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

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发展的新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区域发展问题高度重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同时,提出要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第三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发展的新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区域发展问题高度重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同时,提出要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大战略”,有利于更好地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促进东部和中西部联动发展,有利于以点连线,由线到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增长带和增长点,构建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地区全方位开放合作的新格局。

西部地区在我国区域发展中处于优先地位,经过过去10多年打基础,目前西部大开发已经进入到全面深入推进的新阶段。在新的时期,建议坚持“民富为先、稳定为重”的方针,更加注重维护社会稳定、扩大就业机会和让百姓得到实惠,切实提高西部自我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使西部尽快走上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是建议强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顶层设计,编制《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推动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更多向西部地区倾斜。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把交通、水利等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区等五大生态区综合治理,加快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四是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围绕建设国家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合理布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五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区域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继续实施重点人才开发工程,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六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把中央的支持重点用于改善西部各族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七是加强重点经济区开发,推动成渝、广西北部湾、关中—天水、呼包鄂榆等一批经济基础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重点经济区加快发展,产生新的经济增长极。

八是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探索边境地区开发开放的新模式。

东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东北振兴初见成效。然而,要实现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目标,今后的任务仍相当艰巨。目前,东北地区还面临着国企改革任务重、产业竞争力不强、民营经济发育不足、服务业发展落后等诸多问题。下一步建议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和机制体制创新,突出产业振兴和重点区域发展,强化国家战略产业基地和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实施全面开放战略,促进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一是建议尽快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

二是进一步明确东北振兴战略的区域布局,支持东北地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因地施策地把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旅游、文化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建设成为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全国重要的畜禽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四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林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辽河、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加快科尔沁沙地治理,加强东北黑土地、重要湿地和三大草原保护。

五是推动重点区域加快发展,提升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长吉图经济区、哈大齐地区发展水平,建设振兴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六是加强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推进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改造,进一步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七是继续深化改革,深化老工业基地企业改革的政策思路,完善厂办大集体改革政策,推动尽快解决“债转股”资产处置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林区、国有林场和农垦改革。

八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进程,提升对俄合作水平,深化对日、韩经济合作,务实推进对朝、蒙互利合作,建成国家向东北亚开放以及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枢纽。

九是促进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健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开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

十是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研究制定支持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符合实际、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

中部地区处于居中位置,在全国发展中起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同时,中部地区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较大,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潜力大,是未来中国承接农村人口和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建议在今后一段时间继续抓好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建设,同时加强以城市群为核心的重点区域开发,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重点区域率先崛起,进而带动整个中部地区的崛起。

一是加强和巩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巩固提升能源原材料基地地位,推进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强新能源开发利用和电力基地建设,推动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等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三是培育壮大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机械、汽车、轨道交通、船舶等装备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

四是强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实施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煤运通道建设,完善公路干线网络,加快干支线机场建设,提高水运、管道运输能力,加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规划建设。

五是发挥重点地区带动作用,引导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发展,指导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安徽皖江城市和湖南湘南、湖北荆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江西赣南等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形成沿长江、沿陇海、沿沪昆、沿京广、沿京九、沿焦柳“三纵三横”经济带。

六是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做好大江大河大湖综合治理,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

七是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增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八是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然而,近年来,随着要素成本的全面上涨,东部地区过去那种以高度消耗资源、高度依赖出口市场、处于产业链低端,以低工资、低成本、低价格维持产业竞争优势的传统发展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可以说,当前东部地区经济已经到了全面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建议进一步支持东部地区转型发展。

一是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推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平台建设,率先建成创新型区域。

二是着力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挥现代服务业,加快比较优势弱化的产业转移步伐。

三是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总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推广相对成熟、行之有效的改革政策,允许在金融创新、对外开放等一些重点改革领域先行先试。

四是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绿色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探索有效恢复生态和保护环境的体制机制。

五是着力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进一步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在有条件的城市群推动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支持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和协同发展,支持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广西北部湾等新兴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

六是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提高聚集国际资源要素的能力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层次。

一是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快改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外部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老少边穷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增强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是加快经济发展,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加快特色优势产业以及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四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大保护与治理力度,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