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波港口服务创新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宁波港口服务创新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压力,宁波港口的发展势头依然不减。近年来,宁波港口在服务创新上的投入不断加大,通过港口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进行深度分析和把握,宁波港口开发了一系列的服务创新项目。同时,宁波市政府积极支持港口的服务创新业务,通过加快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宁波港口的服务创新提供支持。已初步发展成为国际大港。

近年来,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压力,宁波港口的发展势头依然不减。为了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宁波港口不断地进行港口服务创新的实践和探索,港口的服务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在同类港口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然而,港口服务创新的历程还很漫长,宁波港口只有在这条创新之路上走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应对周边以及亚太港口的挑战,实现强港之梦。

一、宁波港口的发展历程

宁波历史悠久,早在7000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宁波港是一个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老港口,自改革开放以来,千年古港正以亿吨大港的新姿,大踏步地从古老走向现代、走向世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提出“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经过40多年的努力,宁波港走过多次的繁荣衰败,终于实现了独立自主的发展,开始走出了属于自己特色的港口发展道路,并努力向着国际化港口发展。在深入实施“六个加快”战略的推动下,宁波又一次提出了打造国际强港的雄心壮志,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集聚能量。

(一)港口创设期

宁波港历史悠久,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现在余姚市罗江乡的沿江一带,我们的祖先———河姆渡人,已能“木为舟楫”向江海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开创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

公元738年,宁波港正式开埠,唐朝时与扬州、广州并称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列为对外贸易的三大港口重镇。在鸦片战争前,宁波港对外贸易的总额仅次于广州港,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鸦片战争后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五口通商在宁波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尽管有学者认为五口通商标志着欧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但它确实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宁波的繁荣和发展。后来由于当时宁波港的腹地条件和水深都不如上海港,上海港的崛起使得宁波港的货源改道,宁波自此不仅失去了赣、皖、苏、江淮地区乃至浙江北部等地区的广大经济腹地,来自福建和广州的货物也改道上海。[1]

(二)港口开发初期

新中国成立后,宁波开始对港口进行开发建设。1973年,周恩来给出3年改变港口面貌的指示,宁波港由此开始了镇海港区的建设,镇海港兴建的万吨级煤炭码头记录了宁波港从内河港向河口港的第一次跨越

1979年,宁波港正式对外开放,为上海宝钢配套的北仑10万吨级进口铁矿中转码头主体工程在海上打下了第一根钢桩,开始了北仑港区的开发建设,宁波港完成了由河口港到海港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就这样,宁波港完成了由内河港向河口港,再向海港的三级跳转变。

(三)港口大发展时期

1992年,为响应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促进浙江省和长江三角洲的开放和建设,宁波港开始了大榭港区的开发建设。宁波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成为浙江省第一个保税区。之后又相继开发了穿山港区,并开始建设集装箱泊位和公共配套设施。1998年,宁波港的货物吞吐量已雄踞全国第二位。

2006年1月1日,宁波港正式与舟山港进行合并,新的港名“宁波—舟山港”正式启用,而原有的“宁波港”和“舟山港”名称从此退出历史的舞台。宁波、舟山港都是我国著名的深水海港,有很多深水航道资源,具备开发国际大港的自然条件。宁波—舟山港将发展成为世界特大型港口和现代化的集装箱远洋干线港,跻身世界一流大港行列,成为国际港口界响当当的品牌。

2008年2月2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系中国第五个保税港区。2010年6月,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实现首期封关运作,保税港区功能逐步得到完善和放大,带动周边地区联动发展,为发展海洋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四)港口服务创新期

随着港口规模的不断扩张,港口的岸线资源使用殆尽。为了在有限土地资源的基础上,继续提升港口容量,宁波港口开始认识到港口服务创新的重要性。保税港区等政策的落地也为港口服务创新提供了平台。近年来,宁波港口在服务创新上的投入不断加大,通过港口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进行深度分析和把握,宁波港口开发了一系列的服务创新项目。

例如在船舶服务方面,宁波港口推出了多项服务措施:在码头船舶装卸货物的过程中,为船舶提供理货、修船、供应等服务,有力地保障船舶的出行安全,给来到宁波港口的世界各地海员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在货物堆存的过程中,为其提供货物加工、包装等物流服务,使货物的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推动和促进港口本土企业的发展,为货主和本地企业的合作创造有利条件,达到双赢的效果,也为宁波本地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在船舶离泊时,为其提供信息化和专业化的引航服务等,使其在往返宁波港口的途中,能更高效、安全地进出,节省作业时间。

同时,宁波市政府积极支持港口的服务创新业务,通过加快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宁波港口的服务创新提供支持。2012年是宁波港码头泊位投产最多的年份,穿山港区五期码头工程10、11泊位通过交工验收;梅山港区1—5集装箱码头工程年内完工;穿山港区中宅煤炭码头工程全面投产;镇海港区通用散货码头全面完工。镇海港区19、20液化泊位工程及后方罐区配套工程通过交工验收,并投入试生产。一系列码头建设工程不仅增强了港口吞吐能力,而且为创新服务能力提供了空间。此外,宁波市政府还积极推动金融、科技、教育等产业对港口的支持,通过多业联动提升港口发展的外生动力。

二、宁波港口的发展现状

宁波港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南北海运航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T形交汇处,是江海联运和国际远洋航线的重要枢纽位置。宁波港经过近40年的发展建设,实现了从内河港向河口港发展、河口港向海港发展、北仑区由北仑港区向大榭、穿山、梅山等多港区发展,成为河口港与海港兼具的综合性大港。是我国浙江省的煤炭运输中转基地、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线地区进口铁矿石的中转基地和石油运输中转基地,同时也是远东大型液体化工品的中转储运基地。已初步发展成为国际大港。

(一)港口吞吐量稳步增长

近年来,宁波港口克服了世界经济波动、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速回落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港口运行逆势低速增长,港口生产不断创出新高。

2012年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53亿吨,同比增长4.53% ,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2.45亿吨,同比增长6.51% 。近十年,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长趋势如图6‐2所示。

图6‐2 2003—2012年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

2012年,宁波港口主要货类“二升一降”:铁矿石吞吐量达到8218万吨,同比增长14.6% ;煤炭吞吐量达到6631万吨,同比增长1.1% ;原油吞吐量达到5509万吨,同比下降14.9% 。2012年,宁波港口主要货种比例如图6‐3所示。

图6‐3 2012年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比例分布

2012年宁波港口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67.14万TEU,同比增长7.99% ,稳居中国大陆港口第3位,世界港口第6位。近10年,宁波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变化趋势如图6‐4所示。

图6‐4 2003—2012年宁波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2012年,宁波港口集装箱月均航班达1399班,航线达到235条,其中远洋干线120条、近洋支线63条、内支线20条、内贸线32条。2012年宁波港口航线航班情况如表6‐1所示。

表6‐1 2012年宁波港口航线航班一览

(二)港口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随着近年来持续的巨额投资建设,宁波港口的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江海联运、水水中转等全方位立体化的集疏运网络。至2012年,宁波港口共有生产性泊位318个,其中1000吨级以上泊位212个、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92个,10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泊位25个。2012年宁波生产性码头泊位拥有量如表6‐2所示。

表6‐2 2012年宁波生产性码头泊位拥有情况

同时,宁波港区已经建成投产北仑五期集装箱码头、穿山港区LNG接收站码头、中宅煤炭码头、镇海港区通用散货码头等6个项目。多个加固改造项目也开始着手准备,宁波港的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到位。

(三)航运业不断发展壮大

2012年全年共完成货物运输量14112.5万吨,同比增长2.5% ,完成货运周转量1768.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4.7% 。近年来,宁波航运企业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增长趋势如图6‐5、图6‐6所示。

图6‐5 2000—2012年宁波航运企业货物运输量

此外,宁波依托港口优势,已逐步形成能够提供运输、仓储、配送、通关、金融、保险等各种服务功能的完备性港口物流产业体系,有力地支撑了港口的发展。外资航运服务公司纷纷落户,船公司、船代、货代、信息咨询、法律服务、海事机构组织和邮轮客运等航运服务产业迅速发展,船舶管理、咨询、认证等中高端航运物流服务业务加速开展,航运历史文化、航运企业、航运功能性机构等快速集聚,初步形成东部新城和梅山保税港区两个航运服务集聚区。

图6‐6 2000—2012年宁波航运企业货运周转量

(四)港口腹地不断拓展

2012年,宁波港口与内陆地区地方政府和铁路部门合作力度不断加大,依托铁路站点不断完善“无水港”网络布局,浙赣铁路沿线金华、衢州、上饶、鹰潭、新余、宜春萍乡及湖北襄阳等地的“无水港”建设项目也得到了有效的推进。同时,还开展了进出口贸易便利化试点工作和外贸企业港口环节综合费改革,稳定了口岸综合费用,提高了口岸竞争力。为了提升海铁联运及物流操作协调能力,宁波港口还成立了海铁联运营运服务中心,稳步建立并通过了宁波港海铁联运物联网项目。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以浙东经济合作区为平台,积极推进港口联盟建设。通过出台第四方物流市场建设财政扶持政策、信用管理办法等,不断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通过推进第四方物流市场与浙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积极扶持培育第四方物流市场。此外,海铁联运无纸化工作也得到了推广。

(五)临港产业初具规模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宁波市已形成一条绵延逾20公里的临港产业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港口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宁波的主要临港产业区包括北仑区、镇海区及环象山港区(包括鄞州区、奉化市、宁海县和象山县)等区域,其中北仑区、镇海区的临港产业已经占全市临港产业总量的70%以上,涉及石化、能源、造纸、钢铁、汽车、服装、家电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宁波临港产业的总体经济指标在宁波经济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成为宁波经济最有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

三、宁波港口服务创新现状

世界著名大港如鹿特丹港、汉堡港等很早就意识到了服务创新对港口发展的重要性,它们的迅速发展也离不开港口服务创新的推动。宁波港口在硬件设施、吞吐量等指标上不断赶超这些大港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在服务领域以及服务创新上的不足。因此,配套的软性设施如服务等的创新也提上了宁波港口发展的议程。

近年来,宁波结合港口情况,提出了一系列与船舶、货物相关的服务产品创新,如仓货抵押单等。为了给货主、船舶的需求补给提供便利,在港口附近形成了一条临港工业链,来满足货主和船舶对港口服务产品的需求。同时,宁波港口为了提高信息共享能力,不断致力于推进实施电子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打造智慧港口,提升宁波港口的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在管理上,宁波港口针对自身港口状况并借鉴国内外一流大港的先进经验,对服务管理方面进行创新改革,逐步形成并完善属于宁波港口自有的一套管理体制。在其他方面如水工、运输等技术上也做出了创新,如培育更高级的引航人才,使得更多的船舶可以驶进宁波港,增加了宁波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也减少了水面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宁波港口的管理队伍也得到了发展。在“十一五”期间,港航管理人员的学历大为提高,全市港航管理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大幅增加。通过大量在职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港航管理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法律专业知识和业务实践能力,港航管理队伍的软实力得到增强。服务创新的理念正在慢慢渗透进港航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

虽然,宁波港口已经积极开展港口服务创新工作,但是以国际化港口的标准来说,宁波港口的服务创新还有待提高。不论是从理念、技术还是服务过程上来说,都急需更深层的提升。

四、宁波港口服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港口服务创新的限制来自很多方面。和很多国有企业一样,大部分的港口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国有企业,宁波的港口企业也是这样。一方面,缺少现代管理观念的熏陶,经营机制不太灵活,局限于传统的作业和服务方式;另一方面,港口企业常常倾向于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装卸机械配备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忽视了服务创新这一关键要素。所以,这就造成了宁波港口的服务创新无法跟上现代港口的发展步伐,无法真正跻身于世界一流强港的行列之中。宁波港口服务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服务创新缺乏主动性。宁波港口的服务创新往往是被动的,是在顾客出现需求无法被满足时才提出实施的。例如碰到特殊货物的装卸作业时,港口往往会设计新的工艺流程来帮助特殊货物的创新;当港口作业处于高峰期,而堆场供不应求无法满足货物的堆放时,港口往往也会采取优化堆场或者设计出更好更大的仓库如立体库等措施来满足顾客需求。然而这些措施都落后于顾客的需求,宁波港口服务创新缺乏主动性,发展也相对较慢,最终使得港口竞争力无法真正提升到更高层次。

第二,服务创新缺乏整体性。宁波港的服务创新过分拘泥于局部,而无法统筹全局,缺乏整体性的创新。虽然能积极地响应并满足客户的目前需求,但仍然不能使得效益最大化、利益最优化,即没有给顾客整套的最优服务。例如宁波港口虽然对于很多产业需求方面出现的问题,能组织人员进行优化创新,像货物装卸速度慢,可以通过改善机器构造、优化装卸工艺等创新措施来改进,却忽略了在集疏运组织与协调方面的滞后所导致的货物转运问题,无法有效地解决全局问题。

第三,服务创新缺乏产业支撑。宁波的临港产业自身没有较好的创新意识也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不能很好地带动宁波港口的服务创新。宁波临港产业的发展层次还比较低,不能很好地提供客户需求的增值业务。宁波的物流企业、制造企业、金融企业等都不能很好地带动新的港口服务出现。例如物流金融业领域,在国外的运行模式主要是以金融行业带动物流企业发展,但是国内由于相关产业发展水平的限制,是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带动银行发展物流金融业,这使得这一新兴行业无法快速发展。

第四,服务创新缺乏品牌效应。港口的创新同样应具有自己的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这对港口来说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创新课题。宁波港口至今还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港口服务创新的品牌,有形的产品品牌比较容易让人接受,但是无形的服务品牌则需要宁波港口进行深入的实践和创新。例如天津港的内陆“无水港”,在天津以及内陆其他地区企业的努力下,正在向服务品牌方向发展,这是宁波港口可以借鉴的好例子,有利于独创出宁波港口自己的服务品牌。

第五,服务创新缺乏生态理念引领。宁波港口虽然开始推行低碳绿色港口建设,但是在服务创新上却还没有将这一观念切实贯彻。服务创新并不只局限在为客户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还包括环境的舒适、资源的节约。港口并不只是一代人或几代人的港口,而是子子孙孙的港口。宁波港口应将生态环境和港口服务创新相结合,使港口向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

因此,宁波的港口服务发展仍需要不断地摸索,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发展道路。

[1] 陈洪波:《港口与产业互动关系实证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