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管理创新的内容

管理创新的内容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组织、领导与控制是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所不可缺少的。有三类因素将有利于组织的管理创新,它们是组织的结构、文化和人力资源实践。根据环境的新变化提出新的管理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或管理方法,应属于“创造”性管理创新。

组织、领导与控制是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所不可缺少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属于管理中的“维持职能”,其任务是保证系统按预定的方向和规则运行。 但在动态环境中生存的社会经济系统仅有维持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调整系统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这涉及经常被人们忽视的管理中的“创新职能”。

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

11.1.1 管理创新的概念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

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 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

管理创新则是指组织形成一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也即富有创造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 当管理者说到要将组织变革成更富有创造性的时候,他们通常指的就是要激发创新。

有三类因素将有利于组织的管理创新,它们是组织的结构、文化和人力资源实践。

①从组织结构因素看,有机式结构对创新有正面影响;拥有富足的资源能为创新提供重要保证;单位间密切的沟通有利于克服创新的潜在障碍

②从文化因素看,充满创新精神的组织文化通常有以下特征:接受模棱两可,容忍不切实际,外部控制少,接受风险,容忍冲突,注重结果甚于手段,强调开放系统。

③在人力资源这一类因素中,有创造力的组织积极地对其员工开展培训和发展,以使其保持知识的更新;同时,它们还给员工提供高工作保障,以减少他们担心因犯错误而遭解雇的顾虑;组织也鼓励员工成为革新能手;一旦产生新思想,革新能手们会主动而热情地将思想予以深化、提供支持并克服阻力。

资料链接

约瑟夫·熊彼特说创新

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年2月8日—1950年1月8日)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其后移居美国,一直任教于哈佛大学。 其终生与凯恩斯间的瑜亮情节是经济学研究者中的一个热门讨论题目,虽然他的经济学说并不如凯恩斯在生前就获得很大的回响,但研究者都认为他对于经济学科的思想史有着很大的贡献。 约瑟夫·熊彼特的重要学说主张包括:景气循环、创新、资本主义的创造性破坏、精英民主理论。

“创新(Innovation)”——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 在熊彼特经济模型中,能够成功“创新”的人便能够摆脱利润递减的困境而生存下来,那些不能够成功地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之人会最先被市场淘汰。 熊彼特认为,因创新而获取暂时性垄断权,并由此而获得超额回报,这超额回报即“熊彼特租金”。

“资本主义的创造性破坏(The Creative Destructionof Capitalism)”——当景气循环到谷底的同时,也是某些企业家不得不考虑退出市场或是另一些企业家必须要“创新”以求生存的时候。 只要将多余的竞争者筛除或是有一些成功的“创新”产生,便会使景气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但是当某一产业又重新是有利可图的时候,它又会吸引新的竞争者投入,然后又是一次利润递减的过程,回到之前的状态。 因此说每一次的萧条都包括一次技术革新的可能,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陈述为:技术革新的结果便是可预期的下一次萧条。 在熊彼特看来,资本主义的创造性与毁灭性因此是同源的。 但熊彼特并不认为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便是由于其自己产生的动力而不停地推动自身发展,他相信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将因为无法承受其快速膨胀带来的能量而崩溃于其自身的规模。

11.1.2 管理创新的分类

管理创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

(1)根据创新内容的不同,管理创新划分为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手段创新和管理技巧创新

管理观念创新是指为了取得整体优化效益,打破陈规陋习,克服旧有思想束缚,树立全新的管理观念。 管理观念创新是一种管理思维和管理理念的综合性创新,它对管理决策、管理执行、管理监督等一系列环节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

管理手段创新是指创建能够比以前更好地利用资源的各种组织形式和工具的活动,可进一步细分为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方法创新。 其中,组织创新是指创建适应环境变化与生产力发展的新组织形式的活动,制度创新是指形成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和生产力发展的新规则的活动,管理方法创新是指创造更有效的资源配置工具的各种活动。

管理技巧创新是指在管理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施调整观念、修改制度、重组机构,或更好地进行制度培训和贯彻落实、员工思想教育等活动所进行的创新。

(2)根据创新的程度,管理创新可分为渐变性创新和创造性创新

从创新的一般定义看,创新既指对原有事物的改变,也指新事物的引入。 渐变性创新主要基于对原有事物的改进,创造性创新更多的是基于新事物的引入。 例如,根据实践情况对现有的管理思想的实现方法加以改进或对运用范围加以拓展,应属于“渐变”性管理创新。根据环境的新变化提出新的管理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或管理方法,应属于“创造”性管理创新。 在实践中,管理创新还可归结为以下三种类型的管理创新:

①重大创新:始于管理观念创新,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管理思想或管理手段的创新。 如企业再造理论,它的提出就是源自对传统的分工理论前提条件的否定。

②一般创新:管理基本思想改变不大,创新发生在管理手段和技巧上,而且与原方法相比变化不大,即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管理思想的实现手段或运用领域、范围进行改进,管理技巧创新一般属于此类。

③综合创新:既有管理思想的改变,又有管理手段或管理技巧的改变,但变化程度不大的这类管理创新。 如股份合作制、员工持股制度等。

(3)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来考察,可分为局部创新和系统创新

局部创新是指对产品的一部分功能或技术要素进行创新,局部创新的结果表现为现有产品的不断完善。

系统创新是一项创新的组织管理技术,是对组成系统的诸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结构、系统流程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的、全面组织的过程,以促进系统整体功能不断升级优化。 系统创新是欲使整个系统发生质变或部分质变的创新,系统创新的结果表现为更新换代产品的推出。

局部创新具有风险小,见效快的特点,故几乎所有企业都对其较为重视。 但充分利用局部创新的同时,应看清其固有的局限性,那就是它无法保证企业摆脱现有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也很难对企业的长足发展作出贡献。 实践证明,几乎企业的每一次突破性进展都源于系统创新,如果企业一味强调局部创新,忽视对企业系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极有可能陷入局部创新的战略盲点。

(4)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分为消极防御型创新与积极攻击型创新

防御型创新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系统的存在和运行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威胁,为了避免威胁或由此造成的系统损失扩大,系统在内部展开的局部或全局性调整。

攻击型创新是在观察外部世界运动的过程中,敏锐地预测到未来环境可能提供的某种有利机会,从而主动地调整系统的战略和技术,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这种机会,谋求系统的发展。

(5)从创新的组织程度上看,可分为自发创新和有组织的创新

任何社会经济组织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转的开放系统,环境的变化对系统的存在和存在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系统内部与外部直接联系的各子系统接收到环境变化的信号以后,必然会在其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目标等方面进行积极或消极的调整,以应付变化或适应变化的要求。

有组织的创新包含两层意思:①系统的管理人员根据创新的客观要求和创新活动本身的客观规律,制度化地检查外部环境状况和内部工作,寻求和利用创新机会,计划和组织创新活动。 ②与此同时,系统的管理人员要积极地引导和利用各要素的自发创新,使之相互协调并与系统有计划的创新活动相配合,使整个系统内的创新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展开。

资料阅读

微创新

微创新是指用户体验上的创新,即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去改善用户使用的体验,从用户使用产品的所有流程开始,在产品上作了一些改进,给用户创造价值。 “微创新”一词出自360安全卫士董事长周鸿祎。 周鸿祎在2010年中国互联网大会“网络草根创业与就业论坛”上指出一个方向:“用户体验的创新是决定互联网应用能否受欢迎的关键因素,这种创新叫‘微创新’,‘微创新’引领互联网新的趋势和浪潮。”周鸿祎称:“你的产品可以不完美,但是只要能打动用户心里最甜的那个点,把一个问题解决好,有时候就是四两拨千斤,这种单点突破就叫‘微创新’。 尤其是对于小公司,因为大公司复制有优势。 对于这一点,创业者没有什么可抱怨的,这就是现状,唯一要抱怨的就是自己没有创新。 要作出‘微创新’,就要像钻进用户的心里,把自己当成一个老大妈、大婶那样的普通用户去体验产品。 模仿可以照猫画虎,但肯定抓不住用户体验的精髓。”

【课堂讨论】

请观看新闻视频:“清华本科生当城管 或成管理创新风向标。”请讨论:为什么清华本科生当城管有可能成管理创新风向标?

http://v.baidu.com/kan/8Zu9?fr=v.hao123.com/search&page=video Multi Need.

11.1.3 管理创新的方法

管理创新的方法很多,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和操作方式各不相同,最主要的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参见第5章10.3节)、综摄法、逆向思维法、奥斯本检核表法。 这里介绍几种最常用的创新方法:

(1)综摄法

综摄法又称提喻法、分合法,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戈登在1952年发明的一种开发潜在创造力的方法。 它是以已知的东西为媒介,把毫不相关、互不相同的知识要素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设想,也就是吸取各种产品和知识精华,综合在一起创造出新产品或知识。 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发挥潜在的创造力,打开未知世界的窗口。 综摄法有两个基本原则:

①异质同化,即“变陌生为熟悉”。 在创新没有产生前或问题没有解决前,他们对我们来说都是陌生的,异质同化就是要求我们在碰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事物或问题时,要用所具有的全部经验、知识来分析、比较,并根据这些结果,作出很容易处理或很老练的态势,然后利用熟悉的方法、原理和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对待它,从而提出新设想。

②质异化,即“变熟悉为陌生”。 这是综摄法的核心,是对某些早已熟悉的事物,根据人们的需要,从新的角度或运用新知识进行观察和研究,以摆脱陈旧固定看法的桎梏,产生出新的创造构想,即将熟悉的事物化成陌生的事物看待。

综摄法的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模糊主题。 和头脑风暴法相反,主持人在会议开始时并不把研究目标和具体要求全部展开,而是将与设计课题本质相似的问题提出来讨论。 第二,类比设想。 由于提出的问题十分抽象,与会者可以凭想象漫无边际地发言。 当随意提出来的想法中有利于接近主题时,主持人及时加以归纳,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第三,论证可行。将类比所得到的启示进行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并编制具体的实施计划。

资料链接

放在外面的电梯

过去,有一家酒店因业务做得十分红火,安装的电梯不够用,经理打算再增加一部。 专家们被请来了,他们研究认为:唯一的办法是在每层楼都打个洞,直接安装新电梯。 就在专家们坐在酒店里商谈工程细节时,他们的谈话恰巧被一位正在扫地的清洁工听到了。 清洁工对他们随口说道:“每层楼都打个洞,肯定会弄得尘土飞扬,到处乱七八糟。”专家答道:“这是难免的了,谁让酒店当初设计时没有想到多装一部电梯呢?”清洁工想了一会儿,说道:“我要是你们,就把电梯装在楼外面。”专家们听了清洁工的话陷入了沉思,但马上他们为清洁工的这一提议拍案叫绝。 从此,建筑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生事物——室外电梯。

•灵犀一点,渐进思想(经验)是创新的最大敌人。

(2)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是顺向思维的对立面。 逆向思维是一种反常规、反传统的思维。 顺向思维的常规性、传统性,往往导致人们形成思维定式,是一种从众心理的反映,因而往往使人形成一种思维“桎梏”,阻碍着人们创造力的发挥。 这时如果转换一下思路,用逆向法来考虑,就可能突破这些“桎梏”,取得出乎意料的成功。 逆向思维法由于是反常规、反传统的,因而它具有与一般思维不同的特点。

①普遍性。 逆向性思维在各种领域、各种活动中都有适用性,由于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适用的,而对立统一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对立统一的形式,相应地就有一种逆向思维的角度,因此,逆向思维也有无限多种形式。 如性质上对立两极的转换:软与硬、高与低等;结构、位置上的互换、颠倒;上与下、左与右等。 不论哪种方式,只要从一个方面想到与之对立的另一方面,都是逆向思维。

②批判性。 逆向是与正向比较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规的、常识的、公认的或习惯的想法与做法。 逆向思维则恰恰相反,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反叛,是对常规的挑战。 它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

③新颖性。 循规蹈矩的思维和按传统方式解决问题虽然简单,但容易使思路僵化、刻板,摆脱不掉习惯的束缚,得到的往往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答案。 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属性。 由于受过去经验的影响,人们容易看到熟悉的一面,而对另一面却视而不见。 逆向思维能克服这一障碍,往往出人意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资料链接

缺陷与创新

有一个故事说,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其成为废品。 这位裁缝为了挽回经济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凤尾裙”。 不但卖了个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其生意十分红火。 该裁缝这种思维方式确实值得称道。

缺陷与市场,从寻常眼光看,确实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商品本身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足,对于一定的市场而言,也许的确是缺陷,是不容许的,但从另一角度看,又何尝不是潜在的市场呢? 只要善于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就可以创造出市场,开辟出新天地,市场经济的实践告诉人们,唯思路常新才有出路。 墨守成规、邯郸学步,亦步亦趋的经营思维方式在今天已难以取得商战的胜利了。

成功的喜悦总是属于那些不落俗套、富于创意、勇于实践的人们。

(3)奥斯本检核表法

奥斯本检核表法是指以该技法的发明者奥斯本命名、引导主体在创新过程中对照九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启迪思路、开拓思维想象的空间、促进人们产生新设想、新方案的方法。 九个大问题:有无其他用途、能否借用、能否改变、能否扩大、能否缩小、能否代用、能否重新调整、能否颠倒、能否组合。

奥斯本检核表法是一种产生创意的方法。 在众多的创新技法中,这种方法是一种效果比较理想的技法。 由于它突出的效果,被誉为创新之母。 奥斯本检核表法的核心是改进,通过变化来改进。

其基本做法是:首先,选定一个要改进的产品或方案;然后,面对一个需要改进的产品或方案,或者面对一个问题,对照检核表进行思考,并由此产生大量的思路;最后,根据第二步提出的思路,进行筛选和进一步思考、完善。

奥斯本检核表法的优点很突出,它使思考问题的角度具体化了。 它也有缺点,就是它是改进型的创意产生方法,你必须先选定一个有待改进的对象,然后在此基础上设法加以改进。 它不是原创型的,但有时候也能够产生原创型的创意。 比如,把一个产品的原理引入另一个领域,就可能产生原创型的创意。

【课堂讨论】

你是否注意到,我们身边一些警示语的表达方式正在悄然改变? 比如将“请勿践踏草坪”变为“小草正在睡觉,别去打扰她”,请分析其内含的创新方法。

管理创新涉及许多方面,为了便于分析,我们以社会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企业系统为例来介绍创新的内容。

【课堂讨论】

请观看新闻报道“香港大黄鸭创新理念引热议”。 讨论:你如何评价香港大黄鸭的创新? 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http://tv.sohu.com/20130906/n386018482.shtml.

11.2.1 观念创新

管理观念又称为管理理念,指管理者或管理组织在一定的哲学思想支配下,由现实条件决定的经营管理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构成的综合体。 一定的管理观念必定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导向、价值原则,同时管理的观念又必定折射在管理的各项活动中。

企业管理观念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知识价值观。 改变对知识的陈旧认识,确立知识是创造价值主要的、直接的因素的创新观念,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②竞争优势观。 应该利用知识寻找出把现有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方法,让企业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③知识更新的观念。 知识的更新不仅包括创造新知识,而且包括摒弃旧知识,在一个组织内,新知识不是由个人创造的,而是在整个企业范围内通过团队或群体共享知识与专长来产生的。

管理观念的创新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管理的效率观念、管理的择优观念、管理的有序观念、管理的权变观念、管理的人本观念。

【课堂讨论】

目前各城市的主要汽车交通站牌都设有电子显示屏,以提示下一班公共汽车到站的时间,既能方便等车人更合理地安排时间,同时更能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若从技术上看,虽说落实这种想法并不是很难,但却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似乎只为这几分钟的提示而耗费精力去设置电子显示屏,并进行技术调试及后期的不断修正根本不合算。 请从观念创新的角度对这一现象作深入讨论。

11.2.2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 科学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技术创新建立在科学道理的发现基础之上,而产业创新主要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

技术或依附于物质产品而存在,或为物质产品的实体形态而服务。 因此,不论是何种内容的技术创新,最终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以及产品创新三个方面。

(1)要素创新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定的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改变物理、化学形式或性质的过程。 参与这个过程的要素包括材料、设备以及企业员工三类。 相应的要素创新则为材料创新、设备创新和人事创新。

(2)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

利用一定的方式将不同的生产要素加以组合,是形成产品的先决条件。 要素的组合包括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的时空组织两个方面。

工艺创新既要求根据新设备的要求,改变原材料、半成品的加工方法,也要求在不改变现有设备的前提下,不断研究和改进操作技术和生产方法,以求使现有设备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使现有材料得到更合理的加工。

生产过程的组织创新要求企业不断地研究和采用更合理的空间布置和时间组合方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从而在不增加要素投入的前提下,提高要素的利用效率。如福特创造的流水生产线。

(3)产品创新

产品是企业向外界最重要的输出,也是组织对社会作出的贡献。 产品创新包括产品的品种和结构的创新。 品种创新要求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消费者偏好的转移,及时地调整企业的生产方向和生产结构,不断开发出用户喜欢的产品;结构创新在于不改变原有品种的基本性能,对现有产品结构进行改进,使其生产成本更低,性能更完善,使用更安全,更具市场竞争力。

综合来看,技术创新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而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更具价格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增加用途、完善功能、改进质量以及保证使用而使产品对消费者更具特色吸引力,从而在整体上推动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资料链接

改进冰箱的创新

前几年,冰箱在日本市场上严重滞销,零售价以每年5%的幅度下跌,各厂家叫苦不迭。然而在1998年2月到1999年2月的一年中,冰箱的销售量比上年同期却增加了6.1%。 为什么? 答案在于日本冰箱厂家的技术创新。

三菱公司发现-18℃时会把肉食冻硬,而0℃左右的冷藏室又无法冻肉,两者都有缺点。于是,开发制造了新的-7℃的冷冻室。 日立公司则提供了25分钟内将食品速冻的冷冻室(是普通冰箱冷冻速度的3倍),提高了保鲜度,且节电50%。 三洋公司将超市出售肉类生鲜食物的“冷气帘(冷气循环)”技术用到冰箱中,提高了防腐性功能,将保鲜期提高了1倍。松下公司则听取家庭主妇的意见,提高了冰箱的方便性。 正是这些技术改进,使冰箱市场由冷变热。

改进也是创新。 日本的经验还告诉我们,创新不分大小,小小的创新也蕴含着大大商机。

11.2.3 组织创新

任何组织机构,经过合理的设计并实施后,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们如同生物的机体一样,必须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变革,才能顺利地成长、发展,避免老化和死亡。 应用行为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把人的成长和发展希望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通过调整和变革组织结构及管理方式,使其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及组织内部条件的变化,从而提高组织活动效益的过程,就是组织创新。

对于企业来说,组织创新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全面系统地解决企业组织结构与运行以及企业间组织联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使之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具体内容包括企业组织的职能结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横向协调、运行机制和跨企业组织联系等方面的变革与创新。

(1)职能结构的变革与创新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走专业化的道路,分离由辅助作业、生产与生活服务、附属机构等构成的企业非生产主体,发展专业化社会协作体系,精干企业生产经营体系,集中资源强化企业核心业务与核心能力。 第二,加强生产过程之前的市场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之后的市场营销、用户服务等环节,同时加强对信息、人力资源、资金与资本等重要生产要素的管理。

(2)组织体制的变革与创新

企业组织体制是指以集权和分权为中心,全面处理企业纵向各层次特别是企业与二级单位之间权、责、利关系的体系。 其变革与创新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在企业的不同层次,正确设置不同的经济责任中心,包括投资责任中心、利润责任中心、成本责任中心等,消除因经济责任中心设置不当而造成的管理过死或管理失控的问题。

②突出生产经营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管理职能部门要面向一线,对一线既管理又服务,根本改变管理部门高高在上,对下管理、指挥监督多而服务少的传统结构。

③作业层实行管理中心下移。 作业层承担着作业管理的任务。 可以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经验,调整基层的责权结构,将管理重心下移到工段或班组,推行作业长制,使生产现场发生的问题,由最了解现场的人员在现场迅速解决,从组织上保证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3)机构设置的变革与创新

考虑横向上每个层次应设置哪些部门,部门内部应设置哪些职务和岗位,怎样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彼此间的配合协作。 改革方向是推行机构综合化,在管理方式上实现每个部门对其管理的物流或业务流,能够做到从头到尾、连续一贯的管理,达到物流畅通、管理过程连续。 其次是推行领导单职制,即企业高层领导尽量少设副职,中层和基层基本不设副职。

(4)横向协调的变革与创新

自我协调、工序服从制度,实行相关工序之间的指挥和服从;主动协作、工作渗透的专业搭接制度,在设计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制时,对专业管理的接合部和边界处,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必要的重叠和交叉,以保证同一业务流程中的各个部门能够彼此衔接和协作;对大量常规性管理业务,在总结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制度标准,大力推行规范化管理制度。

(5)运行机制的变革与创新

建立企业内部的“价值链”,上下工序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环节之间,用一定的价值形式联结起来,相互制约,力求降低成本、节约费用,最终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改革原有自上而下进行考核的旧制度,按照“价值链”的联系,实行上道工序由下道工序考核、辅助部门由主体部门评价的新体系。

(6)跨企业组织联系的变革与创新

前面几项组织创新内容,都是属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企业外部相互之间的组织联系问题。 重新调整企业与市场的边界,重新整合企业之间的优势资源,推进企业间组织联系的网络化,这是企业组织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11.2.4 环境创新

环境创新不是指企业为适应外界变化而调整内部结构或活动,而是指通过企业积极的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去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方向变化。 例如,通过企业的公关活动,影响社区、政府政策的制定;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社会技术进步的方向;等等。就企业而言,环境创新的主要内容是市场创新。

市场创新主要是指通过企业的活动去引导消费,创造需求。 新产品的开发往往被认为是企业创造市场需求的主要途径。 其实,市场创新的更多内容是通过企业的营销活动来进行的,即在产品的材料、结构、性能不变的前提下,或通过市场的地理转移;或通过揭示产品新的物理使用价值,来寻找新用户;或通过广告宣传等促销工作,来赋予产品以一定的心理使用价值,影响人们对某种消费行为的社会评价,从而诱发和强化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增加产品的销售量。

11.2.5 文化创新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企业文化创新是指为了使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相匹配,根据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体现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活动过程。 企业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破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的僵化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实现向贯穿于全部创新过程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 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且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企业文化创新要以对传统企业文化的批判为前提,对构成企业文化诸要素包括经营理念、企业宗旨、管理制度、经营流程、仪式、语言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弘扬、重建或重新表述,使之与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步伐和外部环境变化相适应。

(1)企业领导者应当加强自身修养,担当企业文化创新的领头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是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创新精神等的综合反映。 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 正如我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就他个人在海尔公司充当的角色时所说“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企业文化创新的前提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观念的转变。 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创新,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第一,要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第二,要积极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牢固树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全新的发展观念、改革观念、市场化经营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等;第三,要认真掌握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在文化上要积极融入世界,为企业走国家化道路作好准备;第四,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要保持一种非凡的活力。

(2)企业文化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

人力资源开发在企业文化的推广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员培训是推动企业文化变革的根本手段,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不竭动力。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也是企业凝聚力的较量。 这归根结底又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竞争。顽强的企业团队精神,是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条件。 要把企业成千上万名员工凝聚起来,只靠金钱是不够的,企业必须具备共同的价值观、目标和信念。 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 事实证明,企业只有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

(3)建立学习型组织

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应该是学习能力的竞争。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 建立学习型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念。 知识经济、知识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综合素质。

【课堂讨论】

请在线观看视频:阿里巴巴从“独孤九剑”到“六脉神剑”的企业文化。

讨论:①请评价阿里巴巴的“武侠文化”。 ②从“独孤九剑”到“六脉神剑”,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有哪些改变和创新?

http://www.wasu.cn/Play/show/id/90736.

11.2.6 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Institutional Innovation)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 所有创新活动都有赖于制度创新的积淀和持续激励,通过制度创新得以固化,并以制度化的方式持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是支配人们行为和相互关系的规则的变更,是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相互关系的变更,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会财富源源不断地涌现,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

制度创新是指引入新的制度安排,如组织的结构、组织运行规范等。 大的如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小的如具体企业的组织形态、运行机制。

作为市场微观基础的企业组织,制度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企业产权制度创新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在产权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实行公司制度,即“先定产权,后定公司”。而我国很多企业是在产权关系还没有理顺的情况下实行公司制度,然后再推动产权关系的改造,即“先有公司,后定产权”,因而在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更为重要。

(2)人事制度的创新

企业领导者应从独裁式的管理向民主管理、聘任优秀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过渡,要打破企业中各种亲属关系盘根错节的局面,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原则,建立一套能吸引多方面人才、能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淘汰机制,要注重职工的教育与培训,为员工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并要力争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

(3)分配和激励制度创新

完善激励机制,要给员工赋予职业上的成就感,还要能够慷慨奖励作出重大贡献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如送股份、给予期权等,使其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应得的劳动报酬,同时又有一定的资本收益,使其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 要进行分配制度创新,积极探索,推行经营者年薪制,提高经营者的经营责任感,想方设法加强管理,促进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 比如,微软提供股票选择权给所有员工作为报酬,结果创造了无数百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也巩固了员工的忠诚度,减少了员工的流动。

(4)以市场为导向的过程管理制度创新

一方面,目标管理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但管理制度要以过程展开,将时空结合起来,运用现代管理思维的时效观念和动态观念,强调管理的过程和过程的管理。 另一方面,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既重视市场、技术、经济因素,又考虑社会环境因素。 企业要按用户的要求去开发产品、开展业务,以销定产。

(5)科学决策、制度化管理创新,“依法治企”

决策必须改变领导拍板定夺的现象,克服家长制、长官意志的管理弊端,普遍实行民主管理,通过职工民主建立健全多项规章制度及实施规划,要集思广益、多思善思把科学决策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关键一环。 要着力于实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立一种制度规范和一种运行秩序,以便使企业健康地发展。

(6)质量管理制度创新

企业要建立健全各项质量责任制,认真实行质量否决制度。 严格按《产品质量法》宣传贯彻的标准来实施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进行产品检验。 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申请质量体系认证或产品质量认证。 努力抓好服务质量和设计质量,开展质量改进和全面质量管理,搞好全员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制度创新的基础就是文化创新,没有文化的创新,制度创新是一句空话。 制度创新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主要现实表征。 企业在深化改革、完善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应切实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把创新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以企业文化创新为载体推动制度创新,真正为企业健康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

管理故事

以愚困智

北宋时,有个叫徐铉的人以博学多才闻名于世。

一次,江南选派徐铉进京纳贡。 按照惯例,朝廷要派一位陪同的押伴使。 朝中众人都因没有徐铉的学问大,怕被他耻笑而不敢前往陪行,宰相也委实感到有些棘手,只得奏请宋太祖定夺。

宋太祖深知徐铉的学问和为人,便传旨要求呈上一份不识字的殿侍名单。 宋太祖看了一眼名单,用笔随便一点,说:“此人可以。”众大臣颇感惊讶,皇上怎么会派一个如此愚笨的人去陪同满腹经纶的徐铉呢?

被点名的殿侍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就被糊里糊涂地派到了江南。

当这位殿侍陪伴徐铉上路后,从渡江开始,徐铉便妙语连珠、语惊四座,令同船的人叹服不已,唯独陪同他的这位殿侍默不作声,除了点头应是,其他的时候一言不发。

徐铉好生奇怪,不知这人学问深浅,便饶有兴致地与他攀谈,卖弄自己的学问,满以为这样会使对方感到自惭形秽。

谁知殿侍仍旧点头称是,既不发表意见,也不回答问题。

这样一连几天,徐铉深感没趣,傲气渐失,只好乖乖地随殿侍来到京城。

•是领导都爱才。 可如何驾驭那些恃才傲物的人? 是呕心沥血找到一位比他更有才气的人去降服,然后恶性循环吗? 其实,运用相生相克的反向思维,懂得组合特质完全不同的人,往往是解决问题并且一举多得的诀窍。

【课堂讨论】

认真阅读上述案例,讨论以下问题:①宋太祖的领导艺术;②宋太祖的领导艺术属于何种管理创新;③宋太祖的创新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