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永恒的革命精神

永恒的革命精神

时间:2022-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井冈山的斗争是十分艰苦的。如此菲薄的物质生活,并没有摧毁红军战士的斗志。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多次要求全党同志和领导干部要坚持艰苦奋斗。毋庸讳言,在我国扩大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有些党员、干部包括一些企业人,淡化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甚至与之背道而驰。

井冈山的斗争是十分艰苦的。国民党军队不但进行军事“围剿”,而且在根据地四周紧罗密网,几乎完全断绝了红区与外界的贸易、交流。在根据地,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极度匮乏,在一段时间里,永新、宁冈两县的百姓没有盐吃,布匹、药材完全断绝,其他更不必说。红军每天除粮食外连5分钱的伙食费都达不到,营养严重不足,艰苦的情势令常人难以想象。毛泽东以革命乐观主义面对残酷的封锁,以身作则,吃苦在前,堪称艰苦奋斗的楷模,为井冈山军民树立了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光辉榜样。为了节约,毛泽东总是点一根灯芯,在昏黄的灯光下挥笔著文,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

毛泽东艰苦奋斗的作风,鼓舞了井冈山军民。冬天没有棉被盖,他们就钻进稻草堆里过夜;没有盐吃,就自己动手熬盐;没有医疗器械和药品,就上山采药草,使用民间土药方。如此菲薄的物质生活,并没有摧毁红军战士的斗志。他们唱道: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

“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1965年5月,毛泽东怀着激动的心情重上井冈山,勾起他对过去艰苦岁月的无穷记忆。他深情地对身边的工作同志说:

“我离开井冈山已经三十八年了。这次旧地重游,回忆起三十八年前的这段历史,心情总是非常激动的。为了创建这块革命根据地,不少革命先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是想回井冈山看看,一别就是三十八年啊!我的心情和你们一样高兴、激动。没有过去井冈山艰难的奋斗,就不可能有今天了。”

重上井冈山期间,毛泽东写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词,以抒发艰苦奋斗的情怀: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向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敲了警钟,提出了全党同志必须做到“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

毛泽东指出: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

“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多次要求全党同志和领导干部要坚持艰苦奋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一再告诫全党: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

1995年,江泽民语重心长地说: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一个法宝,也是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我们党正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过去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靠艰苦奋斗。”

胡锦涛总书记2002年在西柏坡考察时指出: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在我们党80多年的历程中,艰苦奋斗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鼓励着我们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敢于胜利。可以说,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时,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出了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重要论述,倡导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继续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在进步,传统意义上艰苦奋斗的大环境确已发生了改变,但艰苦奋斗的本质内涵并没有消失,而且在新的形势下有了新的发展。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艰苦奋斗可以理解为:在个人、企业和国家在效益既定的情况下,尽可能节约资源或成本;在资源或成本既定的情况下,尽可能获取最大的效益。

毋庸讳言,在我国扩大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有些党员、干部包括一些企业人,淡化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甚至与之背道而驰。占有相当数量的群体认为在新世纪,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讲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极力提倡高消费。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当然,人为地抑制消费不是可取之道,现在也没有必要号召人民去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啃树皮,但也不可超越时代来提倡高消费。目前社会上刮起的“消费风”愈演愈烈。什么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无度,大多数人是承受不了这种压力的。这种力不能及的负担势必潜伏着祸根。

古人早就讲过: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俗话说:骄生恶,贪生邪,富贵生淫心,居功求安逸。

无论是骄傲自满还是贪图享乐,都是肌体毒瘤的催化剂,它既会腐蚀国家的肌体,也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历史的教训比比皆是,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