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融规模经济与金融集聚

金融规模经济与金融集聚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规模经济促使金融服务业集聚。金融市场组织中存在着规模经济,从而构成了金融市场的集聚力量。银行业内部可发展众多的合作项目和业务联系,如商业银行的银团贷款业务。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证券公司之间都可开拓出众多的跨专业业务合作关系。

规模经济促使金融服务业集聚。金融市场组织中存在着规模经济,从而构成了金融市场的集聚力量。

对于企业而言,规模经济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若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出增加而减少,即说企业存在内部规模经济。这主要是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节约各方面的费用,使设备和劳动力配置合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企业的收益递增也可能是来自外部的。如行业在一个或几个地点集中生产降低了该行业的成本,而此时单个企业规模仍可能很小,这时规模经济存在于行业内部而非企业内部。外部规模经济主要缘于企业决策的相互影响。对于金融产业来说,也存在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一、内部规模经济与金融集聚的形成

与很多行业一样,金融业也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金融机构的内生规模经济产生于以下几个原因:金融机构专业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金融营销成本的节约;技术开发的规模效应;技术装备效应;规模管理效应;融资成本的节约;抵御风险能力的提高等。

金融业的规模经济可以分为金融产品规模经济、分支机构规模经济和金融企业规模经济3个主要层次。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产品生产的分工和专业化,获得第一层次的规模经济。也可采取扩大经营规模的战略,在不同的金融中心设立分行,将服务的成本分散到全球金融业务中去。金融企业层次的规模经济则主要通过兼并、收购、增资扩股、上市等各种方式追求规模的扩张。单个金融机构的做大是一国或地区金融发展、成长的一项重要内容。各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史无一例外地表明,规模对于金融机构是重要的。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金融霸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强大的金融机构。

单个金融机构在产品、分支机构和企业总体上规模经济的实现,使金融机构产品丰富,数量增多,规模扩大,使金融集聚形成成为可能,也是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标志。

二、外部规模经济与金融集聚的形成

韩国经济学家Park首先将微观经济学的规模经济理论应用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和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因分析。这里的规模经济即是我们所说的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实质上涵盖于前文所说的外在性,由于其效应较显著而独成一种理论分支。它是指产业的微观经济单位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时所产生的降低成本和增加收益的经济效益,是由于公司、机构和基础设施间的联系引起的规模经济:一般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专业化技能的集中、地方供应者和消费者间增加的相互作用、共享的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的地方化外部性等(Dicken Iloyd,1990;Enright,1994;Hoover,1948)。外部规模经济是促成生产和经营单位空间集聚的主要动因之一。金融集聚外部规模经济效应一方面通过直接作用于金融产业本身从而促进金融集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又反作用于金融产业,推动金融集聚的深化(见图3-4)。

图3-4 金融集聚及其外部规模经济关系示意图

(一)外部规模经济直接作用于金融集聚

1.行业内金融机构之间的协作与合作得以开展。当大量金融机构集聚在较小空间时,可以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和配合,降低成本,扩大经营能力。银行业内部可发展众多的合作项目和业务联系,如商业银行的银团贷款业务。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批发市场贷款业务逐渐成为国际银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由于这些贷款数额大,风险高,特别要求银行间的密切配合。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这种配合的良好环境。金融机构还经常可以建立清算和结算的联合服务,如联合的票据结算中心等,这将导致规模的外部经济效益。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证券公司之间都可开拓出众多的跨专业业务合作关系。

2.金融机构之间共享基础设施。各部门的空间集聚,可以共同建设和使用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从而可以减少投资,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形成一个多样化的劳动市场,方便各产业部门的人才交流。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往往是多部门的空间集聚,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和良好的基础设施。这些设施往往成本巨大,金融、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各部门同时使用,可以大大提高使用效率。

3.金融辅助性产业得以发展。著名交易成本学派经济学家威廉姆森(O.Williamson)曾以资产专用性理论解释中介行业的产生、发展过程。该理论认为,资产专用性的高低决定了行业的进入和退出的壁垒。在一个行业发展的初期,由于整体规模过小,没有投资者愿意为其所需要的辅助性中介业务的专用性资产进行投资。只有当行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所提供的发展空间足以抵消专用性资产投资而有余,其辅助性业务才能形成独立产业。金融辅助性产业的发展也遵循这一原理。随着大批金融机构的集中和发展,为金融机构服务的相关辅助性产业或社会中介服务业也因分享其外部规模经济的好处而得到迅速的发展。律师、会计、投资咨询、信用评估、资产评估、外语和金融专业技术培训等机构都将得到发展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至于那些具有相同专业背景和利益的白领阶层和管理人员,工作使他们变得关系亲密。他们相互之间也会激励起创新的思想和行动。那些对所有企业、机构和市场都有益的研究机构也将建立起来,并提供决策咨询等相关服务。

(二)外部规模经济通过其他产业反作用于金融集聚

1.通过节约周转资金余额,提供融资和投资便利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Kindleberger指出:“随着高效支付体系的发展,公司发现通过集中于大都市的金融中心,利用银行业的交易媒介功能节约周转资金余额。达到一定规模的公司趋向于在大都市设立财务部门,利用当地的金融市场进行交易,并且可以运用较少的周转资金余额为更大规模的支付提供资金。竞争性日益增加的证券市场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越来越大规模的、便宜的证券发行机会,同时为资金盈余者提供更多的流动性投资对象。规模经济不仅存在于货币的交易媒介和价值贮藏功能之中,就贷款、贴现和债券而言,规模经济还存在于延期支付标准功能之中。”

2.通过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潘英丽(2003)认为:“通常金融市场的规模越大,证券的流动性越高。这会吸引其他地区的贷款人和借款人把他们的总需求和总供给转移到这个市场中来,而不仅仅是他们的净超额需求和供给。借款人可以支付较低的利率或得到更多的贷款。贷款人则可获得性质不同的投资,这些投资能在规模更大的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这也是贷款人愿意接受较低利率的原因。”

3.其他产业的发展导致对金融需求的进一步增多,从而促进金融集聚的扩大与深化。从对金融集聚各种动因的解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动因提供了不同的分析视角,并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和互补性。比如,金融集聚作为产业集聚的伴随物及金融成为经济的核心与主导这两个动因主要是从时间维度来研究金融集聚的形成,采用的是一种基于过程的方法论研究框架;而用信息经济学及规模经济理论对金融集聚的研究则主要是一种基于空间经济学上的解释。当然这种区分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金融产业的成长(时间维度)都是在一定空间运行的,而金融集聚在一定地理区域的形成需要相当的时间跨度。也有学者从交易费用以及金融集聚自组织机制的角度来探讨金融集聚形成的背后力量,实际上这些因素都已经涵盖于我们所提供的动因之中。接受多种而非仅仅一种理论,将有助于对现象的理解。正如Yeung(2003)所说,一个人信奉某种经济理论并不妨碍他认识到其他理论提供的对同一问题的多种见解。

三、金融集聚与国际金融中心

(一)金融集聚的高度发展形成了金融中心

所谓金融中心是指金融机构大量集聚、金融市场开放自由、金融信息运转流畅、金融体系健全高效的城市或地区。Gehrig指出,向心因素和离心因素的相互博弈最终决定金融中心的产生。向心因素包括规模经济、信息溢出效应、市场流动性;离心因素包括市场进入成本、政治干涉及地方保护所造成的进入壁垒。上述向心因素往往由大规模金融企业集聚产生,当这些向心因素大于离心因素,也就是金融集聚发展到一定程度和水平时,才会形成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可根据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分为国内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

(二)金融中心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集聚

金融集聚是一个动态过程,当一个地区由于金融产业集聚高度发达而形成金融中心后,就会凭借其竞争优势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迁往此地,进而促使该地区的金融产业集聚向更高的水平发展。金融中心对金融企业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外部经济效应。这主要表现为市场流动性的提高、知识和信息的溢出、融资和投资的便利、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的降低以及配套产业的共享等。二是创新效应。金融企业的大量积聚会引发金融机构之间激烈的竞争,从而促使各种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涌现,而这些技术和知识创新的传播又迅速增强了当地金融企业的竞争力。三是政策效应。对于金融中心,政府一般都会加大投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以吸引和保护金融企业,从而维持金融中心的持续繁荣和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