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民营企业不论是与国有企业相比还是与大型的跨国公司相比,规模都偏小,民营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其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制度安排对民营大企业制定科学的战略决策、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强在产业链中的控制能力、有效配置资源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与其经营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与一般的小企业相比,大型民营企业由于其特殊的所有制属性与自身成长的要素,在处理相关利益者关系的过程中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见表2-4)。
表2-4大型民企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特征
大企业
小企业
涉及多元的、多层次的众多利益相关者
较少的利益相关者
所有权、经营权分离
所有权、经营权不一定分离
具有稳定的多渠道筹集资金的能力
筹资渠道单一
大多为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层素质较高
所有者经营,素质参差不齐
员工素质较高,有较好的职业规划
员工素质相对较低
对供应商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对供应商的控制力较小
对经销商的控制力较强,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系统
对经销商的控制力较弱,没有形成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系统
容易对关联企业进行控股、参股等经营型投资,形成互补性伙伴关系、一体化战略联盟关系等
容易被关联企业控股、参股
在产业链中是核心企业
在产业链中是大企业的配套企业
知名度较高,拥有稳定的顾客群,经营品牌
没有稳定的顾客群,生产、加工产品
对潜在进入者具有较高的壁垒
对潜在进入者具有较低的壁垒
与银行关系密切,融资渠道较为通畅
融资渠道不畅
与政府关系密切
与政府关系一般
资料来源:江若尘,《大企业利益相关者问题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300。
实际上,民营大型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构成了一个价值网络,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商业生态系统,价值网络有别于价值链,价值链依赖于企业自身所拥有的组织以及该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所商定的并且有严格控制的合同,价值网络则是通过一种合作方式在各个企业之间进行协调,并汇集各种能力和资源,最终创造价值,其中包含了价值生成机制、平台运行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共享对价值网络各方来讲都是很重要的,只有充分调动价值网络各方的积极性,才有可能产生协同效应。而民营大企业应努力在这一网络中发挥领导角色,通过规则的制定与维护来获取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如图2-6所示,在企业自身与其各类利益相关者共同构成的多维价值网络系统中,按照不同利益者与企业利益联系的紧密程度,可以把企业外部的价值网络由里到外分成三个层次(周煊,2005;董必荣,2012)。
图2-6 大型民营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网络简图
图2-6中,第一层为基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民营企业外部微观价值网络。这一层面的价值网络体系由企业与其外部的股东、债权人、员工、职业经理人共同构成。这类利益相关者直接向企业投入资源,也直接从企业获取利益,他们与企业的资源联系和价值往来构成了企业外部最基本的价值网络体系,这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第二层为基于间接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外部产业价值网络体系。这一价值网络体系由企业与其外部的顾客群、供应商、销售商以及关联企业共同形成。这些主体通过与企业进行交易、合作等间接获取利益,他们与企业的资源联系和价值往来是企业外部价值网络体系的核心。其中,顾客价值是企业价值网络战略的出发点,顾客的需求引导着企业价值模块的结构、整合与重建,顾客与企业的交易和往来是企业价值的实现机制。企业会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或者并购整合来满足顾客的多元化需求,共同应对产业竞争和市场竞争,完善这一价值网络。而供应商和销售商则分别为企业提供产品、服务和销售产品。产业层面的价值网络体系是企业外部多维价值网络系统的核心。第三层为基于潜在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外部社会价值网络。这一价值网络由企业外部的政府、商会、行业协会以及社会构成。这类利益相关者本身与企业之间没有直接的交易关系,但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力至关重要。政府手中掌握着民营企业发展所需的许多关键资源,实际上,我国发展迅速的民营企业大多与政府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我国民营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由于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许多企业都会依靠商会或者行业协会来获得庇护与拓展空间。同时,随着我国资源环境的约束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对大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对企业的形象以及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社会价值网络能够通过提高企业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品牌价值等来增强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提升企业产业层面的价值网络层次,稳固和强化企业微观层面的价值网络体系。3在这一多维的企业价值网络中,大型民营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平台整合者的作用,充分发挥价值网络的竞争优势,提升整个网络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