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煤化工产业的风险分析

煤化工产业的风险分析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政策风险政策是醇醚燃料等能源替代产品发展的决定力量。煤制油项目投资额更高,平均投资额为1亿元/万吨,而目前国内的煤制油项目投资额均在百亿元以上。在当前全球经济整体低迷的现状下,未来原油价格将至少维持1—2年的价格低位,从而对煤制油项目造成非常大的冲击,短期内煤制油企业将持续亏损。

(一)政策风险

政策是醇醚燃料等能源替代产品发展的决定力量。2007年10月出台的《城镇燃气用二甲醚》产品标准,二甲醚正在逐步获得政府认可,其在民用燃料领域的应用已经成熟,车用燃料领域的应用将在政府的引导下有序推进,未来几年将会有大发展;目前甲醇燃料的国家标准依然没有出台,也没有具体的发展规划,这给甲醇汽油的发展带来了更高的政策风险。“煤制油”项目对人才、技术、资金要求严格,国家发改委暗示要对国内煤制油项目严格控制,因此煤制油项目政策风险较高。

2008年5月底,发改委指出“对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化工产业的热情要积极引导,防止盲目发展和投资过热,规划的编制对规范和引导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由此来看,煤化工产业将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在相应的产业规划出台前,盲目上马项目,将面临政策上的风险。

(二)技术风险

1.煤焦化

目前国内氮肥业普遍存在设备陈旧、企业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老式固定床煤气化炉仍为主要生产设备,目前这种气化炉存在能耗高和产气量低的缺陷。

2.煤气化

煤气化是煤化工产业的核心,煤制甲醇技术基本成熟,但是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目前无大规模工业化的先例,目前还处于工业示范试验阶段,准备上马煤制烯烃的公司很多,但要想成功实现工业化生产并保持连续顺利开工,还存在较大风险。

3.煤液化

煤制油项目技术门槛要求更高,从实验室到工业化需要漫长的培育过程。煤制油主要风险就是工业化的风险,因为煤制油在国际上除南非外,并无其他大规模工业化装置成熟运作的经验,因而存在很大的技术风险。

(三)国内供求风险

由于短期内上马项目较多,供求风险主要体现在煤气化项目方面。

当前氮肥严重供过于求,特别是尿素能力严重过剩。我国尿素总能力可达到4100万吨/年。以油为原料的大尿素厂基本停产,尽管有些企业的生产和物耗水平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化肥生产能力不断膨胀,造成本身供大于求严重;二是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使小麦水稻、棉花等传统农业不断萎缩,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同样,煤制甲醇也由于新上项目存在一窝蜂现象,产品雷同严重,而需求又面临下降,导致煤制甲醇出现供给过剩隐患。

(四)资源风险

煤化工行业长期稳定发展,对资源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是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的煤炭,以及充足的水资源;同时,由于煤含硫高,对环保的压力比较大,很多环境容量已经饱和或已超标的地区也将不再适合煤化工发展。和石油化工相比,煤化工最大的优势是成本,但却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统计显示,煤炭间接液化合成1吨油,要消耗10—12吨水,而其他煤化工行业耗水量还要大,按传统工艺生产1吨甲醇要消耗15吨水。一些大型煤化工项目和基地规划中对水资源供应的考虑明显不够。

(五)物流风险

物流的风险也是必须考虑的。在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中,地理位置和运输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因为新型煤化工产品的市场大多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地区大多地处西部。这些煤化工项目产能全部释放后,运力将成为一大问题。

(六)经营风险

醇醚燃料项目的资金投入非常大,需要有很强的融资能力。纯二甲醚可作为汽油、柴油的替代品,但需要专用的发动机,而改造费用大约1万元一台,从很大程度限制了二甲醚未来的发展。

煤制油项目投资额更高,平均投资额为1亿元/万吨,而目前国内的煤制油项目投资额均在百亿元以上。同时,从2008年8月开始,国际原油价格急速下跌,目前维持在40美元/桶左右,煤制油成本优势早被打破,行业面临较高的成本。在当前全球经济整体低迷的现状下,未来原油价格将至少维持1—2年的价格低位,从而对煤制油项目造成非常大的冲击,短期内煤制油企业将持续亏损。若资金链不能保证,企业将面临更大风险。

(七)成本风险

我国多数已上马的煤化工项目在进行成本计算时,往往以当时坑口煤市场价为准,这也导致对实际成本的低估,因为我国煤炭运输成本较高,终端价格往往会比坑口价翻倍。所以,部分投资项目的利润预测是不现实的,未来很难达到目标。

并且,煤化工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从项目评估到建成投产长达数年,项目成本评估对煤炭价格的上涨趋势考虑不足。目前我国很多煤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够,很多对煤化工项目测算都是建立在高油价、低煤价的基础上进行的。随着煤炭安全成本、资源开采成本、生产成本等重新计算,未来煤价上涨是基本趋势,发展煤化工将面临较大的成本风险。

(八)宏观经济和国际油价波动风险

宏观经济的整体情况是煤化工行业的风向指南,GDP的增长和能源资源的消费增长呈正相关性。当经济发展快,重工业产品需求旺盛时,煤化工产品的需求也旺盛,项目会有很好的赢利;如果宏观经济出现较大的波动,那么煤化工产品的需求下降,必然会导致化工产品价格下跌,而且化工产品的价格下跌幅度往往远远大于经济的波动幅度。

与世界宏观经济状况密切联系的石油价格对煤化工产品往往有更为直接的影响。无论是合成氨,还是烯、烃等,都能够直接从石油制得,对于石油的替代品甲醇、二甲醚等,更直接受石油价格的影响。因此,当石油价格较高时,化工产品的价格因成本推动也会较高,煤化工产品便有丰厚的利润;而当石油价格较低时,煤化工产品往往会亏损,并且在国外油头化工产品的竞争下,可能迫使国内的煤化工产品同样大幅度降价,甚至低于生产成本。例如2008年5月,华东地区甲醇价格达到4930元/吨,而2009年则跌到2000元附近,接近成本。而与此同时,进口的甲醇价格仅为1000多元。 

这一方面是由于煤炭价格与石油价格不同步变动所致,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煤化工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固定资本投资非常高,不要说技术上最后不能产出合格的油品或者生产负荷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将损失巨大,就单石油价格下跌致使化工产品无利可图而言,巨额的投资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表4-14对比了煤化工中煤制油与石油炼油单位产能的投资,可以看出,煤制油项目的优势就在于煤炭成本价格低,其劣势则在于固定投资太高。

表4-14 煤制油与石油炼油单位产能投资对比

正是由于煤化工固定资产投资太高的缘故,有人计算了煤炭价格与石油价格之间应该存在的对应关系,以保证煤制油项目不亏损,见表4-15。从表4-15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石油价格处于较低水平上,煤制油项目没有任何优势,除非煤炭价格非常低,然而,煤炭价格低又会影响到煤炭的生产,这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大趋势和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形势下低煤价的时代似乎已经结束。虽然舆论界认为“低石油价格的时代”也已经结束,但美国“次贷危机”后导致石油价格从140美元下跌到只有30多美元,这说明虽然油价可能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但在国内煤炭价格与石油价格不同步的情况下,我国的煤化工行业依然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即使煤炭价格与石油价格联动,由于煤化工行业超高的固定资产投资,煤化工行业也同样存在很大的风险暴露。

表4-15 煤价变动时煤制油项目所对应的原油价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