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西种植业生产状况研究

广西种植业生产状况研究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广西种植业生产状况开展研究,深入了解其发展特点、问题和趋势,对指导未来生产规划有积极意义。二是针对广西某个区域的种植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种植业产值所占比重降低,是广西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的表现。

蒋宏杰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种植业稳步发展,主要表现为:种植业产值不断提高,播种面积比较稳定;稻谷、玉米、甘蔗、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形势平稳,单产总体呈增长的趋势;同时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组织也得到较快发展。但当前广西种植业生产也面临着稻谷种植面积持续下降、主要农产品生产效益不高、种植业从业劳动力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受资源条件制约,广西种植业生产规模化程度较低,降低生产成本的难度大;与国际市场价格相比,广西种植业产品的价格已较高,再继续提高的空间较小,同时广西种植业产品生产面临着量价齐升难的问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风险能力较差等问题也一直存在。这些因素对农民的生产效益和生产积极性都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种植业;面积;产量;效益;问题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除了满足我们的日常吃喝之外,农业也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的主要原料来源,同时农业又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种植业是农业的最重要大类,广西种植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五成,粮食、蔬菜等种植业产品是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广西还是中国甘蔗种植第一大省,2013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62.9%。

2014年,广西有农业人口4022万人,占广西总人口的73.5%;乡村常住人口2567万人,约占全部常住人口的54%;广西农业从业人员有1451万人,其中大部分是从事种植业。因此,种植业的发展,既关系到人民群众穿衣吃饭的问题,还关系到众多农村人口就业和收入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种植业稳步发展,主要表现为:种植业产值不断提高,播种面积比较稳定;稻谷、玉米、甘蔗、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形势平稳,单产总体呈增长的趋势;同时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组织也得到较快发展。但当前广西种植业生产也面临着稻谷种植面积持续下降、主要农产品生产效益不高、种植业从业劳动力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对农民的生产效益和生产积极性都有较大影响。针对广西种植业生产状况开展研究,深入了解其发展特点、问题和趋势,对指导未来生产规划有积极意义。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近年来,关于广西种植业发展的分析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主题:一是关于广西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研究。如罗兴录(2000年)根据广西农业种植结构现状,分析了广西农业种植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蔬菜、水果、木薯等作物生产,推广高产优质作物品种为主内容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优质高效农业。韦国金(2001年)分析认为,“十五”时期,随着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种植业结构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科学合理配置生产要素,调整生产力在不同作物、不同品种和不同区域之间的布局,使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甚至整个国民经济调整和发展相适应。二是针对广西某个区域的种植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如佘锦伟等(2007年)研究和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柳州市种植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制定种植业发展战略目标,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合理调整农业产业布局,采取相应对策措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经济支撑。三是就某类种植业产品的生产发展开展分析。如,邓俭英等(2004年)综述了广西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快广西蔬菜产业发展的相关解决措施。袁珈玲、陈煜(2012年)分析认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高低受种植业结构、农业生产条件、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科技进步等因素影响。从回归分析结果看,广西耕地的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业灾害成灾面积对粮食生产的绝对影响效果依次递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2009年)对2005年以来的广西水果产业生产状况进行了分析。

二、种植业发展基本状况和趋势

(一)广西种植业生产情况

1.种植业产值总体增长,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降低。

一是种植业产值经历了增长—下降—增长三个阶段。1990年—1997年,广西种植业产值呈持续增长趋势。但1998年、1999年、2000年种植业产值连续三年下降。2001年和2002年又开始增长,并在2013年超过1997年的水平,之后的年份实现持续增长。

二是种植业产值占农业(农林牧渔业,下同)总产值的比重由六成降到了五成。1990年广西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9.3%。自1990年至2014年这25年间,种植业产值所占比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进入21世纪,比重约为50%。其中,2000年是广西种植业占农业比重的转折点。当年种植业产值处于1997—2014年的U形底部,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由之前的55%左右下降至50%左右。此后虽然产值在持续增长,但比重一直处于50%这个水平。种植业产值所占比重降低,是广西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的表现。

图1 1990—2014年广西种植业产值及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2.2006年农作物面积出现阶梯式下降,粮食作物占主导地位。

1990—1998年,广西农作物播种面积呈增长态势,从7712万亩增长到9440万亩,年均增长2.6%;1998—2005年,农作物面积总体稳定在9400万亩左右,其中2004年和2005年两年又有一个增长的过程,当年面积分别达到了9552万亩和9734万亩,2005年的面积也是1990年到2014年这25年的最高峰。但2006年广西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大幅下降14.4%,为8336万亩,相当于1994年的水平;此后8年,广西农作物播种面积保持着持续增长态势。2014年达到9279万亩,与1997年的水平相当。2014年广西农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3.7%。

粮食作物是广西最主要的农作物。2014年,广西粮食播种面积4601.5万亩,比上年减少12.5万亩,减少0.3%,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的比重为49.6%;粮食亩产为333.5公斤,比上年增加3.6公斤,增长1.1%;粮食总产量为1534.4万吨,比上年增加12.6万吨,增长0.8%。2014年广西粮食作物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2.7%。

图2 1990—2014年广西粮食面积及占农作物面积的比重

最近十年(2005—2014)跟上一个十年(1995—2004)相比,广西的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少。其中,最近十年广西粮食年均种植面积为4650万亩,比上个十年减少14.9%;年均粮食产量为1301万吨,比上个十年减少13.7%。但近十年广西的粮食种植面积总体稳定。2005年播种面积5244.3万亩,这也是最近十年广西粮食面积的最高峰;2006年为4699.8万亩,比上年下降10.4%,但也是近十年第二高;2009—2014年基本在4600万亩左右。

3.广西主要农作物为稻谷、蔬菜、甘蔗和玉米。

从(图3、图4)农作物种植面积结构及主要农作物面积比重情况看,广西主要农作物为稻谷、蔬菜、甘蔗和玉米。1990—2005年这十五年间,稻谷、蔬菜、甘蔗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占全部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约为七成,2006—2014年的比重约为八成。1990—2014年,这四类主要农作物面积变化情况为,稻谷的面积下降,玉米面积较稳定,甘蔗和蔬菜的面积不断增加。

图3 1990—2004年广西农作物播种面积及结构情况

图4 1990—2004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情况

稻谷是广西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广西稻谷占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比重都为七成左右。但广西稻谷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只有1.7%,比广西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要低0.8个百分点。

表1 2014年广西主要农产品生产规模

玉米是广西仅次于稻谷的主要粮食作物。1990—2014年,广西玉米播种面积比较稳定,得益于单产的提高,广西玉米产量及其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也持续提高。

图5 1990—2014年广西玉米产量及占粮食产量比重

广西是全国第一甘蔗种植大省和食糖生产大省,2014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为1622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17.2%;共生产甘蔗7952.57万吨,生产成品糖107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5.6%。

图6 1990—2014年广西粮食、稻谷、甘蔗、蔬菜产量

从2014年农村居民收入调查数据看,糖料蔗是广西农民出售收入最多的种植业产品,也是出售收入最多的农产品。农民人均出售糖料蔗达到2.6吨,人均甘蔗出售收入约1150元钱。其他出售收入比较多的种植业产品依次是:稻谷、蔬菜和玉米。从农民收入角度看,稻谷、甘蔗、蔬菜和玉米也是广西最主要的农产品。

4.主要种植业产品单产保持增长态势

1990—2014年,广西的稻谷、玉米、大豆、薯类等主要粮食作物,以及花生、甘蔗等经济作物的单产都处于稳定增长态势。分品种看:大豆亩产量在2011年处于增长态势,但2012—2014年单产持续降低;薯类、花生的亩产量一直保持平稳增长状态;玉米单产增幅较大,2014年玉米单产达到304公斤/亩,比1990年提高1.04倍,年均提高3.0%;稻谷单产在2001—2011年基本上比2000年之前的几年要低,但2012—2014年有明显提高,且要高于2000年之前的年份。

图7 1990—2014年广西主要种植业产品单产情况

1990—2007年,甘蔗单位面积产量总体上也处于增长状态,2007年亩产达到5.1吨/亩,也是1990—2014年这25年的最高峰。从2008年开始甘蔗亩产开始有所下降,2011年降至4.4吨/亩,此后又缓慢回升,2014年广西甘蔗亩产为4.9吨/亩,接近2006—2008年的高产水平。

图8 1990—2014年广西甘蔗单产情况

(二)种植业生产要素变化情况

1.农业从业人口数量下降,比重降低。

由于难以取得从事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农业各大类行业的具体人员比重数据,而种植业人口在全部农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大,故以农业人口替代种植业人口进行分析。

农业从业人数总体下降。1990—2014年广西农业(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数量,总体上是不断缩小的,从20世纪90年代的1600多万人,下降至2000—2011年的1500多万人,2012—2014年又继续下降到1400多万人。2014年广西农业从业人口为1451万人,比1990年下降163万人,下降10.1%。

农业从业人员比重持续降低。1990—2014年广西农业(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持续降低,从1991年的76.5%,降至了2014年的51.9%。

图9 1990—2014年广西农业从业人口及比重情况

2.人均耕地较少,耕地保护工作效果较好。

广西属于人多地少的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比重低于农村人口所占的比重。2014年广西常住人口约为4754万人,占全国的3.5%;耕地面积为6637.8万亩,只占全国的3.3%;人均耕地只有1.31亩,比全国平均水平少0.18亩。按农村常住人口算,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也只有2.59亩。

表2 广西人口与耕地状况

近年广西耕地保护工作效果明显。如,据广西国土资源厅官网信息,2012年,广西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取得良好成效。一是超额完成了耕地保护任务。2012年广西耕地面积441.63万公顷,比国家确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标421.33万公顷多20.30万公顷,比广西耕地保护责任状确定的年度耕地保护任务424.64万公顷多16.99万公顷。二是超额完成基本农田保护任务。2012年广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366.48万公顷,比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任务360.27万公顷多6.21万公顷,比国家年初下达的保护任务362.43万公顷多4.05万公顷。2012年广西建设项目没有涉及占用基本农田情况。三是连续13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2012年广西建设占用耕地项目全部实行“先补后占”,连续13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全部按有关规定验收合格,并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确认为新增耕地。

广西有关部门通过狠抓耕地保护工作责任落实,创新耕地保护制度,形成“四力一后盾”,近年耕地保护成效显著。2013年前3季度,广西共确认土地开垦项目新增耕地3.6万公顷。

3.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较快,机耕机收面积提高。

据《广西年鉴2014》资料,2013年广西农机户219万户,农机总动力3382万千瓦。拥有拖拉机165万台,拖拉机配套农具58.9万台,水稻联合收割机2.4万台,插秧机1.45万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80.67万台(总功率353.59万千瓦),动力脱粒机91.27万台。全年完成机耕面积426.42万公顷,机收面积158.12万公顷,农机作业总值332.77亿元。广西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1652个,人社人数1.72万人,人社机具4.5万台(套),服务面积42.53万公顷,服务总收入6.2亿元。

2013年广西农作物种收机械化水平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达到42.9%。其中,水稻、甘蔗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64.26%和46.92%,分别提高6.7和3.72个百分点。全年水稻机耕面积195.1万公顷,机插面积36.62万公顷,机收面积145.9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3.73%、38.55%和21.13%;甘蔗机耕面积41.5万公顷,机种面积12.1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4.3%和84%。

从图10可以看出,广西农业机械总动力和机耕面积总体呈增长态势,说明广西种植业的机械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图10 2005—2014年广西农业从业人口及比重情况

(三)种植业生产组织方式出现新变化

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是目前广西最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这种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严重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提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提高种植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广西农业生产一定程度上呈现从传统小规模家庭经营到专业户、规模户、特色家庭农场、种植业合作社、种植业企业等种植业生产组织的演变趋势。据《广西年鉴2014》数据显示,2013年,广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44万家,成员总数13.17万人,出资总额168.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3%、13.3%和34.6%。新开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667家,新增成员总数2.27万人,新增出资额41.6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9%、70.9%和66.5%。

三、当前种植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稻谷播种面积持续下降,2014年降至25年来最低

稻谷是广西最主要的粮食品种,1990年以来,广西稻谷播种面积占粮食面积的比重在七成左右,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超过3/4。稳定稻谷面积,对稳定广西粮食面积和保障口粮供应关系重大。

从2006年开始,广西稻谷播种面积出现了一个阶梯式的下降。1990—2005年,广西的稻谷播种面积均在3500万亩以上;2006年下降至3357万亩,比上年下降了9.5%;2007年又下降至3190万亩,下降5%。2007—2014年,广西稻谷面积皆在3200万亩以下,这8年间,除2009年增长了0.3%外,其余7年均下降,其中2010年至2014年连续5年下降。2014年稻谷面积为3039万亩,比上年下降1.0%,为25年来最低。从稻谷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看,总体也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从1990年的49.5%降至了2014年的32.8%。尽管广西粮食面积也跟稻谷面积一样,在2006年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且粮食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的比重也持续下降,但与稻谷种植不同的是,2006年之后广西粮食播种面积比较稳定,而稻谷面积比重呈下降走势。

受旱情和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2015年广西早稻种植面积继续减少,减幅为3.2%。2015年,自治区政府制定了将全年粮食面积稳定在4550万亩以上的目标,完成目标的困难较大。

图11 1990—2014年广西稻谷播种面积及比重情况

由于面积持续下降,稻谷总产量波动较大。近10年来,尽管稻谷播种面积持续下降,但得益于优质品种种植面积的增加和现代种植技术的发展与推广,稻谷单产持续提高。在面积持续下降和单产持续提高的双重作用下,稻谷总产量波动较大。从稻谷的产量情况看,2004年广西稻谷总产量比上年明显下降,此后各年的产量水平均比1990—2003年(1994年除外)要低。从1990—2014年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看,总体上也是呈下降走势,从1990年的接近9成下降至近3年的约3/4。

图12 1990—2014年广西粮食及稻谷产量情况

(二)大宗种植业产品生产效益相对较低

从近几年来的情况看,广西农民种植的一些特色农产品效益较好,如蔬菜种植收益比较可观。但农民大范围种植的大宗农产品,如粮食、甘蔗、玉米等,总体来说生产效益较低,不利于从事种植业的农民增收。由于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土地位置分散、田块较小,难以集约经营,种植业占用人工多、成本高、利润空间小。据测算,广西双季稻生产亩收益(包括自身投劳)为1000元左右,2015年一季度,广西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163元,就相当于种植六亩单季水稻的收益。2014年广西农民种植一亩早稻、甘蔗得到的纯收入大约500元。2015年甘蔗收购价也从上个榨季的440元/吨降到400元/吨,且很多地方的糖厂还不能完全兑现蔗款,有的实际只能兑付30%左右。

表3 2014年广西农户早稻与甘蔗生产效益表

(三)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制约种植业产业化发展

一是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农民文化程度低。近年来,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许多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离开农村,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妇女和中老年。据近两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调查村样本地块中,由于劳动力不足而丢荒的比重超过1个百分点。一些农户因家庭成员常年外出,粮食需求减弱,种粮只为满足自家口粮需求的现象较为普遍。尚在农村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中,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较少,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人员比重低。在全社会劳动力整体素质提高的背景下,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呈相对下降趋势,制约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是专门从事种植业生产的人员下降。随着进城务工的农民不断增加,部分仍在农村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农民,也不把种植业作为主业,经常性外出务工,同时兼顾种植业生产。这部分农民开展种植业生产,仅仅是为了避免耕地荒芜或满足自家消费需要,往往并不把种植效益放在首位,经营比较粗放,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都得不到有效提高。

四、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规模化生产水平低,降低成本难度大

从上文分析可知,当前广西种植业生产存在着粮食面积不断下降、大宗农产品生产效益较低、种植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而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问题,首先是广西目前的自然资源条件、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由于按农村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耕地面积也只有2.6亩,按平均每户常住人口4.70人计算,户均耕地约为12.2亩。每个家庭平均只能占有10亩左右的耕地,因此传统上主要是采取小规模的、精耕细作的家庭生产经营方式。随着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机械、良种、化肥大量使用,农民的生产能力大幅增强,原来一个家庭可能只能种10余亩地,现在借助于农业机械,一个家庭可能能种100亩地。尽管农民家庭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但受人均耕地面积和土地制度的制约,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加上原来实施土地承包经营制分田到户的时候,考虑到公平分配的问题,各家分到的土地位置分散、田块较小,导致大型农机无法使用,一些现代的种植技术也得不到发挥,因此降低成本,尤其是降低人工成本比较困难。

在无法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的情况下,近10多年来农药、化肥、种子、农用机油、水电价格等农资价格又在持续上涨,尤其是排灌费、机械作业费、人工费用等农业生产服务费用上涨快。农产品出售价格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成本增加的推动,抵消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空间,农民没有真正得到实惠。现在农村有句话叫:“种甘蔗的不如砍甘蔗的”,形象地形容了种养业成本过高导致生产效益低的现状。

(二)产品价格提升空间小,量价齐升年份少

相比较种植业成本来看,当前广西的种植业产品价格不高,利润空间小。但与国际市场的同类产品价格相比较,广西的种植业产品价格已处于高位。在国际大宗种植业产品价格相对优惠的竞争优势下,广西的产品价格也没有提升空间。根据2014年有关数据,国际市场的大米价格,比国内要低15%左右;从巴西进口到珠三角的食糖税后价格比广西的糖价要低6.2%。也对广西的甘蔗收购价格造成较大影响。

国际市场的大宗种植业产品市场价格比广西要低,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农业生产成本相对要低。欧美国家农业生产成本低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平原较多,而且人口少,适合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基本上都是大中型的农场生产,一户农民就能种植大片土地。而东南亚国家的人工价格远比我们低,生产的种植业产品也有价格优势。

同时,当前广西种植业产品还面临着产品价格不稳定的问题,也就是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虽然近十年来广西种植业产品价格总体在上涨,但从各年情况看,产量和价格很难同时大幅上升。一般在出售量增长的年份,出售价格就会下降;相反,在出售量下降的年份,价格就会有所上涨。如,甘蔗、稻谷生产销售明显呈现“量价难齐升”的特点。但蔬菜价格形势较好,只在2014年回落,其他年份持续上涨。

图13 近10年广西农民稻谷出售量价形势

图14 近10年广西农民甘蔗出售量价形势

图15 近10年广西农民蔬菜出售量价形势

(三)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对水稻种植影响大

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也影响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的生产。由于部分农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导致水利设施管护不力,虽然各级政府每年都在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但缺少农民集体的主动参与,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一些水田变成了望天田。一旦遇到天旱,这些水田便无法顺利耕种,对稻谷的种植影响较大。如,2015年3至4月,广西大部地区降雨量持续偏少,气温高、光照强,空气干燥,土壤失墒严重,部分地区插秧用水不足,一些“望天田”、“水尾田”因旱无法插秧,个别水库灌区出现无水办田的现象。据春播农作物调查,截至4月底,调查村因旱没有种植农作物的水田面积达570亩,是上年同期的7倍多,占样本村水田面积的3.7%。一些水库除险加固及冬季放水打鱼,造成春季无水可放,也加剧了春旱程度。受旱情的影响,部分地区将稻田改种旱粮或其他经济作物,个别地区将双季稻改为单季中稻。

(四)土地流转阻力大,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现象突出

当前种植业缺乏规模化生产优势,通过土地流转可以促进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仍存在较大阻力。一是土地零星分散,增加了流转难度。农村人均耕地不多,且大多分割成零星小块,单块面积很小,出租的实际收入很少,农民出租意愿不高。而对于租赁方来说,租期时间过短、地块小,承租不能连片开发,耕作成本高,无法发挥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优势。二是土地流转时间长、租金低,农户不愿流转。三是农户存在其他担忧,不愿流转土地。如担心破坏原有的平整情况,怕田垄被弄掉后,耕地之间的界限混淆,以后会产生纠纷;对现行土地流转政策不了解、不放心,心存疑虑;担心流转后耕地的使用难受约束,导致耕地变坏,将来无法恢复耕种,等。

同时,流转耕地的“非粮化”现象也较突出。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一些农民不愿将转包的耕地种植水稻等效益偏低的作物,而是用来种植水果等经济效益更好的农产品。据对广西19个县38个村211户农户耕地流转情况的调研,在2014年调研农户流转的耕地上,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为43.0%,比2013年下降9.3个百分点;耕地流转后“果园化”的情况较普遍,2014年水果占用流转耕地面积的比重高达18.4%,比上年这些地块上的水果种植比重提高16.6个百分点。

五、提高种植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着重保护耕地资源

针对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紧缺的广西区情,合理制定和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合理利用,保证耕地数量稳定。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推广实行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项目挂钩制度,切实落实补充耕地的责任、任务和资金;加强按项目检查核实补充耕地情况,确保建设占用耕地真正做到占一补一;推进耕地储备制度的建立,逐步做到耕地的先补后占。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征地费用标准和耕地开垦费标准,建立保护耕地利益奖惩和补偿制度。建立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在地面人工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应用遥感等高新技术,及时监测耕地变更状况,尤其是城市周围的耕地利用情况,为耕地保护决策和执法检查提供科学依据。充分考虑资源的承载能力和配置效率,合理确定区域布局、作物结构和品种结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种植业与自然协调发展。

(二)继续加强种植业投入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加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土地平整、沟渠配套、地力培肥等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农田建设;围绕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良种繁育、病虫防控、地力监测、农田节水等设施。加强农机装备条件建设,加快技术和机具研发,提高农机装备数量,推进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减少因自然灾害导致的产量波动,增强种植业发展的稳定性。不断完善各项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项目,如开发提供作物保险等,当作物或因自然因素发生意外损失之时,农民可以根据参保条件得到损失赔偿。

(三)科学做好生产规划

针对特色农产品效益可观、大宗农产品效益偏低的问题,加强种植业生产规划,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促进优势产品生产的区域性集聚,建设一批独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专业化生产区域。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种植业产品。加强生产过程控制,推行种植业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加工,全面提升加工的标准化水平,提高种植业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借鉴工业化营销理念,积极培育知名品牌,推行订单、配送、期货等现代营销方式,努力开拓国内国外市场。同时充分发挥种植业在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等方面的功能,推动观光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四)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组织

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促进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适度集中,扩大单位生产规模。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在提供生产服务、沟通市场信息、促进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作用。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水平,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和管理,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技能为核心,以教育培训、资格认定为手段,以奖励扶持为保证,重点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骨干等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等形式,与农民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

(五)继续提高服务水平

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力争在新品种培育、重大有害生物防控、节本增效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稳定提高种植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种植业产品的科技含量。稳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强化公益性职能,强化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倡导鼓励发展各种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市场服务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提供市场化服务。加快制订和修订相关标准,使良种、耕作、施肥、加工、包装等都做到有标准可循,提高种植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大力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

参考文献:

[1]罗兴录.广西种植业结构调整与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思考[J].耕作与栽培,2000(6):8-9.

[2]韦国金.广西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J].广西农学报,2001(2):18-21.

[3]黄文星.借助外部力量促进广西种植业稳步发展[J].广西经济,2002:13.

[4]胡元坤.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R/OL].http:∥www.reportrc.com/baogao/nongye/80247.html.

[5]佘锦伟,郑清,李晖.柳州市种植业“十一五”发展与对策研究[J].广西农学报,2007(A01):20-24.

[6]邓俭英,方锋学,李文嘉,等.我区蔬菜产业现状及其发展走向[J].广西农业科学,2004(6):460-461.

[7]袁珈玲,陈煜.广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8]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中国果业信息,2009(6):27-29.

[9]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广西调查年鉴2018—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0]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城乡巨变数说辉煌——广西60年调查资料汇编[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

[11]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12]雷承宝.中国食糖产业面临大豆产业覆辙风险[J].广西蔗糖,2015(4):47-5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