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助人亦助己,害人终害己

助人亦助己,害人终害己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东人陈义客游北京,途遇壮士鲁胜。陈义到狱中探望,鲁胜对他说:“吾不幸犯罪,无人相救。承兄弟平日相爱,有句心腹话,要与兄说。”于是告别鲁胜,依他所说,到某处取得了千金。鲁胜一死,陈义白白得了千金,又无人知其来历,便逍遥自在地在京城受用了三年,用去七八成之后,便下了潞河,搭船回家。那两个信徒和陈义都很会算计,但是他们不懂得一个道理:以损人的目的开始,必将以害己的结果告终。

助人亦助己,害人终害己

好心有好报,助人亦助己;坏心遭恶报,害人终害己。

也许有人不相信这个因果关系,但是千百年来,这种事总是不断出现,这个理也在一直流传。

佛经里记载着一个故事:有一座山林失火了,火势蔓延整座山,这时候有一只鸟,很慈悲地想:“经过这一场大火的劫难,山上所有的动物、众生都会被烧死,实在很可怜!”因此它想去救火,它飞到大海里把身上的羽毛打湿,沾着水再飞回山林,把水抖下去灭火。用羽毛沾水救山林的大火,比起“杯水车薪”来还要无济于事,可是它仍然尽全力而为之。它一次次地飞,终于感动了帝释天。

天神说:“这只鸟真伟大!有这么大的慈悲心!这些众生本来都将要死的,但是如果我们不救火,这只鸟最后一定也会死掉。为了要救这只鸟,山林的火一定要熄掉。”

结果,浓云密布,雷声大作,大雨倾盆而下,森林的大火一下子就被浇熄了。天神救了这只鸟,这只鸟也救了整片山林。这只鸟就是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中行菩萨道时的一个阶段,是释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因为他慈悲,一心为救众生,所以最后能够修成佛果。

或许有人说这个故事带有传说色彩,不是实实在在的,说服力有限。那好,下面就有一件真人真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天,大雪纷飞,气温降到零下40多度,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正乘车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

忽然,艾森豪威尔看到一对法国老夫妇坐在马路旁边冻得瑟瑟发抖,他立即命令身边的翻译官下车了解详情,可一位参谋急忙阻止说:“我们得按时赶到总部开会,这种事还是交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

艾森豪威尔坚持说:“等到警方赶到的时候,这对老夫妇可能早已冻死啦!”

原来,这对老夫妇准备去巴黎投奔自己的儿子,因为车子抛锚,正不知如何是好。

艾森豪威尔不顾身边司机、翻译官、参谋、警卫的极力反对,坚持立即把这对老夫妇请上车,特地绕道将他们送到家,然后才风驰电掣地赶去参加紧急军事会议。

会议结束了,总部的一位参谋走过来,向艾森豪威尔将军表示祝贺:“将军,您真幸运!”原来,那天德国情报部门破译了艾森豪威尔将军行车路线的密电,派了4名纳粹王牌狙击手虎视眈眈地埋伏在他必须经过的那条路上,如果不是因为将军行善而改变了行车路线,他恐怕就很难躲过那场劫难,历史也许将会被改写。

然而,世上也有那么一些人,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总是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地把天平上“利”的一端往自己这一边倾斜,把“害”的一端往对方倾斜。他们自以为聪明,可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有一则故事。

两位很虔诚、很友好的教徒结伴前往遥远的圣山朝圣。当圣者看到这两位如此虔诚的教徒风尘仆仆地来到圣地时,非常感动,于是对他们说:“我要满足你们一个心愿。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就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就不要许愿了,因为他可以得到那个愿望的两倍!”

这时一个信徒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太好了,我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但是,我不能先许愿,他凭什么得到愿望的两倍?”

另一个信徒也暗自思忖:“要坚持住,一定要让他先许愿!”

于是,两位教徒先是“谦让”,接着开始推来推去,最后竟发展成恶语相加、拳脚相向了。

吃了亏的教徒干脆把心一横,狠心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很快,他的眼睛瞎掉了,而他的伙伴立即瞎掉了两只眼睛。

故事的结局真有点血淋淋的味儿,令人目不忍睹。害别人瞎了两只眼,自己也瞎掉了一只眼,真是恶狗争食——自相残杀。然而,比起两个教徒来,有些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自以为聪明,以为所干的事“只有天知地知我知”,所以昧着良心,伤天害理,杀人越货,谋财害命。

清朝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山东人陈义客游北京,途遇壮士鲁胜。陈义见他慷慨义气,说话投机,便结为兄弟。不想鲁胜是个强盗。过不多久,盗情事发,鲁胜被关进了监狱。

陈义到狱中探望,鲁胜对他说:“吾不幸犯罪,无人相救。承兄弟平日相爱,有句心腹话,要与兄说。”陈义说:“感蒙不弃,兄有所托,必当尽心。”

鲁胜便道:“吾有黄金千余,藏在某处,兄可去取了,用些手段营救我出狱。万一不能救出,便只求兄照管我狱中衣食,不使缺乏。他日死后,只要兄安葬了我,剩下的东西任凭兄取之。只此相托,再无余言。”说罢泪如雨下。

陈义说:“且请宽心,自当尽力相救。”于是告别鲁胜,依他所说,到某处取得了千金。谁知陈义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便想独吞。于是暗中打算:“如不救他,他若教人问我,无可推托,把他惹怒了,万一攀扯出来,我这钱财也得不稳当。何不结果了他,倒是落得干净。”

于是,他便送给两个狱吏30两银子,说鲁胜是自己的仇人,叫他们借机杀了鲁胜。鲁胜一死,陈义白白得了千金,又无人知其来历,便逍遥自在地在京城受用了三年,用去七八成之后,便下了潞河,搭船回家。

到了船上,与同船人正在舱里说着闲话,忽然,陈义跌倒了,一会儿爬起来,睁起双眸,大喝道:“我乃京城大盗鲁胜也。陈义天杀,得我千金反害我性命,现在要还我命来!”

同船之人见他声音与先前不同,又说出这些话来,晓得陈义有负心之事,便好言劝慰了一番,并求陈义不要死在船上,免得害同船之人不得自在,要吃没头官司。陈义暂时安静了一阵。回家以后,终因做贼心虚,船上犯的那毛病又犯了,并且比先前更严重了,最后竟自己拿刀把自己杀了。

这正应了那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听起来,这个故事似乎有点离奇、偶然,其实不然。偶然之中包含着必然,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俗话说“老天有眼”。“老天”可以理解为社会道义,社会道义的力量平时好像看不见摸不着,实际上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损人害人的行为,都无法逃脱道义的审判和惩罚。即使有人能侥幸逃过法律的制裁、逃过他人的报复,也不能躲过道义对其灵魂的严厉拷问。

追溯以上两个故事结局的根源,都可归结为两个字:贪婪。古人云:“贪为万恶之源”,一点都不会错的。那两个信徒和陈义都很会算计,但是他们不懂得一个道理:以损人的目的开始,必将以害己的结果告终。这是一切损人行为发展的必然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