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核心竞争力与组织能力构建

核心竞争力与组织能力构建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竞争力_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 2.1.4 国际竞争力对国际竞争力的概念问题,各国不同的著名学者从不同角度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促进经济发展的各种措施会带来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学者认为,国际竞争力由三部分组成。这个概念也具有层次性,不仅包括产品国际竞争力、企业国际竞争力、国家国际竞争力,还包括介于其中的产业国际竞争力。

2.1.4 国际竞争力

对国际竞争力的概念问题,各国不同的著名学者从不同角度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工业经济学家认为,国际竞争力主要是一国的制造业能力和水平,即工业实力,而工业实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制度经济学家认为,17世纪在技术基础及文明程度不如中国的西欧发生工业革命是同西欧的社会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这种制度容易激发创新,所以国际竞争力实际上就是制度竞争力。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促进经济发展的各种措施会带来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在学术界,关于国际竞争力评价有两个权威机构,一个是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WEF),另一个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MD),两者都较早提出并着手开展对国际竞争力概念的研究,WEF和IMD的关于国际竞争力的观点是目前公认的比较权威的观点。

1985年世界经济论坛(WEF)《关于竞争力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国际竞争力概念,认为国际竞争力是“一国企业能够提供比国内外竞争对手更优质量和更低成本的产品与服务的能力”。之后WEF又从经济增长的前景来研究竞争力,定义为:“在人均实际收入方面达到持续高增长的能力,就像以不变价来测定人均GDP一样。”

1994年IMD在《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中将国际竞争力的概念进一步定义为:“一国或一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1994年,OECD将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定义为一种创新能力。1998年,OECD将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定义为生产要素取得持续的高收益和高使用率的能力。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学者认为,国际竞争力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企业竞争力,即企业在价格或非价格特性方面能较其竞争对手更有效地从事设计、生产和营销产品和劳务的能力。二是产业竞争力,即产业部门所提供的潜在增长和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的能力。三是国家竞争力,即一国的国内环境是否有益于本国企业的成长(Joseph R.D Cruz and Alan M. Rrgman,1992)。

美国《关于产业竞争力的总统委员会报告》认为:“国际竞争力是在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从根本上说,竞争力主要不再取决于拥有原材料或劳动力成本,而是主要取决于是否比其他比其竞争者更有能力去创造、获取、应用知识。”该委员会将一国的生活水平、贸易、生产力和投资作为决定其竞争力的因素。这是从宏观的角度来定义国际竞争力,把国际竞争力等同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从国内看,1992年狄昂照等所著的《国际竞争力》是国内第一本专门论述国际竞争力的专著,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国家(地区)的国际竞争力问题,他们把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国家(地区)所具有的某种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研究组提出了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权威概念,认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与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

1997年国内开始发布《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该报告对国际竞争力所下的定义是: 所谓国际竞争力实际上是企业或企业家们在各种环境中成功地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

1999年《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强调,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世界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下,与世界整体中各国的竞争比较,所能创造的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和发展的系统的能力与水平。在2001年《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中指出,国际竞争力是在追求持续、最大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标下,通过竞争形成和促进一国的整体发展能力。

从国内外对国际竞争力的定义来看,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尚不完整,但总的说来,我们认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在国际市场上生产和销售产品的整体能力。这个概念也具有层次性,不仅包括产品国际竞争力、企业国际竞争力、国家国际竞争力,还包括介于其中的产业国际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