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贞丰县布依族民俗旅游开发探析

贞丰县布依族民俗旅游开发探析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刘 敏摘要:民俗旅游是增长最快的旅游项目之一,充分利用区域内的民俗旅游资源成为区域旅游开发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文献调查和实地考察,对贞丰县布依族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贞丰县布依族民俗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策略。近年来,贞丰县实施了“布依文化旅游带动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

刘 敏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贵州 都匀 558000)

摘要:民俗旅游是增长最快的旅游项目之一,充分利用区域内的民俗旅游资源成为区域旅游开发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文献调查和实地考察,对贞丰县布依族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贞丰县布依族民俗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策略。

关键词:贞丰县;布依族;民俗旅游;开发策略

民俗作为一种民间传承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世代延续的的根脉,它一直延伸到当地社会的方方面面。利用民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异质性来吸引旅游者,成为近年来许多地区旅游开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贞丰县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开展民俗旅游的先天优势。开发利用贞丰县丰富独特的民俗旅游资源,可以提升贞丰县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近年来,贞丰县实施了“布依文化旅游带动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但是,贞丰县的少数民族民俗旅游开发依然处在初级阶段,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急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旅游地理学、民俗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贞丰县布依族民俗旅游资源的特点、开发现状,力求为贞丰县布依族民俗旅游的深度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思路。

一、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目前民俗旅游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地方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此,民俗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把握并利用好这一优势资源是提高区域旅游品位的关键。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是当今旅游的时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它也会对发展和文化传承保护产生相应的影响。同时,民俗旅游作为一种各区域间普遍性的社会交往活动,还可以促进各地区文化交流。

二、贞丰县布依族民俗旅游资源

贞丰县位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部,东隔北盘江、清水江与镇宁、望谟两县相望,南与册亨、安龙两县接壤,西与兴仁县毗邻,北与关岭县仅一水之隔。自古以来贞丰素有“小贵阳”之美誉,秦属夜郎之地,汉属同亭两郡,唐属明州,清初设永丰州。清嘉庆皇帝赐“忠贞丰茂”匾额,取匾额中“贞丰”二字改为贞丰州,l9l3年改为贞丰。贞丰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居住着汉、苗、布依、仡佬、回、瑶等25个民族,整个贞丰县有人口34.4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6.3万,占全县总人口的48%。[2]

(二)贞丰县主要布依族民俗旅游资源简析

1.摩教与摩经文

布依《摩经》是布依族所信仰的“摩教”的经典,分为《殡亡经》和《解邦经》,作为布依族的民族文化经典,仍具有独特鲜明的个性,内容丰富充实。在发展的过程中,摩经吸取了汉文化、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的一些因素,但并未因引进外来文化而改变自己的面目。布依摩教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晚期,摩经则与其同步。在相当长的历史长河中,摩经一直以口耳传承的方式传承,唐宋以后,开始有汉字偏旁部首按六书造字法创制的方块布依字音记录摩经。布依《摩经》布依语称“selmol”,是布依族集体创作、改编和传承,并配合宗教仪式进行演唱的一种原始性的宗教文学,是布依族民族宗教——“摩教”的经典,是布依族民间信仰文化的重大集成,通过不同途径影响着布依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生活习惯和社会生活,在布依文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摩经》作为布依族诗歌的典范,故事性强,戏剧性较浓,大胆夸张,想象奇妙,有浓郁的抒情性。布依摩经韵律美、节奏美。在贞丰县珉谷镇的纳核村,至今流传着的摩经长诗,多为整齐的五言句式或七言句式韵文体,文学手法多样,音韵铿锵,节奏感强,涉及布依信仰、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哲学、伦理、民族关系等,被称为布依族的百科全书。贞丰县北盘江镇岜浩村的《殡亡经》卷数最多,共计15卷。它们是:《祭棺经》、《入冥经》、《出冥经》、《歌经》(共13节),《祭幡经》、《挂幡经》、《祭祀经》、《长寿经》、《下场经》(共24节)、《上棺旁经》、《孝子祭经》、《嘱咐经》、《赎谷魂经》、《赎头经》。一般杂经主要有《请龙歌》、《接龙经》、《六月六祭祠》、《访已经》、《退仙经》等等,每一种驱邪祛病祈福的仪式都有相应经文,可谓卷帙浩繁。摩经反映了布依族缤纷多彩的民俗文化。[4]

2.铜鼓十二调

贞丰县布依族铜鼓十二调主要分布在龙场镇对门山村。据有关专家、学者多年来研究、考证,布依族是当今贵州使用“灵山型”铜鼓最普遍的一种少数民族。明清以来,贵州方志中记述“仲家”(今布依族)使用的铜鼓比比皆是。“仲家”在明清时期,喜欢在铜鼓上刻字,托明(孔明)所造,藉以抬高身价。近年来根据最新资料表明,贞丰县龙场镇对门山村布依族使用的这一面铜鼓竟是贵州少数民族中唯一的属两广类型的灵山型鼓,两面铜鼓有雌雄之分,有上千年历史,其铜鼓十二调为贞丰布依族所独有。长期从事布依族铜鼓研究的贵州师范大学讲师、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会员、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副秘书长蒋英观看对门山村的铜鼓后说:“该铜鼓属唐末灵山型铜鼓中的晚期作品,是贵州发现的铜鼓中最古老的一种,可以说是打击乐的源头之一。”贞丰县龙场对门山保存的雌雄铜鼓,雌铜鼓高 35.5厘米,面径55厘米,足径57厘米,重23公斤,是粤式铜鼓中最小的。鼓身为三段式,胸、腰、足界线分明。鼓面双弦分晕、共四晕,晕间无纹。鼓心光体十二芒,鼓面最外圈有四组蛙足痕。鼓面伸于胸外、无垂帘。鼓身亦为双弦分段,足部有四种双弦纹耳为细辫扁耳。从鼓体的大小及纹饰已消退的情况来看,这面鼓可能产生于唐代。雄铜鼓通高 27 厘米,面径47厘米,足径49厘米,重16公斤,鼓身为三段式,胸、足、腰界线分明,鼓面双弦分晕,共四晕,晕间有纹并有象形图案。鼓面为宫、商、角三音,鼓圈为徵、羽两音,组成了民族五音调,调子有快板、慢快板,快板击而高亢,慢板悠扬如歌,其音色纯美,音质雄浑、厚重。

布依族至今还保留着节日、丧葬使用铜鼓这一传统习俗。敲击铜鼓真是“铜鼓之声,怒而击则武,忧而击则悲,喜而击则乐。其意变,其声则变之”。铜鼓十二则内容有两种说法:“第一,古代打仗时进攻、收兵的信号;第二,农业生产十二个月中季节变化的记载”。由贞丰申报的“布依铜鼓十二折”于2006年6月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布依八音

据史料记载,早在北宋时期,八音就流入南盘江一带布依族聚居地区,元代,八音加入了民俗、喜庆内容的演唱。清代,“八音以弹唱为营业之一种,所唱生、旦、净、丑戏曲,不化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调查认定,八音为曲艺形式,为布依族的说唱艺术,定名为“布依八音”,又称为“布依八音坐唱”或“布依小打音乐”。最初是因吹奏弹唱时常用牛角胡、竹筒琴、直箫、月琴、三弦、芒锣、葫芦、短笛等8种乐器而得名,是一种纯的乐器演奏。随着历史的发展,布依八音乐队演出人员在原曲调中加入说词和唱词,还增加了勒尤、木叶等布依族乐器进行伴奏,逐步使布依八音由传统乐器演奏发展成为一种曲艺说唱形式流传下来。

代表性的曲目有《布依婚俗》、《贺喜堂》、《迎客调》、《敬酒调》、《拜堂调》等,内容主要取材于布依民间口头文学、民间音乐,表现出布依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丰收的向往、对爱情的追求、对丑恶的鞭挞。其曲调婉转,优美悦耳,犹如一曲天籁之音。2002年,“布依八音”队赴南京参加全国国家级风景区民族文艺演展,从 150 家参演单位中脱颖而出,获第一名,捧回“最佳创意金牌”;2005年,在贵州省“杜鹃杯”曲艺大赛中,获一等奖;在“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中,获铜奖。2006年,兴义“布依第一家”八音队赴北京中央电视台参加“全国民族歌舞盛典”,为时半月,获中外好评。“布依八音”已载入国家《中国民族曲艺》史册。[5]

4.布依族花灯戏

布依族花灯戏是在汉族民间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又吸收了广西壮族的彩调艺术,流行于部分布依族地区,以黔南独山花灯最著名。花灯戏一般在节日喜庆场合演出,有用汉语唱的,也有用布依语唱的。生旦净丑彩绘脸谱,文巾彩装,紧锣密鼓,兼有二胡、笛子伴奏,曲调很多。花灯戏题材多取自汉族民间传说故事,有的将劳动、爱情、生活习俗加上情节编成,多为反映忠君爱民、妻贤子孝、国泰民安、惩恶扬善之类的内容。传统剧目有《借亲配》、《金铃记》、《金猫和宝瓢》、《梁山伯与祝英台》、《王祥卧冰》、《王三打鸟》、《玉堂春》、《金刚大王》、《八仙过海》、《蒋三下南京》等。新创作的剧目有《妇女矿工排》、《金鸡常鸣》、《典型人家》、《恭贺新禧》、《哥笑了》等。近年来,也有根据布依族传说故事编成的花灯戏,贞丰县花灯戏以挽澜乡最为出名,因此挽澜乡也被称为“花灯之乡”。

5.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

布依族“三月三”,即农历三月初三,是贞丰县布依族人民的民族传统祭祀节日。传说在古时候,有一年三月初三这一天,掌管着农业生产的“山王神”出生了,随着就把各种蚊蝇、蝗虫、蚂蚱等害虫放了出来,当年庄稼受灾,人畜患病。后来,每到三月初三,布依族村寨都要举行“扫寨赶鬼”、“祭祀山神”等活动,才保证了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年复一年,便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布依族传统节日。布依族的“三月三”祭山活动,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南龙志·地理志》就有记载:“……每年三月三宰牛祭山,各聚分肉,男妇筛酒,食花糯米饭,……三、四两日,各寨不通往来,误者罚之。”2009年贞丰布依族三月三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0年贞丰布依族“三月三”被国家文化部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六月六”是贞丰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在节日来到之前,每家每户都要争取早日结束夏季生产,以便安心过节,如果雨水来得迟,插秧还未结束,节日可推迟到六月十六、六月二十六等逢六之日,但必须以“关秧门”即插秧上坎为先决条件。布依族过六月六节日,不但要供祭水稻种植始祖盘古及自家的列祖列宗,还要祭礼寨神。六月初六的前日,祭寨神的准备活动就已开始,村寨里组织祭神的是寨老,另外还有十来个当事的青壮年,按规定组合成组,每年轮流当事。当事者在节日来到之前,走村串户收集各家捐的粮款,捐的粮食用以聚餐食用,捐的款主要是用以购猪买鸡祭神。节日的前一天,还要请摩公敲锣念咒扫寨驱鬼。

“六月六”期间,正值农事稍闲,除了祭山神、田间之外,布依青年男女还借助过节这样的大好良机进行对歌、“浪哨”交往活动,这也是过六月六的主要活动之一。在布依族婚俗中,同姓人同村人视为同胞兄弟姐妹,一般不对歌、不“浪哨”、不通婚,不同姓氏的同辈人则以表哥、表姐相称,方可对歌、浪哨、通婚。六月六节成了布依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择偶论嫁的一个良好吉日,给年轻人带来无限的快乐。节日当天,年青男女身穿节日盛装,盘着头帕,拿着花包,三五成群相约聚集到寨子外的风景秀丽而幽静的“花园”里,用木叶吹奏动听的“木叶调”:“一张木叶尖又尖,摘张木叶衔嘴边;木叶好比红丝线,牵来情哥走花园”。召唤邻村的男青年前来相会,通过甩花包、吹木叶、吹箫笛、弹月琴、拉二胡、对唱竹筒情歌、对山歌等形式,选择自己的意中人,进行“浪哨”活动。“浪哨”在布依语中专指男女青年的谈情说爱活动,是自由恋爱的基础。

(二)贞丰县布依族民俗旅游资源分类

民俗是包罗万象并且不断发展变化的。民俗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有很多种划分方法,本文以目前国内最流行的划分方法即南京大学张捷教授的六分法为依据,将民俗划分为信仰民俗、社会民俗、生活民俗、经济民俗、民间传说、游艺民俗六大类。为了更辩证科学地研究贞丰县民俗旅游资源,依据上述分类体系,从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并考虑到现实状况,可将民俗旅游资源划分为5 个主要类别、11 个亚类、42 个基本类型,详见表 1。

表1 贞丰县布依族民俗旅游资源分类表

续表

(三)贞丰县布依族民俗旅游的主要特征

国家旅游规划专家、世界著名旅游专家戴斯蒙·希瑞尔对贞丰旅游资源、品位给予高度的评价。[5] 如前所述,贞丰县布依族民俗旅游资源主要表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1)民族节日丰富多彩。贞丰县境内的布依族传统节日有二十多个,集会地点一百多个。比较著名的有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和“了年”。

(2)民族歌舞绚丽多姿。贞丰是布依歌舞艺术的海洋,各类舞蹈歌曲多达几十种。歌有大调、小调、长歌、飞歌、古歌等;舞蹈有丰收舞、板凳舞、芦笙舞等。这些歌舞生动活泼,独具魅力,是中国民间文华花园中的奇葩

(3)民族建筑特色鲜明。贞丰县境内的布依族传统建筑风格迥异,各有千秋,清新自然。

(4)民间工艺美术精湛,如小屯乡的白棉纸、靛蓝、挑花、刺绣、勒浪、勒尤等。

(5)知名度产品组合较好。贞丰县布依族民俗源远流长,从 2005年起,初步建立了贞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国家级(3项)包括布依族铜鼓十二调、皮纸制作技艺、布依族勒尤。省级(10项)包括布依族铜鼓十二调、皮纸制作技艺、布依族勒尤、布依族“六月六”、布依族服饰、布依族丧葬礼俗、布依族摩经、布依族靛染工艺、窑上古法制陶、布依族婚俗音乐。州级(19项)包括族铜鼓十二调、皮纸制作技艺、布依族勒尤、布依族“六月六”、布依族服饰、布依族丧葬礼俗、布依族摩经、布依族靛染工艺、窑上古法制陶、布依族婚俗音乐、布依族谷温、布依族棍术、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鸟笼制作技艺、布依族勒浪演奏与制作按艺、布依族乌龙、布依族音琴、布依族婚嫁歌。县级(52项)布依族节日风俗等。

三、贞丰县布依族民俗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目前,贞丰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旅游产品有:《纺织舞》、布依族“六月六”、布依婚俗、祭山、扫寨、砍嘎、布依族吊脚楼等,旅游商品有布依族服饰、布依族五色糯米饭、布依族鸟笼、布依族刺绣、布依族铜鼓、勒尤等。形成了三岔湖畔的纳孔布依族风情村寨和双乳峰布依族风情广场等布依族民族风情集中展示点。

布依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未能形成良好的品牌效益。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挖掘力度不足。虽然有关部门对全县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普查,但覆盖面不广,一些历史久远的布依叙事古歌、布依戏曲、传说故事、风俗习惯还未普查到。二是把民族民间文化旅游资源转变为旅游产品尚缺乏经验。三是有了产品但难打造出精品。四是产品的制作、推销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状态。五是布依文化旅游产品推介缺乏力度近年来,贞丰出版了《金都艺苑》、《圣地贞丰》、《盘江风韵》、《布依金城贞丰》等旅游宣传书刊,创办了《北盘江》双月刊,举办了多届“六月六”布依族风情节,极力宣传推介贞丰旅游资源,使贞丰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但贞丰的游客每年的增长率不高,留宿的客人不足 30%,有的景观游人知之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旅游产品宣传推介上力度不大,产品缺乏影响力。

四、贞丰县布依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全面发掘布依文化,提升旅游产品品位

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含量可以有效吸引消费者,促进产品销售,使旅游产品文化品位提升,提高市场占有率。[6] 因此要充分利用以摩教为主的宗教资源、文物遗址,增加建筑、雕塑、壁画、讲座等内容,扩大活动空间,使更多的人参与健康文明的宗教活动,促进社会和谐。塑造贞丰县摩教旅游的特色,从结构、乐器、内容、表现上进行整合和提升,编排曲目,与著名景区如三岔湖升级名胜风景区,双乳峰、北盘江大峡谷等景区联合,定期演出。要充分利用布依族民俗风情这一资源,挖掘和修复具有布依族特色的民居建筑,整理布依族歌舞,保护布依族传统民族节日等,提高人文旅游的品位。

(二)要注重旅游人才的培养

虽然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旅游教育的发展,但仍存在旅游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建设不适应、旅游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等突出问题。[7]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旅游业的当务之急。目前贞丰县急需布依族民俗文化研究和传承、布依族民俗旅游产品制作与营销等多方面的人才。一是要注重与各旅游院校的交流和合作。二是要开展旅游技能培训教育,在培养途径模式方面,要实行特色办学。培养途径模式是指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完成特定培养目标或教学目标所采取的培养形式和创造的教学环境的总和。是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是旅游人才培养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加强实训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是旅游教育办学特色的关键,也是贞丰县布依族民俗旅游急需的。

(三)加大宣传力度

要坚持有的放矢、供需对应。多开发有市场需求的项目,成立专门的专家部门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有效的开发。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对民俗风情进行宣传和推广,还可以借助一些展览和博览会把相关的信息展现给大众。贞丰在布依民俗旅游的宣传、推广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例如:多次组织召开旅游产业研讨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旅游博览会和交易会,创办旅游期刊,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对贞丰布依民俗旅游进行了有效的宣传,以后还需要继续不断加强。

(四)注重布依族民俗旅游商品开发

游客除了对各种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感兴趣以外,购买有特色的旅游商品也是他们旅游的重要需求之一。所以民俗旅游商品同样有广阔的市场,也是旅游的重要环节,对旅游创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种有民族特色的器具、衣饰、民间食品、民间工艺品等均可以作为商品开发。贞丰的布依族民俗旅游商品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乡土色彩,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特色原则和有文化内涵原则,切忌雷同化和庸俗化。

一、布依农家乐的开发。这也是贞丰县各景区缺少的一个重要旅游项目。游客到景区后,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等,通过品味农家生活而寻找乐趣。这种旅游产品对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应该在景区内建立几家农家乐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增加景区的经济收入。这样既能解决游客的住宿问题又能够让游客亲自品味布依农家。二、对布依族特色物品的开发。现在的大多数游客,他们到了每一个景区都想购买当地的旅游纪念品。所以贞丰景区应该在景区内建立具有浓郁布依族风情的购物中心,主要是为了出售自己开发的布依特色产品,如:布依族的五色花饭、布依族的小背篓等。此外还可以将布依族的婚礼、葬礼的过程以及当地的民歌录制成光碟来出售,让游客进一步了解布依族独特的文化,这不仅可以为游客增加一份纪念品,还可以给景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到一定深度和广度,就有可能出现违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由于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忽略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同时受利益动机驱使,将旅游业简单化为数量型增长和外延的扩大再生产,结果造成许多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过度利用。[8] 过度开发使民俗旅游资源会造成许多民族文化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度的旅游开是以牺牲民族文化特征换取部分人的经济利益,脱离传统民俗旅游,出现舞台化、商品化。[9]因此贞丰县布依族民俗旅游要想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处理好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问题。不能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民俗旅游的文化价值。二是要保持布依族民俗原汁原味。民俗风情反映了本土本地的民风、民情、历史、生活,具有区域性和古朴性。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时,我们应当尽量展现当地的历史和现状特色,在内容、格调、造型、色彩上都要有浓郁的古朴性、泥土味,给人以亲切、真实、淳朴、乡土、异地异彩和怀古思今的心理感受,要把握好原汁原味,讲究正宗。不能因为旅游的过度开发而失去原味。此外,民俗旅游商品的开发也要注意原汁原味的问题,要在把握好正宗的前提下,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开发。大力发展具有纪念性、工艺性和实用性的民族特色旅游商品,食品、服饰和工艺品是开发重点,传统产品要巩固,新产品要大量开发。可在建设当地原汁原味民俗风情旅游区的同时,努力在附近发展商贸步行街。三是要处理好利用、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问题。在开发和利用布依族民俗文化这项旅游资源时,既要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利用,发掘潜力,让有限的物质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文化经济效益,又要用发展的眼光、可持续的眼光来对待布依族民俗文化资源,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利用中注意保护,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的经济利益,而掠夺性地对民俗文化资源加以破坏甚至毁灭。在开发民俗文化资源时,一方面要尽量真实地反映民俗文化,对于不同时期的民俗尽量给予时间说明;另一方面要向当地居民宣传教育,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同时,更应保护好自己的文化传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失却自己的布依族民俗文化特色,也就基本失去了旅游生命力,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提倡环保旅游、绿色旅游,只有这样,贞丰县布依族民俗文化资源才能享之不尽,用之不绝。

五、结 语

总之,要在贞丰丰富多彩的布依族民俗旅游资源上,不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贞丰县布依族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注意处理旅游资源开发和民俗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将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的土壤中继续发展,通过旅游文化深层次结合,使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进行全方位的打造和发展,为贞丰县旅游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王立高.大力开发布依族文化旅游资源 加快贞丰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J].贵州信息与未来,2010,(2):19-22.

[2]贞丰县史志征集编纂委员会.贞丰县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3]周国茂.摩教与摩文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4]张捷.区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及旅游业价值研究.人文地理,1997,(3):21.

[5]王华镇.中国民族奇艺——布依奇艺[M].贵阳:贵州出版社,1996.

[6]许新晓,卢雁妮,邓伯祥.打造“布依金都”旅游品牌[N].黔西南日报.2005-07-11.http://www.gz.xinhuanet.com/zfpd/2005-07/11/content_4613933.htm

[7]何兰兰.旅游产品文化含量与文化品位提高问题探讨[a].技术与市场,2012,(4).

[8]史丹萍.旅游人才现状及国际型旅游人才培养[A].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

[9]高玉玲,孙静.民俗旅游产品与可持续发展[A].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4).

[10]彭艳,游红军.民俗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考[A].商场现代化,2009,(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