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前期的研究成果综述

前期的研究成果综述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循环经济实际上并没有一致公认的、成形的理论体系。实现这一目标的理论研究,就构成了“循环经济”的主体内容。由此,本章对循环经济前期成果的综述按照如下逻辑思路展开:循环经济推进的设想从直观上看,就是资源减量、再用和循环。循环经济的概念界定,已经将资源的范围从原来的自然资源扩大到环境甚至气候。可见,循环经济必须通过地区合作乃至国际合作才能够顺利展开。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ics)实际上并没有一致公认的、成形的理论体系。“循环经济”在经济学中出现得比较晚,而且在主流经济学的语境中,也从未将“循环经济”作为一个新的分支或流派来看待。它的出现与我国在目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资源与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瓶颈约束加剧以及加剧的趋势不断扩大的现实直接相关。

“循环经济”思想的提出针对下列事实:在工业文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索取几近“竭泽而渔”的掠夺,以至于完全超过了自然界资源的再生能力以及人类补偿和恢复自然生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丧失最终会对人类自身生存产生不利影响。基于这一事实,为了维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消耗总量不超过自然界和人类的双重净化和恢复补偿的总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费总量。

工业化进程以来愈演愈烈的大量消费模式所导致的大量生产模式,其结果必然就是大量废弃。日益增多的废弃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累积效应和叠加效果。自从有工业文明以来,这种线性模式经长期积累所产生的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无法维持后续的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因此,将废弃进行资源化处理,再次作为自然资源的替代品进入经济体系循环再用,无疑既可以节约对自然资源总的消耗量,并且由于不再像以前那样投放到环境中而因此更加清洁。由于许多自然资源消耗后具有不可回收再用的特征(如各种能源、涂料、溶剂等在消耗过程中其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普遍不可回收和再用),同时考虑到即使能够回收再用,在回收和再用环节也要消耗资源,因此需要提倡资源的减量化利用。这种状态长期持续下去,最终能够保证人类社会经济在运行过程中,达到资源消耗速率和环境污染速率趋向于零。实现这一目标的理论研究,就构成了“循环经济”的主体内容。

尽管众多研究人员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对这些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可以将其总结为:循环经济的研究目标是实现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益的双重优化;循环经济的原则是包括环境在内的资源减量化(Reducing)、再用化(Reusing)和循环化(Recycling);循环经济的技术模式是通过对生态系统的模仿,将减量与异构同功原理相对应,实现循环资本对固定资本的替代;将再用与自然系统层次结合度的递减原理相类比,缓解替代过程中的边际效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效应;将循环与生态系统的闭路循环原理相协调,减少产业系统中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8]

资源效率的实现会在很大程度上带来环境效益。资源效率的提高实际上就能达到减少排放的目的。因此,减量化本身就是通过资源减量从而实现排放减量。就环境效益而言,人们直观地倾向于认为是人工力量作用于环境后对环境的净化效果。但实际上,环境效益还应包含生态环境自身的恢复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的提升。就循环经济中环境效益的一般概念而言,环境是被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来看待的。人类经济社会的各种活动必然产生排放和废弃,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就被视为对环境的消费,其经济代价就是消除污染、恢复生态所需要的经济投入。在这里,“环境”作为“资源”的一部分融入了其概念之中。环境效益的取得以一定产出水平下,对环境消费的减少或对环境自我恢复能力的增加来衡量。因此,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效率就被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将一个生产环节中所消耗的所有稀缺性资源(包括环境、生态甚至气候)投入等都折算成资源的价值后,其所产生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和所消耗的资源价值总和的比值。

由此,本章对循环经济前期成果的综述按照如下逻辑思路展开:循环经济推进的设想从直观上看,就是资源减量、再用和循环。由于自然生态系统无论在资源节约还是循环再用方面都能满足“资源消耗速率和环境污染速率趋向于零”的要求,因此,循环经济的逻辑思路就从建立类似生态系统的人工产业系统出发,这就形成了“生态经济学”或“产业生态学”的基本内容。而这一理论内容的重要实践特征,就是在产品、企业、区域、社会四个层面建设生态产业链。至于资源共享体系,是基于共享可以带来资源减量的考虑。循环经济的概念界定,已经将资源的范围从原来的自然资源扩大到环境甚至气候。鉴于环境和气候资源所具有的公共产品性质和全球性特征,即使将其纳入经济体系,对其消费也非常容易产生“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并且对其保护的地区替代性特征也非常明显。因此,保护环境甚至气候,减少对环境甚至气候资源的消耗,并对所消耗的环境和气候进行补偿,就需要借助于政府的力量,并进行全球性的国家间合作。

可见,循环经济必须通过地区合作乃至国际合作才能够顺利展开。区域性合作方向、合作方式与合作程度,无论是在产品层面还是企业层面,无论是园区层面还是地区层面,其循环内容、循环方式、循环程度及循环规则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循环层面的设计导向及循环经济的地区合作侧重点和合作方式,就成为指导增加资源循环再用的流量和降低循环代价的理论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