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融业助推涪陵城市发展新区建设的路径与成效探析析何德芳

金融业助推涪陵城市发展新区建设的路径与成效探析析何德芳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涪陵区财政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实体经济唇齿相依、共生共荣。2016年末,全区各类金融机构74家。截至2016年末,全区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突破千亿大关,达1155亿元,比年初增加150亿元。截至2016年末,全年共有548家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通过小微金融服务网向涪陵

涪陵区财政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实体经济唇齿相依、共生共荣。一方面,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根基,金融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必须植根于实体经济;另一方面,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没有金融“血液”的滋养,实体经济就会死气沉沉、了无生机;此外,金融业内在的脆弱性和风险的外溢性导致一旦发生危机后的救助成本高昂,并会拖累实体经济。

涪陵作为全市城市发展新区排头兵之一的区县,承载着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全市重要制造业基地等重要任务,为实现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涪陵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发挥金融调控职能,全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末,该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96.2亿元、增长11.1%,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社会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1616.7亿元、260.3亿元和61.4亿元,分别增长15%、13.3%和11%,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万元和1.2万元,增长8.6%、10.5%。金融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首位产业在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同时自身也取得长足发展,全区金融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金融品种不断增加,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集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多门类、多层次的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2016年末,全区各类金融机构74家。其中,银行21家,存款余额达到729.4亿元,贷款余额达到480.7亿元,分别增长5.01%、8.05%;保险30家,保费年收入26.3亿元;小额贷款公司4家,贷款余额37.5亿元;融资担保公司3家,在保责任余额17.5亿元。

一、拓宽产融结合新路径,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有效对接

(一)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基探索“精耕细作”的创新路径

1.强化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一是涪陵银监分局坚持贯彻“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相关规定,对银行机构的贷款投向进行严格监管,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二是健全担保体系,通过增资国有担保公司、入股民营担保公司,切实提升融资担保公司银担合作能力,以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截至2016年末,全区累计担保余额14亿元、在保余额达17.5亿元。同时通过督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执行《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及银监会“七不准、四公开”规定,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2.促进民间资本有效聚集和转换,引导更多资源形成对实体经济的新生支持

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为民间资本开辟了向金融资本转换的有效路径,使民间资本在有效聚集和金融杠杆合力打造下,形成了对实体经济支持的新生力量。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之初,不少股东对投资前景瞻前顾后,区委区政府着眼长远,以开明开放的理念和眼光对待新生的小额贷款公司,并予以国有资本入股的强有力支持,给了小额贷款公司股东“定心丸”,待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步入正轨后,国有资本逐步退出。这种强大的政策支持力度,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筹建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以及村镇银行,并将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截至2016年末,4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达23亿元,历年累计放贷454亿元,贷款余额37.48亿元,民营资本占94.92%,支持的均为辖内的中小企业;3家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达3.8亿元、民营资本占34.21%,在保余额17.5亿元;国兴租赁公司注册资本达5亿元、民营资本占20%,当年租赁余额为9.8亿元;涪陵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0.9亿元、民营资本占30%、当年贷款余额1.9亿元。

3.加大信贷与产业政策结合力度,助推“工业涪陵”再创辉煌

一方面,深入园区调研,了解企业融资需求,密切关注企业经营情况;同时通过举办银企对接会,强化银企信息互通。另一方面,驻涪金融机构立足涪陵,围绕全区发展战略和规划,大力支持重点项目,扶持支柱产业发展。

4.创新多元化服务模式,优化融资结构

近年来,随着金融脱媒、监管政策和金融创新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社会融资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涪陵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新要求,一方面,综合运用中票、企业债、债权融资、信托、融资租赁、项目收益权转让以及委托贷款等多种非银信贷融资方式,努力构建多元化融资格局。截至2016年末,全区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突破千亿大关,达1155亿元,比年初增加150亿元。另一方面,加快发展直接融资,推动区属企业通过主板、创业板、新三板以及OTC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出台《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企业改制上市的意见》(涪陵府发〔2015〕47号),通过减、免、奖等系列措施,充分调动企业改制上市的积极性,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2015年区内企业挂牌上市呈井喷态势,共有7家企业在场外市场挂牌,至2016年末,涪陵共有32家企业进入区拟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均推荐为市级重点培育企业,其中培育主板上市企业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区域性场外市场挂牌企业22家,基本形成了主板、中小板、“新三板”“OTC”协同发展的资本市场体系,累计拨付财政补贴300万元。同时,鼓励区属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发行私募债、资产转让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其放贷能力。

(二)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1.着力搭建金融部门与小微企业沟通桥梁

一是成立特色金融超市,拓宽贷款申请渠道。通过产品展示会、对接会、洽谈会、宣介会、联谊会、论坛讲座、金融直通车进社区等形式,为辖区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先后组织了多场金融产品展示会,各行推出了50余种金融产品,充分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结算、资金管理和投资理财等多项需求。二是搭建虚拟对接平台,延伸金融服务范围。依托涪陵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网这一虚拟对接平台,及时发布融资相关信息,进一步强化银企信息沟通,借助辖区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交流QQ群,客户经理与有信贷需求的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进行“面对面”的政策咨询和融资洽谈。截至2016年末,全年共有548家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通过小微金融服务网向涪陵区“一网一超市”提交融资服务申请,共计申请金额12.91亿元,其中成功放款11.06亿元,共有493户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获得了贷款,申贷获得率达90%。

2.加强宣传,推广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

一是组织辖区银行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组织各行通过会场展览、知识技能竞赛、银企对话活动等形式宣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二是政府增信,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区政府设立了2000万元的“助保金”,帮助一些抵押物不足但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资金周转暂时出现困难的中小企业增信50%,提高企业获贷能力;设立300万元小额保证保险风险补偿基金,开了全区银行、保险两大金融主流机构深度合作、共同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先河。2016年末,“助保贷”贷款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贷款分别累计发放3030万元、2.7亿元。设立1亿元中小企业转贷应急周转资金和0.5亿元出口退税资金,至3月末,转贷应急周转资金运转有序,已向18户企业投放贷款1.4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3.让渡信贷规模,强力支持中小企业

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国投集团成功向“市场化”转型后,积极调整融资结构、转变融资方式,构建多元化融资格局,85%以上融资源于直接融资,同时辖内其他融资平台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融资渠道,通过发债、中期票据、永续债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腾出更多的银行信贷规模,使银行机构可以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

(三)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

1.加大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着眼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共振,积极营造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2010年出台《关于促进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涪府发〔2010〕107号),从加强网点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19条政策鼓励和资金扶持措施,区财政累计拨付各项补助资金1119.36万元,极大调动了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

2.发挥现代金融功能作用

致力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帮助涉农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融资能力,促其不断做大做强。深入企业加强调研,不断充实拟上市公司储备库。主动接洽深交所、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西南证券、招商证券等机构,积极寻求互利合作方式,帮助涉农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先后邀请市金融办、重庆股份转让中心、人行重庆营管部、北京和君咨询公司等专家来涪,开展企业改制上市培训会、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推广会和中小企业票据推介会,帮助包括涉农企业在内的广大企业更新思想观念,丰富金融知识,拓展融资思路。截至目前,区内9家主板上市企业中有2家涉农企业,22家沪渝两地场外市场挂牌企业中有7家涉农企业。

3.强化引导,支持金融机构开拓创新

一是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向乡镇延伸服务触角,近年来,农商行在乡镇共增设了20个便民金融自助服务点、农行依托“千村百店”在乡镇增设了400余个惠农通、人保财险公司在2012年恢复了4个中心乡镇的营销服务部。截至2016年末,全区涉农银行乡镇营业网点126个,实现了乡镇全覆盖,此外,农行、农商行、邮储银行通过在村(社)设立89个便民自助服务点、布放421台“惠农通”机具和32台“商易通”机具等方式满足当地群众小额资金存取及转账需求,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二是引导金融机构主动改变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围绕扩大农村贷产权有效抵押品范围,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努力满足“三农”发展的融资需求,截至2016年末,全区涉农贷款余额121.5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5.3%,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余额达45.17亿元,当年新增7.73亿元。

二、践行社会责任,合力打造良好生态环境

(一)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引导和培育社会公众的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

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在全区形成形式多样、城乡全覆盖的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立体宣传网。在集中宣传月期间,多次组织区内部分“打非”成员单位及区内20余家金融机构近100名业务骨干在易家坝广场开展防范打击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宣传的社会效应;同时在本地报纸开辟“打击非法集资,防范金融诈骗”专栏,连续一个月每天进行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形成浓厚的“打非”舆论氛围,并在电视台上以拉底、平面广告,在本地网络平台“涪风论坛”版块中发布置顶“打非”宣传内容的帖子等方式,连续半个月进行宣传,增强广大市民对投融资咨询类企业从事资金借贷业务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

(二)建立完善机制,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出台系列文件着力打造金融生态环境。尤其是在《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全区经济金融快速发展的工作意见》(涪府发〔2008〕36号)文件中,从营造政府行政环境、信用环境、法制环境、信贷环境及服务环境五方面扎扎实实地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在全市范围内第一家建立了政府偿债基金,将每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0%用于偿还到期政府性贷款。同时,出台《关于促进全区保险业规范健康快速发展的意见》(涪府发〔2010〕60号)《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逃废金融债务整治工作的通知》(涪府发〔2008〕109号)《关于在全区推广企业信用评级的指导意见》(涪府发〔2008〕37)等系列文件,稳步推进全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二是策划组织了涪陵区银行业“一行一策”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驻涪银行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消化不良贷款的对策及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措施。三是帮助银行消化不良贷款,成功实施了长运股份与西南证券重组、朝华科技破产重整、加快星美联合破产重整步伐,有效化解了上市公司互保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银行信贷风险。四是签署《共同维护金融消费权益合作备忘录》,区内各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金融机构签订《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承诺书》,在立足现有金融监管体制和消费者权益,维护工作机制上,充分发挥各合作机构现有的体制优势,弥补金融消费者权益维护监管领域力量不足的短板环节,不断探索多种监管、维权方式,建立全面、深入的维权机制。

(三)金融机构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1.强化金融服务,提供便利性金融服务

一是填补金融空白。通过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2009年邮政储蓄银行涪陵支行大木乡营业网点正式挂牌对外营业,实现全区现有乡镇金融网点全覆盖。二是鼓励并支持金融机构设立社区银行,不断拓展金融服务,兴业银行、恒丰银行、交通银行等银行机构通过设立社区银行不断延伸金融服务触角,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2.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促进社会发展

商汇小额贷款开业伊始,将开业揭牌仪式节约的20万元捐赠给涪陵五中支持百年五中教育事业,此外,还向大顺乡对口扶贫捐款。三峡银行总行来涪捐赠农机具,金融机构扶持小微企业,助力其成长壮大的案例比比皆是。

三、创新运用现代金融工具,提升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水平

(一)合理运用开发性金融改善民生职能

1.构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坚强支撑

一是强化与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的合作,充分运用其金融专业优势、融资优势及专家资源优势,帮助涪陵准确把握未来发展方向,科学设计经济发展路径,避免了发展的盲目性。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财务顾问合作协议》,聘请国开行为涪陵的财务顾问,利用国开行丰富的顾问服务经验,为涪陵的发展出谋划策,提供咨询意见和政策建议。2010年国开行与涪陵签订《银企合作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大对该区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通过把国开行的融资优势同地方政府的组织优势相结合,实现了合作机制上的创新与突破,建立了银政、银企长期合作的良好关系,在关系地方经济发展命脉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重大项目以及政府急需发展的其他领域,利用国开行中长期融资领域主力银行作用,有效地缓解了涪陵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企业融资的资金压力。三是近年来,国开行重庆分行三批交流干部分别在涪陵银科担保公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桂楼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挂职交流,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2.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重要领域的资金需求

国开行资金的注入,缓解了涪陵基础设施和交通项目建设资金的“瓶颈”制约,使涪陵一批关键性、枢纽型、功能型重大项目得以开工建设,对拉开涪陵城市骨架,提升涪陵城市形象,提高涪陵内外通达能力,拉动涪陵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3.打通地方经济发展瓶颈领域的制约

为支持库区产业化发展,解决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难问题,2004年8月涪陵正式启动中小企业贷款试点工作,部分企业还利用国开行贷款争取到了三峡库区产业化贴息政策优惠,发挥出了新的引资效应。特别是涪陵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桂楼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凭着国开行2000多万元的5年期贷款,不仅成功渡过了行情低迷期,并且在国开行贷款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年销售收入由8000余万元猛增到2.14亿元,税利从40余万元增长到近800万元,国开行在该公司创立的“龙头企业+公司”的模式,还被中央主流媒体作为推进城乡统筹的成功例子予以报道。现在的桂楼集团已成为涪陵统筹城乡发展的领头羊、食品工业企业的领跑者,并于2013年底成功登陆重庆OTC市场,为在中小板上市融资做好准备。

4.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和谐统筹发展

涪陵区是市级贫困区县,每年高校录取新生中有三分之一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国开行开展的生源地助学贷款,为贫困学子们求学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二)不断强化保险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改善民生保障有力支撑,充分发挥保险市场化机制的优势及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优势,建立政府与市场优势互补、相互衔接的民生保障机制。涪陵的惠农保险险种由2010年的一项(育肥生猪保险)发展到2016年的十一项(育肥生猪保险、能繁母猪保险、蚕桑保险、水稻保险、玉米保险、渔业保险、森林保险、自然灾害民生保险、贫困户农村居民房屋保险、柑橘保险、青菜头收益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资金也由425万元增加到逾2000万元,柑橘保险、青菜头收益保险正式推出,政策性农业保险实现从保障自然灾害风险到市场风险的提档升级,有力提高了全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收益风险的能力。

涪陵区各类金融机构站在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争取或自主开发适合区域产业结构的金融品种,不断增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对金融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得益于金融监管部门及区级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得益于驻涪各金融机构的主动配合,全区大力推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基础,积极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营造助推金融业发展的优良环境,促进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以实现政策协调共振为切入点,努力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共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服务和产品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金融业满足实体经济日益多元化需求;以创新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渠道为着力点,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实体经济发展见成效;以监管理念创新为抓手,既守牢金融风险防线,也不偏废地方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切实牢筑金融风险防线。通过多年来的着力打造,涪陵金融业提速发展,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坚强后盾,肩负起保障地方政权运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3〕87号)[Z].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13.

[2]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统筹城乡重点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14〕43号)[Z].重庆:重庆市人民政府,2014.

[3]涪陵区人民政府.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企业改制上市的意见》(涪府发〔2015〕47号)[Z].涪陵:涪陵区人民政府,2015.

[4]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涪府发〔2010〕107号) [Z].涪陵:涪陵区人民政府,2010.

[5]涪陵区人民政府.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全区经济金融快速发展的工作意见》(涪府发〔2008〕36号)[Z].涪陵:涪陵区人民政府,2008.

[1]1 本文获重庆市会计学会、重庆市总会计师协会2016年度优秀会计论文三等奖。本文现有标题为《重庆会计论坛》编委会修改后的标题,作者原稿的标题为《金融业助推涪陵城市发展新区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