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通货膨胀统计理论及其方法

通货膨胀统计理论及其方法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代经济发展史证明,通货膨胀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共生现象,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所以,加强对通货膨胀理论的研究,也成为我国经济学界的当务之急。我国对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对通货膨胀的理论研究,定性描述偏多,实证研究、定量分析较少。适度通货膨胀是否有益?

近代经济发展史证明,通货膨胀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共生现象,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据世界银行统计,1980~1992年全世界加权后的年平均通货膨胀率为17.2%。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无不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不仅如此,通货膨胀还是“晴雨表”,反映出经济的运行状态,甚至衬映出世界政治风云的动荡。通货膨胀在发展中国家呈现上升态势,年均通胀率指标,20世纪70年代为26.2%,80年代到90年代上升到46%,亚洲通货膨胀率为39.5%。特别是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的国家,通货膨胀的升幅更加明显。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通货膨胀现象早已越出国界,成为全球经济的共同现象。通货膨胀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它困扰着各国政府的经济工作,影响着人民的经济生活。所以,加强对通货膨胀理论的研究,也成为我国经济学界的当务之急。

对通货膨胀较为普遍的解释就是货币供应过多,这种货币数量说或货币主义,在西方流行一时,但当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大危机后,出现了凯恩斯的理论。不过,坚持货币数量说的一些学者,修改了他们的理论和主张,又出现了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

西方国家在治理通货膨胀方面,已经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并有以不同理论为基础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其中以货币金融政策、财政政策、收入政策为主。此外还有人力政策、国际收支政策、长期政策,以及近些年来新兴的供给学派、合理预期学派等等。

我国对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对通货膨胀的理论研究,定性描述偏多,实证研究、定量分析较少。但是理论界围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从成因的分析到对策和建议,也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和改进措施,为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当然,有争议的问题和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也有很多,尤其是我国通货膨胀的特殊成因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归纳起来,国内关于通货膨胀有争议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通货膨胀概念的理解。究竟什么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是否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本质是什么?

第二,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增长是否必然伴随着通货膨胀?在我国经济起飞时期,通货膨胀是难免的还是可避免的?适度通货膨胀是否有益?

第三,通货膨胀的成因问题,一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说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其根本原因是中央银行没有控制住货币发行量。也有人认为,通货膨胀是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价格改革、税制改革、汇率并轨等等,都直接引起物价的上涨。也有人认为我国的通货膨胀成因是综合性的,是需求拉动、成本推进、结构失衡、经济改革、通货膨胀预期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