自己的事情,去做新项目的投资,搞不好就是失败。这正所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是这样理解这种情况的:“一个企业家在一个商业社会里,遇到一项很好的投资,也就好像是英雄遇见美女一样,大家都想,但是如何拒绝诱惑?曾经在这样一条路上,我也拒绝不了诱惑,但是就在10年来临之际,我有充分的时间对这一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做个真正的自我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