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通货膨胀的产生背景

通货膨胀的产生背景

时间:2023-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范围内,最早的通货膨胀始于公元54—68年,罗马皇帝尼禄执政期间。因此,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发行了过量的纸币,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因此,通货膨胀的产生机制为,在纸币流通的市场环境中,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需求量,导致了货币的贬值和物价水平的上涨。

世界范围内,最早的通货膨胀始于公元54—68年,罗马皇帝尼禄执政期间。当时的罗马帝国统一了欧洲,侵占了亚洲,控制了非洲,与秦始皇统一下的远东中国成为两个最大的文明社会。当时的罗马已经开始实施金属货币制度,各个罗马占领区域流通的是金银铜币,其中罗马币最为贵重。在尼禄执政时期,罗马的城市建设和贵族消费都已达到了顶峰,在无法增加税赋,而同时又不得不支付庞大的军队开支和惯例消费情况下,尼禄开始在银币中加注廉价的铅铜合金,发行不足值的货币,也就是变相的货币贬值。很快,原本老的银币也逐渐退出流通领域来回收熔化制造更多的劣质银币。据记载,公元1世纪,罗马的货币迪纳里厄斯(Denarrius)含银量达90%,而在戈尔帝安皇帝执政的公元238年,该货币含银量只有28%,到喀劳秋二世皇帝执政时,该货币的含银量仅为0.02%。就是采用这种手段,统治者占有的货币数量增加了,他们企图以此来达到对帝国资源的控制。虽然官方规定了流通货币的价值,但是罗马帝国的民众非常了解铸币的真实贵金属含量,他们知道,和原来相比,现在的铸币贵金属含量降低,铸币已没有原来的价值,现在来换取相同数量的衣服、食物需要比以前更多的货币。因此,最早的物价上涨发生了。货币的贬值导致交易低下、经济衰退,政府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劣质货币,不断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最后政府的信用和执政能力逐步破产。

虽然最早的通货膨胀与纸币无关,但本质上与后来纸币流通时期出现的通货膨胀一样,都是由于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水平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在于,纸币只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符号,依靠政府的信誉和权力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的手段,纸币的发行量应以实际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为限,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那么就会导致纸币的贬值、物价的上涨。因此,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发行了过量的纸币,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在罗马尼禄皇帝执政期间发行的货币虽为金属货币,但是由于其加注了廉价的铅铜合金,导致了金属货币也不能代表其真实的价值,该贬值了的金属货币其本质也同纸币一样,只是代替面值上的金属货币来执行流通的手段而已。

从历史上通货膨胀的产生背景可以看到,通货膨胀的产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市场上用来交易的货币为金属货币的替代物,这种替代物可以是纸币也可以是不足值的金属货币。因为这种货币不存在退出机制,不能自动调节市场上的货币量,需要政府主动地回收或增发来控制数量;如果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存在退出机制,那么市场上就不会长期存在货币的过量或过少问题。二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要大于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只有当货币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才会导致货币的贬值,购买单位商品的货币量增加,这样才会使居民直观感受到物价水平的上升,也就是通货膨胀。因此,通货膨胀的产生机制为,在纸币流通的市场环境中,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需求量,导致了货币的贬值和物价水平的上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