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闻味与汉语化融合之重要性

新闻味与汉语化融合之重要性

时间:2022-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提及财经报道,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视其为专业性强的客观报道,以事实为准绳,以数据为佐证,报道客观,语言精确。财经报道翻译中新闻味与汉语化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即译文报道中新闻味的体现需要用汉语化的形式来实现,或者说汉语化的翻译有利于报道新闻味的充分体现和接受。

提及财经报道,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视其为专业性强的客观报道,以事实为准绳,以数据为佐证,报道客观,语言精确。论及财经报道的翻译,人们也往往认为只需要客观忠实地传递原文信息即可,不妨以直译为主。然而,任何行业的新闻报道都是为广大读者服务的。由于财经报道专业性强、专业术语较多、经济数据频繁出现,很容易显得艰涩难懂、语言死板、形式单调,这是财经报道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英文财经报道的记者总是尽可能把报道写得通俗易懂,让非专业人士也能看懂。而对于财经报道的译者来说,也需要在译文的语言和表现形式上下工夫,力求译文报道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能使读者看得懂,愿意看。要做到这一点,翻译中新闻味与汉语化的融合非常关键。

前文中已经分别论述了财经报道翻译中新闻味和汉语化的重要性。事实上,这两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财经报道翻译中新闻味与汉语化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即译文报道中新闻味的体现需要用汉语化的形式来实现,或者说汉语化的翻译有利于报道新闻味的充分体现和接受。鉴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社会背景的差异,要体现财经报道的新闻味必须使之符合汉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如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网站2012年2月23日的一篇报道题为High drama,同年2月25日的《参考消息》将之译为:油价飙升“大戏”刚开幕,译文中“大戏”一词的使用,借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轻松有趣的事物,能够引起中文读者的注意和兴趣,充满了趣味性,充分体现了财经报道翻译中新闻味与汉语化的融合。

再如“对于市场收市情况的描述,可表达为:...end high高价收盘/low低价收盘/down收市价格下跌/steady收市价格持稳/firm收市价位稳定/soft收市价位偏弱/quite交易不活跃/mixed价格走势不明朗”。中译文的表述,将end译为“收盘/收市”,使读者一目了然,这是关于金融市场走势的描述,具有显著的时效性和新闻味。“而且中译文的表述采用了中文读者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如end soft译为收市价位偏弱,end quite译为交易不活跃,end mixed译为价格走势不明朗。这体现了译者在描述财经动态时,考虑到大多数读者并非专业人士,过于专业或枯燥的经济信息可能会使其丧失阅读兴趣”(黄樱2013:34—37),因而适当使用中文读者所熟悉的通俗用语,使财经报道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由此可见,财经报道的翻译作为专门领域的翻译,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专业性强、专业术语较多、经济数据频繁出现;而财经报道本身又属于新闻报道,其翻译兼具新闻翻译的特点,如讲求时效、力求准确、要求清晰易懂、注重传播效果、符合新闻写作要求。财经报道翻译既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又是新闻的二次传播。由于英汉两种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差异,要使得译文报道能够使读者乐于接受,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就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读者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用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财经报道翻译为对中文读者来说易于理解、富有吸引力的译文。为此,就要在财经报道翻译中充分体现出新闻味与汉语化,并使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融合,使译文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和交际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