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出奇招,才能更胜一筹

出奇招,才能更胜一筹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一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不会一帆风顺,那么当危机降临时,企业应当怎么做?2014年6月27日,乐视正式向媒体发出新闻通稿表示小米盗版败诉,此后,双方又进行了几个回合的口水战。随后,海淀区法院判决小米侵权,并赔付15万元。于是,在这场公关战中,小米似乎更胜一筹。

任何一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不会一帆风顺,那么当危机降临时,企业应当怎么做?是一筹莫展逆来顺受,还是大显神通借此腾飞?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做好危机公关,从容不迫应对各种危机。只有公关跟得上,才能维护企业在粉丝心中的形象,最终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2014年6月27日,乐视正式向媒体发出新闻通稿表示小米盗版败诉,此后,双方又进行了几个回合的口水战。其实,这本身是一场普通的侵权官司,却被小米和乐视闹成一场公关大战,虽然争斗仍然在进行,我们不妨盘点下他们双方的得失,看谁的公关更极致。

小米和乐视对掐的缘由是乐视以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为由起诉 iCNTV(未来电视)与小米列为连带责任方一事。随后,海淀区法院判决小米侵权,并赔付15万元。随后,双方的公关大战便拉开了序幕。不少媒体将其分为了三个阶段:

2014年6月27日,乐视正式向媒体发出新闻通稿表示小米盗版败诉,并称“在起诉小米盒子盗播案件中首次取得胜诉”。这一消息在各大媒体圈内广泛传播。例如,在财新网的报道中,也不乏关于“乐视起诉小米盒子盗播其《后宫甄嬛传》《失恋33天》等十部影视作品胜诉,在以上案件中,占七成的作品被海淀法院判决为小米盒子将承担连带责任”“小米公司反复强调自己仅为这起侵权诉讼中的连带责任方,并将与被诉主体方iCNTV未来电视一起对一审判决考量是否提出上诉”等观点。

显然,在这个阶段,乐视在法理上获得了胜诉,减少了未来乐视被其他OTT硬件设备侵权的可能性;同时,乐视的胜利也可能激发优酷等诸多版权宿敌群起效仿。只是,从长远来看,乐视此次发通稿行为有些大张旗鼓,同时也因为版权合同问题“树敌众多”。

相比乐视,小米盒子无论是商业信誉还是经济利益似乎都陷入了危机。不过,小米在这个阶段没有什么动作,似乎在为后来的公关大战积蓄力量。如此看来,这个阶段,小米负分,乐视则毁誉参半,表现一般。

2014年6月30日,小米发表声明:“经向iCNTV未来电视了解,乐视公司与iCNTV未来电视一直有内容合作关系,由于乐视盒子和电视产品在播控和视频内容方面未严格遵守广电的管理要求,iCNTV未来电视已经终止了与乐视公司的牌照合作关系,但内容合作按照原合同继续执行。”

随后,乐视也发表声明回应:“小米不敢面对判决,试图逃避法律责任,不但不反省和道歉,反而对乐视与合作伙伴的关系进行挑拨离间,抹黑被侵权方。小米公司的这种恶劣行为令人愤慨!乐视与互联网电视播控牌照方的央视CNTV旗下的未来电视的合作从未终止。”

尽管双方都提到了与小米、乐视都有合作的iCNTV,但其一直三缄其口。

iCNTV的沉默其实也是一种公关手段。乐视和小米拿自己的牌照相互掐架,但这双方均是使用CNTV互联网电视播控平台牌照的最大正规客户,于是,iCNTV便选择了沉默,谁也不得罪。

显然,小米没有正面败诉的判决,而是选择了“借刀杀人”——提醒广大用户“乐视相关OTT产品违反广电总局政策”。这无疑是一步妙棋,不仅成功转移了人们的视线,还将其成功转移到政策风险方面,并将对手拉到常规的公关大战中。虽然这个阶段小米的公关有些剑走偏锋,但从效果来看,小米无疑出奇制胜。

乐视有必要进行反驳,但其似乎并没有意料到小米会走出此奇招。虽然乐视试图通过声明来堵住悠悠之口,但乐视已经无法挽回损失的名誉,并且小米也成功地将监管层的视线导向了乐视。

当小米与乐视的互掐进行到第三个阶段时,“乐视电视质量有问题”“小米的产能什么时候跟得上”等一系列的负面新闻在微信和网络上不断传播。乐视和小米陷入了双方相互指责的公关攻击当中。

在这个阶段,乐视和小米可以说是双双都得负分。但不同的是,小米更懂互联网思维,在内容短板上也更容易出奇制胜。也正因为如此,在第三方看来,乐视对于仅有连带责任的小米进行指责,并揪着不放,似乎有点过了。

其实,乐视与小米之间的公关大战实质上是两种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乐视试图狙击小米在生态链上的布局进程和形象,而小米则试图继续“得民心者得天下”。但随着广电部门的步步紧逼,连续几道金牌令一出,乐视的股价一路下滑,甚至一度跌停。于是,在这场公关战中,小米似乎更胜一筹。

其实,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赞扬的声音,就会有批评的声音;有信任,就会有质疑。纵观那些做到极致的企业,不是从来没有遭受过批评和质疑,而是能够巧妙地将“危机”转变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契机”。而这样的企业,也总是更容易引起粉丝的共鸣。

2014年5月,小米推出了4∶3屏幕的平板。显然,小米的平板与安卓平板主流的16∶10屏幕格格不入,这种格格不入的直接后果就是在应用适配方面出现了问题。

雷军的几条微博引起了他与华为高级副总裁余承东展开了一场关于安卓平板是否应该用统一尺寸和分辨率的讨论。华为用的就是主流的16∶10的尺寸,认为更适合视频播放,他当然不愿意让4∶3的平板“统一标准”。于是,包括小米粉丝在内,关于“小米平板凭什么想带头建立所谓‘安卓平板生态圈’”的质疑不断。

面对质疑,7月11日,雷军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名为“总要有人先种树”的文章,对质疑给出了高调回应。雷军说:“我们也很清楚,这需要多大的努力付出,而且如果我们成功了,能给其他设备友商多开一条路,提供更多便利,届时友商们只要出屏幕比例、分辨率兼容的设备就能直接分享Android开放的应用生态链的成果了。但总得有人先栽树是不是?既然不少用户需要Android平板,小米愿意给行业做些贡献……全行业的有志之士,我们一起来栽树吧!”

显然,雷军并没有直接在微信中讨论小米平板与主流平板格格不入的问题,而是巧妙地将问题转移到了小米为什么做平板,小米做平板的核心是什么上。更重要的是,雷军热情洋溢的声明使得用户再次强化了小米在生态链建设方面的有益积累,并且,用户也很难不被“小米愿意带个头,推动新行业生态链的建设”“全行业的有志之士,我们一起来栽树吧”这样的引导和鼓励参与所感动。

小米就是如此,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被业内称道,当然也不断地有质疑的声音。但毫无疑问,小米的公关是成功的,因为它总是能够巧妙地将危机化为转机,将质疑转化为小米发展的推力,转化为粉丝对小米的热爱和追捧。

所以说,企业在进行公关活动时,永远不要站在粉丝的对立面,当你将安抚和引导粉丝做到极致的时候,才能持续赢得粉丝的追捧和爱戴,确保产品和品牌的美誉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