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帮人才能帮己

帮人才能帮己

时间:2022-07-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森说:“在现代社会,你必须对博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才配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在博弈论经济学中,“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例子。“智猪博弈”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猪圈里养了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以下就是智猪博弈带给企业领导的启示:大企业就好比大猪,中小企业就好比是小猪。这相当于智猪博弈增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

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森说:“在现代社会,你必须对博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才配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作为博弈者,要谋求最大的胜算,最佳策略便是最大程度地利用游戏规则。

博弈论经济学中,“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例子。“智猪博弈”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猪圈里养了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主人在猪圈的一头摆了一个猪食槽,另一头装了个按钮。别小看这个按钮,它可是控制着这两头猪的食物供应的定夺大权。也就是说,到了猪的吃饭点,必须有一头猪去碰那个按钮,这样才会有10斤饲料猪食进槽。但是主人事先有规定,如果哪头猪去碰按钮,就会被主人记下少吃2斤猪食的账。

由于猪有大小之分,其进食自然有快有慢:若大猪先赶到猪食槽,就有可能得到9斤饲料份额,而小猪只能得到1斤饲料份额;若两猪能够同时赶到食槽,大猪会得到7斤,小猪能得到3斤;而如果小猪能先赶到的话,就能得到4斤,则大猪可得到6斤。

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单按进食的快慢来算,不管小猪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得到利益的将永远是大猪。然而,天下的好事并不总是遂人愿,虽然大猪看似占有优势,但由于两头猪进食的前提是要有一头猪去碰按钮,这就意味着谁跑去碰按钮,谁就要承担主人记账下次少吃2斤的风险。有了这个前提,才出现了如下四种结果:

(1)大猪、小猪都跑去按钮,则两猪同时进食,猪食的分配是5斤对1斤,即大猪5斤,小猪1斤。

(2)大猪跑去按钮、小猪等着吃,这样猪食的分配就成了4斤对4斤。

(3)小猪跑去按钮、大猪等着吃,猪食的分配则为9斤对-1斤,即小猪-1斤,大猪为9斤。

(4)若大猪、小猪都不去碰按钮而选择坐等盼吃,则是两猪什么都吃不着,一起挨饿。

不过幸运的是这两头猪虽然有大小之分,但都是“智猪”,即“聪明猪”,按经济学中所分析的就叫“理性猪”,正是受这个前提条件的限制,才让聪明的小猪学会选择等待,而剩下的那头大猪也将别无选择地跑去碰按钮,因为凭它们的智慧是都不想饿肚子。这种局面,在“智猪博弈”中的纳什均衡就成了这样的结果:大猪按钮、小猪坐等,吃的东西四斤对四斤。

那么,这两头猪最终各会采取什么策略呢?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很简单,因为若让小猪踩踏板小猪会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却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来说,不管大猪是否踩动踏板,只要自己不踩踏板就是最好的选择。再看看大猪的处境,它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可自己即便不情愿也仍要亲自去踩踏板。对大猪来说,踩总比不踩强。

接下来,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情景:小猪躺着,大猪跑。出现这种情景,是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所以,两头猪才迫不得已选择这种方式。但我们如果能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的小猪就搭不成便车了。

(1)减量方案。把投食变成原来的一半分量。结果是两头猪都不去踩踏板。因为如果小猪去踩,大猪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也会把食物吃完。对它们来说,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这种费力不利己的事情,自然难以激发它们踩踏板的动力。假如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2)增量方案。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这样,小猪、大猪就都会去踩踏板。因为它们知道,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在他们看来,食物很充足,不管谁去踩踏板,对方都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虽然这种设计激发了它们踩踏板的斗志,但又会造成竞争意识不会很强的情况。这个游戏规则的成本太高,加之又会引起双方竞争不强烈,所以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3)减量加移位方案。就是让投食仅有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就会出现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因为它们明白,坐享其成者将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这么一来,又会让自己每次的收获刚好用完。显然,这才是一个最好的方案。虽然成本不高,但收获最大。

从智猪博弈中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小猪选择了等待,没能参与竞争,所以说这种搭便车式的社会资源配置显然不是最佳状态。要想使资源做到最有效的配置,规则的设计者是不愿看见有人搭便车的,政府如此,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更是如此。

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那些精明的小企业领导会想方设法地去“搭便车”。他们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耐心等待,也就是说,先让其他实力强大的企业开发出市场,然后再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来为自己服务。以下就是智猪博弈带给企业领导的启示:

大企业就好比大猪,中小企业就好比是小猪。控制按钮可以比作技术创新,它可以给企业带来收益。大企业资金雄厚,生产力大,拥有更多的能力进行技术创新,推出新产品后能迅速占领市场获得高额利润。此时的小企业,最优选择是等大企业完成技术创新,跟在大企业后而抢占市场份额,从这种创新中获得利益。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领导管理员工方面。作为企业的领导,要想让企业与员工更好地合作,就得设置合理的游戏规则。可以按照“智猪博弈”来设置:把能干的员工看成是“大猪”,这样会让员工在工作中面临两种选择,努力工作或者消磨时间。若员工选择努力工作,企业和员工自然都是受益一方;若员工敷衍工作,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最终会被企业辞退。有了这样的设置,员工的选择只有一个,就是实干才会受益,不实干就不会受益或者受损。此时,对于企业的“小猪”(不能干的员工),因有危机感而调动了其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但凡是聪明的员工,都会毫无疑问地选择努力工作争取加薪。

虽然智猪博弈看似是给竞争中的弱者以等待为最佳策略,但实际上,智猪理论是建立在不公平的基础上的,这种情况通常会出现在国企中,而在民营企业,这种模型就不能适用,如果减量加移位就会适应民营企业的情况。例如,公司的激励制度设计,奖励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权,公司职员个个都成了百万富翁,成本高不说,员工的积极性却并不一定很高。这相当于智猪博弈增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但是如果奖励力度太小,而且见者有份,又会导致“小猪”不劳而获,势必会影响到大猪的积极性,有点类似智猪博弈中的减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所以,最好的激励机制设计就是改变方案(3),即减量加移位的办法,当奖励并不是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针对有业绩的个人时,既可节约企业的成本,又可消除小猪“搭便车”的现象,真正实现有效的激励。实际上,智猪博弈中,最为理想的结果就是互助。

有两个人相约到外地打工,临走时,他们把各自的行李打成一个行李包就上路了。

走了一段路程后,其中一个身材瘦弱的人感到体力不支,不得不歇一歇。另一个体力健壮的人虽然还不太累,但为了等同伙,只得陪他一起歇。就这样走一段歇一会儿,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才走了几十里地。

这时,那个体力好的人看到对方老是喊累,就想了一个帮助对方、加快行走速度的办法。他在路旁找了一个棍子,这样,他就可以用棍子把两人的行李挑着走了。由于肩膀上挑的是两个平衡的行李,比起肩扛一个行李包要省力些。而另一个瘦弱的人因为把行李给了对方,在行走中就得到了休息来恢复体力。等对方累了,再换成他来挑,让对方休息。

这样的合作不但让他们帮助了对方,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自己。于是两人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由此看来,在智猪博弈中,只有相互帮助,才能实现双赢。无论你把员工看成是大猪还是希望搭便车的小猪,作为企业领导,都应该在企业和员工之间,树立一种互帮互助的氛围,这需要领导转变管理思想,真正认清管理就是服务,真正领会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