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时间:2023-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背景和意义_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 1.1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中国加入WTO后,贸易自由化不可避免地也将对国内许多产业造成冲击。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成为各国相当关注的焦点,竞争力相关议题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

1.1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加入WTO后,贸易自由化不可避免地也将对国内许多产业造成冲击。过去由于关税壁垒、贸易保护政策等,国内厂商面对国外产品竞争时具有相对优势,因此企业只要能巩固国内市场即可生存。但随着全球化、自由化的趋势,进口产品将与国内产品站在同样的竞争基础上,而国外大型跨国公司所拥有的先进技术、雄厚资本以及丰富的国际营销经验,势必将对国内许多产业形成压力,国内厂商若不能设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将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

当今的竞争态势显然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许多企业面对的竞争者由国内扩大到了全球,竞争的范围也由过去以国内市场为主延伸至国际市场。在新的竞争范式中,企业经营的成败除了自身的条件外,与产业内的竞争情况及产业间上下游支持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外部环境中基础建设、要素与需求市场也十分重要,而这些影响因素属于产业或国家的层次。过去竞争集中在国内厂商与国内市场时,由于厂商所面临的产业与国家环境大致相同,这些因素的影响力不大明显,但在全球竞争形态下,企业所面临的产业与国家环境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必然对其竞争力有所影响,因此在全球化、自由化的趋势下,产业与国家层次的因素将成为探讨竞争力时极为重要的议题。

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成为各国相当关注的焦点,竞争力相关议题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瑞士的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MD)与世界经济论坛(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每年公布的世界各国竞争力排名,深受各国政府的重视。在美国,也成立了产业竞争力委员会(Commission on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由企业家、劳工领袖、学者与政府官员等共同组成,以检验美国产业的竞争力,并拟定相关政策的推动方向。在中国,许多专家、学者都在研究提升产业竞争力问题,政府对此也十分重视。

但是,IMD 或WEF 的世界竞争力评比,其研究目的仅止于探讨国家层次竞争力的议题,无法直接应用到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分析,且其指标动辄涵盖二、三百项,其用意虽是希望能完整衡量各种可能的层面,但其中许多指标是否具有解释力一直有所争议。

由比较深入的竞争力分析可以发现,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供给、需求等因素的变化,将造成产业国际贸易与分工形态的转变,进而影响产业的竞争力。产业的国际竞争会发展成一种动态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导致许多国家间产业竞争力的发展都出现高度的连动性。

但是,由于在产业竞争力分析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同的分析框架,使得同一问题的研究结论产生巨大偏差,同时也给国内外学术交流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如果能针对各国产业的竞争力的现状与发展的动态过程进行完整的分析,并针对其中各项影响因素加以探讨,构筑出一个实用性较强的研究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框架,则能更清楚地了解目前各国不同产业的竞争态势,同时也能弥补过去研究的不足,厘清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应能对理论建构、企业实务乃至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等各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