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长期营业用资产的 性质和分类
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除了需要现金、存货等流动资产以外,还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劳动手段,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这些劳动手段的具体表现就是长期营业用资产。长期营业用资产是企业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之一,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企业获取盈利的源泉,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存货不同的是,长期营业用资产是供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之用,而不是为了直接用于出售。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企业的长期营业用资产可能是另一个企业的存货。例如,房屋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是长期营业用资产,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就是其存货。
企业为了加强对长期营业用资产的管理,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长期营业用资产一般划分为固定资产、自然资源和无形资产三大类。
一、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特别是在制造业,其所占的比例通常较大。
(一)固定资产的特征
从固定资产的定义可以看出,固定资产呈现出以下特征:
1.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经营活动,而不是直接用于出售
这一特征是区别固定资产与存货的重要标志。企业持有固定资产是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这意味着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工具或手段,而不是直接用于出售的产品或商品。
2.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意味着固定资产能在相当多的会计期间内为企业提供效用,属于非流动资产,并将随着其使用和磨损,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逐渐减少账面价值。这一特征表明,企业为获得固定资产而发生的支出属于资本支出,而不是收益支出。
3.固定资产为有形资产
固定资产为有形资产,具有实物特征,在使用过程中将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不变,这一特征将固定资产与自然资源和无形资产区别开来。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
为了便于掌握和分析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使用情况,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并有利于正确进行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必须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分类。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按其存在的物质形态和性能将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及建筑物和设备两大类。
1.房屋及建筑物
房屋及建筑物是指企业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储藏物资等提供的场所,如店铺、办公室、厂房、仓库等。房屋及建筑物的取得方式可能不同,既可以通过自行建造取得,也可以购入取得。房屋及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它们能够长期为企业提供服务并为其带来收益,但其价值却因为使用而逐渐损耗和贬值,并逐渐丧失其服务潜力,其损耗的价值与使用时间的长短更为密切,因而在使用期间必须按期计提折旧。
2.设备
设备是指企业为生产经营而持有的各种机器设备、工具器具、运输设备(如车辆、轮船、飞机)等。设备一般通过外购取得,但其使用寿命也是有限的,在使用期间价值会逐渐降低,其损耗的价值除了与使用时间长短有关外,更为直接的是使用的程度即工作量的多少,对于这类固定资产也必须按期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除了按存在的物质形态和性能分类外,也可以按其他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按经济用途分类可以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生产用固定资产是指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固定资产,如厂房、机器设备等;非生产用固定资产是指不直接服务于生产过程的固定资产,如职工食堂、浴室等。按所有权分类可以分为自有固定资产和租入固定资产。按使用情况分类可以分为使用中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和不需用固定资产。使用中固定资产是指企业正在使用的固定资产,包括正在使用的和由于季节性或大修理等原因暂时停用的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是指尚未交付使用的和因改扩建原因暂时停用的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是指企业已不再需要而等待处置的固定资产。
(三)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某项有形资产要作为固定资产加以确认,首先要符合固定资产特征;其次,还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在实务中,判断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主要是判断与该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到了企业。通常,取得固定资产所有权是判断与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转移到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所有权是否转移,不是判断的唯一标志。在有些情况下,某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虽然不属于企业,但是,企业能够控制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这就意味着与该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转移到了企业,企业应将该项固定资产予以确认,例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就属于此种情况。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土地是否确认为固定资产依不同国家而定。在西方国家,由于土地允许私有,可以作为商品自由买卖,因此,企业取得的土地在会计上是作为固定资产处理的。而在我国,由于土地归国家所有,法律上是不允许将土地作为商品买卖的,因此企业无法取得土地的所有权,只能取得土地的使用权。在会计上,土地使用权并不作为固定资产处理,而作为无形资产处理。
二、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又称递耗资产,包括各种矿山、油田、天然气、森林等。自然资源属于特殊类型的长期资产,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一大特点就是随着开采或采伐,自然资源将逐渐减少而变成企业的产品存货,因此投资于自然资源就相当于投资于地下的存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或地上的存货(如森林)。随着自然资源的开采或采伐,其价值将会逐渐耗尽,因此在自然资源的开采或采伐期间必须按期计提折耗。所谓折耗是指随着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将其成本逐渐分配转为费用的过程,因此,折耗费用表示在一定期间内所开采的自然资源的成本。
自然资源与固定资产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即固定资产的实体不会因使用而减少,而自然资源在开采或采伐过程中实体却在不断减少,直至耗尽为止。(2)固定资产一般可以重置,而自然资源很难再生,除了森林以外通常难以重置。(3)固定资产属于生产手段,不直接构成产品实体,而自然资源通过开采或采伐所得的产物,直接成为企业可供销售的商品。(4)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限于其使用,而自然资源只有在真正开采或采伐时才计提折耗。所以,根据自然资源本身的特点将其单列为一类长期资产。
三、无形资产
企业经营用资产除了有形的实物资产之外,还包括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特征
无形资产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无形资产通常表现为某种权利、某项技术或是某种获取超额利润的综合能力,它们不具有实物形态,但却具有价值。由于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是作为一项资产的本质特征,无形资产也不例外,它与有形资产一样可以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方式与有形的固定资产不同,固定资产是通过实物价值的磨损和转移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而无形资产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身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2.无形资产具有可辨认性
要确认为无形资产,该资产必须是能够区别于其他资产可单独辨认的。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则认为其具有可辨认性:(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等。(2)产生于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如一方通过与另一方签订特许权合同而获得的特许使用权,通过法律程序申请获得的商标权、专利权等。
3.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现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货币性资产主要有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短期有价证券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直接表现为固定的货币数额,或在将来收到一定货币数额的权利。无形资产由于没有发达的交易市场,一般不容易转化成现金,在持有过程中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属于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二)无形资产的内容
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和土地使用权等。
1.专利权
专利权是指国家专利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人,对其发明创造在法定期限内所享有的专有权利。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权包括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
2.非专利技术
非专利技术也称专有技术,是指不为外界所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已采用了的、不享有法律保护的、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各种技术和诀窍。非专利技术一般包括工业专有技术、商业贸易专有技术、管理专有技术等。非专利技术并不是专利法的保护对象,非专利技术用自我保密的方式来维持其独占性,具有经济性、机密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3.商标权
商标是用来辨认特定的商品或劳务的标记。商标权是指向政府登记而获得的专门在某类指定的商品或产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称或图案的权利。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我国商标法规定的注册商标有效期为10年。注册商标有效期满,可以申请续展注册。
4.著作权
著作权也称版权,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权利。著作权包括作品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还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以及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著作权人包括作者和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其他权力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
5.特许权
特许权又称经营特许权、专营权,是指企业在某一地区经营或销售某种特定商品的权利,或是一家企业接受另一家企业使用其商标、商号、技术秘密等的权利。特许权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政府机构授权,准许企业使用或在一定地区享有经营某种业务的特权,如水、电、邮电通信等专营权、烟草专卖权等;另一种指企业之间依照签订的合同,有限期或无限期使用另一家企业的某些权利,如连锁店分店使用总店的名称等。特许权业务涉及特许权受让人和让与人两个方面。
6.土地使用权
西方国家允许土地私有,所以企业取得的土地就归属于固定资产。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凡取得的土地都没有所有权,仅拥有使用权,其被归属于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是指国家准许某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对国有土地享有开发、利用、经营的权利。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行政划拨取得、外购取得及投资者投资取得。通常情况下,以缴纳土地出让金等方式外购的土地使用权、投资者投入等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处理。
这里需注意的是,企业自创商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商誉是指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通常是指企业由于卓越的管理、优越的地理位置、先进的生产技术、良好的客户关系、高质量的产品、公平的价格政策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这种无形价值具体表现在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平。从可辨认性角度考虑,商誉与作为整体的企业有关,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因而它不能单独存在,不具有可辨认性。虽然商誉也是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但由于不具有可辨认性,所以不作为无形资产处理。通常只有在企业合并时,将企业合并中所支付的价款超过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部分确认为商誉,并通过设置“商誉”账户单独进行会计处理。
(三)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无形资产在符合定义的前提下,只有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项目,必须具备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通常情况下,无形资产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可能包括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入中,或者企业使用该项无形资产而减少或节约的成本中,或体现在获得的其他利益中。对无形资产来说,成本能够可靠计量这个条件相对更为重要,比如,企业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因其成本无法可靠计量,所以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