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键事件与反组织过程的运行

关键事件与反组织过程的运行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卖香由于红山景区是个佛教文化景区,所以景区的发展首先带给村民的机会是卖香,这一点也是公司和政府在最初征地的时候承诺给村民的.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中却矛盾重重,政府和公司的立场基本一致,村民与他们的立场有很大的差别乃至对立。

1.卖香

由于红山景区是个佛教文化景区,所以景区的发展首先带给村民的机会是卖香,这一点也是公司和政府在最初征地的时候承诺给村民的.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中却矛盾重重,政府和公司的立场基本一致,村民与他们的立场有很大的差别乃至对立。

(1)普通村民的想法和行动

红山1村靠近公路,更容易跟游客接触,红山2村离公路比较远,所以卖香的事情主要是和红山1村有关.听村民们讲,红山公司在征地之初,曾承诺说以后允许他们卖香来挣取生活费,他们当时信以为真,结果后来的情况出乎他们的意料.红山1村参与卖香的人很多,听一位原来卖香的妇女讲:“我最早是卖椰子卖水和卖烟,游客有人来问,你为什么只卖这些,不卖一点香啊,里面来烧香的多,里面卖得贵.我们就弄一些小香来卖,有钱赚,客人就问我们为什么不进一点大的来卖呢,我们就进了一些大的,大的小的一起卖.后来路两边的香火生意越做越多,红山寺看到里面也没有香火生意做了,就让政府来没收,路两边的全部没收.有一年就开始控制,不让客人带香进去.那段时间客人就买钓鱼带来带香进去.后来又被察觉到了,政府和公司又开始控制.到去年7月1日,就控制紧了.现在挣钱的机会也没了,现在没有上班,没有生意,天天玩.红山公司他们说我们卖的香影响到环境”[19]

禁止卖香对很多村民的生活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当时公司征地的时候给我们说,以后你们卖瓶水或者做点小生意也够吃了,但是后来就不让弄了,我们卖香也不给卖.这两条路两边原来都是做生意的,去年都不让做了.如果再做生意,公司搬政府来压你,政府会把你搬走.他们就是不想让我们做生意、也不想让我们工作.那个事情之后,我就不做生意了,就忙着种瓜菜,我现在连给孩子做饭都没有时间.卖香的话一天可以挣几十块钱,挣个生活费.现在不能卖香了,能干活就干活,不干活就在村头闲待着没事干.我们到地里干活,种点瓜菜,有价钱的话还可以,没有价钱的话连本钱都拿不回来ƻƻ我最初是在公路边卖点矿泉水和烟什么的,后来红山寺里面卖香很贵的,我们才开始卖的.最后搞得红山公司的生意不好,最后他不让卖了.他们现在都不让带香进去了.里面卖几百块的香都有,我们卖几十块钱.我们在外面卖一炷香赚10块钱也好,赚几块钱捞到一斤白菜的钱,我们也卖.起初,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赚100元,就是现在生意差一个月也有几百元收入,基本生活问题解决了.一斤白菜现在卖三四块钱,老百姓活路难啊!”[20]在禁止村民卖香之后,村民曾多次表示抗议:“在红山公司里面打架好多次了,就在大门那里.有时候,我们村里的人被保安打了之后,我们整个村的人都过去打,跟他们的保安打.打得大起来之后他们就叫政府派人过来.打一次赔一次,也赔不了多少钱,他打你也不打怎么严重”[21]

总的来看,村民卖香反映出他们对分享红山景区收益的一种期待,同时,也反映出他们生活的压力和无奈,希望通过卖香的收益来维持生计.卖香曾对改善他们的生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们用卖香的钱来支付生活费和孩子的学费等,而禁止卖香断绝了他们这条财路,加重了很多村民的贫困.尽管目前仍有稀稀落落的村民为了生计在坚守卖香的岗位,但是由于红山景区采取的系列强制性措施,已经很少有游客带香进去了。

(2)政府和开发公司的看法和行动

进入景区的大门口外面,树立着一块非常大的公告牌,醒目地告知了政府的态度和举措:“公告:各位游客、信众:为了保护生态环境,2009年7月1日起,红山文化旅游区全面实施文明供香礼佛,由景区统一赠送环保线香.即日起停止道场和场所大香大烛的供请,并禁止任何人携带香烛进入景区.如有不便,敬请谅解”,公告的落款是:三亚市红山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

三亚市政府门户网站2009年7月3日的一篇文章明确表达了政府对禁止村民卖香事件的看法,报道的标题是“科学方法解多年难题:在三亚市政府倡导‘赠香礼佛’行动中,三亚名胜红山景区周边非法香贩自动收摊撤离”[22],相关内容如下:“7月1日是三亚市著名佛教文化旅游胜地——红山景区实施‘赠香礼佛’的第一天.景区内各礼佛场所的请香处变成了赠香处,敬香点和佛事道场均更换了香炉香烛燃烧器具.红山寺大雄宝殿前、道场上以及金玉观世音观瞻处,游客信众均是手持景区赠送的一束线香(三支)进行朝拜.景区上空更显轻烟消散的清净,而没有了烟焰熏人的景象.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曾经从高速路口一直摆到红山景区门口、绵延达几公里长的上百处非法香摊,也一日之间撤离了九成,偶见个别香贩还在坚守,但却无人问津.红山景区因其为三亚著名佛教文化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这刺激了一些香贩在其周边非法设摊售卖以谋利.有的插个遮阳伞,有的造个铁皮屋,沿途而上,与景区丽色极不协调,成为困扰三亚市政府多年的一个难题,曾被群众和媒体批评为是‘一种不和谐的景象’、‘影响景区形象’,等等.几年来,三亚市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劝离这些香贩,还曾组织红山管委办、工商局、综合执法局、民族宗教事务局、崖城镇政府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对这些香摊香贩进行收缴打击行动,但却收效甚微.执法部门来,他们就走,防不胜防.一度被群众戏称为‘香农游击队’.今年5月份以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江泽林,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勇等领导亲自指导,由三亚市红山管委办牵头,市民宗局、旅游局等单位参与,红山景区内各单位大力配合,研究实施‘赠香礼佛’行动,在红山景区门口及各道场提供免费赠送的线香给游客信众,倡导文明礼佛,杜绝烧高香行为.这一方案决定从2009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并提前20多天通知了各旅行社等相关单位.从第一天的情况来看,三亚红山景区‘赠香礼佛’这一行动已产生良好的综合效应:既倡导了环保卫生、文明节俭的礼佛行为,为广大游客更好地建设了‘和谐文明、清凉自在’的好景区、好去处,又促使景区周边的非法香贩自动撤离,运用科学方法解决了一个困扰多年的难题.这是三亚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三亚、人文三亚的又一成果,获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从这篇报道中至少可以看出政府的两个基本理念和观点,一个是认为打击香农完全是正义合法之举,是政府工作的一大成果,是推动旅游业发展和经济稳定增长的功绩;二是认为香农的行为是非法行为,红山景区附近的村民根本就不应该卖香,他们的行为不仅是“一种不和谐的景象”、“与景区丽色极不协调”和“影响景区形象”,同时他们是“非法设摊售卖以牟利”,是必须予以严厉打击的。

红山公司对卖香事件也有自己的看法,据红山公司管理者讲:“我们现在提倡的是三炷清香,原来一对香火就是几百,甚至上千元.当时路上一个挨着一个,有几百家卖香的.最后市里面工商局来抓,你上午抓,下午就又摆出来了,这个又不能没收,没收了也没有用.这个利润太高了,它可能十几块、几十块的成本卖好几百.我们景区主要是从环保出发提出禁止卖香的,省里也出了文件.当时,景区里烟很重的,到庙里气都喘不过来,我们后来在下面放了一块铁板,上面有一层薄薄的沙,这只能允许我们景区分发的香可以插进去,他们游客买的高香、很大的香就不能用.开始我们在门口收,游客不愿意.导游当时也有意见,因为涉及他们的经济利益.他们的旅游车停在卖香的旁边,游客下去买,导游可以获得回扣的.村民有一段时间在路上放石头,拦截公司的车辆ƻƻ后来他们也没有怎么闹了,政府那边有文件,政府也支持我们,也出来抓”[23].由此可以看出,公司主要是从美化景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和提高景区收益的角度来思考和认识这个问题的,他们与政府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的联合很有力地打压了村民的卖香行为,使得整个局势为此改观.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牵涉了导游的利益。

综合来看,政府和公司的看法基本一致,主要是从美化环境、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的角度来考虑的,他们认为村民卖香是不应该的甚至是不合法的,这种想法使得他们对村民的卖香行为给予了严厉打击和取缔,并在传媒上对村民的这种行为进行了污化;从村民的角度来看,他们认为公司和政府在征地之初就承诺说让他们卖香挣钱来支持生活,他们的卖香是理所当然的,是合情合理的,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的土地被征用了之后,需要有新的收入来源以维持家庭生活,而卖香便成为很多村民自然的选择,或者说是很多村民无奈的选择,因为他们必须要生活下去.正是因为政府和公司与村民之间在想法和利益诉求方面的重大差别,才导致他们在实际行动上存在严重的难以调和的矛盾冲突.同时,很多外地的商贩借此机会来牟利,导致卖香的队伍过度膨胀而干扰了正常的环境和秩序,这可能也是导致政府和公司大打出手的一个重要原因。

2.福利和生活补贴

(1)福利和补贴的发放及存在的问题

尽管红山公司和村民之间存在着利益纠纷,但是红山公司还是做了一些让村民认可的好事,尽管这些事情在落实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听红山1村的一位副队长说:“建小学的时候红山公司补了一点钱,建了个学校的房子.公司在春节会给村里两万块,直接发到村委会,村里按人口发到每个人,按500个人口,每个人几十块钱,呵呵,没有多少钱.崖城镇政府是二十万,村里两万.村里有五保户和贫穷的农户,送一包米一桶油.据说以前学生上大学的时候,上的远一点的,补助五千,上的近的,补助三千,这个还是有的.村里的老人,有的一个月有两百块补助. 80岁以上的老人有补助,前几年有的,现在还有老人达到这个年龄,但是已经没有钱了,我们不懂是怎么回事.红山公司就是做了刚才说的那些事情,其他的也没有什么了.”[24]

红山2村因为地全部征用完了,所以生活补贴的情况跟1村略有不同,他们每个月有两百的生活补贴,但是这个补贴却是一个硬性标准,不管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都按这个固定的标准来执行,所以很多情况下并不能给村民生活带来多少改变,因此,村民对这个补贴并不买账:“每个月给每户两百块钱,不管你这一户有多少人,十个人还是二十个人也好,反正是两百块,从来没有增加过,是固定给那些老户的,如果你分出来了,跟老爸老妈分开了,就没有这个钱了,两百块钱能干什么用呢,现在只能买到一包大米.这个标准从一开始就没有改过,我们老百姓去闹,也没有用,红山公司可能当时是跟我们村领导沟通好了”.“红山公司每个月给每家发两百块钱,如果有人进去干工,就没有这两百块钱的补助.一个人口两百块的话就够了,但是家有几个小孩的话,一个人只有几十块钱,怎么够呢.”[25]

除了上述的一些福利之外,红山公司原来每年快过年的时候都搞个活动,叫“红山一家亲”.参加过这个活动的村民反映说:“以前那个老总快过年的时候搞‘红山一家亲’,每个村给你十张二十张票,就是红山两个村庄和他们一起搞个晚会,一个村庄九十户,只有十几张,没有什么效果,就是让你吃顿饭,抽个奖,抽到奖的话可以有电视、洗衣机啊什么的,没有奖的话,也有一瓶五公斤的油ƻƻ就是给你给开个心,没有什么用的.但是去年就不搞了.平时没有其他什么活动.”[26]

(2)村民的不满和话语权的缺失

网络上关于红山景区和周边农村的报道基本上都是正面的,基本的内容都是说红山景区如何争取与周边农村的和谐发展,表述的内容诸如:“红山曾经以派红包的方式,扶持地方发展.开业10年来,红山扶持周边农村的资金累计达到1000多万元,公司里本地员工占了三成以上,每年的‘红山一家亲’联欢会,都要邀请当地父老乡亲同乐,目的就是为了和谐发展”[27].这些报道许多是来自海南或三亚的主流媒体,代表的主要是政府和旅游开发公司的立场和话语。

为了深入全面地印证红山景区对周边村民的福利和补贴情况,研究者在调研过程中对不同的村民询问了同样的问题,问题的提问内容为:“据说红山公司给你们周边的村民做了很多好事,您能具体说说吗?”“我在网上看到资料说,红山公司给你们村庄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您是怎么看的呢?”让研究者颇为意外的是,不同的村民在事先缺乏商议的情况下竟有着几乎完全一致的回答,并且是不假思索的回答,他们似乎要澄清什么一样,那种语气之中透露着一种坚决和肯定,同时也带有一种愤慨和不满.村民们典型的回答是:“红山公司在网上乱讲的,你可以到村里去了解一下.村里人不识字,是什么就讲什么,也不知道哪句对哪句错,你问的大部分也跟我一样讲的.都差不多的.”“网上说他们对我们农民好,都是假的,其实都是政府来压我们的.”“什么帮助啊,没有什么帮助你的.没有的.我们这边盖房子都是自己掏钱来盖的.资助老人是有,红山公司资助八九十岁的老人,一个月给你两百块钱,但是这个东西,哪里有好多个呢.红山公司最好的就是照顾那些老人,其他的他是不管你的.你听政府给你说,还是公司给你说,公司肯定跟你说好事的嘛.”“没有,都是假的.建小学都是应该建的嘛,小学是学校,你不应该建吗?是红山寺出钱建的.你只是建了个小学,但是村民有很多穷的啊.”“他们这么说的话,让他们老总过来跟我们说,我可以当面说他,不管他是谁.什么都没有!完全是撒谎的!这么长时间以来,他们就是每一年给村庄两万块钱,这个钱按人口发给村民,只有几十块钱一个人.”“征地后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就是每一年开个什么会,红山公司给村里两万块钱.他们给你多少你就拿多少了.这个公司对我们村庄没有什么好处的了.我们这两个村庄情况都不好,地被他们征了.红山2村那边的土地都被公司征完了,他们的情况跟我们村的都一样的.”[28]

从不同的村民几乎一致的表态和语气可以看出村民们心中潜藏的不满和愤慨,以及他们内心所达成的共识.同时,对比着政府和公司借助于各种媒体所表达出的强势话语,村民们的话语则显得微弱而缺乏影响,外界媒体也很少能够倾听和反映出他们的声音.这些村民几乎被遗忘在这个信息繁杂与高速传播的现代社会的一个偏僻角落,他们一方面见证着红山景区的繁荣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默默地忍受着景区开发的代价和现实生活的压力.与村民的福利相比较,公司给政府的“福利”就比较好,这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政府支持公司的物质基础,听村民说:“红山寺每到春节就给崖城镇红包,20万.作为回报,公司和景区附近的事情都是由政府搞定,该抓就抓,谁不听话就抓你”[29]

(3)村领导与开发公司的合谋以及对村民福利的截取

这方面的情况红山1村稍微轻一些,但是也存在公司对村领导的“格外照顾”和村领导对村民福利的截取问题,村民说:“最初的时候,每个春节就给穷困户一点补助,二三十斤的米一袋和一壶油,这几年就没有了.一般村民就没有了,村里领导,队长啊他们可能有.普通村民就没有了.生活的改善都靠自己种瓜菜,出去干工.当干部的估计捞到一些好处,老百姓就没有什么的了”[30]

红山2村的情况相比之下更为糟糕,很多村民的福利和补贴是被村领导截取的,而他们这种利益截取行为也是受到公司的默认或者支持的,听村民讲:“有的农户有两百的补助,有的没有,至少有五十户没有每个月两百块的补助.他们是不管你一家有多少人,总共只有两百块钱,不管你,哪怕你这个家有两百人也好.这个钱是从红山公司拨到我们村里的.每年到时候就叫我们村的领导去签字,然后把钱领回来.好像红山公司发的时候是每家每户都有,但是村领导拿回来按原来的表格发,很多农户就没有钱.我们找红山公司说过两次,第一次还让我们看名单,里面好像每一户都有钱,但是第二次就不让我们看名单了.但是这个钱到村里后,就一半农户有一半没有了.我们去给红山公司提意见了,但是提了也没有用啊,我们就说,我们以前的地都给你们征了,但是我们现在做生意也做不了,连红山后门也进不了.后来红山公司叫我们村里人在年底去喝酒,有人问公司老总,说你们征地的时候不是说每家每户都有两百块钱吗,怎么现在很多村民没有这个钱,那个老总说‘谁说的,当时你们征地的时候也没有签合同啊ƻƻ’.谁知道当时村领导怎么跟红山公司说的呢,我们老百姓当时主要是要他们写合同的问题,他们就是不写.红山公司就是每到过年给每家每户一包米一桶油,我们这边总共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有五十多户都没有.村领导把一些给了他们的亲戚,其他的村民就不给.我们这边很多村民十多年了一包米都没有领过,不是没有,是村领导不给.红山公司那边是每一户都有的.我们去找政府讲也没有用.我们去公司问,他们打个电话给村里面,村里跟他们讲,这个事情不要管他们就行了.我们也没有办法”[31].由此可见,村领导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逐渐具有自己的利益空间和权力发挥的自由余地,他们截取了红山公司发给村民的部分福利,而红山公司由于在征地、景区开发和村民工作等方面有求于村领导,因此,他们对村领导的这些举动采取了默许乃至支持,这就导致普通村民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而村领导逐渐成为旅游开发中的获利群体,虽然他们所获得的利益比较有限。

3.进景区做工

红山1村和2村都同样存在着进景区做工的事情.首先,对于红山1村来讲,进景区做工的事情是红山公司在征地之初对村民有所许诺的,公司当时说,景区开发之后,会优先照顾他们村里的村民进去做工,但是后来的实际发展却偏离了这个最初的承诺,据村民讲:“最初红山公司征地的时候对招工是有说法的,说会优先照顾我们村.当年招了十几个人进去,后来也进人,但是让你在里面干那些不三不四的工作.进去做工的有些是正式工,有些是临时工,临时工不是属于红山公司的,是为里面承包生意的私人打工的,很不稳定,说不要就不要你了.后来,搞来搞去,跑的跑,开除的开除,最后只有几个人在里面干工了,这个话也难说,说来就长了,哎!ƻƻ我们的待遇也比不上他们新来的和外地的”[32]

红山1村当年的老队长对这个情况比较了解,他对红山公司后来的做法特别是同工不同酬的状况很是不满:“说起用工的事情,我也要讲了.最初的时候他们说要我们村的工.但是,他们要来的外地的员工就工资高,我们村进去的员工的工资就低,做同样的工作,收入就没有别人高.我们去问他们,他们就说别人有下岗证啊什么的,懂文化的待遇就好一些,如果他们拿到两千,我们只有几百块,搞来搞去,就开除了半数,经常说我们员工有病了什么的,就开除出来了.我们跟他们反映,但是反映了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干工的就感到不满意了.我当年当领导,我这边有一个指标,我就有一个小孩进去做工,我们的小孩进去工资不高.我们给他们反映,他们说,他们的工作跟别人不同,别人有文化,你们村的员工只是搞绿化,所以工资不高.但是,同样是搞绿化,别人提升也快,我们村搞绿化的也提得很慢啊,我们反对了好几次也没有用ƻƻ他们用我们的地,却不用我们的工”[33]

在当地村民进景区做工的事情上,除了有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之外,还存在指标的侵吞现象,这个现象的出现很重要的原因是公司或政府的个别人或者经手的村领导从中截取利益,导致本来就有限的用工指标难以落到一般村民那里,而村民又不知道如何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只能抱怨:“政府不管村民的.他们征我们的土地都不让我们村里人去干工的,都叫外地人来里面干工的.每年都是有指标的,但是那个指标都是拿出去卖掉的.拿去卖给人家,几百块或一千多块一个指标.本来说是一年有多少个指标,但是,这个指标能够进得来吗?我们村进去做工的很少,我们要去干工的话,只能去做点卫生什么的.我们村今年有十个指标,前段时间我们闹事他们才给那些指标的,给了十个指标.有五个进去了,但是剩下的五个进不去了,说没有地方了.进去的五个,四个正式工和一个临时工,临时工想要你就要,什么时候不想要你了就不要你ƻƻ对我们不公平啊,闹出这个事情才有指标的,以前没有出事情的时候是没有指标的.队长是有指标的,他叫他家里人或亲戚去景区里面上班,剩下的拿去卖了.景区里的领导也有拿去卖的.那些队长只管他们家里人去里面干工就完了,他不管你的.有些指标是被村里的队长卖掉的,有些是红山公司卖掉的,有些是崖城镇政府管指标的人卖掉的.这么久了,我们村都没有几个在里面做工,很多景区做工的都是其他地方的,不是我们红山村的.村里对红山的意见很大的.我们一个村庄有几百人口,才有几个人在景区上班.他们原来说每年有指标,那是骗人的,我们去应聘的时候,他们说我们老了,说我们不适合,就不要了.应聘的时候看到我们红山村的就不要”[34]

当笔者向村民提及网络媒体上所报道的红山公司大量聘用本地村民的事情的时候,村民们表示了很大的愤慨:“网上看到的那些都是废话!十几年来都没怎么招了,就是原来招了几个人.都是进去扫地的!还有那些是进去赶牛的,连大学生都不招,我们村几个毕业回来的大学生他们都不要,他们说这个说那个,叫你去洗碗去扫地,大学生回来去给你洗碗和扫地?我们村好多个大学生回来他们都不用,都招的别人.我们要进那个园林部都很难的,你可以去看下面住的那些园林部的,看里面有多少是我们村庄的,要进去扫地都很难的!”[35]

红山2村的情况和红山1村颇为类同.首先是同工不同酬问题,不仅如此,村民在这方面有意见还无法向他们反映,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开除而失去一个很重要的收入来源,所以他们面对这种情况颇为不满和无奈.一个曾经在红山公司园林部工作多年的红山2村村民说:“我在景区园林部干了六年,每个月只有四百块钱,饭也不给我们吃,开始我们不知道,后来我们清醒了,我们跟老板讲,要我们跟其他外来的员工一样的待遇,他们不同意,我们就说不干了,别人跟我们同样的工作,收入比我们多很多,有一千多.我们当时做了很多工作,浇花啊、铺草坪啊,搞什么活动的时候搬花盆啊什么的,我们做的工作很多、很辛苦.有一次我们罢工,公司就给我们开会,说‘你们的土地是市场拍卖,你们想在这里干就在这里干,不想干就滚蛋’,我们就没有办法了.我们快气死了.当时的工资太低了,我们跟别人干同样的工作,却没有同样的报酬.他们把我们村庄害这么惨,我们村里领导的态度也不好”[36]

同时,红山2村也面临着村领导对利益的截取问题,使得本来就处于弱势的村民更加无助,逐渐失掉了进景区做工这一条获得收入的重要途径,听一位村民说:“村里没有多少人在景区做工.村里是有用工指标啊,但是都到村领导那里去了,他们安排他们的亲戚去做工,一般村民很少去做工的.红山公司最早的时候招了十二个人进去,都是临时工,四百多块一个月.去干了七八年了,一直都是临时工.外地过来的,干了两三个月,就转成了正式工.这个也要怪我们村那个时候的村领导.红山公司那边和我们的村领导之间都沟通好了,你去问什么都问不出来的,他们已经是同一条线了,你怎么问都是那几句话”[37]

4.拉客进景区与路边做小生意

为了维持生计,很多村民选择了用摩托车拉客进景区和在路边做生意的方式,试图依靠红山景区的繁荣获得一些收入.这些收入虽然不够稳定,并且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但是却能够给他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支持和保障,一个村妇说:“村里有些男孩子靠拉客挣生活费.拉客也难,偶尔有一趟,节约用还行,有时候一天有一趟,两三天有一趟,赚多就花多,赚少就花少.现在小生意也不好做,村民没有钱没有收入怎么会有人买东西呢,开小店主要靠村民有收入,才有人买东西,现在村里人都没有钱,谁来买东西呢.当时征地的时候红山公司给我们说,以后你们卖瓶水或者做点小生意也够吃了,但是后来就不让弄了”[38]

(1)拉客进景区.红山景区的门票从2005年文化项目C开光之后就调整为150元,高票价构成了拉客进景区的一个前提条件.更为根本的原因是景区周边村民希望借此来分享一些收益,补偿自己的土地资源被征用的缺失.最直接的动力就是生活的压力和困难.尽管现在红山景区对这种现象看管得很严,但是仍然有一些村民在“坚守”,他们认为自己这种行为是非常合理的:“我们现在没有吃没有穿,对我们影响很大,拉客也要抓去,他们管很严的,要拘留好几天ƻƻ哪里有什么钱,有钱的话,就不去这么做了”[39].村民对红山公司严格的管制非常不满:“我们带客进去他们也管的!他们知道你从哪条路进去,他们有巡逻的.抓到的话要补票的,有时候的话可能拿你去拘留的.有些是拘留一个月,有些甚至一年.”[40]

红山公司对此的看法与村民有非常大的差别,他们认为村民的这种行为是一种追逐高额利润的不文明行为,是需要严格整治的,公司管理人员对此的说法是:“逃票的事情是一种社会文明度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因为它是由利益驱动的.红山又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地方,游客和逃票仔可以迅速到达很远的地方.这是一个不好控制的事情.现在有消息称,按照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要求,红山要建成一个大的红山生态区,以后整个红山就不再是派出所了,要加强治安力量,公安局要在这里加人,就会形成一个分局.逃票的事情跟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紧密相关,它涉及安全问题和整个景区的形象问题,是由派出所和我们的安保部合作来做的.今年开始打击力度比较大,逃票现象少多了”[41]

由此可窥见红山公司和周边村民之间的立场差异和利益纠纷,周边村民认为他们拉客进景区的行为合情合理的,因为红山景区的门票价格太贵,并且他们需要挣钱维持生活,而红山公司则是从保持门票收入、维护景区治安和形象、发展旅游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正因为这种差异,两方在现实中的对立和矛盾在所难免.并且,由于公司那边有派出所等政府部门支持,使得他们在这个事情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2)路边做小生意.村民曾经在路边靠做生意有着不错的收入来支持生活,但是后来的情况就不容乐观了,村民对没有生意做的生活颇为忧虑:“以前有生意做,村里人的生活条件也不错,小孩读书、生活用品都还可以,随便都拿得出来,现在没有生意做了,加上现在生活条件高了,食物什么东西都很贵.我们这里旱了好几年了,种不了水稻,只能用钱来买大米吃,没钱的话就没有大米吃.我们红山这里是旱地,除非下雨.有些地已经征完了,又没有生意做,就比较糟糕.前几年有生意的时候还过得去.种点菜也很困难,天气好的时候才行,平时是非常困难.没钱的家庭就到外地打工,比如到崖城镇给别人打小工”[42]

为了更好地整治景区周边的环境,维护良好的景区形象,增加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政府和公司对村民在路边做小生意进行了整治,导致村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冲击:“村民在路边摆小生意,他们就让你摆进去,让你往里面摆,说摆在那里不好看.你说,那么靠里面,谁还去买东西呢,人家在那里做个小生意,卖瓶水什么的,挣个一毛两毛钱,挣个生活费,他们也不让搞,一毛两毛钱都不给你赚.他们看到了就打电话给政府,让政府来管一下.你要是不听话,他们会搬政府来压你.他们就是不想让我们做生意,也不想让我们工作”[43]

听村民们反映,不仅他们在路边经营生意不行,就连他们自己的土地也不能自己进行规划和建设,也必须听从红山公司的安排,他们对此颇为不满:“那边的地都没有征过,但是村民自己的房子盖起来以后,后来还是被推了.都是政府给你弄的.人家搞好了,他们又说盖这个房子不好看,你用了三四万块钱,他们也给你三四万.前面那一大片地,红山公司说已经规划了,但是他们没有征啊,农民还是不能用的,他们说已经规划了,你要建房什么的都不让弄,前几年有农户盖房被推掉了.他们说在路边建房不好看.红山公司都是找政府来办这些事情的.他给钱给政府,让政府来压你”[4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