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智能建筑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与技术规范建设

智能建筑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与技术规范建设

时间:2022-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好的运行维护是智能化系统正确运行、充分发挥其功效的切实保障。而对于实际楼宇自控系统来说,实验室的实验环境与实际建筑中的使用环境不同,造成实际建筑中传感器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与实验室的测试值有较大差别。

好的运行维护是智能化系统正确运行、充分发挥其功效的切实保障。作为智能化系统“眼睛”的传感器,其物理特性决定了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其测量值进行校正,不然的话,基于不准确测量的控制必然会产生不良甚至错误的控制效果。传感器生产厂提供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MTBF)是在实验室进行疲劳实验,按照下式进行计算得到的(王福林,毛焯,2012)。

而对于实际楼宇自控系统来说,实验室的实验环境与实际建筑中的使用环境不同,造成实际建筑中传感器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与实验室的测试值有较大差别。而为了保证实际建筑的能效,需要尽可能保证每个传感器都在正常工作,这样就不会带来不必要的能耗浪费。因此,需要根据实际建筑中传感器工作情况的调查统计结果,采用下式计算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表4.1所示是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的传感器平均无故障时间对比。从表中可以看出,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差别较大。由于式(4.2)所示的方法更适合实际建筑的使用情况,因此,传感器的建议检验校正周期如表4.2所示。

表4.1 实验室实验与实际建筑调查的传感器平均无故障时间对比

表4.2 实际建筑中传感器的建议检验校正周期

同样,作为智能化系统“手脚”的执行器也需要定期检查其执行精度和是否动作,否则智能化系统就会瘫痪,无法实现其应有的功能。传感器、执行器等智能化系统的定期检查、维护保养需要建筑业主投入一定的费用才能实施下去,很多已有建筑的智能化系统之所以使用一段时间后被废弃,就是因为没有维护保养经费。要实现智能化系统的良好运行维护,需要从国家政策方面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敦促维护保养的定期实施,促进智能建筑的运行维护水平。例如,可以对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维护情况、功能发挥情况进行定期评价,评价结果与建筑的星级评定挂钩。

良好的运行维护还取决于运行维护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目前的智能建筑运行维护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对智能化系统的了解肤浅,只能进行一些表层操作,对于更深层次的维护操作束手无策。这使得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对产品生产商的依赖性高,一旦产品生产商的服务不及时,就会造成智能化系统的运行停止。为了提高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从事智能化系统管理的执业人员的定期培训、执业资质的审核,提高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

此外,还需要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加强对智能化系统相关产品质量的管理以及产品售后服务的完善。很多智能化系统相关产品,如周界红外报警传感器、视频监控线缆等,产品寿命不够长,虽然在两年保修期内基本能够不出故障,但使用两三年后,陆陆续续开始出现故障,维修或者更换的费用使得很多建筑业主选择了放弃维修,最终导致智能化系统的废弃。因此,需要完善产品质量管理的相关政策,适当延长产品老化引起故障的保修期,为智能化系统的长时间良好运行提供保障。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产品售后服务的管理,细化相关管理法规,令出故障的产品,无论是在保修期内还是保修期外,都能得到及时的维修,不能使智能化系统长期停止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