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要求

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要求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做大、做强区域经济首先要做的就是切实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增强创新实力。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必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加强东、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各区域合作的新型区域经济关系,在四大区域相互协作的过程中逐步缩小相互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做大、做强区域经济首先要做的就是切实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增强创新实力。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稀缺的情况。重视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尤为重要。创新带动的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和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强,已成为支持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有力保障。

(二)促进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

产业梯度转移主要是由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进行的产业转移。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不断拓展和深入,我国“区域落差”所蕴藏的能量将得到加速释放,引导产业梯度转移的潮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要在各个梯度的区域之间形成长期有效的良性合作和互动,而产业梯度转移正是由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的、发生在不同梯度区域之间的一种现象,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梯度的转移,无论对转出地区还是对转入地区都将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注重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忽略如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多年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国本来就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更加薄弱。2004年以来,我国每年的能源消耗总量都在20亿吨标准煤以上,并且增势迅猛。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制约。鉴于此,“十一五”规划提出在该五年之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必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但是其市场发育还不够充分,各个区域的市场化水平差距较大,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全国统一的市场尚未形成,我国政府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鉴于此,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着重通过政府转变自身职能,来改善政府的纵向、横向权力结构网络,把握好上、下级政府分权和集权的分寸,继续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管理,而强化宏观调控职能,更加强调和突出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市场发育,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比较宽松的市场环境。

(五)发挥区域内优势,加强区域间合作

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但要充分发挥区域内的优势,更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东部地区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技术等方面都比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拥有更多的优势。所以,东部地区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着力于吸引国外资源、资金、人才等要素,依靠高新技术,重点发展资源消耗少、附加价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和产业。而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更应充分利用经济技术,将自身的资源、土地、劳动力等优势条件逐渐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强区域间的合作意味着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在各区域之间的顺畅流通和合理配置,要淡化在各个区域的行政区划色彩,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着重表现在东部地区的先进生产要素能够顺利流入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加强东、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各区域合作的新型区域经济关系,在四大区域相互协作的过程中逐步缩小相互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