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出口制造业转型的现状和动力

出口制造业转型的现状和动力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民营企业占产业主体,总体转型缓慢金融危机以来,浙江外贸出口制造业转型升级总体调整缓慢。对浙江省外贸贡献最大的经营主体当属民营企业,其次是外资企业,最后为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占产业主体,总体转型缓慢

金融危机以来,浙江外贸出口制造业转型升级总体调整缓慢。从全省制造业比重来看,文化产业由于基数较小,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纺织业略微下调,化工制造业和机电行业小幅上升,但机电、纺织服装两大类产品10年调整幅度在5%以内,总体调整缓慢。从规上制造业结构看,2013年纺织业占全省制造业比重为10.2%,较5年前下降了1.7个百分点,2013年化工制造业占全省制造业比重为9.8%,较5年前上升了2.8个百分点,其余20多个制造业行业的份额在5年中的变动都在1个百分点以内。2013年,与机电产品相关的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6个行业占制造业份额为34.5%,较5年前下降了1.8个百分点。2014年前三季度,轻工产品和文化产品出口占比分别为16.1%和1.2%,且增长较为明显,如图5-2所示。

对浙江省外贸贡献最大的经营主体当属民营企业,其次是外资企业,最后为国有企业。截至2013年底,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经达到151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59%的税收和60%的进出口,完成了全国65%的发明专利,提供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岗位。根据全省中小微企业培育监测平台数据报送情况,截至2014年9月底,入库企业数达到22177家,增速较快。民营企业经营受市场影响较大,转型缺乏动力,延后了整体产业转型,如图5-3所示。

图5-2 2007—2014年浙江省外贸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趋势

图5-3 2007—2014年浙江省外贸出口主体结构变化趋势

升级动力主要来自市场和企业家信心

金融危机引发的企业资金链紧张的状况一直困扰着部分中小企业,导致企业家较少思考企业发展的问题。企业转型升级不能单靠市场力量,还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有力引导。浙江省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来源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类。

第一,市场需求是外因。中小企业凭借灵活的管理模式和良好的增长性,加之国际市场对浙江产品的刚需,多数企业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一些受访企业坦言,自2008年以来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存”上,较少考虑企业未来“发展”的问题。换言之,订单对产品的普遍质量要求成为一个行业转型升级定位的标杆,这就容易使浙江制造升级陷入了一个“被动怪圈”。

第二,企业家管理观念和实业信心是内因。浙江中小企业进入了普遍代际传承期,企业家管理理念较10年前有较大转变,但受内外部经营环境影响,企业家实业信心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亟须持续性激励政策的鼓励。例如,为迎接小众化消费和产品经济的来临,企业家需要根据战略年份跨度对企业产品内涵和品牌进行重塑、对企业架构和部门进行调整,这些变化都基于企业家信心,倘若信心不足,则会直接影响顶层设计,从而影响企业转型升级的步骤。

综上,从企业家自身入手可以找到更大的升级动力,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可以寻求更高市场需求层次的外因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