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循环经济效果的综合评价

循环经济效果的综合评价

时间:2023-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在较大区域范围内形成包括环境在内的资源节约型经济模式。在具体的实践环节,循环经济就是在经济发展中的“五高五低”特征不断体现的过程。因此,园区层面的循环经济水平并不代表整个地区的循环经济水平。由此造成对地区和对园区进行循环经济效果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和评价方法不尽相同。

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在较大区域范围内形成包括环境在内的资源节约型经济模式。在具体的实践环节,循环经济就是在经济发展中的“五高五低”特征不断体现的过程。尽管各种形式的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其增长模式已经构成整个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但是仍然有许多产业没有形成集聚状态,或者虽具有集聚特征,但缺乏园区的管理主体。这类产业集聚区多半是市场主导下形成的产业集群(当然也有少数政府主导下的园区),但是缺乏园区管理委员会,因此无法对产业集群区内进行统一的经济指标考核。

上述类型的园区由于缺乏管理主体,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如排放的统一处理、环境管理制度的统一实施等,通常由地区政府而非园区统一提供。对于一些具有专业化特征的公共产品需求,如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工业基础工程设施等,如果当地已经发展出了良好的专业化分工协作,那么就由从事专业化生产的企业提供,否则都是企业自建。从前述分析可知,通常情况下,由企业自建基础设施,其规模化效果和专业化效应相对较差,与能够共享工业区基础设施或者享有专业化分工所具有的成本优势的企业相比,这类企业的竞争力相对较差,因此,企业都具有很强的动机主动入驻能够降低其运营成本的园区。可见,产业向园区集中,并不一定是政府的产业导向,更多的是出于企业自身降低成本的选择。

尽管如此,由于搬迁成本或沉没成本等方面的考虑,仍有许多企业因无法入驻园区而没有共享统一的基础设施。因此,园区层面的循环经济水平并不代表整个地区的循环经济水平。当然,由于地区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特征涵盖了园区的相关内容,因此,园区层面的循环经济水平也应该与整个地区的相一致,而不应有太大的差距;否则,园区推进循环经济会呈现出“孤岛”效应,造成推进循环经济的成本高昂,或因得不到地区经济的支持而无法持续下去。因此,考核循环经济效果必须同时对园区和地区两个层面进行综合评价。

循环经济的目标在宏观上是实现“资源和环境消耗速率趋近于零”,具体到某个地区或园区,却无法采用这一目标来衡量,而只能将目标加以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可以从本书始终提倡的“五高五低”特征,来对地区和园区进行循环经济效果的衡量。需要强调的是,就地区或园区的循环经济效果综合评价而言,尽管其评价指标设计原则具有一致性,但是和园区相比,地区所涵盖的经济内容更加丰富,因此对地区的循环经济效果评价,需要设计更加全面的指标体系。这就造成不同指标对循环经济效果的衡量方式和衡量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测算其权重,从而能够在反映地区整体循环经济效果过程中更好地体现综合性。但是对于园区而言,反映“五高五低”的相关指标非常直接,并且在指标体系中也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比如,对于资源消耗强度和环境保护强度这两项指标而言,在反映循环经济效果的内容方面应该具有同样的权重。由此造成对地区和对园区进行循环经济效果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和评价方法不尽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