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政府税收的钱花出去有什么作用

政府税收的钱花出去有什么作用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 财政政策的内容财政政策就是政府运用支出和收入来调节总需求以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所作出的决策。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二) 财政政策的运用1. 内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能够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在关键时期还是要靠财政货币政策的干预,内在稳定器只能起到配套作用。

(一) 财政政策的内容

财政政策就是政府运用支出和收入来调节总需求以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所作出的决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政府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

1. 政府支出体系

(1)政府支出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福利支出;退伍军人的福利支出;国家防务和安全支出;债务利息支出;教育和职业训练支出;公共卫生和保健支出;科学技术研究费用;交通、公路、机场、港口和住宅的支出;自然资源的环境保护的支出;国际交往与国际事务的支出。

(2)政府支出方式。主要有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其特点是以取得商品和劳务作有偿支出。它是一种实质性的支出。它可以使经济资源的利用从私人部门转到公共部门。由于政府购买有着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因而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社会购买力,是国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计入GNP的四大需求项目之一。

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是财政政策的有利工具。分三种情况:一是变动与提供公共产品相关的购买性支出,如提供国防服务,保证公共安全,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等职能所发生的支出。二是变动为了维持政府系统运行和发挥职能而发生的购买性支出,如行政事业费。三是变动直接投资的购买性支出。

政府转移支付指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无偿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与购买性支出不同,转移性支出只是一种货币性支出,与商品和劳务交易行为没有发生直接联系,不以取得本年产出为补偿,而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目的而采取的资金转移措施。转移性支出具有无偿性,单向性,它不必得到等价补偿,受益者也不必归还。例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扶助贫困人口、政府对农业的补贴以及债务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等支出都属于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再分配具有最直接影响。

2. 政府收入体系

政府的收入主体上来源于税收和公债两个部分。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

第一,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可将税收分为财产税、所得税和流转税三大类。流转税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税类。第二,按税负能否转嫁,税收又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第三,按照收入中被扣除的比例,税收可以分为累退税、累进税和比例税三种。

间接税如消费税关税,可以转嫁,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间接税体现效率影响公平。直接税是对收入、财产征税,不可转嫁,是收入的再分配,影响收入,即消费者对社会财富的占有份额;直接税体现公平影响效率。以何种税制为主体,会影响财政,我国长期以间接税为主体,会拉大贫富差距。

政府当年的税收和支出之间的差额叫做预算余额(budget balance)。预算余额为零叫做预算平衡(balanced budget),为正数叫做预算盈余,为负数叫做预算赤字。如果政府增加支出而没有相应地增加税收,或者减少税收而没有相应地减少支出,这种做法叫做赤字财政(deficit financed)。当政府发生预算赤字时,就可以通过发行公债向公众借钱或增发货币来弥补。

(二) 财政政策的运用

1. 内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

内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能够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它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自动减轻其程度,而不需要政府专门制定政策以调节。其作用特点表现在:当国民收入下降时,它会自动地引起政府支出的增加和税收的减少,从而阻止国民收入进一步下降;当国民收入增加时,它又会自动地引起政府支出的减少和税收的增加,从而避免经济的过度膨胀。

内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

(1)累进税制度。当经济繁荣时,随着生产扩大、就业增加,人们收入随之增加,而通过累进的所得税所征收的税额也自动地以更快的速度增加,税收以更快的速度增加意味着人们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幅相对较小,从而使消费和总需求增幅也相对较小,最终遏制总需求扩张和经济过热。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普遍下降,在税率不变的条件下,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地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总需求也自动地少下降一些,从而起到缓解经济衰退的作用。

(2)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当经济出现衰退与萧条时,由于失业人数增加,穷人增多,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多,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就会相应增加,从而间接地抑制人们的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当经济繁荣时,由于失业人数减少和穷人减少,福利支出额也自行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故被认为是稳定器之一。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内在稳定器是政府稳定经济的第一道防线,它在轻微的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中往往起着良好的稳定作用。在关键时期还是要靠财政货币政策的干预,内在稳定器只能起到配套作用。

2.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由于政府支出中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所产生的效果都比一般自生性支出所产生的效果要小,因此,虽然各种自动稳定器一直在起作用,但作用毕竟有限,特别是对于剧烈的经济波动,自动稳定器更是难以扭转。因此,要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就是政府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财政政策的特点,相机抉择、主动采取的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或增加政府收入以稳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政策。宏观经济学认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要“逆经济风向行事”。

(1)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税。

(2)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压抑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与增税。

究竟什么时候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什么时候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应由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形势加以分析权衡,斟酌使用。这是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的内容。财政政策的政策目标和特点及内容可通过表6-1来反映。

表6-1 财政政策的目标和特点

但是,在采用以上财政政策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制约因素影响其作用的发挥。主要有:

一是时滞。认识经济形势、做出决策、实施财政政策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财政政策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往往要经过以下过程才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促进作用:政府采购、 企业库存减少、企业扩大生产、工人增加收入、社会总需求扩大、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二是不确定性。实行财政政策时,政府将面临乘数大小难以准确地确定以及从采取财政政策到实现预定目标之间的时间难以准确预测等问题。

三是外在的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的干扰。这些干扰也可能导致财政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是“挤出效应”的存在。政府增加支出,会挤掉部分私人投资,从而使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被减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