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为权位太尊名望太隆悚惧

为权位太尊名望太隆悚惧

时间:2022-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权位太尊名望太隆悚惧原文早,出城,至黄惠清营内,见哨官张夔,有似刘笔客,哨官隆德元,有似张石匠。并于同日接到湖广总督官文通报此事的咨文。五月三日,曾氏在没有接到正式任命书的时候,便于宿松发出《谢署两江总督恩折》。七月初七日,曾氏在祁门大本营中接到这道圣旨。当天的日记记下了他奉旨时的心绪:“权位太尊,名望太隆,实深悚惧。”

为权位太尊名望太隆悚惧

原文

早,出城,至黄惠清营内,见哨官张夔,有似刘笔客,哨官隆德元,有似张石匠。饭后,清理文件。旋写毓右坪信、李筱泉信、张小浦信。见客三次。小睡一时许。

中饭后核改信稿三件。旋清理文件。不甚爽快,与程尚斋围棋,局未终,接奉谕旨,补授两江总督兼放钦差大臣。权位太尊,名望太隆,实深悚惧。终局后,道喜之客纷纷,至夜不止。清理文件,二更毕。(咸丰十年七月初七日)

评点

曾氏五月十五日由安徽宿松县城拔营起行,经过二十六天的舟车劳顿,于六月十一日到达祁门县城,将两江总督衙门临时设于此处。七月初七日,曾氏接到谕旨:补受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

朝廷在咸丰十年四月十九日任命曾氏以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直到五月二十日,曾氏才奉到这道旨令。这中间历时整整一个月。但在四月二十八日,曾氏却奉到由军机处寄来的二十一日公文,上面写着:“曾国藩已有旨署理两江总督,自应统带各军兼程前进。”并于同日接到湖广总督官文通报此事的咨文。所以,实际上曾氏在四月二十八日就已经知道朝廷四月十九日的任命。五月三日,曾氏在没有接到正式任命书的时候,便于宿松发出《谢署两江总督恩折》。笔者之所以要详细列出这个时间表,意在告诉读者,战乱时期,就连朝廷的重要谕旨,有时都不能按时到达。

朝廷初次任命曾氏为两江总督,用的是署理,也就是代理的意思。朝廷为什么不一步到位,直接任命曾氏为两江总督呢?难道曾氏的资历不够吗?难道这中间还有一道必要的程序要走吗?都不是!其实,这背后另有隐衷。江督一职,对曾氏而言,来得极为不易。

曾氏从咸丰二年底组建湘军,到咸丰十年春,九个年头中,他都以朝廷侍郎衔的身份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带东征西战。他没有地方实职(咸丰四年八月打下武汉后,他只做过七天署理湖北巡抚,而后便以兵部侍郎衔整师东下)。咸丰七年六月,他在家守父丧,借朝廷令他出山的机会,大吐苦水,诉说自己客寄虚悬的苦恼,声称无督抚实权不能带兵。朝廷宁愿不叫曾氏带兵,也不给他地方之职。咸丰十年春,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苏南全部落入太平军之手,江督何桂清弃城逃命,巡抚徐有壬城破身亡。朝廷在此情形下,不得不任命曾氏总督两江。

关于这个过程,曾氏的机要秘书赵烈文在同治三年四月初八的日记中说得很清楚:“自咸丰二年奉命团练,以及用兵江右,七八年间坎坷备尝,疑谤丛集。迨文宗末造,江右覆亡,始有督帅之授,受任危难之间。盖朝廷四顾无人,不得已而用之,非负扆真能简畀,当轴真能推荐也。”

即便四顾无人,咸丰皇帝最初也是安排胡林翼做江督,让曾氏代替胡做湖北巡抚,只是在肃顺的劝谏下,咸丰帝才改变主意。薛福成在《庸庵笔记》中记下了这段经过:“苏、常既陷,何桂清以弃城获咎,文宗欲用胡公总督两江。肃顺曰:‘胡林翼在湖北措注尽善,未可挪动。不如用曾国藩督两江,则上下游俱得人矣。’上曰:‘善。’”

咸丰初意本没有考虑曾氏,只是在肃顺的点拨下才明白过来。是否因此而只让曾氏署理,未立即实授,以便在自己的内心里有一个过渡呢?或许还有更深长的用意在背后呢?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曾有专文研究,此处姑且只点到这里,以后有机会的话再慢慢说说。好在咸丰帝的过渡期很短,六月二十四日便正式授曾氏为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七月初七日,曾氏在祁门大本营中接到这道圣旨。当天的日记记下了他奉旨时的心绪:“权位太尊,名望太隆,实深悚惧。”这样的心绪,符合曾氏的心理定式。

同时,他也与普通人一样,对拥有如此权位深感欣喜与安慰。我们看七天后他写给在家守屋的澄弟的信:“兄于初七日接奉谕旨,补授两江总督实缺,兼授为钦差大臣督办两江军务。家大人放了,所以未得个信者,以日内尚无便人回湘也。”一句“家大人放了”,多少自豪与得意之色包含在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