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居民收入差距的测量方法

居民收入差距的测量方法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普遍关注,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方法也成为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总之,测度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有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静态测量方法,主要是统计指标的测度方法;另一种是动态测量方法,即收入差距动态化的测量—“收入流动性”。

随着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普遍关注,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方法也成为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在居民收入差距测度方法的研究上,国外研究学者进行得较早,如萨缪尔森(Samuelson,1957)、舒尔茨(Schultz,1961)、贝克尔(Becker,1966)、阿特金森(Atkinson,1970)、伯根(Bergen,1975)、森(Sen,1976)等大多采用传统的统计方法测度居民收入分配方面的不平等程度;后来考埃尔(Cowell,1980)、查克拉瓦蒂(Chakravaty,1988)、福斯特(Foster,1992)、肖洛克斯(Shorrocks, 1995)、沃尔夫森(Wolfson,1994)以及埃斯特班和雷(Esteban&Ray, 1994)等将描述性统计测度方法进一步推广,构造各种测度收入分配不平等指数来测度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米拉诺维克(Milanovic, 2002)、张(Chang,2002)、拉瓦利翁(Ravalion,2004)、杜克罗斯(Duclos, 2004)、恩古延(Nguyen,2007)等利用现代计量方法如分位数回归、非参数回归技术等探讨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对于国内研究来说,高鸿桢(1995)研究收入不平等的测度方法;黄泰岩、王检贵(2000)探讨收入差距测量指标的选择问题;万广华(1998、2004)、李实(2000、2002)、陈宗胜(2000、2002)、陈希孺(2004)、胡祖光(2004)等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测算问题进行讨论;唐爱国(2005)利用“广义随机占优理论”对不平等测度进行拓展,具有很大的创新;张金水、胡杨梅(2005)基于收入的指数型分布特征,重新推导洛伦茨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及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王海港(2006)从国外引入帕累托分布方法研究总体收入差距,为验证收入样本是否趋于两极分化提供新的测算角度;庄健、张永光(2007)采用高阶多项式函数拟合洛伦茨曲线;王卫等(2007)同时采用基于人口特征的收入群体分解和基于回归方程的收入来源分解两种方法考察人口特征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程永宏(2007)在利用logist函数估算城乡混合基尼系数后,在“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两个群体下分解混合基尼系数;李权葆等(2013)对基尼系数估计方法进行适当改进,首次在估计系数的同时得出估计标准误和置信区间

总之,测度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有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静态测量方法,主要是统计指标的测度方法;另一种是动态测量方法,即收入差距动态化的测量—“收入流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