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维旺迪大肆扩张

维旺迪大肆扩张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梅西尔“有一个填不满的大胃口”,“每天要吃掉一家公司”。从此,维旺迪走上了近乎疯狂的扩张之路。从2000年开始,维旺迪更是狮子大张口,进行了一连串并购扩张的行动。里昂信贷银行金融分析家指出,在股市发生变化后,两年来维旺迪环球集团在因特网业务上的损失每年多达数千万欧元。维旺迪环球集团股票应声下跌,4

梅西尔“有一个填不满的大胃口”,“每天要吃掉一家公司”。

维旺迪的历史,从建立到目前的困境,可以说都离不开它过去的掌门人梅西尔(Jean-Marie Messier),梅西尔个人的贪婪和对时尚的过分追求造就了维旺迪的大肆扩张之路,同时也为今天的败落留下了隐患。

在法国工商界看来,梅西尔大胆、高效而又充满美国式作风的兼并行动令人感到震惊,他们称梅西尔“有一个填不满的大胃口”。媒体也惊叹:“梅西尔每天要吃掉一家公司。”梅西尔曾在接受法国经济大报《回声报》采访时,这样表述他的战略构想:“我认为21世纪是电信的世界。我的想法很简单:集团拥有的出版、电视和音乐这些文化产品,需要通过电信和互联网向世界传播。”因此媒体评价说:“维旺迪集团是个帝国,其总裁梅西尔有呼风唤雨的本领。”

维旺迪环球集团的前身是法国通用水务公司,创建于1853年。1994年,梅西尔受命进入这家有着140多年历史的水务公司,1996年出任总裁。梅西尔从进入公司一开始,就觉得自来水公司有点老样和让人瞧不起,为此他对该国有水务公司进行了大胆改革,实施私有化,卖掉废水处理部分,集中力量发展电信业。2000年,树立了绝对权威以及行事具有独裁风格的梅西尔,将公司与加拿大西格拉姆公司合并,将公司改名维旺迪,并制定了进入电信、网络、娱乐、媒体等朝阳行业的雄伟计划。从此,维旺迪走上了近乎疯狂的扩张之路。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所谓“新经济”异军突起,迅猛发展,为世界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是,再好的事也经不住“炒”,新经济也是如此。专家炒,媒体炒,投机家们炒得更欢,终于炒得变“味”,炒得“泡沫”泛滥。在此大炒新经济泡沫的浪潮中,维旺迪一马当先,全面扩张,业务进一步扩大到出版、网络、娱乐、数字卫视等领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00年6月携其旗下的法国电视四台以340亿欧元的交易额与加拿大娱乐业巨头西格拉姆公司合并,组成了维旺迪环球集团。但是,如此不切实际的扩张计划,让维旺迪公司大肆举债,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犹如在沙滩上建造摩天大厦,由于基础不牢,一有风吹雨打,立即轰然倒塌。可惜的是,当时雄心勃勃的梅西尔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一心想成为新经济的龙头老大,想在极短的时间里缔造一个传媒娱乐帝国。

1999年,梅西尔把公司搬到了凯旋门附近,并把公司大厅改造成90台电脑同时上网的新经济场所,此时的梅西尔已经看到新经济头上的那顶光环将为他和他的维旺迪带来至高无上的荣誉。

随后,特别喜欢追求时尚的梅西尔又把目光瞄向了让人目眩的娱乐影视。紧接着,梅西尔斥资326亿欧元买下全球知名的电影和音乐商——加拿大施格兰公司,成为其最大股东。当然,梅西尔很瞧不起施格兰生产的马爹利酒,他看重的是施格兰手下控制的环球影视公司。在控制了环球影视后,梅西尔非常自豪与高兴,那些被称为时尚的和被追逐的明星大腕们终于成了自己的签约员工。

从2000年开始,维旺迪更是狮子大张口,进行了一连串并购扩张的行动。它先和沃达丰合资成立门户网站Vizzavi;6月,维旺迪以340亿欧元收购全球知名的西格拉姆公司以及环球电影和宝丽金音乐;2001年2月,维旺迪环球与索尼组建因特网公司,销售音像制品;5月,维旺迪环球共花费26亿美元买下了美国霍顿·米夫林和eMusic音乐网站及mp3.Com; 12月16日,又以103亿美元现金加股票的巨额代价收购了美国第二大有线电视网USANetworks,一下子,维旺迪成了美国人心目中的“明星”,因为先前很少有国外的传媒集团能插手到美国先进的传媒领域中去;而仅在两天之后,维旺迪又以15亿美元买下了全球第二大卫星电视Echostarl0%的股份。

梅西尔对时尚的过多追求导致了维旺迪收购的贪婪,不论对方有多大,只要维旺迪看着好就要拿下。在整个2000年到2001年,维旺迪拿下了许多的公司,而且都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结束谈判的。能在短时间内结束谈判的妙方只有一个,那就是出更多的钱,为了能够迅速获得这些公司,梅西尔冲动得根本不能把持自已。为了把维旺迪从一个公共事业的自来水公司变成媒体巨头AOL时代华纳的强有力竞争对手,梅西尔在任期间共花费770亿美元进行了大量的收购,这导致维旺迪在2001年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大的亏损企业。

据称,收购施格兰和收购USA Networks的并不是只有维旺迪一个买家,但是,维旺迪出的价钱比别人都高,甚至以比对手高出50%的价钱来收购。收购西格拉姆时正赶在2000年股市的浪尖上,西格拉姆的股价自然也不低。而当时西格拉姆公司实际上却已负债28亿欧元。在2001年得到维旺迪5亿欧元的支持后,西格拉姆还是亏损了3.74亿欧元。高昂的收购代价和过多的无效益收购直接导致了后来维旺迪的现金断流,过多地依靠金融杠杆的收购使得维旺迪的负债高达340亿欧元。

有人说,很多企业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维旺迪就属于吃得过多给撑死的。资本的频繁并购使得维旺迪终于在短短的四五年时间里便坐上了全球第二大、欧洲第一大超级媒体集团的宝座,创造了以前其他公司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年才能创造的辉煌,成为一家集水务、能源、运输、电信、电视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和巨型跨国集团,拥有38万员工、2600个分公司,业务遍及世界90个国家。但这又能够带来什么呢?好像除了巨额的债务和濒临破产的困境就什么也没有了。梅西尔也为他的追求时尚付出了自己的代价——黯然下台。

大多数评论都指出,维旺迪的败落,梅西尔的失败,其关键在于梅西尔急于建立传媒帝国,而不顾及收购计划与可能实施之间的距离。在梅西尔雄心勃勃建立传媒帝国之时,维旺迪集团却因为过度扩张、经营不良而债台高筑,而股市新技术产业和因特网服务业泡沫的破灭,并没能让梅西尔腾出时间支付过度扩张的债务。里昂信贷银行金融分析家指出,在股市发生变化后,两年来维旺迪环球集团在因特网业务上的损失每年多达数千万欧元。2002 年3月,维旺迪环球集团宣布,集团负债额达到前所未有的340亿欧元(包括维旺迪环保公司)。维旺迪环球集团股票应声下跌,4月份每股价格掉到38欧元,而2000年初集团鼎盛时期股票曾攀升至150欧元一股的历史最高点。

巨额并购带来现金紧缺,再加上曝出的假账事件,维旺迪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