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经济政策的转变

中国经济政策的转变

时间:2022-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今世界的整个经济格局中,中国经济连续20年以接近10%的速度超高速增长,可谓“一枝独秀”。近年来,中国经济中企业的寻租动机越来越强烈,寻租手段越来越不正当,造成了腐败现象,腐蚀了那些掌有资源配置权力的政府官员,败坏了改革的声誉,引起了国民的广泛不满。

在当今世界的整个经济格局中,中国经济连续20年以接近10%的速度超高速增长,可谓“一枝独秀”。如果中国能够保持50年的快速发展,在下个世纪前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就能够实现。诚然,要把中国经济保持长达半个世纪的快速增长的可能性转为现实,从而使中国经济在21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完成一个人类历史上由盛变衰,再由衰至盛的奇迹,是有很大难度的。无论体制转型上的延误还是发展政策上的失误,都有可能使这种可能性的实现延缓或成为泡影。

特别是改革20年来,虽然国民经济增长十分迅速,但在这种快速增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深感忧虑的问题。

(1)经济的周期波动。从1978年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很快,但年际间的增长差异也很大,年增长率有时高达13%—14%,有时只有3%—4%。最近20年已经历了4个周期,平均每4—5年就有一个。如果周期波动是平稳的或是收敛的,其负面影响也许还可忍受。不幸的是,这种周期波动有幅度加大的趋势,它不仅会伤害稳定高速的经济增长,而且使人产生国民经济将在周期波动中有可能突然崩溃的担心。如果经济发生崩溃,中国经济到下个世纪中叶前成为全世界最大经济的预期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2)腐败现象不断滋生。最近20年,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到目前为止,政府仍掌握或控制着相当一部分资源(包括资金、许可证等)的配置权或定价权。政府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价差,就是制度租金。靠各种手段追逐制度租金的活动就是“寻租”(rent seeking)行为。对于政府官员来说,由于这种职能是其隐性收入的来源,所以决不会轻易放弃这种权力,他们会利用各种机会强调这种职能的重要性,甚至把它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对于企业来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越来越重视通过市场竞争得到资源,但只要存在着制度租金,它们就不会放弃对制度租金的追逐。近年来,中国经济中企业的寻租动机越来越强烈,寻租手段越来越不正当,造成了腐败现象,腐蚀了那些掌有资源配置权力的政府官员,败坏了改革的声誉,引起了国民的广泛不满。

(3)银行体系的弊病。据估计,中国各商业银行目前的呆账、坏账比例在20%—25%之间,同发生金融危机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韩国的银行呆账、坏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之所以免遭这场金融风暴的冲击,主要是因为银行业还没有开放,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但是,如果呆账、坏账的比例继续提高,储蓄者总有一天会对银行体系丧失信心,银行体系遭受外国投机者冲击的风险则有可能随着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而增大,这两方面的因素合在一起,很可能会使中国发生银行恐慌和金融危机,从而威胁到整个经济的发展。

(4)国有企业的亏损。改革前,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国有企业上缴的税利。改革后,国有企业的盈利状况一直不佳,1997年甚至出现了全行业亏损,国有企业亏损和补贴成为政府财政捉襟见肘的重要原因。如果国有企业的盈利状况仍然不能改善,政府财政总有一天会背不起,一旦许多国有企业同时关闭、破产,国有企业的工人大量失业,社会稳定都无法保证,更谈不上经济的快速发展了。

(5)地区差距的扩大。改革初期,东、中、西部和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1985年以后,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再度扩大,到90年代初期,地区和城乡收入的差距比改革前还大。地区差距的扩大造成东部和中西部对政策产生不同的需求,东部希望中央政府继续放权和进一步市场化,而中西部则希望中央政府加强集权,因此,中央政府难以制定和实施让大家满意的政策。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使许多中西部农民不安于农业生产,纷纷拥入东部地区打工。据估计,农民工的人数已达8000万到1亿之间。在经济复苏和高涨期间,廉价的农民工一方面为东部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另一方面,靠自己省吃俭用,将大部分收入汇回老家,成为中西部资金积累和收入增加的主要来源。然而,如果发生经济萧条,大批农民工滞留在城市里,将有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根源。

(6)粮食生产的问题。“无粮不稳”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政治智慧,也是70年代末农村实行承包制的重要原因。改革以来,粮食生产仍有波动,但从总量上看已能满足国民温饱需求。然而,中国毕竟是世界上耕地最稀缺的国家之一,又将受到非农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占用耕地的冲击,同时,人口继续增长和饮食结构改善造成粮食需求的增加。中国能否生产出这些粮食,能否在不影响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情形下利用国际市场调节生产波动,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难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上述六大问题,首先对于中国在下个世纪的持续、高速增长至关重要。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恶化,都有可能使民族复兴的愿望功亏一篑。其次,上述问题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实际上共同表现出一种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活—乱”循环。因此,探讨经济发展前景和深化改革之路,不能不认真对待这些问题。本章提出的这个问题,将在第7章和第8章进一步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