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

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利率的决定_西方经济学(第四版)上一节讨论了投资是实际利率的减函数,但实际利率r又是什么因素决定的呢?他认为利率是由实际货币的供给量和对货币的需求量决定的。因而对货币的持有需求被称为流动偏好。消费惯例和商业制度在短期内一般假定为不变,所以凯恩斯认为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决定于收入。货币的交易动机主要产生于收入与支出的非同步性,而预防性动机主要产生于对未来的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

上一节讨论了投资是实际利率的减函数,但实际利率r又是什么因素决定的呢?对于利率的决定,古典学派认为,投资、储蓄都与利率相关: 投资是对货币的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储蓄是货币的供给,是利率的增函数。当投资与储蓄相等即货币的供求一致时,就可以决定均衡的利率了。但是,凯恩斯认为虽然当利率较高时人们也许更倾向于储蓄,但是决定储蓄的根本因素是收入,收入不增加,即使利率再高储蓄也无从增加。他认为利率是由实际货币的供给量和对货币的需求量决定的。由于货币的实际供给量是由代表国家对金融运行进行管理的中央银行控制的,因而实际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外生变量,在分析利率决定时,主要分析货币的需求。

一、货币需求及其函数

货币量有名义与实际之分。名义货币量是不管货币的购买力如何而仅计算其票面值的货币量。实际货币量是扣除了物价指数、体现为可比时期实际购买力的货币量。人们持有货币,但更关注它的实际购买力。把名义货币量折算成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货币量,需要用价格指数m=调整。其中,M代表名义货币量,m代表实际货币量,P代表价格水平。由于所讨论的时期为短期,M、P在货币需求函数中均被设定为外生变量,它们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如不特别指明,本教材讨论的货币需求是对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货币量的需求。

(一)流动偏好与货币需求动机

流动偏好是凯恩斯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人们对持有货币的偏好。他认为人们之所以对货币产生持有偏好是因为其具有间接价值而不是直接价值,是因为货币具有极强的流动性,能随时用于商品与劳务的买卖交易,能随时用于购买债券等。因而对货币的持有需求被称为流动偏好。在西方经济学中,货币需求是对金融资产选择的一个概念,即:是愿意将金融资产以货币(现金或活期存款)的形式持有,还是愿意以生息证券的形式持有? 若以货币形式持有,则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但是不能带来利息收益; 若以生息证券的形式持有则缺乏流动性,但是可以带来利息收入。人们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进行金融资产的组合选择。对货币的需求是指个人与企业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要或要求。

凯恩斯认为,个人与企业需要货币出于三种动机。

1.交易动机

交易动机是指个人与企业为了正常的交易活动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在经济生活中,由于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的不同步,所以个人和厂商必须持有足够的货币来进行日常交易所需的开支以大幅节省交易费用。出于这种交易所需要的货币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水平、消费惯例以及社会商业制度。消费惯例和商业制度在短期内一般假定为不变,所以凯恩斯认为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量越大,所交易的商品或劳务的价格越高,所需的货币也就越多。

2.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

这是指为预防诸如事故、疾病、失业等意外开支而需要事先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交易动机下的货币交易需求主要用于即时支出,预防性动机下的货币需求则用于以后的支出。货币的交易动机主要产生于收入与支出的非同步性,而预防性动机主要产生于对未来的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不同人的风险偏好不同,对意外的看法不同,决定了个人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的不同,但从全社会来看,这种对货币的需求量主要和收入相关,是收入的增函数。

如果用L1来表示交易动机和预防性动机所需要的全部的实际货币需求量,统称为交易的货币需求,用y表示实际收入,那么货币交易需求量和收入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L1=L1(y) =ky (4.6)

式(4.6)中,k是由于上述两种动机所需货币量与实际收入的比例; y为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收入。

3.投机动机

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以获取最大收益而持有货币的动机。人们持有金融资产,既可以选择不生息的货币形式,也可以选择生息的有价债券形式,为什么不全部持有能带来收益的债券呢? 主要是因为人们希望利用利率水平或者有价债券的价格变化来进行投机获利。由于债券的价格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关系,债券的价格会因为利率的变动而波动,若人们预计债券的价格将上涨(即预期利率将下降)时,将会用手中的货币购买有价债券,等待以后债券价格上升之后再卖出债券获得利益; 若人们预期债券的价格将下降(即预期利率将上升)时,人们会抛售手中的债券,而保存货币。这种预计债券价格将会下跌,而把货币保留在手中的情况就是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这种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利率越大,债券的价格越低,人们估计债券未来上涨的可能性越大,人们就会抓住机会买进债券,手中持有的货币量就会减少; 反之,当利率极低时,债券的价格极高,人们估计债券价格下跌的可能性很大,于是会抓住机会卖出债券,人们手中持有的投机性的货币需求就会增加。

如果用L2来表示实际货币的投机需求量,用r来表示利率,则货币的投机性需求量与利率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L2=L2(r) =-hr (4.7)

式(4.7)中,h表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量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负号表示L2与r间的负向关系。[1]理论与经验都能证明,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很敏感,利率上升将导致对货币的需求减少。

对利率的预期是人们调节货币持有量的主要依据,当名义利率极低(→0)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名义利率不太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太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放贷者会感到无利可图,与其以零贷款利率放贷,还不如就持有现金,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于手中,投机需求无限大,这种情况称为“流动偏好陷阱”。

(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对货币的总需求就是对货币的交易需求与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之和,因此,实际货币的需求函数L就表示为:

L=L1+L2=ky-hr (4.8)

式(4.8)的含义是: 对实际货币的需求取决于实际收入水平与利率水平。当实际收入水平既定时,实际货币需求量就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实际货币需求函数可用图4-2表示。图4-2(a)中的横轴表示实际货币需求量,实际货币一般用m表示; 纵轴表示利率。L1为实际货币的交易需求曲线,由于L1取决于收入,与利率无关,故其是一条垂线。L2为实际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它最初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实际货币的投机需求量随利率的下降而增加,即实际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实际货币投机需求曲线的右下端为水平状,表示流动偏好陷阱。图4-2(b)中的曲线L为包括L1与L2在内的实际货币需求曲线。L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实际货币需求量与利率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即利率上升时,实际货币需求量减少,利率下降时,实际货币需求量增多。

图4-2 货币需求曲线

名义货币M需求函数应是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乘以价格指数P:

M=(ky-hr)P

实际货币需求量与收入的同方向变动关系可用图4-3表示。

图4-3 不同收入下的货币需求曲线

图4-3中有代表无数条实际货币需求曲线的三条L'、L″、L‴,分别代表收入水平为y1、y2、y3时的实际货币需求量。实际货币需求量与收入的同方向变动关系表现为三条实际货币需求曲线的左移与右移,实际货币需求量与利率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则都表现为三条实际货币需求曲线的向右下方倾斜。如图4-3表示,利率同为r1时,由于收入水平不同,实际货币需求量分别为L'、L″、L‴,即y=y1时,L=L'; y=y2时,L=L″; y=y3时,L=L‴。当收入水平相同时,比如都为y1,由于利率水平不同,实际货币需求量也不同,即r=r1时,L=L';r=r2时, L=L″。

二、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是指经济社会在某一时点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与银行的硬币、纸币与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一国的货币供给决定于该国的中央银行。货币供给分狭义的与广义的两种。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与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用M1表示,是名义货币。由于银行活期存款可以随时提取,并可当作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因而属于狭义的货币供给。狭义的货币供给加上银行定期存款便是广义的货币供给,用M2表示。如果M2加上个人与企业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就是意义更广泛的货币供给M3。以后分析中使用的货币供给是指狭义的货币供给M1

由于设定M、P均为既定的外生变量,其变化与利率r无关。因此,实际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三、货币供求的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实际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利率,在图4-4中,作为垂线的货币供给曲线m与向右下方倾斜的货币需求曲线L在E点相交,交点E决定了利率的均衡水平r0,它表示,只有当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供给相等时,货币市场才达到了均衡状态。因而,均衡利率r就是实际货币供给数量与需求数量相等时的利率。

图4-4 均衡利率的决定与形成

[1] 式(4.7)是一个不精确的表达式。因为据此会有r为正值时,L2必为负值。这与现实不相符。严格地说,L2=A-hr,A为正值常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