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

时间:2023-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时期。因此,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废除重商主义时代所制定的一些贸易保护措施。重商主义时期,英国的关税法令多达上千条。这也是第一个体现自由贸易精神的贸易条约。自由贸易政策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英国即是其最大的受益者。在英国带动下,其他欧洲主要国家也纷纷施行自由贸易政策,并从中获益。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时期。当时,英国成功完成了第一次产业革命,实现了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并成为世界的工业制造中心和商品贸易中心,产业竞争力大大提升,国内的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从国外获取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国际市场,进而获取高额利润。与此同时,带有浓厚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重商主义便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废除重商主义时代所制定的一些贸易保护措施。从18世纪末起,一些新兴的产业资产阶级就开始向土地贵族发起挑战,要求实行自由贸易。自19世纪20年代开始,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以曼彻斯特和伦敦为中心开展了大规模的自由贸易运动,直到19世纪60年代,自由贸易取代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并获得全面胜利,确立了其在对外贸易政策方面的主导地位。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的典型特征是国家对进出口贸易不设置任何障碍,商品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自由竞争。当时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有:

(1)降低关税,减少应税商品。重商主义时期,英国的关税法令多达上千条。1825年英国开始简化税法,降低关税税率。实现了应税商品项目从1841年的1 163种减少到1853年的466种,1862年的44种以及1882年的20种。工业制成品的平均税率降低到30%左右,原料平均关税率降低到20%。

(2)废除《谷物法》。《谷物法》是英国政府颁布的限制或禁止谷物进口,从而维护地主贵族阶级利益的法令。这一法令使得英国国内的粮食价格和地租长期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因而严重阻碍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受到其强烈反对。1833年,英国棉纺织业资产阶级组成“反谷物法同盟”,开展大规模的反谷物法运动。1844—1846年,爱尔兰发生大面积饥荒,使得英国限制谷物自由输入的政策再次大受诟病。迫于巨大的压力,英国国会最终于在1846年通过了废除谷物法的议案,并于1849年生效。

(3)废除《航海条例》。《航海条例》是英国限制外国航运业竞争,垄断殖民地航运的一项法律,旨在保障英国对其殖民地的航运控制权。随着英国航运业的蓬勃发展,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1854年英国的殖民地全面对其他国家开放,《航海条例》全面废除。

(4)取消特权公司。英国于1813年和1814年间,先后废止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对外贸易领域向所有英国人开放。

(5)殖民地贸易政策放开。起初,英国殖民地的货物输入英国可享受特惠关税。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建立,英国不再惧怕任何他国的竞争,也从此放开了殖民地贸易政策。1849年航海条例废止后,英国殖民地商品的输入输出都不再受限,对殖民地商品的特惠税率也予以废止。殖民地可以和任意国家建立直接的贸易往来,签订贸易协定,等等。

(6)签订贸易条约。1860年,英法签订《科伯登——谢瓦里埃条约》,根据该条约,英国对法国的葡萄酒和烧酒的进口予以减税待遇,并承诺不禁止煤炭出口;法国则保证对从英国进口的一些制成品征收不超过30%的从价税。这也是第一个体现自由贸易精神的贸易条约。

自由贸易政策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英国即是其最大的受益者。经过60年的政策实践,英国的经济和贸易获得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首位。截至1870年,英国的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32%,外贸额占世界总额的25%,自有商船吨数位列世界第一。伦敦也发展成为当时的国际金融和保险中心。在英国带动下,其他欧洲主要国家也纷纷施行自由贸易政策,并从中获益。1820—1850年,国际贸易量增长了两倍以上,从1850年到1880年又增加了两倍。然而,自由贸易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一,它没有考虑生产力水平差异对贸易利益分配的影响;其二,它片面强调自由贸易的积极效果而忽视了其消极效果;其三,该理论只能对静态均衡现象做出解释,而忽视了动态因素对贸易和分工的决定性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