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技术升级路径选择

技术升级路径选择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常见到的技术联盟对产品创新的积极影响会因为市场竞争而削弱,技术合作与市场竞争的交互影响会因为行业的技术密集度而进一步减弱,采用5个制造业行业内944家中国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了他的观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大样本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国内研发有效地补充了技术转让,但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升级的作用并不显著。

国内外学者针对一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关系以及技术升级路径选择问题也展开了大量研究。

1.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关系影响着制造业行业技术升级两种模式的相对效率,决定了最优技术升级模式的选择。如果某一种技术升级模式同时也有利于另一种技术投资,那么,这种升级模式就是制造业行业的最优升级模式。

Alvi,E.,Mukherjee,D.&Eid,A.(2007)利用1981~1997年21个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样本,分析了专利保护和技术转让(引进)对自主创新的影响,他们利用半参数模型估计了模型参数,结果显示,专利保护和技术转让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threhold effect)。当保护程度太高时,专利保护对自主创新具有负面影响。只有当一个国家对FDI依赖程度很高时,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引进)才会对自主创新产生积极影响。

Rene,B.,Ito,B.&Wakasugi,R.(2008)认为,跨国公司国外分支机构中的研发以及从母公司获取的技术转让是东道国生产率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他们运用动态生产率模型检验了分支机构的研发和公司内部跨国技术转让对日本制造业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分支机构的研发和公司内技术转让对生产率都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但技术转让的边际收益递减。总体上看,技术转让和自主创新具有互补关系,它们能够相互促进边际收益。

根据熊彼得的完全内生增长理论,Islam,M.R.(2009)分析了研发密度和吸收能力的差异对1970~2004年55个样本国家生产率的解释力,其中包括23个OECD国家和32个发展中国家。作者运用多种反映创新活动的指标和产品多样性指标,利用系统GMM(system GMM)估计方法,证明了研发密度对OECD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生产率增长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TFP增长同时还受到这两类国家与技术前沿的距离的影响,基于研发的吸收能力对生产率增长也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基于人力资源的技术转让(引进)也具有积极影响,吸收能力也受创新活动的衡量方法以及产品多样性的影响。

Wu,J.(2011)在战略联盟和创新文献的基础上,指出技术合作对产品创新的影响取决于市场竞争程度和行业的技术特征。通常见到的技术联盟对产品创新的积极影响会因为市场竞争而削弱,技术合作与市场竞争的交互影响会因为行业的技术密集度而进一步减弱,采用5个制造业行业内944家中国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了他的观点。

2.技术路径的选择

部分学者专门研究了各种情况下技术路径选择问题,他们考虑了税收、管制、国情等因素的影响。

Hines,Jr.,J.R.(1995)从税收角度分析了厂商技术模式选择的问题。他认为,如果对技术引进征税或者提供补贴,厂商是否会选择技术引进模式而放弃自主创新将取决于这两种模式之间的关系。如果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是相互补充的,那么,税收或者补贴对这两种模式的影响是同向的,厂商不会偏好其中某种模式。但是,如果这两种模式是相互替代的,税收或补贴就会促使厂商选择其中一种模式。他们的研究表明,税收越重,技术使用权转让费就越低,本土研发就越活跃,因此,技术转让和自主创新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Aggarwal,A.(2000)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印度解除管制政策对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影响,检验了印度政策调整、经济环境和产业间技术引进差异之间的关系,将自主创新视为一个重要的行业间技术引进差异决定因素。现有文献显示,技术引进(进口)和自主研发之间存在同向变动关系,两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同时变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利用滞后的自主研发指标衡量自主创新。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在限制技术引进期间,技术引进与滞后的自主创新之间存在微弱的联系,解除管制提高了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之间的互补性。结果还显示,解除管制之后,产品差异性、需求条件和技术方面的因素显著地提高了行业间技术进口。因此,在管制期间,技术引进是缩短技术差异的重要手段。在解除管制期间,技术升级主要以技术引进(进口)为主。

Hu,A.G.Z.,Gary,H.J.&Qian,J.(2004)认为,在缩短与发达国家技术差异的过程中,发展中经济体主要通过三种渠道获取先进技术:一是国内研发(domestic R&D);二是技术转让(technology transfer);三是外商直接投资。他们分析了这三种渠道对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影响。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大样本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国内研发有效地补充了技术转让,但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升级的作用并不显著。不同国家对以上三种渠道的依赖程度是有差异的。菲律宾和泰国更加依赖外商直接投资,而韩国更加依赖跨国技术转让和国内研发(Yusuf and Evenett,2002;Jefferson and Zhong,2004;Westphal,1990)。

Wu,Y.B.(2007)利用中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1996~2006年的数据,分别通过产出弹性(output elasticity)和收益率等方法分析了自主研发、国外技术转让(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转让对生产率进步的影响,发现自主研发对中国制造业行业的生产率进步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而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转让对生产率进步并没有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Wu还把生产率进步利用DEA方法分解为技术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和技术进步(technological progress),发现自主研发对技术效率变化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因此促进了制造业行业的技术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