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分类与作用

分类与作用

时间:2022-07-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这种分类方法是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联合国统计委员会考虑到各国的经济统计需要具有国际可比性,在各会员国的协助下于1948年编制完成《所有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我国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就是参照了《所有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在英文中,产业(industry)既可以指工业,又可以泛指国民经济中的各个具体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服务业,或者更具体的行业部门,如钢铁业、纺织业、食品业、造船业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优先发展轻工业、扩大高档耐用消费品进口、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我国的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协调,并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

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第二产业的稳步增长构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内容;

(2)农业的内部结构日趋合理;

(3)轻重工业的增长日趋合理;

(4)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5)生产资源逐渐向优势企业汇集。

中国存在着城乡间和工农业间的二元经济结构。从当前来看,我国经济生活中暴露出的突出矛盾是结构失衡、供给过剩、需求不足,产业尚待优化和升级,但在向好的方向变化。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分工越来越细,因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这些不同的生产部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一个经济实体当中,在每个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时点上,组成国民经济的产业部门是大不一样的。故而在研究产业地产中的产业并做出决策时需要有详尽可靠的产业分类作为依托。

在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中,经常使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度分类法和国际标准分类等(见表1-1)。

表1-1 产业分类

1. 两大部类分类法

该法是按生产活动的性质及其产品属性对产业进行分类。按生产活动性质,把产业部门分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两大领域,前者是指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并创造物质产品的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等;后者是指不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而只提供非物质性的服务的部门,包括科学、文化、教育、卫生、金融、保险、咨询等部门。

但是这种方法没能涵盖所有产业,不利于对产业经济的全面分析。由于许多商品难以归类,给产业经济的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该法不够细化,无法深入地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 三次产业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这种分类方法是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

第二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工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冶炼业、建筑业、煤气、电力、供水等。

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

这种方法的局限一是有些产业的归类上还存在争议,如第二产业的采掘业和矿业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按理应划入第一类产业;二是第三产业的内容过于繁杂,难以科学地总结它们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来为政府制定政策服务。

3. 资源密集程度分类法

这种产业分类方法是按照各产业所投入的、占主要地位的资源的不同标准来划分的。根据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把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1)劳动密集型产业,指主要依靠大量劳动力进行生产,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比研究开发支出占的比重大。一般来说,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工艺设备的应用,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在提高,并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分化出去。例如,食品业在发达国家就被划入资本密集型产业。

(2)资本密集型产业,指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比劳动成本占的比重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的产业。当前,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指钢铁业、一般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

(3)技术密集型产业,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智力等要素的依赖程度大大超过对其他生产要素依赖程度的产业。目前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微电子与信息产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核工业、现代制药工业、新材料工业等。当前以微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正迅猛发展,成为带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4.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是联合国制定的国际通用的统计分类中的一种,是对生产性经济活动进行的国际基准分类。联合国统计委员会考虑到各国的经济统计需要具有国际可比性,在各会员国的协助下于1948年编制完成《所有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2006年,统计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修订本第四版(ISIC Rev.4)的结构(见表1-2)。在提高国际可比性的同时,也尽量保持了与以往版本的连贯性。2008年8月,ISIC Rec.4正式公布,成为国际公认的新标准。

表1-2 ISIC Rec.4类别

ISIC根据产业活动单位进行的生产活动对单位分类,但并不为具体类型的单位本身分类。它主要考虑的是单位实际进行的生产活动,而不是单位本身的名称及性质。

我国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就是参照了《所有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而制定的,因此产业划分与包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基本一致。

5. 战略新兴产业

战略新兴产业是伴随新技术的发明、应用,以及新需求的产生、拉动而产生的,对一国竞争力或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新部门和行业。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国家纷纷将培育和发展以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信息网络为代表的产业作为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振兴、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要突破口,使世界产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和趋势(见表1-3)。

表1-3 主要发达国家近期颁布的重点发展方向

在对全球的经济形势做了仔细分析,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充分调查和研究后,国务院于2010年10月18日正式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015年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力争达到8%左右,2020年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