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

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

时间:2022-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三五”,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将释放出新的发展红利,不仅能有效拉动消费,还有利于拓宽投资空间,为去产能、去库存创造有利条件。而名义城镇化率超过50%的省区市,剔除外来人口等因素,实际的人口城镇化率大都在50%以下。也就是说,“十三五”人口城镇化承担着扩大内需的重大历史使命。

“十三五”,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将释放出新的发展红利,不仅能有效拉动消费,还有利于拓宽投资空间,为去产能、去库存创造有利条件。

(一)“十三五”:我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

“十三五”期间,我国城镇化仍将处于较快发展阶段,城镇化面临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而人口城镇化将为城镇化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历史机遇。

1.城镇化正处于快速推进阶段

从国际经验看,城镇化率处于30%~70%的水平区间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从我国的情况看,1978—2015年,城镇化从17.9%上升到56.1%,年均增长近1个百分点。我国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一些西方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所走的城镇化历程,比如,拉丁美洲用了210年,欧洲用了150年,北美用了105年。[1]2015年,我国的名义城镇化率为56.1%,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五年,我国城镇化不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拥有较快的发展速度。

2.大部分省区市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的“加速期”

从2014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看,除上海(89.6%)、北京(86.3%)、天津(82.2%)等19个省区市名义城镇化率超过50%外,其他12个省区市名义城镇化率都在50%以下,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的“加速期”(见图2-1)。而名义城镇化率超过50%的省区市,剔除外来人口等因素,实际的人口城镇化率大都在50%以下。因此,无论是名义城镇化率,还是实际人口城镇化率,我国大部分省区市都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的“加速期”。

3.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空间巨大

有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基于2020年的发展前景,人口城镇化率的合理区间应不低于50%。也就是说,“十三五”人口城镇化率的年均增长不低于2.5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2011年世界人口城镇化率52%的平均水平。从现实情况看,只要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的相关改革到位,到2020年达到50%以上的人口城镇化率是有条件、有可能的。[2]

图2-1 2014年全国31个省区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年。

(二)人口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优势

从发展趋势看,我国人口城镇化将释放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主要潜力在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也就是说,“十三五”人口城镇化承担着扩大内需的重大历史使命。

1.人口城镇化是扩大投资的最大载体

“十三五”,人口城镇化进程将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巨大投资需求。据预测,如果名义城镇化率从2013年的53.73%提高到2020年的60%,带来的投资需求将达到42万亿元人民币[3]比如,城市正规停车位缺口高达5000多万个,仅这一项就可能会带动3万亿元左右的投资。[4]

2.人口城镇化将拉动13亿多人的消费需求

农业转移人口向城镇迁移,将带来巨大的消费“累积效应”,有利于扩大城镇消费群体,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潜力释放。2014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比为2.9∶1,以此推算,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提高到50%,城镇将新增近2亿农业转移人口,估计将累计带来3.3万亿元左右的新增消费规模。[5]

(三)人口城镇化将释放多方面的改革红利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将释放多方面的新红利。

1.人口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红利

通过人口城镇化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缓解潜在增长率的下降。有研究显示,1982—2009年,在10%左右的年均GDP增长率中,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为1个百分点,而接近一半的贡献来自于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效率的提升。[6]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红利正在递减,外出农民工人数已经从2010年的平均增长5.5%下降到2014年的1.3%(见图2-2)。农民工在城市难以安家,将会导致城镇因劳动力短缺而发展动力衰减。“十三五”,通过深化户籍制度、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劳动力要素配置,将明显增加城镇劳动力供给,并由此延长人口红利期。

图2-2 2010—2014年农民工总量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国家统计局网,2015年4月29日。

2.人口城镇化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十三五”是我国经济结构迈向中高端的关键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处在越高发展阶段的国家,经济增长越是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所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民工是未来我国城镇劳动力供给的重要来源,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密切相关。总的来看,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关乎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1~40岁的农民工群体占比达到53%,他们处于最佳就业期,但从受教育程度看,高中及以上农民工仅占23.8%(见表2-1),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只占34.8%。未来五年,加快破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加快提高农民工尤其是“80后”“90后”“00后”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人口红利将转型升级为人力资源红利,由此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表2-1 2014年我国农民工文化程度构成 (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国家统计局网,2015年4月2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