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员工关系管理的含义

员工关系管理的含义

时间:2022-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员工关系是组织中由于雇佣行为而产生的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特定领域。员工关系与劳动关系、劳资关系的联系:员工关系又称雇员关系,与劳动关系、劳资关系相近,它以研究与雇佣行为管理有关的问题为特殊现象。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是内部公平,调查显示,员工离职的第一原因不是薪酬水平低,而是员工内部的不公平感。在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系统中,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处于连接企业和员工的中心环节。

一、员工关系管理概述

(一)员工关系与员工关系管理

1.员工关系

“员工关系”一词源自西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西方,最初由于劳资矛盾激烈、对抗严重,给企业正常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在劳资双方的力量博弈中,管理方逐渐认识到缓和劳资冲突、让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的正面作用。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人们对人性本质认识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劳动法律体系的完善,企业开始越来越注重加强内部沟通,改善员工关系。

员工关系是组织中由于雇佣行为而产生的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特定领域。员工关系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从法律层面双方因为签订雇佣契约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亦即彼此之间的法律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层面双方彼此间的人际、情感甚至道义等关系,亦即双方权利义务不成文的传统、习惯及默契等伦理关系。

员工关系与劳动关系、劳资关系的联系:员工关系又称雇员关系,与劳动关系、劳资关系相近,它以研究与雇佣行为管理有关的问题为特殊现象。员工关系强调以员工为主体和出发点的企业内部关系,注重个体层次上的关系和交流,是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提出的一个取代劳资关系的概念,注重和谐与合作是这一概念所蕴含的精神。

2.员工关系管理

从广义上讲,员工关系管理(Employee Relations Management,ERM)是在企业人力资源体系中,各级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职能管理人员,通过拟订和实施各项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行为,以及其他的管理沟通手段调节企业和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并确保为员工、社会增值。

从狭义上讲,员工关系管理就是企业和员工的沟通管理,这种沟通更多采用柔性的、激励性的、非强制的手段,从而提高员工满意度,支持组织其他管理目标的实现。其主要职责是:协调员工与管理者、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引导建立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员工关系管理是企业设置较晚,功能相对不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模块,尽管它包含的工作最琐碎且不易呈现价值,但却是构建组织人力资源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员工关系管理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员工关系的理解还停留在劳动关系管理的初级阶段,职能范围有限,相关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有限等等。

1.目前中国企业对员工关系管理认知不足,大部分企业没有设置独立的员工关系管理岗位,或即使有,也没有能够充分履行员工关系管理的职能。大部分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仅局限在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管理和简单的企业文化活动方面。

2.员工关系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有限。绝大多数从业者的知识和经验均不全面或相对较弱,而有关劳动法规、沟通、员工活动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从业者亟待提升的核心能力。

3.多数企业在营造“赞赏/激励”的企业文化氛围方面较弱,旅游成为企业非货币激励的主要手段。据调查显示:

(1)77%的企业设有专门的员工激励计划,但从企业设置的奖励、评选项目来看,对职能管理部门的激励计划有待加强。

(2)虽然激励的及时性非常重要,但从目前企业的操作实践来看,超过一半的企业(50.65%),将激励项目的实施,即颁奖都放在年底的年度表彰大会上,而根据情况,随时随地的激励只占24.68%。同时,企业在营造赞赏/激励的企业文化氛围方面还比较弱,深入贯彻的仅占10%,大力提倡的只有17%,明确提出的为29%。

(3)56%的企业组织过奖励旅游,但多数企业的奖励旅游更注重旅游,而非奖励。大多数企业为员工安排普惠型员工旅游。

(4)员工关怀更偏重物质关怀,项目分散,但年度健康体检被普遍采用。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企业为员工提供的服务项目比较分散,年度体检的选择比例达到27%,排名靠前的机会都聚焦在物质关怀层面,而精神的关怀层面,比如压力冲突化解、员工帮助热线以及婚姻家庭关系等采用率较低。另外,只有22%的企业针对高层人员设置有特殊的关怀计划。针对副总裁以上级别人员的关怀计划集中在配车/配专职司机(47.83%)、服务式公寓(17.39%)和俱乐部会员待遇(13.04%)。

(5)在长期激励方面,企业手段有限,股票长期激励利用不够。

总的来说,企业福利主要体现在企业班车和工作餐等两方面。数据显示,有24%的企业提供班车,59%的企业提供工作餐,多数企业(61.33%)只提供政府规定的住房福利(住房公积金)。

企业对股票长期激励的利用不够,只有29%的企业推行了持股计划,且在有持股计划的公司中,38%为员工持股,62%为股票期权。

二、员工关系管理的误区与原则

(一)误区

1.缺乏共同的愿景,导致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不清晰。

企业共同愿景首先必须是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追求,由此,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没有共同的愿景,缺乏共同的信念,就没有利益相关的前提。据估计,中国年度营业收入规模在2亿以上的企业存在清晰战略愿景的不到20%。很多企业也提出了远大的目标,但是目标的制定缺乏员工的参与,目标的宣贯远远不够,对于愿景的不认同也就在所难免。

2.缺乏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导致员工关系管理根本的缺失。

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是内部公平,调查显示,员工离职的第一原因不是薪酬水平低,而是员工内部的不公平感。内部不公平体现在激励、职业发展、授权等方面。从程序看,过程的不公平比结果的不公平更加突出。所以如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晋升机制成为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3.员工关系管理的主体不清晰,直线经理作为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的理念没有得到广泛确认。

在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系统中,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处于连接企业和员工的中心环节。人力资源部是公司员工关系管理的组织部门,广大的直线经理是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负责人,他们相互支持和配合,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内部员工关系或者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责任者是董事长或者总经理,但是这一观点在很多企业得不到确认,导致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水平和效果得不到有效的体现。

4.员工需求的实现程度不高,作为员工关系管理核心的心理契约总体失效。

目前企业对于合同、协议等契约比较重视,却普遍忽视了心理契约,企业没有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和发展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也没有对员工的需求进行适当的引导,导致员工需求期望的实现程度不高;老板和员工心理定位差距较大,双方的满意度都较低。

(二)原则

1.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

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是通过企业共同愿景的实现来达成的。因此,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没有共同的愿景,缺乏共同的信念,就没有利益相关的前提。但凡优秀的企业,都是通过确立共同的愿景,整合各类资源,当然包括人力资源,牵引整个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牵引成员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实现个体的目标。

2.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多种利益相关者共赢的结果。因此,建立企业与员工同生存、共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是处理员工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如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包括晋升机制等,合理利用利益关系就成了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3.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是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

在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系统中,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处于连接企业和员工的中心环节。他们相互支持和配合,通过各种方式,一方面协调企业利益和员工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组织的活力和产出效率;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是员工关系管理的关键,是实施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效果,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水平和效果的直接体现。

4.心理契约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施恩提出了心理契约的概念。虽然心理契约不是有形的,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企业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和发展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而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愿望。

三、我国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现状

员工关系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在这竞争压力不断上升的时代,企业的发展已经完全离不开员工的参与,其竞争优势的获取关键在于员工的管理。如何管理员工以获得最大的效益成为管理者的核心工作目标,而现代的员工关系管理就是为了企业在竞争中赢得胜利而存在的。

(一)初级阶段,形式化严重

员工关系管理虽然已经得到企业的重视,但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得到不断的完善。如何健康发展员工关系是每一个企业所关注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只注重形式化的问题。许多企业认识到了员工关系管理的重要性,但却不知如何去正确积极的管理,所实行的规章制度大部分都只是书面文字,并没有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去,企业文化的建设粗糙化,仅仅是为了做表面文章而设立的,毫无实际意义,并不能从根本上反映企业的发展理念,不能正确的引导员工发展方向。

(二)缺少专门的管理岗位,制度建设不规范

由于我国管理者对于员工关系管理的认知缺陷,大部分的企业并没有充分的重视起它的建设,并没有设立独立的部门、岗位进行专业化的管理,仅仅是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个象征性的岗位,实际作用并不突出,不能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同时,企业管理的机制建设也严重缺失,从企业的员工招聘、岗前培训、岗上培训与管理、薪酬制度和晋升机制、激励沟通建设到员工离职都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规范化的管理体制,使得员工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三)重文凭轻能力,专业人才短缺

时代在发展,人的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但仍有一些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影响到某些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像文凭就作为判断一个人能力高低的根本因素。管理者普遍认为:提高员工的素质关键在于文化素质,学历决定一切,却忽视了员工工作能力的全面提高。德智体美劳全面提高才是一个员工的基本提升,仅仅注重文化方面的学习会极大地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无法全面的完善自身。同时,由于员工关系管理处于发展阶段,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管理者大部分并不是专业的人才,仅仅是人力资源领域其他方面的学习者,企业严重缺乏专业领域的人才,因此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严重缺乏专业化、规范化,无法真正做到正规的完美的员工管理。

(四)非正式关系管理不善

企业的发展需要处理好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而内部关系不仅仅是正式的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其中还存在着非常重要的非正式关系,并不受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积极的非正式关系会促进企业的发展,保证员工之间良好的交际,互相学习、互相带动。而消极的非正式关系则会极大地阻碍企业的发展。员工关系管理包含了正式与非正式的员工关系的管理。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忽视了对于非正式员工关系的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严重缺乏。其中非正式关系中的帮派现象最为严重,其规范管理的难度也比较大,帮派一般以亲友为基础,在一个共同的生活圈,互相照应,其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圈不允许外人插手甚至于企业的管理者,从而形成一种影响力,处理不好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顽固阻力。帮派现象是目前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的较难处理的员工关系管理问题,主要是由于招聘与培训及日常管理过程中的不重视引起的。

(五)工会边缘化

在我国企业中,劳动者权益遭到侵犯的事件经常发生,罢工、抗议,甚至于自杀等事故不断。这充分体现了员工管理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缺失的问题。而工会作为保障员工权益的重要组织机构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其积极作用,相反其作用越来越小,地位趋向于边缘化,使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其原因有许多,员工对于寻求工会保护的意识缺乏及能力的不足、国家对于工会强化建设的缺失、工会本身建设的懒散,没有劳动执法权、工会在企业中地位的低下等一系列的原因使得工会越来越偏离员工的生活轨道,无法真正发挥工会最初设立的作用,使之形同虚设,浪费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