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四川藏区旅游产业发展与分析

年四川藏区旅游产业发展与分析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四川藏区2014年只有卓克基嘉绒藏族文化旅游区与若尔盖黄河九曲第一湾景区两家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远远低于全省旅游景区的发展水平。旅游景区结构截至2014年底,四川藏区共有3家5A级旅游景区,13家4A级旅游景区,1家2A级旅游景区。可见,四川藏区5A级旅游景区的吸引力明显高于其他A级旅游景区的吸引力,A级旅游景区之间存在着客流量及旅游收入差异巨大的现象。四川藏区A级旅游景区旅游收入占全区旅游收入的38.17%。

(一)2014年四川藏区旅游产业概况

1.旅游景区发展概况

(1)旅游景区数量

四川藏区拥有四川省50%以上的世界级、国家级旅游资源,近年来四川藏区内的旅游景区得到高速发展,结合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四川藏区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涌现了如达古冰川、水磨古镇、三江生态旅游区、茂县羌乡古寨、映秀“5·12”震中纪念地等一系列新兴的4A级旅游景区,旅游景区规模进一步壮大。

截至2014年底,四川藏区共有A级旅游景区17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3家,分别是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和汶川特别旅游区,占四川省5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33.33%;4A级旅游景区13家,分别是汶川大禹文化旅游区、桃坪羌寨—甘堡藏寨、茂县羌乡古寨、叠溪·松坪沟、四姑娘山、金川观音桥、若尔盖县黄河九曲第一湾、卓克基嘉绒藏族文化旅游区、毕棚沟、达古冰川、康定情歌(木格措)、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和稻城亚丁,占四川省4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9.22%。此外,还有1家2A级旅游景区——巴塘措普沟。

从四川省全省旅游景区的数量和结构来看,四川藏区旅游景区建设严重不足,2014年旅游景区的数量只占全省总数(315家)的5.4%。另外,四川藏区2014年只有卓克基嘉绒藏族文化旅游区与若尔盖黄河九曲第一湾景区两家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远远低于全省旅游景区的发展水平。

(2)旅游景区结构

截至2014年底,四川藏区共有3家5A级旅游景区,13家4A级旅游景区,1家2A级旅游景区。根据对17家A级旅游景区的分类,自然景观是四川藏区高品质资源的优势所在,人文景观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开发。

表2-1-1 2014年四川藏区A级旅游景区结构

续表

(3)旅游景区经营情况

2014年,四川藏区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144.80万人次,同比增长55.11%;旅游综合收入为87.44亿元,同比增长56.19%,旅游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的增长幅度都较高。接待量排名前5位的是九寨沟景区、黄龙景区、茂县羌乡古寨旅游景区、泸定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和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九寨沟景区接待游客453.75万人次,这是九寨沟景区首次年接待量超过400万人次。

四川藏区5A级旅游景区(汶川特别旅游区除外)2014年共接待游客694.7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4.05亿元,分别占四川藏区所有A级旅游景区的60.69%和73.25%。可见,四川藏区5A级旅游景区的吸引力明显高于其他A级旅游景区的吸引力,A级旅游景区之间存在着客流量及旅游收入差异巨大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部分旅游景区正在建设中,另一方面是四川藏区以“门票经济”为主的自然观光景区,明显受到九寨沟、黄龙旅游景区的“形象遮蔽”效应(即:对于远程游客,在面对资源禀赋相近的几个景区中,只会选择最佳的景区开展游览活动)。

四川藏区A级旅游景区旅游收入占全区旅游收入的38.17%。在各A级旅游景区中,旅游收入占到其所在县旅游收入一半以上的有5家,分别是稻城亚丁、黄龙、九寨沟、羌乡古寨和海螺沟,从中可以看出,这5家A级旅游景区在其所在县的旅游资源中吸引力较高,且其产生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同县的其他景区(点)。

表2-1-2 2014年四川藏区A级旅游景区经营情况

2.旅游住宿业发展概况

四川藏区旅游住宿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空间广阔。2014年四川藏区饭店规模为1963家,同比增长22.69%。其中星级饭店29家,非星级饭店1934家。农家乐和乡村酒店共有3466家,同比增长65.84%。其中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有167家,非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有3299家。2014年四川藏区星级饭店数量与上一年持平,其余非星级饭店以及农家乐和乡村酒店都有稳步增长。

(1)2014年星级饭店运营情况

星级饭店规模方面,2014年四川藏区星级饭店数量与上一年持平,共有29家星级饭店,床位数为8694个。其中,五星级饭店2家,床位数为2515个;四星级饭店7家,床位数为2528个;三星级饭店17家,床位数3397个;二星级饭店1家,床位数130个;一星级饭店2家,床位数为124个。四川藏区星级饭店数量偏少,只占全区饭店总数的1.48%。另外四川藏区星级饭店中以中档层次的饭店为主,高端饭店比例较低,缺口较大,与四川藏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不相符合,饭店档次结构还有待进一步的优化

表2-1-3 2014年四川藏区星级饭店数量统计

星级饭店经营方面,2014年四川藏区星级饭店共接待住宿人数43.57万人次,同比增长2.79%;星级饭店营业收入33.39亿元,同比增长9.09%;平均房价225.78元/间/夜,同比增长3.51%;平均出租率为21.53%,明显高于2013年的11.66%。2014年,四川藏区星级饭店平均房价的增长率低于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可见,四川藏区旅游住宿价格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并未出现大幅度增长的情况。

(2)2014年非星级饭店运营情况

非星级饭店规模方面,2014年四川藏区非星级饭店共有1955家,同比增长24.44%;非星级饭店床位数共有120439个,同比增长26.71%。其中,甘孜州非星级饭店有859家,床位数共有36770个;阿坝州非星级饭店有1065家,床位数共有82379个;凉山州木里县非星级饭店有31家,床位数共有1290个。

从两州的非星级饭店规模来看,2014年,阿坝州非星级饭店数量比甘孜州的多23.98%,床位数比甘孜州的多1.24倍。可见,与阿坝州相比,甘孜州整个旅游住宿接待能力都相对较弱,甘孜州在住宿业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非星级饭店经营方面,2014年四川藏区非星级饭店共接待住宿人数928.09万人次,同比增长33.58%;营业收入16.82亿元,同比增长45.53%;平均房价190.18元/间/夜,同比增长6.66%;平均出租率为41%,明显高于2013年的12.2%。

表2-1-4 2014年四川藏区非星级饭店规模

(3)2014年农家乐和乡村酒店运营状况

总量规模方面,2014年四川藏区共有3466家农家乐和乡村酒店,同比增长65.85%;农家乐和乡村酒店的床位数共有97538个,同比增长27.53%。其中,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有167家,同比下降0.6%;床位数6744个,同比下降6.05%;非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3299家,同比增长71.64%;床位数90749个,同比增长31.01%。总体上看,2014年四川藏区的乡村旅游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的数量有所下滑,可见四川藏区的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以及品牌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经营情况方面,2014年四川藏区农家乐和乡村酒店共接待住宿人数604.79万人次,同比增长48.11%;营业收入23.5亿元,同比增长253.16%;平均房价102.05元/间/夜,同比增长13.95%;平均出租率为32%,明显高于2013年的12.5%。

表2-1-5 2014年四川藏区农家乐和乡村酒店规模

3.2014年四川藏区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为农民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基层管理民主化进程。同时乡村旅游可以帮助农村地区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四川藏区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一个旅游点带富一个村、一个旅游区带富一个乡”已成为四川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特色。

(1)乡村旅游规模

2014年,四川藏区共接待乡村游客931.64万人次,同比增长47.52%;实现乡村旅游收入42.74亿元,同比增长141.61%。截至2014年底,四川藏区共有旅游村寨171个,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县、乡(镇)、村110个,创建星级农家乐、星级乡村酒店167家,发展农家乐/藏家乐/牧家乐3600多家,休闲农业园区4个,提供直接就业岗位23818个,带动农牧民就业13万人。目前,四川省已支持藏区100个村寨向国家旅游局申报创建美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重点村,甘孜州19个幸福美丽新村已全面开建。

(2)规模特征分析

2014年四川藏区乡村旅游发展无论是从旅游经济规模上,还是旅游村寨、农家乐/藏家乐/牧家乐和休闲农业园区的数量上,与2013年相比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四川藏区乡村旅游正处于稳步发展中,其所产生的富民效应是明显的。乡村旅游促使了新业态观光农业的产生,而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向旅游业的延伸,通过旅游业与农业的有机结合,可以推进农业经济技术合作交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可扩展旅游业的内容,丰富旅游业的形式。四川藏区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仅是丰富游客休闲游憩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农村人均收入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此外,四川藏区各县之间乡村旅游的经济发展情况也存在着较大差距。从乡村旅游收入来看,收入上亿元的县市共有7个,分别是九寨沟县、茂县、松潘县、康定市、丹巴县、金川县和泸定县。排名第一的九寨沟县,其乡村旅游收入是第二名茂县的2.3倍,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九寨沟景区对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从乡村旅游接待人次的总数来看,接待人数超过百万人次的共有3个县,分别是松潘县、九寨沟县和茂县。三个县的旅游接待人数之和达到了四川藏区乡村旅游接待量的58.6%。另外,旅游接待量达到10万人次以上的还有10个县,其余的都低于10万人次(未统计的除外)。从旅游村寨数量来看,拥有旅游村寨超过20个的有稻城县和九寨沟县,理塘县、泸定县和茂县的旅游村寨数量都超过了10个,其余的均低于10个。可见,各县之间乡村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村寨的数量也呈现出整体分散、区域集中的特点,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

表2-1-6 2014年四川藏区乡村旅游情况

续表

(二)2014年四川藏区旅游产业存在问题

1.旅游产业受地理环境制约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

四川藏区地理环境具有海拔高、高寒缺氧、自然灾害频发、生态承载力弱等特征,旅游开发和建设受到了诸多限制。从地理区位可以看出,距离四川省会城市成都越远、交通越不方便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越低。旅游景区方面,2014年阿坝州共有13家A级旅游景区,甘孜州只有4家,凉山州木里县A级景区数量为零;旅游住宿设施方面,甘孜州只有7家星级饭店,非星级饭店的数量也远远低于阿坝州的数量,凉山州木里县星级饭店尚属空白,大部分旅游住宿接待设施分布在知名度较高的旅游景区周边,如九寨沟县因坐拥九寨沟景区这一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其县内尤其是景区周边分布着多家高星级饭店以及大量的农家乐和乡村酒店。可见,四川藏区以旅游景区和旅游住宿设施为代表的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着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可在政策和资金上重点支持旅游资源禀赋优越、但旅游业尚未发展起来的地区,促进四川藏区区域旅游的均衡发展。

2.旅游经营受季节性影响较强,旅游客流淡旺季明显

四川藏区大部分区域夏季温凉,冬春寒冷,干湿季明显,常年平均气温偏低、紫外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尤其是高山峡谷地带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气候从亚热带到温带、寒温带、寒带,呈明显的垂直性气温变化。种种气候原因,导致游客的旅游行为随着气象气候的季节性节律变化而发生同步变化,使得四川藏区旅游经营受季节性影响较强,旅游客流淡旺季明显,无论是入境游还是国内游,都是夏秋季节游客数量最多,冬春季节游客数量偏少,这种不均衡性制约了四川藏区旅游业的平稳发展。

3.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始终是旅游发展的桎梏,也是容易造成游客不满意的重要原因。目前四川藏区旅游基础设施较差,尤其是道路交通条件严重滞后,路网结构不完善、路网密度小、道路等级不高、抗灾能力弱、建设难、集资难等严重影响了旅游的可进入性。同时,旅游标识、旅游厕所、停车场以及信息服务设施、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应急救援设施等配套设施的不足,也是影响旅游产业品质的重要因素。

另外,旅游服务质量水平不高也是四川藏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大问题,尤其是乡村旅游中大部分旅游从业人员都是当地农民,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和培训,容易造成旅游服务质量低端化。四川藏区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在旅游服务上就要与国际接轨,在提升其硬件设施质量的同时也要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构建与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相匹配的旅游服务体系

4.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消费有待转型升级

四川藏区旅游资源数量多、分布广、禀赋高、名气大,是四川藏区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支撑。但是旅游产品主要以观光为主,结构单一。随着四川藏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旅游需求的升级,旅游产品结构不适应旅游市场结构的态势日益明显,严重高水平、高质量的休闲度假类产品。这既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也制约了藏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藏区要把传统产品升级和丰富新产品新业态摆在突出的位置,推动旅游产品结构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发展转变,推动三大市场全面发展。

5.旅游产业链条短,产业融合程度低

目前,四川藏区大多数旅游产品处于低水平、低档次阶段,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程度也较低,很多具有鲜明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文化、农业、生态等资源没有被充分挖掘利用,旅游吸引价值和旅游经济效益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旅游生产者和经营者还未充分认识到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延伸的优势,对产业融合开发的意识薄弱,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旅游全产业链。四川藏区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产业融合,多渠道拓展旅游产业链,大力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现代农业、信息咨询、影视娱乐、会展博览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规划、发展政策对接;大力推进旅游与宣传、文化、商业、体育、交通、农业、工业等相关部门和行业的融合,共同发展文化旅游、山地旅游、康体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等特色旅游,将部门联合和产业融合作为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形成多点支撑、融合发展的大旅游格局。

5.旅游投入资金不足,旅游项目建设进展缓慢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前期投入和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四川藏区旅游的开发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而政府对旅游开发的投入又是有限的,因此许多旅游项目的开发由此而放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改革,社会上积累了大量的闲散资金,这些资金的拥有者想把这些资金投向旅游项目的开发上,但相关制度又使实际操作变得困难重重,也因此造成社会资金投入到旅游项目建设上的机会较少,藏区的旅游项目建设也缺少充足的资金支持。

(三)四川藏区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1.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始终是旅游发展的桎梏,也是容易造成游客不满意的重要因素。因此,四川藏区要按照各个景区(点)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适度旅游开发,建设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另外,旅游安全与游客紧密关联,做好旅游安全保障工作是保证未来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所以,四川藏区要切实抓好旅游安全管理工作,设立旅游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个景区、饭店、乡村旅游点的具体职责,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主体责任以及部门监管责任,维护四川藏区旅游的整体秩序。

2.加强政府引导,促进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

当前,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第一、二、三产业之间,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相互交融。产业融合既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又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以旅游业为先导产业、龙头产业,既能带动区域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同时也能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提高当地的旅游收入。因此,建议四川藏区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充分研究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特点,寻找可以与旅游业相互融合的产业,形成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加强对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的指导、督促及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协调工作。

3.合理引导旅游项目投资和开发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以及社会资本对旅游项目的不断投入,政府部门应整合旅游资源,引导旅游企业合理投资和开发旅游项目。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合理配置旅游六要素投资状况;持续改善投资环境,通过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保障投资者利益,使旅游投资环境日趋成熟;尽快建立省级和州级的旅游经济预警和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推进旅游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引导旅游领域中的理性投资,通过合理引导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旅游投资市场的内涵式增长。

4.以游客满意度为导向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以游客满意度为导向,着力改善旅游消费软环境,建立健全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规范旅游经营服务行为,提升宾馆饭店、景点景区、旅行社等管理服务水平。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虚假广告、价格欺诈、欺客宰客、超低价格恶性竞争、非法“一日游”等旅游市场顽疾,进一步落实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健全旅游投诉处理和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完善旅游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深化景区门票价格改革,调整完善价格机制,规范价格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