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文怀沙的私事说起

从文怀沙的私事说起

时间:2022-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文怀沙的私事说起近日,有关文怀沙老先生几件私事的“质疑”和“回复”成了网络的热门话题,关心和参与者众多。但是,文老先生是社会名流、国学大师,对这样人的私事有“质疑”就不一样了。当下,“质疑”只是刚开始,文怀沙的私事只是由头,要说的话题还会很多。据说,正是这件事才使李辉先生最后下决心提出“质疑”的。

从文怀沙的私事说起

近日,有关文怀沙老先生几件私事的“质疑”和“回复”成了网络的热门话题,关心和参与者众多。其实,“质疑”的只是文老先生的几件私事。这样的事如果出在一般人身上,即使李辉先生有天大本事也不会“质疑”出什么结果。但是,文老先生是社会名流、国学大师,对这样人的私事有“质疑”就不一样了。再者,窃以为,这样的“质疑”只是李辉先生的开场白,下面还会有更精彩的东西。这些可能才是李先生最想说的话。

当下,“质疑”只是刚开始,文怀沙的私事只是由头,要说的话题还会很多。其一,文老先生的头衔是怎样戴上去的,是谁给戴上去?文老先生的头衔很多,其中“国学大师” 、“楚辞泰斗”是最赫赫有名的。能戴上这样的头衔,即使在当下“大师”贬值的年代,也不是一般人物可以做到的。文老先生能戴上这样的头衔,和文老先生“百岁老人”的资历不无关系,和文老先生自己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试想一下,老先生自称百岁,几乎在中国现代史的“文海”中畅游了一个世纪,和这个时期各式各样的文人都打过交道,和他们中的大家又都是“好朋友” ,交往密切。如当过章太炎先生的学生,做过鲁迅先生的同学,和费孝通先生是在同一个“狗年”诞生的。如果这些都是属实的,这样的老先生戴上“大师” 、“泰斗”的头衔也是能让一些人信服的。但是,给文老先生戴上这样头衔的,更有其他许多人的手。这里面一定有要借助“大师”光环才能照亮自己的所谓“文门”“后辈” 。这些人本来就是平常人,可是不甘寂寞,要做“人上人” 。他们不遗余力地给文老先生的经历“添砖加瓦” ,即使是道听途说、子虚乌有也在所不计。因为他们相信,在越来越亮的“大师”光环的反照下,他们自己也一定会成为“凡人” 。这里面还会有一类人,他们不是要借“大师”的头衔成名,而是要成全自己的“面子” ,是要用这个头衔去赚钱。近几年,文老先生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开讲座,做报告,先生自己好不风光。而那些为文老先生学问“走穴”的始作俑者,给老先生“提包” 、“开路”的人更是赚的“腰缠万贯” 。在这些人看来,“大师”光环的亮度和他们赚钱的速度是成正比的。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也要仰仗“大师”的盛名去成全自己的所谓“业绩” ,就是那些专门靠“写”大师出名的文人们。他们的笔写在稿纸上,字敲在键盘上,可是操守和良心早已经做了金钱的奴隶。行笔到此,对文老先生也挺同情,他自己可能很想当“大师” ,可惜一己之力难支。不怕,还有许多人也想让他成为“大师” 。“众人拾柴火焰高” ,光亮的“大师”头衔终于给文老先生戴上了。其二,文老先生戴着这样的头衔,四处游说,谁是积极的鼓动者,最大的受益者?积极的鼓动者往往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只不过他们所要的利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些人中要首推那些在文化上急功近利和好大喜功的官员们。文老先生可以在国内最主要的文化舞台上表演,可以在各种各样的传媒上露脸,除了那些靠“大师”头衔的光环谋生的人积极活动外,官员的作用不能不说说。当下,很有那么一些官员热衷于和文人交朋友,尤其是那些位高权重的高官们更是喜欢把那些所谓“大师”奉为“座上宾” 。这种附庸风雅本不为错。但是,他们的目的却很值得推敲。一来是为自己的政绩。经济建设的成果需要真东西,也需要时间,而文化成果可以来的最便利。于是,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拉来那些所谓的“大师”为自己的政绩增加“砝码” 。二来也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在这一点,他们的行为和目的与那些靠“大师”光环谋生的人毫无二致。如果说有不同的话,他们是用公款达到了自己私利的目的。在这些鼓动者和受益者中,还有一些人也出力不少,甚至他们的作用别人还无法替代。他们和文老先生本是“同门” ,理应清高自傲,离那些被古代文人所不齿的“铜臭”最远。但是,他们忘了自己的职业操守,丢了自己的良心,为了小团体的私利,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用自己手中的笔,用自己手中的镜头,用自己手中的话筒,为那些本不该宣传的东西“摇旗呐喊” 。可以说,正是他们的作用,才使这些所谓的“大师”走进了寻常百姓,也才使那些本不该是“大师”的人成了“大师” 。其三,当下的传媒界和学界对“以讹传讹”的低劣表演为什么置若罔闻,推波助澜?手段的日新月异,使当今的传媒影响力无所不在,甚至无所不能。而知识“爆炸”和权威,又使普通百姓对学者的话深信不疑。因此,这两个行业最不该是“以讹传讹”的“传声筒”和“策源地” 。但是,在这次“质疑”事件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这两个行业中的某些部门、某些人确实做了最不该的事。他们对“以讹传讹”这样的低劣表演为什么置若罔闻,推波助澜,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是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钱” 。文老先生在对“质疑”的回复中,谦逊地提及了他主编的《四部文明》 。暂且不论这部“巨作”的学术水平高下如何,单就那“一亿四千万字”来说,稍有出版专业知识的话,就可以判断出质量如何。据说,正是这件事才使李辉先生最后下决心提出“质疑”的。

今天,“质疑”事件在网上议论纷纷,见仁见智。文老先生的私事可以质疑,但是,我们更该“质疑”的是由私事引发出来的各种现象。如果这场“质疑”会有这样的结果,即使曝光了文老先生的几件私事也无碍大雅。相反,对当下文化界倒是会有益处的,起码对那些戴着各种“大师”光环的人是一声断喝,是一种警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