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南州金融业发展改革总体情况

甘南州金融业发展改革总体情况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甘南州金融业发展改革总体情况“十一五”时期,是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2010年5月,农业银行甘南州分行及县支行全部划入“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范围,目前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基本完成。

甘南州金融业发展改革总体情况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甘南州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和发展,金融改革迈出重大步伐,金融业实现了历史性飞跃,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金融业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甘南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甘南州金融业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情况

甘南州金融业主要由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地方性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组成。2010年以来,商业银行恢复设立县域机构网点5个;农村信用社在全州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设立机构10个,设立“三农自助服务终端”19个,设立流动服务车8辆,所有农牧村乡镇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的全覆盖;成立了3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典当行。截至2012年6月末,全州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其他形式机构网点共172个。其中: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1家、网点1个;商业银行4家、网点49个;农村信用联社8家、网点98个;保险公司5家、网点20个;小额贷款公司3家;典当行1家。全州金融机构共有从业人员1287人。

图表7: 2012年上半年全州金融机构网点和人员数(分机构)统计表

img9

(二)资产负债情况

2008年国家支持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以来,甘南州金融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10年末,甘南州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154.6亿元,是2005年末的4倍;负债总额达151.78亿元,是2005年末的4.3倍。保险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0.92亿元,是2005年的4倍。截至2012年6月末,金融机构资产总额213.94亿元,是2007年的3.92倍;负债总额208.67亿元,是2007年的3.88倍。

图表8:2012年上半年金融机构网点数(分县)统计表

img10

图表9:甘南州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及年增长率表

img11

图表10:2011年甘南州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占比图

img12

图表11:甘南州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及年增长率表

img13

(三)存贷款情况

2008年藏区政策实施以来,全州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大幅增长。截至2012年6月末,全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9.20亿元,是2007年末的3.54倍;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8.78亿元,是2007年末的3.65倍。

图表12: 2006—2011年甘南州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表

img14

图表13:甘南州金融机构2012年6月末各项存、贷款余额分机构统计表

img15

图表14: 2012年6月末甘南州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占比图

img16

图表15: 2012年6月末甘南州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比图

img17

图表16:甘南州金融机构2012年6月末存、贷款余额分县(市)统计表

img18

图表17:甘南州金融机构2012年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分县(市)占比图

img19

图表18:甘南州金融机构2012年6月末各项贷款余额分县(市)占比图

img20

二、甘南州金融业改革情况

我国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市场型金融运行体制,使市场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甘南州金融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初步建立了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各非银行金融机构组合而成的多样化金融组织体系。“十一五”时期,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积极推动包括大型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在内的金融机构改革,使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幅提高。

(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幅提高

“十一五”时期,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先后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在香港和上海两地成功上市。在甘南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分支机构按照总行统一部署,积极推进综合改革,一方面积极推进人事、分配、经营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多项改革,全面推行公司治理机制;另一方面积极筹建设立县域基层网点,工商银行甘南分行已陆续恢复设立了在舟曲、临潭、卓尼、碌曲的四个县支行,建设银行的县级机构正在筹备当中。2010年5月,农业银行甘南州分行及县支行全部划入“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范围,目前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基本完成。通过改革,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日益完善,经营管理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资产质量大为改观,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显著增强。

专栏1  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情况

农业银行作为服务我国城乡的大型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农业银行改革“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总体原则。为实现面向“三农”和商业运作的有机结合,人民银行牵头有关部门成立农业银行改革工作小组,推动农业银行努力探索和创新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构建针对性强的政策制度、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探索“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

2010年3月,国务院批准深化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方案,选择四川、甘肃、广西等8个省(区、市)下辖的561个县域支行开展深化“三农事业部”改革试点。“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实行总行、试点省分行、地市分行管理部门“三级督导”,县域支行“一级经营”,建立健全单独的资本管理、信贷管理、风险拨备与核销、资金平衡与运营、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和会计核算体系。对纳入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的县域支行给予一定的货币、财税和监管政策支持。

2010年5月,农业银行开始在8个省(区、市)开展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构建支持“三农”业务发展的制度安排。

(二)农村金融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逐步改善

2005年以来,甘南州农村信用社在中央银行专项票据资金支持政策下,以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转换经营机制为目标,稳步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全州8县(市)农村信用社认购并成功兑付中央银行专项票据资金5325.66万元,置换不良贷款4789.12万元和历年亏损挂账536.54万元;2009年,全州8家县(市)信用联社分别改制重组为统一法人社。通过改革,全州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初步化解,产权制度和内部机制进一步健全,资产质量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以来,农村信用社在全州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设立机构10个,设立“三农自助服务终端”19个,设立流动服务车8辆,所有农牧村乡镇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的全覆盖。

专栏2  甘南州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显著

自2004年甘肃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工作实施以来,甘南州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调整,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水平和资产质量明显提高,各项业务得到长足发展,有效促进了甘南“三农”发展。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了全州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全辖8县(市)农村信用联社全部完成了统一法人社的组建挂牌,成功兑付了5325.66万元专项票据资金,分别置换不良贷款4789.12万元和历年亏损挂账536.54万元,有效化解了信用社的历史包袱,促使信用社增强了服务“三农”实力,使全州农村信用社发展迈上了新的历史起点。2010年末,全州农村信用社资产总额61.38亿元,其中:各项贷款余额25.51亿元,占全州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40.26%,居全州金融机构第一位。各项贷款中,农业贷款余额17.4亿元,占全州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68.21%。负债总额59.44亿元,其中:各项存款余额47.38亿元,占全州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34.39%,居全州金融机构第二位。农村信用社已成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是农村农业资金供给的主渠道。

(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起步发展

迭部县苯日钦牡小额贷款公司于2010年9月开业经营,注册资本1000万元;夏河县安多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11月开业经营,注册资本5000万元。两家小贷公司2012年6月末的贷款余额共3772万元。合作市香巴拉小额贷款公司正在筹建。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建立,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补充,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支农渠道,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能力。

(四)保险市场业务领域不断拓宽

在现有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公司的基础上,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安邦财产保险股份公司先后在甘南设立分公司,使保险业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时期,甘南州保险机构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社会“稳定器”和灾害事故“减震器”作用,逐步将保险渗透到包括国家基础设施、交通、农牧业等各个领域,保险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特别在“5·12”特大地震和“8·8”舟曲泥石流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重要的经济补偿作用,同时在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甘南州金融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风云变幻,艰险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形势下,甘南州金融机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努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在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加强“窗口”指导,针对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和全州经济金融运行特点,先后印发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改善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畜牧业发展等一系列信贷增长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步伐,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同时,密切银政企沟通协作,多次组织和承办中小企业融资洽谈会,为银企项目对接、扩大融资规模搭建了交流平台。2011年,中央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主要任务,把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甘南州金融机构严格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优化信贷结构,支持了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专栏3  近年来货币政策调整情况

2005—2007年,国内经济运行面临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风险,人民银行及时将货币政策由“稳健”转到“适度从紧”再到“从紧”。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先后1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10个百分点,8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加强对信贷总量的调控,不断优化信贷结构。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急剧恶化为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发展势头急转直下,出口大幅下滑,部分企业陷入困境,就业压力明显加大。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及时将货币政策从“从紧”转向“适度宽松”,先后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保证流动性供应,明确释放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促进了货币信贷较快增长,对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发挥了关键作用。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人民银行前瞻、灵活地调整政策重点、力度和节奏,通过窗口指导、风险提示、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注重贷款平稳可持续增长和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2010年以来,人民银行又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综合运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引导货币条件从应对危机状态稳步向常态回归。2011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专栏4  2006—2011年人行甘南州中心支行制定的主要指导意见

2006年:

1.2006年全州信贷增长指导意见

2.甘南州银行业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2007年:

1.2007年全州信贷增长指导意见

2.金融支持“三农”、中小企业发展指导意见

2008年:

1.2008年全州信贷增长指导意见

2.甘南州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指导意见

3.甘南州金融业支持民族贸易与民族用品生产企业发展指导意见

4.全州金融机构做好金融支持抗震救灾工作的指导意见

5.关于金融进一步支持甘南州灾后重建的意见

6.关于推进全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2009年:

1.2009年甘南州银行信贷增长指导意见

2.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对游牧民定居信贷扶持的实施意见

3.关于金融支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4.甘南州金融支持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

2010年:

1.2010年甘南州银行信贷增长指导意见

2.金融支持甘南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3.关于切实做好舟曲灾区及全州灾后重建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

4.金融支持甘南州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1年:

1.2011年甘南州银行信贷增长指导意见

2.金融支持甘南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指导意见

3.金融支持甘南州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4.甘南州金融支持旅游二次创业的指导意见

2012年:

1.2012年甘南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年活动方案

2.金融支持甘南州林业发展和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意见

3.金融支持甘南州旅游业加快发展指导意见

(二)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高效的金融服务是支持经济发展、服务社会公众的重要手段,是金融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十一五”时期,甘南州金融机构切实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创新金融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全面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

现代支付体系建设。支付清算系统是金融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十一五”时期,建成了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为核心,各银行行内支付系统为基础,同城票据交换系统为补充的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在支持金融创新、加快社会资金周转、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促进经济金融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建设的核心内容,对维护金融稳定、改善信用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一五”时期,甘南州以信用档案建设为核心的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农户贷款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征信系统覆盖面进一步拓宽,应用更为广泛。以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为依托,大力开展了“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企业外部信用评级、创建信用村镇、建立信用档案等工作,有效推进了信用体系建设。全州452户企业和18.13万自然人已纳入征信系统,信贷数据入库率达81.36%。创建信用村镇72个。为388户中小企业、7.42万户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

国库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国库信息化建设,初步建成了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和国库管理信息系统三大系统为基础的国库业务管理系统。依法履行了中央银行经理国库的职能,充分发挥国库在实现国家预算收支任务中的执行、促进、监督和反映作用,进一步提升了为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和社会公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针对甘南退休人员大多在外地居住、领取退休金不便的实际,探索开展了异地退休人员工资国库直拨业务。2012年上半年,全州各级国库办理大口径预算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37.5%;地方预算支出33.9亿元,同比增长26.8%。通过TIPS系统办理扣税业务3503笔,金额1.23亿元。

洗钱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全州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有效搭建了人民银行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对话平台。完善了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可疑交易报告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金融部门与公安机关的合作逐步实现经常化、制度化,有效预防和打击了洗钱犯罪活动。

金融统计监测体系建设。按照“立足金融、面向经济、关注微观、突出特色、把握趋势、服务决策”的总体要求,建立了县域经济金融数据库,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撑。

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十一五”时期,甘南州银行业机构以“客户为中心”,在做好存贷汇等传统业务的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能力,逐步建立了分层分类的服务体系,实现了物理网点、电子网络、自助设备等各类分销渠道之间的有机融合,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